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喔,好,罗姑娘不会有危险吧那些小混蛋没人敢对罗姑娘下手”朱平槿问。这个太监人机灵,会骑马,朱平槿特意派他去监视情况发展。

    “不会!罗姑娘可威风呢!一把笤帚也能横扫千军、大战八方。那群混小子被打得是落荒而逃,满地找牙!再说了,还有小红姑娘助战,还有李将军压住阵角,他们哪敢还手”

    “嘿嘿”,朱平槿快活地笑起来,可以想象那场面会有多么精彩。突然他想到了他派李四贤出去的真正目的,连忙追问道:“小鬼打完了,**oss还没出场”

    “大博士”太监没摸着头脑。

    “就是那群混账小子的老师!”

    “奴婢始终没见着,好像有个小子喊着出去叫救兵,奴婢猜那一定是去叫先生了。”?“你猜谁叫你猜的”朱平槿骂道:“还在这里说废话,还不赶快回去给本世子仔细盯着!”

    “是、是!奴婢马上回去!”那太监飞快逃了出去。

    闹一闹是好事,闹一闹就能看出人性的方方面面。朱平槿一边想,一边走回办公桌,重新开始处理文件。

    教室里一片狼藉,桌椅板凳书籍七倒八歪到处都是。罗雨虹香汗淋漓,杵着笤帚,叉腰怒目,宛如一座金刚。一群小子已经被她扫进了教室角落,正在苦苦求饶。

    “虹姐姐,饶命啊,我们下次不敢了。”

    “再敢,打断你们的腿!”罗雨虹尤不解气。

    “谁有那么大胆,动辄要打断我学生的腿啊”一阵声音从罗雨虹身后传来。不久,一把鹅毛扇子推开李明史等人,慢慢摇了进来。

    “先生,救命!”,

    “先生,我们被欺负了!”,

    “先生,这个疯女人打我们!”混账小子们好像见到了救星,眼睛也亮了,嘴壳也硬了,猥琐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砰!罗雨虹的笤帚头在地上重重一顿,把墙角的小子们又震了回去。

    哎呀!鹅毛扇子一动,露出半张年轻的脸。这张脸看见几个学生鼻青脸肿,立即晴转多云,阴沉了下来:

    “天地君亲师,敢问姑娘是哪一位”

    罗雨虹转头打望一眼,此人身材颇高,年约三十,一张俊俏的白脸,原来这位就是朱平槿寄予厚望的先生。罗雨虹想起自己的使命,不好无礼,只好客气答道:“先生好。本姑娘只是一位学生家长。”

    “家长哪位学生的家长”

    “罗景云。我是他的姐姐。”

    “喔!原来是景云的姐姐!难怪你刀枪剑戟样样精通,还有五虎上将屏护左右。只是景云同学已经离校,姑娘这学生家长也就做不成了,所以姑娘下次来,还望勿以家长自称。”

    “本姑娘这次来,是代表蜀世子……”

    “日下无双、代表青云之业(注一)。”那鹅毛扇子摇了摇,在“代表”两字上加重了语气,“一国之封君,下天子一等,‘代表’二字当得起。只是我等草头百姓,草庐之学,又何须代表之人亲往矣!”

    先生摇着扇子说文言,罗雨虹一句话都没听懂。只是凭女人直觉,她知道一定不是什么好话。就此认输,不是她的性格。

    “本姑娘受蜀世子委托,专程来请先生过王府一叙。”招揽之意溢于言表。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二)世子美意,学生愧领了。然观姑娘之所为,王府之家风,可见一斑。世子诏对,学生只好敬谢不敏,还望姑娘转报世子。”先生这句话的意思,连小红都听出来了,意思就是罗雨虹的所作所为,严重败坏了王府的声誉,让他这个正人君子羞与为伍。

