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

    “哎呀,杨大爷!今日世子爷领兵亲征的大喜日子,你怎弄得地上跪着!”

    穿着崭新




第三百一十六章 兴师川北(一)
    杨二叔在北门外遭遇,只是个影响不大的小插曲。即将领兵出征川北朱平槿自然一无所知。他现在唯一工作重心,便是军事,便是胜利!

    在做出动员决策的第三天早晨,朱平槿和廖大亨率领出征军的主力开出了成都府。提前得知消息的十数万成都百姓,在地方官府的精心组织下,齐聚北门内外,高调欢送护**出征,让成立伊始的护**感受了一次火辣辣的川式热情。

    这次出征的部队主体是护商队第一团第一营、双流县护庄大队参战连和隶属于蜀王府的土司兵。他们要么驻扎在左护卫、要么驻扎在双流县火器局,本来在动员后第二天就可出发。然而,世子和巡抚大人却决定耽搁一天。耽搁的一天用在了哪儿用在了驻扎在北教场那一千五百名官军身上。

    七月间,官府查抄了四川兵备陈士奇和巡盐御史傅崇奇的家产,从中截留了部分银两用作新军编练的费用。作为手掌军权的四川巡抚廖大亨,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用公款练私兵的机会。他派出四川都指挥同知鲁印昌和坐营参将曹勋两人,募集强悍丁壮一千五百人组成了一营,号振武营。

    鲁印昌原世袭叙南卫指挥同知,在多年军事生涯中因军功逐步升到了四川都指挥同知。但四川都指挥同知是从二品高级武官,属于流官系列,不能世袭。廖大亨令其练兵,主要是借助鲁印昌的官阶、声望及军事才能。

    曹勋则与鲁印昌不同。曹勋出身于黎州所,军功不彰,但做事踏实。他是廖大亨培养起来的心腹,是廖大亨控制这支军队的耳目。

    现在廖大亨将这支军队的控制权主动交到朱平槿手里,朱平槿当然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因为出兵时间紧迫,朱平槿选择的消化方式不是细嚼慢咽,而是张开血盆大口,来了个囫囵吞枣。

    要整编,先清军。总监部兵役局会同都司清军衙门清点振武营的真实人数和装备物质,人员总数有一千四百人多,有七十余人跑了、死了或者病了。这个结果令朱平槿相当满意。要知道,四川许多营兵不足编制人数的三成,上阵之前才到路上抓人充数。

    该营的武器装备也令朱平槿满意。其火器有十余门虎蹲炮,五百余支火铳,但都是老款,制造质量和保养情况不容乐观。火药储备很多,超三万斤,只是许多已经受潮板结,不堪使用。其他武器包括刀枪、弓箭、盾牌齐备,但质量不高。防具一项,将领都有铠甲,士兵则着棉甲,基本齐备。此外,该营装备着一些传统的大型障车,如双轮盾车、刀架车和拒马。马匹情况也不错,大约有战马六十余匹,杂马百余。

    清军结果一出炉,参监两部立即根据这个结果提出了整编方案。朱平槿与廖大亨一合计,肯定了这个整编方案:

    虎蹲炮和火铳全部扣下,送回火器局重新打造。火药也是这样,送回火药作重新粉碎颗粒化,进行防潮包装。大型障车守城可以,野战用不着,留在原地。

    人员编成一个营部、三个步兵连,三个火铳连、一个虎蹲炮连、一个团属骑兵排,一个营属警卫排、一个团属辎重连。营部番号为护**第八营,暂编入贺曾柄指挥的护商队第一团战斗序列。鲁印昌和曹勋分别享受正、副团级待遇,以便对应他们的官阶。鲁印昌任第一团副团长兼第八营营长,曹勋任副营长,王府派出营连两级监军。

    第八营建制中包含三个步兵连。缺额的一个连,到达金堂县后,由汉州护庄大队参战连改编补齐。

    双流县护庄大队是最早成立的几个护庄队之一,有老二连的种子,由于承担警卫任务,编制一直较为完整。因为承担火器局的警卫和试射任务,该大队的参战连近水楼台先得月,全是火铳兵。在出发前,他们提光了火器局火铳作最近一个多月的全部产量,到达城外武侯祠旁的南较场后,与振武营中的火铳兵混编,重新编成四个火铳连。其中两连全部使用新式火铳,由双流县护庄大队大队长,碧峰峡老二连的班长邓四维指挥参战。

    剩下的两个火铳连和虎蹲炮连则暂留左护卫基地进行训练,等待重新装备。

    ……

    崇祯十四年腊月前七天,年仅十五岁的蜀世子朱平槿和四川巡抚廖大亨领兵从省城成都出发,踏上了出征川北川东的道路。算上年初的雅州、仁寿和彭山之行,这已经是朱平槿年内的第二次率军远征了。然而两次出征,情况已经天壤之别。

