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当寿王府端礼门上臂缠黄带的警卫连在鼓乐声中齐声高唱《天佑大明》之时,全城的百姓蜂拥而出,自发地聚集在端礼门前,向那高高飘扬的蜀世子旗和护军旗欢呼。
蜀世子朱平槿及时出现在端礼门城楼,向热情的百姓挥手致意。他还通过随侍太监给百姓们带话:为了庆祝在川北对土暴子的清剿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蜀王府的宣传队将在端礼门前的坝子上搭建戏台,从明晚起,给百姓们连唱三天大戏,戏名就叫“黄毛女”。
百姓们的高兴是发至内心的,因为威胁保宁府多年的川北土暴子,在护和官军的共同打击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败。
护的秀才们在城楼下贴出了蜀世子的旨意。世子告诉百姓们,这次在巴州作战的官军和护都发挥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个个打得英勇积极。
巴州城的参将王祥沉着冷静,逮住机会用大炮轰死了闯食王;
游击将军杨展横扫南江,救出了坚守通江近一载的知县李存性、副将涂龙以及一县的百姓;
渔溪场的四川兵备副使马乾和楚军副将张奏凯用大火烧死了夺食王王友进,烧伤了整齐王张显,大败行十万呼九思和震天王白蛟龙;
护的营长冯如豹在天堡寨打死了马超,然后又奔袭铜城寨,与楚军参将贾登联携手大败顺虎混天星梁时政;
护营长王省吾以粮诱敌,川北副将刘镇藩背后袭击,两面夹击全歼了陈琳。陈琳跳河逃命,淹死在滔天的泥水里。只有争天王袁韬和摇天动白无常侥幸躲脱了打击,仓惶向巴山以北的深山老林逃去。如今护和官军已经汇成了一股,正在四川兵备副使马乾和川北副将刘镇藩的统一指挥下奋勇追击残敌。
除此之外,护的一支近万人的援军,在团长谭思贵的指挥下,已经从广安赶到仪陇附近。
另一支强大的援军,在团长鲁印昌和监军罗景云的指挥下,已经深入大巴山,占领了通江与巴河的重要交汇口江口镇;
还有一支军队,在通江副将丁显爵和护团长冯如虎、监军蔡绍諴的指挥下,占领了太平县明通巡检司所属之城口镇;
至于留在广安州的护,也在团长贺曾柄的率领下,对岳池以北的金城山地区进行“拉网式”,黑虎顺天星王高、王光兴已经插翅难逃,注定是覆灭的下场。
除了这一连串胜利的消息,世子还宣布,这次巴山之战杀死土暴子数万,俘虏同样过万,至于具体人数还在统计中。部分贼酋将会被押送至保宁府献俘,游街示众,然后进行审判。为首者和罪大恶极者将被处死,胁从者和罪轻者将被强制劳役,至于被土暴子裹挟的百姓则登记后放归其家。
……
世子的旨意不仅没有实施大明律的株连之法,而且还宣布被裹挟者放归其家,这在阆中城的百姓和士绅两个阶层中都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
百姓们大多是支持的。
土暴子一贯的手法,便是裹挟百姓。当百姓的脸上被烙上土暴子的印记后,他们的脑袋往往成为官军记功的凭证,他们的家属往往成为衙役敲诈勒索的对象。被裹挟的百姓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为了家里人的平安,只好跟着土暴子一条路走到黑。
如今蜀王府明确宣布废除株连之法,让许多裹挟百姓的家属感激伶仃。自从旨意贴出后,就有零星的百姓远远对着城门边的旨意磕头,然后无声无息地悄悄溜走。
士绅们则与百姓们不一样,这个旨意引起了了部分人的强烈反对。他们掌握着话语权,一旦发生争论,动静会非常大。尤其是学子云集的锦屏书院,成了双方争论的中心。
反方最坚实的论点有两个。一是大明律为太祖高皇帝御制,后世子孙岂敢擅改二是大明律为国家成法,一隅一地一藩王焉能擅易
反方一发难,正方也不示弱,迅速纠集同志军,组成了三个专业战斗组。
第一个组是文史组。
他们的战斗方式最文雅——翻书。在书院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查找材料,用历史事实针锋相对反驳反方的论点。
文史组论证道,太祖高皇帝驱逐鞑虏,并没有对鞑虏裹挟的百姓大开杀戒,反而下令归耕屯垦,让百姓的生活安定下来;兴修水利,种植桑麻,让百姓的生活富足起来。他们考证出,太祖颁旨议定律令的时间,乃是在吴元年。至洪武七年,大明律修成,颁行天下。但大明律在洪武二十二年再次修改,并于三十年五月重新颁布,此后再未修订。
对照文本可以发现,洪武三十年的大明律与洪武七年的大明律差别很大。
为什么原因一个是乱世,一个是治世!