    太伤人了,孰可忍孰不可忍!小红作为罗雨虹的贴身丫鬟,当然要维护主子的脸面。她迅速叉着腰跳了出来叫道:“嗨!你这位先生,你怎么说话的你是说我们王府配不上你是不是你是说我们罗姑娘丢了人是不是”

    那先生早看出小红的身份。那支鹅毛扇子一摇,露出一双鄙夷的眼神。这眼神从下到上把小红身上的斑斑污物打量一番,没有任何语言,已经把小红羞愧得面红耳赤,悄悄躲回了小姐身后。

    “罗姑娘慢走!学生恕不远送!”先生一拱扇子,撇下罗雨虹一帮人,让开了大门,也把自己的冷肩膀留给了她。

    “我们走吧。先生后会有期!”罗雨虹扔下笤帚,头也不回走了出去。小红鼓鼓嘴,与李明史对视一眼,一甩肩膀,叮叮咚咚跟着出去了。

    虹姐就这样被先生轰走了我们参军的要求还没来得及提呢!混小子们面面相觑,都傻眼了。闹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一群孩子有了心思,难免唧唧咕咕,互相埋怨。

    “都滚过来!”先生鹅毛扇子一扔,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不可思议地从怀里扯出了一把长长的戒尺,然后在桌子上重重一拍,啪!

    “今日为师难得出门会友一次,你们就翻了天!说,到底怎么回事”

    几个娃娃正待开口,那先生已经叉开手指,两个指尖同时指着两个面目青肿的家伙,一个身材瘦小,一个露着虎牙,

    “凤起、允孝,你俩素来不睦。你们来讲,为师倒可以听到几句真话。你俩滚过来,其他的先滚出去!”

    罗雨虹带着小红回到世子府时,朱平槿已经到王妃处请安去了。罗雨虹怕朱平槿回来嘲笑,决定暂时不见他。她吩咐宫女,自己出汗了要洗澡。浴室就在东阁朱平槿寝室的旁边,房里有一个红漆大木桶,用几道铜箍扎紧。浴室一墙之隔有间小屋,小屋门正对着后罩房的厨房。这小屋里没有别的,就只有一个架高了的小水池,小水池与澡桶下面有铜管连通。后罩房的厨房烧了热水,太监们用扁担挑过来,倒进这个小水池,因为连通器的原理,水池里的水立即通过铜管流到隔壁的大木桶里。这样,既不打搅洗澡者,也可不间断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顾茅庐(三)
    朱平槿得到了田先生的准确消息,第二天一早便带了全套仪仗,浩浩荡荡向学堂开去。启用这套并不经常使用的仪仗,并且在蜀王薨逝后第一次大摇大摆出门,朱平槿当然是有目的的:

    一来是在文人圈里给足田先生面子,让他知恩图报,按照朱平槿预想的方向定制出一大群年轻的后备干部;

    二来也是向全城百姓做了一个宣示,蜀王府依旧是蜀地文风之源,是最为尊师重教的;

    三来为了一个普通教书匠,世子亲自兴师动众去请,最起码告诉全蜀地,读书人只要得了蜀王府的重视,是会一夜间飞黄腾达的。读书人给蜀王府做事,没有前途也有钱途。因此可以起到千金市骨的宣传意义,为即将到来的王府选秀大赛做舆论上的准备。

    当然,此行最大的好处归朱平槿自己——这无疑有助于塑立朱平槿在蜀地高大全的社会形象。看着纷纷街边拜倒的百姓,朱平槿乐观地估计,也许明后天,世子亲往学堂诚邀寒门学子讲经的故事,便会通过孙洪的笔下生花,在省城的各个阶层流传开来。