    年初他只有毫无战斗经验的不足四百草标兵和十几名护卫,主战兵器是竹枪。战斗主力只好依赖朱平槿费尽心机换来的天全土司兵。

    现在他却拥有三个团部,第一、三、四、五、八、十营及杂谷营共七个步兵营,第一骑兵营第一连、天全第二骑兵营、董卜第三骑兵营和警卫营两个警卫骑兵连共两个骑兵营和三个骑兵连、一个炮兵营共十二门大炮、一个辎重营,一个水军营的主力部队,成都府、汉州、潼川、雅州、顺庆府等地约三十个护庄队参战连,共计约一万三千人的精锐部队。这些部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摔打锤炼,培养出了对大明和百姓的忠诚、对蜀王府和朱平槿的信赖,对胜利和荣誉的渴望。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兴师川北(二)
    董卜抚标骑兵营在成都府的名气很大,丝毫不亚于任何一支劲旅。去年腊月,张献忠长途奔袭成都,趁着雨夜在西面凿城,就是董卜兵及时发现并打退的。年初乱民围住成都,又是董卜骑兵率先出城,拉开了官府反击的大幕。

    这支骑兵最早成立于崇祯初年的奢安之乱。多少年过去,许多董卜军官已经娶了本地的女人,当上了成都府的女婿;喜吃本地麻辣,能说蹩足川音,成了货真价实的成都人。朱平槿十分看重这支本地化的董卜骑兵,一直通过公开和暗中两手来交好其首领嘉措。

    此次抚标整体加入护**,董卜抚标骑兵营借着振武营整编的东风,顺利改编为护**董卜第三骑兵营,下辖三个连,每连大约一百二十人左右。总监军部已经拟定计划,将董卜第三骑兵营和还在松林山训练的坚参尼达的部队,合编为一个三总部直接指挥的董卜团,实现以董卜制董卜的目的。

    百姓夹道欢迎,骑兵鱼贯而过。人们兴奋地尖叫:

    “蛮子兵!蛮子兵!土暴子最怕蛮子兵!”

    ……

    彩棚之下,杨二叔这位身着短打葛衣的庄户被吴继善和杨能扯进了欢送领导的队伍。

    “世子骑兵警卫营和董卜骑兵营!”杨能一边向军队开来方向挥手,一边兴奋地向杨二叔解说,“打头的是两个警卫连!你家老大就是警卫吧”

    “上月来了封信,好像在二连当啥班长了。”杨二叔一面回答,一面用眼睛死死望着骑兵队伍,希望能在密集的人马中找出自己的老大。

    “现在别找,隔着那么远,哪能看得见”杨能知道杨二叔的心思,“等会儿世子到了彩棚,会下马接受四川士绅耆老的祝福!那时,你再瞅过机会给你家老大说句话!”

    骑兵过完,便是大队的步兵。

    一队少年鼓手敲着步鼓,引导着步兵行进的速度。未及换下的护商队第一团军旗下,是一员身材中等,不苟言笑的中年将领。

    这是团长贺曾柄。他率领的护**第一团团部和第一营。营级军官们骑在马上,而下级军官和士兵一起步行。军官们不管他们的团长如何严肃,个个兴高采烈频频向路边百姓挥手致意。士兵们则着黑盔红甲,扛着短矛,排着整齐的四排横队,踩着鼓声敲出来的步点,一边走,一边带着笑容大声唱歌,将百姓的情绪掀到了最高氵朝。

    黑盔红甲的步兵队伍过完,又是一队蛮子步兵。这些蛮子步兵没有董卜骑兵的杀气,也没有董卜骑兵的精良装备。他们每人头顶黑色皮盔,身穿崭新的灰布棉袄裤,肩上挎着步兵都有的双肩背囊,一柄制式的腰刀,一面粗陋的藤牌,步弓和箭矢挂在背囊两侧。除了这些作战装备,从他们沧桑沟壑的脸上看不出有护商队或者官军的精神劲。出了城门洞,猝然撞见百姓的热情,有些人露出点笑容,有些人依然一脸麻木,更多的人只是偷偷好奇:想不到成都府的人口这么多!一刻钟见的人,比在高原上一辈子见的人都多!

    徐荫桓骑在马上,对手下这帮垂头丧气的杂谷奴隶兵十分气恼。他大吼一声:

    “挺直腰杆抬起头!打不起精神的,中午没饭吃!听我口令,一起喊……”

    徐荫桓带头高喊的,是杂谷土司的一句传统战斗口号,意思大约是奋勇杀敌人,保家保乡亲。周围的百姓没人听得懂,他们只是好奇地猜测,这一队模样怪异的土司兵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很快,善于通过打听获取消息的成都市民便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这是西边大山里某个土司首领献给蜀世子的奴隶兵!