所以史料表明,大明律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做了有针对的改革,即便是太祖高皇帝自己也是这样!
第二个组是儒学组。
他们的战斗方式最干脆——在书院的大门及各个醒目之处张贴大字报。
大字报一上来就给反方集体扣上了“不仁不义”的大帽子。大字报黑体大字道:子曰,仁者爱人,爱人者为仁;子又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宗圣在论述先师的思想时,做了这样的总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如今世子践行仁义与忠恕之道,竟然被一些不仁不义的别有用心的小人指责,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第三个组是佛学组。
第四百三十五章 花树奏对(一)
正式大会前开小会,分组讨论、个别谈话,最后最高领导一锤定音,这是中国政治的传统。否则所有的矛盾全部在大会上集中暴露,既有损于会议的效率,也不利于大会的团结和胜利,更有损于领导的尊严和领导机关的威信。
于是朱平槿在明天的正式会议之前,先把已经到达保宁府的军事干部、龙安府和松潘的文武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形式轻松的小会。预定的议题,是如何利用当前有利的剿贼形势,对四川西北边境上的驻军进行整顿。其如意算盘,是通过这种小会,力争让川西北的边军为全川官军提前做一个表率。
风和日丽,春光明媚。
小院的玉兰花树下,朱平槿端坐正中,廖大亨、舒国平、孙洪、李崇文、吴泰、宋振宗等人以及应招而来的龙安知府詹天颜,白水关副将龙辅皇,龙安参将邓若禹和松潘副将朱化龙等人围着朱平槿,围坐成一个半圆。被朱平槿热情留下来参观学习,而又闲来无事的李长祥则客串秘书角色,在朱平槿身后帮着程翔凤做记录,顺便听些趣闻以娱耳目。
詹天颜是福建永定县人,字僯伍,年四十八,崇祯元年恩贡出身。
崇祯十年,詹天颜经吏部选任为四川石泉知县;崇祯十三年,詹天颜升龙安知府。
詹天颜擢升后没多久,便遇上了第一次真正的考验。张献忠第三次入川,经广元南下汉州,距离龙安府境仅三十里。可张献忠横行天下,往来无忌,却独不入龙安府。虚惊一场的当地百姓于是传说,因为张大王听说詹天颜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所以不忍骚扰地方。无论这传说是真是假,都说明詹天颜在地方上的官声极好。
这几日詹天颜一直与几个将军老老实实呆在保宁城里等待朱平槿接见。没有想到与少年世子第一次见面,议题并非奏请的开建榷场,而是所谓的整军。不是在大殿平台依礼参拜,而是在世子行在的小院花树下团座,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不知所措。