    “只要是世子的兵就行!”百姓们想,“只要能杀土暴子就行!”

    他们毫不吝啬,一样把热情毫无保留地献给这些月前还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奴隶们。

    “世子是我们的天,百姓就是我们的地!我们头顶天,脚踩地,我们是战无不胜的护**!”徐荫桓挥动着拳头,驻马在奴隶兵的队列边大吼,“听我将令,一起喊……”

    杂谷土司兵发出战斗口号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整齐,最后个个声嘶力竭,放声怒吼。奴隶生活的苦难,战败被俘的耻辱,仿佛都可以通过大声的怒吼宣泄出来。

    杂谷土司兵的怒吼,吸引了大多数百姓的注意力。当城门洞里最后钻出来几队毫不起眼的步兵时,几乎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

    这几队步兵的人数不到四百人,头戴黑皮盔,没有皮甲、没有棉甲,没有铁甲,只是穿着或新或旧的灰布棉袍;没有腰刀、没有盾牌,没有弓箭,甚至连护商队常见的短矛也没有。他们唯一携带的兵器,就是他们肩上扛的带着长刺刀的火铳!

    这是双流县护庄大队参战连和官军火铳兵混编而成的两个连,番号是暂编护**第一团独立第一、第二火铳步兵连。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几乎没有多少百姓意识到,正是这些看上去不甚起眼的火铳兵,才是未来步兵发展的大方向。

    ……

    彩棚之下,旌旗猎猎。朱平槿傲然立于马上,接受官员们的朝拜。

    “世子扶社稷于既倒,挽乾坤于狂澜!拯生灵于涂炭,救万民于水火!下官祝世子旗开得胜,早日归来!”四川巡按刘之勃站在道路中央,大声念着祝词。然后按照朝廷规制,向朱平槿四拜而起。

    藩司左使张法孔(注一)、参政陈其赤,成都同知、署巡盐御史方尧相,蜀王府右长史郑安民,成都通判吴继善,华阳知县沉云祚,双流知县李甲,四川都司罗大爵,世袭指挥马震、张卜昌,抚标参将徐明蛟、都司佥书李之珍等留守省城的文武官员乌纱官袍,跟着拜舞。

    “刘大人与诸位大人留守省府,责任重大,万万不可稍加懈怠!”朱平槿用严厉的语气大声告诫道。

    突然,朱平槿在人群前排瞥见了他的族兄,在《复兴报》供职的内江王的老八朱平榭。他颈项上吊着一个布口袋,侧耳凝神,手里的炭笔在硬纸本上奋笔疾书。于是朱平槿稍一停顿,当着众人之面大



第三百一十八章 绵潼总庄
    出征部队出了成都,舒国平、孙洪、贺曾柄等人率领步兵赶路,朱平槿和廖大亨等人则带着骑兵脱离了大队,向金堂怀口镇赶去。

    怀口镇的姚玉麟和当地一众士绅在沱江码头上列队,准备欢迎蜀世子和廖巡抚莅临怀口。然而等到天黑,载着世子和巡抚的官船也不见踪影。原来朱平槿和廖大亨并没有走水路,而在王庄向导的引领下,从金堂县赵镇以南地区,沿着沱江右岸的羊肠小道,骑马穿过了金堂小三峡,神不知鬼不晓地从背后进入了怀口镇。

    朱平槿选择陆路,一是因为随行都有马;二是没有足够的船。

    川西的船舶不少,但是部分大型船舶跟着钦差下了江南,部分船舶载着移民到了泸州,五万石军粮的运输也要占用很多大船。各县护庄队参战连集结于金堂赵镇整编,则需要更多的船舶运输。除了从淮口姚玉麟手中搞来的沱江船队和王府的岷江船队,朱平槿并没有试图垄断船运业。蜀地经济要全面发展,物流业要先行,垄断不是好主意。船运业当然要发展,大型的造船厂也在规划中,但他更关心的是军事运输,王府掌握的船主要以满足前线需要为度。

    到了怀口镇,朱平槿没有休息,连夜招见了两人:刚到怀口等待老婆到来汇报工作的政务司副总理兼绵潼总庄管事李崇文及副管事邱瑞光。自从陈有福和罗监军的护商队过境之后,邱瑞光职务的提拔速度,已经超过了他的想象。邱大管事在官场上长袖善舞的本事,也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绵潼总庄原辖潼川州北部的中江、射洪、蓬溪三县和成都府绵州所辖罗江、彰明县(今江油彰明镇)一州两县。近期贾登联部向保宁府调动准备参与进剿,便干脆将潼川州城(今三台)及所辖之盐亭县一并移交王府,以换取更多的助饷。后来王府又将龙安府及所属之平武、石泉(注一)、江油三县,保宁府之梓潼县等王庄划至绵潼总庄,这样一来,绵潼总庄的辖区就有了一府、两州、十县,成为蜀府王庄中首屈一指的大庄。地域覆盖朱平槿前世的绵阳全部与德阳、遂宁一部。总庄驻地,也由原来的射洪县北移至条件更好的绵州。

    绵潼总庄由西到东,形成成都北面的屏障,价值突出。绵州,地处川西三大冲击平原之一的涪江平原中心。潼川、江油、彰明、射洪一州三县,则地处涪江两岸,涪江的重要支流中江(凯江)流经罗江、中江两县城,盐亭和蓬溪两县也在涪江支流之上。龙安府的治所平武县和石泉两县,从西、南、北三面接驳成都府的茂州、威州和四川都司的茂州卫、威州守御千户所和松潘卫。而梓潼县,扼守川北广元到绵州的重要通道——梓潼道(今翠云廊)的南端,与北端的剑州(今剑阁)及著名关隘剑门关遥相呼应。

    绵潼总庄自崇祯七年来饱受流贼和兵匪的蹂躏。除了龙安府的平武、石泉两县因地处岷山深处,尚能苟全于乱世,其余全部州县均曾为闯献所破。许多城市,包括绵州城皆是两次被占,二度被屠。兼之崇祯年来天灾频发,朝廷重赋苛税,使得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人口大量逃亡、土地大量抛荒,到处一片残破衰败的景象。

    恢复生产,保障民生,这就是朱平槿刻意将李崇文这位实干家和邱瑞光这个自家人放在绵潼坐镇的用意。

    ……

    因为要承担大军物资转运和泸州移民的任务,曾经废弃的怀口镇怀口巡检司衙门被金堂王庄整饬一新。朱平槿一到,这里便成了他的中军所在。而年老的廖大亨,被他悉心安排到了姚玉麟腾出来的宅院里,那里当然是怀口镇最好的房子了。

    怀口巡检司的大堂上,君臣促膝长谈。

    李崇文形容憔悴,却双眼发亮,对朱平槿诚恳道:“绵潼虽然残破,却正为吾辈大有为之处!”

    绵潼各地的风土人情迥异,但因有保宁府和顺庆府的两面掩护,避免了土暴子的袭扰,因此安全环境总体较好。流贼过后,士绅富户家财略尽,死伤惨重,势力大减。王府收受投献、包税垦荒,他们不至支持,但也无力反对,因此社会环境总体平稳。地方官府面临流贼土匪的军事压力、朝廷的税收压力,抚台藩司的政治压力,选择和王府合作,是他们无奈中的选择,因此政治环境总体有利。

    李、邱两人及时利用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威逼利诱之下,在谈好潼川州的税收包揽后,又与绵州知州及罗江、彰明、江油三县达成了税收包揽协议。具体形式参照了雅州模式,但在推动工商业发展上有了更多举措。

    如邱瑞光充分发挥血缘优势,将汇通钱庄开遍了绵州、潼川的每个州县。大力推行银钞流通,在税收上对金银等贵金属实施歧视性的措施,增加各环节成本;与机器局的杨能、织造局的刘红婷和主管雅州的曹三泰合作,开办机器制造和织造的分厂,引进茶种茶苗,扩大茶叶种植,与陇南和青海的土司互傕。内部能量巨大的邱瑞光甚至还与火器局的王昆山达成协议,利用绵州以西大山里丰富的天然硝土,在江油的山边建设一个大型的火药制造局。善做烟花的江油县陈家老大,便是这个火药局的管事。

    关于朱平槿最关心的农业,去年旱灾和献贼对绵潼民生的影响极大。有些地区的种子粮被抢被吃,加之百姓逃亡,春播时未能及时下种,因此今年大幅减产已成定局。能收的秋粮已经收尽,但根据产量和人口预估,全部存粮最多只能吃到四月底,此后便可能出现饥荒。

    李、邱两人到任后,督促各州县补种冬季作物,如冬小麦、油菜、蚕豆、豌豆,争取有些产出,换些米粮。但因王庄组建时间前后不一,政策执行力度有大有小,部分地方仍大量抛荒,因此近期的重点仍在尽力强化王庄,招揽流民垦荒。估计到了明年,绵潼就能在总体上实现自给自足,个别条件较好的州县,还能略有富余。
1...107108109110111...2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