花树下,小院中,竹藤椅、团团坐,连左文右武都没区分,分明就是轻松的茶话会格式。
身材矮小,脸色红黑、胡子花白的詹天颜一身绯色的公服,手持笏板,头戴展脚一尺二寸,末端上翘的帕头,一副大朝觐见时的模样。那几位胡子拉碴的武官,也是二品、三品的红袍,头戴乌纱。
朱平槿注意到詹天颜手持笏板正襟危坐,眼睛却不停地瞅着其他参会人员膝盖上的小本子和手里的炭笔,心里不禁乐了。或许他们已经明白,这次的整军,就是要从龙安府和松潘卫开始。
但四川那么多的营兵卫所,为什么本世子唯独选择了龙安、松潘
那是因为他们自己可怜巴巴地送上了门。
……
会议开场,是舒国平代表总参对四川军事形势进行简介。
舒国平站起来,走到墙边,两个太监飞快将一副大明地图挂在墙上。舒国平用竹棍在图上指点,将四川的官军和护的主要兵力集团一一点出。随后,又在地图上点出土暴子逃遁的方向和闯献二
贼目前的大致位置。
无论是朱平槿本人,还是协助朱平槿进行战场指挥的廖大亨等人,对四川军事形势那都是了如指掌。因此这种简介无疑是针对龙安府和松潘文武的。目的之一,是让他们对四川乃至全国的军事形势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目的之二,是让他们感受和思索龙安、松潘地区对四川和陕甘军事形势的影响。
舒国平简单介绍完,其后便是洪其信、孙洪和吴泰三人分别代表总参、总监和总后对护的军制、训练、军纪、饷章、铨选、装备和后勤供应做了详细说明。这种全面细致的说明,对于廖大亨也是头一回。朱平槿注意到,廖大亨对军制、饷章和装备等事务倒是兴趣一般,唯独对军纪与后勤诸事兴趣盎然。
“这个老狐狸,慢慢摸出了护的门道!”朱平槿心里骂道。他转过头去,春风拂面看着那些为大明守边戍边的将士们。
“廖公、詹大人,朱将军,诸位将军。”
朱平槿特地将詹天颜和朱化龙两人挑出来称呼,是因为他们两人在龙、松当地都是一把手。
“龙、松,既是我蜀地向秦、陇和藏地伸出去的一根拐杖,也是秦陇和藏地深入蜀地的一块跳板。两地北距秦陇,西镇土蛮。阴平古道经江油关向北,翻过摩天岭,便是陕西文县。
古之魏将邓艾裹毡而渡阴平道,立了灭蜀之首功。
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伐蜀。明玉珍窃据重庆,大军放在夔门,以沮汤和之军。然我朝大将傅有德领精兵渡阴平,直入成都,使明玉珍军心溃散,终尽克蜀全功。
是故自古以来,全蜀必保龙、松!兼之龙、松与威、茂相连,安抚司、长官司多如牛毛,土司声气相连,百姓汉夷杂处,行商马帮络绎不绝。江油、石泉两县,亦有我蜀王府之王庄。如何整军精武,巩固龙、松之地,并惠及汉夷百姓,实乃急事要务也!本世子正要听听廖公、詹大人,朱将军和诸位大人、诸位先生之意!”
朱平槿这番会议开场白,既是说明自己对龙安府与松潘卫的历史地理情况已经有所了解,更是清除摆明自己的位置——他才是龙、松整军之事的主导者和最后决策者。
&n
第四百三十六章 花树奏对(二)
朱化龙是松潘副将,开衙松潘城,管着松潘卫、茂州卫、小河所和叠溪所共两卫两所。四川西北军事力量的绝大部分,均在朱化龙麾下。
松潘卫本是松州卫和潘州卫两卫合并而成,最初乃是军民卫。既管军士,又理民事,治下还有不少带军队番号的土司。嘉靖二十四年,松潘卫由军民卫改置为军卫。可是壳子改了,里面的瓤子没有改。
作为大明朝在松潘地区的唯一存在,松潘卫必然会在民政上发挥重大作用。那里绝大部分的汉家百姓,都在军籍簿上;领着数十万藩民的土司们,也在卫所编制中,所以卫所不想管民政也不行。
茂州卫和叠溪、小河两所的情况与松潘卫类似。但茂州既有地方官府,又属成都府管辖,当地的汉民数量和蛮夷的汉化程度远超松潘卫,军民土司间杂的问题也远不如松潘卫突出。
朱化龙不软不硬将了巡抚大人一军,廖大亨顿时有些发愣。
朱化龙的问题,很明显并非单纯的如何整军,而是松潘乃至整个四川西北民族地区如何治理的大问题。
廖大亨作为四川巡抚,他的办法,也就是朝廷的办法,叫做“羁縻”,即朝廷通过军事存在和出让部分治权,让少数民族政权承认中央政府,不造反,不掠边,保证边境地区的太平无事。可花树下的少年处理天全的手法,已让廖大亨从中敏锐地感觉到,这套“羁縻”之成法是难入其法眼的。
再说朱化龙伸手要银子要粮食,而藩库里既无银子,也无粮食,所以他压根就没有发言权。想到这里,他不禁抬起头,向朱平槿投去探询的目光。
……
廖大亨这条老狐狸麻瓜了,让朱平槿微微一乐。
个人在政治上的成熟与精明,并不能代替长期政治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羁縻之法,并不能保证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播州之役、奢安之乱乃至后来的后金叛乱,都是这套治边之策在实践中的失败。当中央王朝兴旺鼎盛之时,边境少数民族还能保持着对中央王朝的恭顺,但当中央王朝衰落或者内乱时,这些少数民族立即成了觊觎天下的参与者。
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朱平槿并非没有现成的狠法子收拾他们。比如再来一个“百万农奴得解放”,朱平槿有十二分信心保证自己的画像可以像神一样万世供奉在被解放者的神龛上。
然而,残酷而紧迫的现实要求朱平槿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当前的主要矛盾上,那就是四川军令、政令的迅速统一,为即将到来的全国性大战提供一个稳定的兵源和粮源基地!
想到这里,朱平槿收回心神,注视着朱化龙这位高大的湘西汉子。
长期的高原生活,不仅让他的容貌染上了高原的色彩和风韵,也让他的行为语言染上了高原的豪放和桀骜。
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难道真的如他所言,就是一个粮饷之事
朱平槿的目光直视朱化龙,仿佛要透穿他的心肺,找出他藏在心中深处的那一根黑线!
朱平槿轻轻一笑,惯常的和蔼笑容重回脸颊。然而没朱平槿他开口,却被身后一个爽朗的声音打断了:
“世子,学生以为:宜以兵民分设之法,重设松潘县!小河、青川(注一)两所是否设县,不知那里有无城池。若有城池,亦应建县!”
根本没有发言资格,且未经会议主持人允许擅自发言的人,就是会议的旁听人员、达州举人李长祥。
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李长祥侃侃而谈的毛病又犯了。他滔滔不绝地向与会人员讲述他的逻辑思路,夹杂着他这几日以来的心路历程。
李长祥道,巴山的土暴子猖獗,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该地区的县域设置过疏,地方管理不能到位。
一个县,县域数百里,境内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许多百姓一辈子就没见过官员,百姓哪里感受得到朝廷的威仪,王法的神圣所以很容易被土暴子裹挟,走上造反的不归路。
他在几日前借觐见世子之机,以太平县为例,请求在太平县之明通巡检司设立新县。
谁想世子果然睿智,立即举一反三,不仅同意在太平县之明通巡检司设立城口县,而且决定在平利县镇坪巡检司设镇坪县;于巴州江口镇设平昌县;于巴州恩阳镇设恩阳县;于百丈关设旺苍县;于广元县元坝设元坝县;于广元县朝天关设朝天县;于自流井、贡井区域设自贡县;于叙永军粮厅设叙永县;于叙永军粮厅之古蔺场设古蔺县。
这一来,不仅他建议的一个新县变成了十个新县,而且有一个新县还设进了陕西省内!
世子此举,既让他很感动,也让他很失落。因为他一贯恃才而骄,也思考了很久才想出这个治国之策。然而世子只是瞬息间,就能做出通盘决策,分明心中还有大沟壑。
后来,他反复揣度世子之意,得出了如下结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