    四匹大白马带着皇家的雍容华贵,缓缓拉着象辂,依次穿过端礼门、裕门、棂星门,到了皇城坝右拐,进到向西的大街上。

    六月的天气渐热,大早晨的,这太阳便火辣辣的。辂车上撑的华盖,虽然可以为朱平槿遮出一小片阴凉,但是盆地的气候像口大锅,万物都闷在里面蒸煮,一丝凉风都没有。象辂前后左右的帘布全部卷了起来,可以让再也无法享受空调的世子稍微凉快些。但这样一来,他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街上的百姓,许多人已经换上了一身短袖的打扮。可世子的身份决定了朱平槿是公众人物,他决不能有丝毫的衣冠不整,更不可能脱衣挽袖。有所得必有所失,朱平槿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深知这一点。他默默忍受着汗水的浸湿,随着辂车轮毂上发出的吱呀声,向学堂方向而去。?先生要带着学生来道歉,总得有个大家集合的地方,而学堂正好在田先生的家到王府的大道上。朱平槿一拍脑袋,便猜想这学堂便是师生集合的地方,于是带人直奔学堂而去。车到巷口,仪仗停了下来,让世子下车。魏辰牵来备用的马匹,朱平槿一跃而上,视野顿时开阔不少,连空气中的凉风好像也多了不少。

    “学堂在哪里前头带路。”朱平槿对秦裔喊了一声,顺手用袖子在脸上拂了一把。

    秦裔答应一声,飞快跑到前头去了,朱平槿打马跟上。可跑到学堂门口,朱平槿傻眼了:只见学堂茂林修竹,柴门紧闭,四周寂静无声,哪有什么学子聚集的痕迹

    到学堂是朱平槿自己拍脑袋的结果,朱平槿不好无端责怪秦裔。他叫过秦裔,吩咐他看看周围街坊那家开了门,问问田先生的去向。秦裔正怕朱平槿责罚,听到吩咐,连忙带了几个太监一溜烟去了。

    程翔凤下马过来道:“世子,若秦公公所言不差,臣以为那田先生必是带着学生,已到王府门前投贴去了。”

    朱平槿奇道:“程先生何以如此肯定”

    程翔凤笑道:“世子请想,哪有请罪之人高卧堂上,反倒要世子亲自来请如此,于礼仪不合!”

    “难道我们出门动静太大,他们提前知晓了,间道王府门前投书去了”朱平槿问道。

    “这倒不好说。”程翔凤没有肯定。他肯定了,若是判断错误,岂不是要丢脸再说,朱平槿如何看待这事,他也没有把握。若朱平槿的看法是负面的,他岂不是应了文人相轻那句老话,变成了喜打小报告的小人

    “本世子三次延请,竟然都无意间错过,诚为一大憾事也!既然来了,我们留下几句话吧!即便田先生没到王府投书,他回来也会看见。有烦先生了!”朱平槿叹口气,对程翔凤道。

    三次!大秘程翔凤立即心领神会,马上抓住了重点。这是世子要在民间留下一段佳话了!他去马袋中取了笔墨,便开始在腹中筹稿。

    “程先生不可犯忌!”朱平槿轻声提醒道。公然写上三顾茅庐,那不是明白告诉天下人,他朱平槿意欲割据蜀汉、三分天下吗

    “臣谢世子点拨!”

    “先生贤名著锦城,三来空回意感伤。回首停鞭遥望处,郁郁葱葱满学堂(注一)。”

    诗写在学堂柴门左边。一色的赵体行书,端庄秀雅、老辣厚重。书画界常道,画怕挂起来,字怕立着看。朱平槿自付就没有程翔凤这本事。

    “事务总是螺旋式上升的。有扬有弃、有弃有扬、扬弃相生,扬弃共生。既是终点回到起点,又不是起点的简单重复。起点二就是起点一的升级版,不过到了三,则是一、二的增强版!”朱平槿看了诗,点点头,却莫名其妙抛出一串富含哲理的语言。

    世子没对自己的即兴创作大声叫好,这让举人程翔凤十分失落。不过,世子太过深奥的语言,也暂时让程翔凤抛却了世俗的功名心。他一边细细咀嚼话中的深味,一边心中感叹:

    世子之心,深不可测!

    世子之学,穷究天人!

    朱平槿一行找人无果,只好打道回府。这次他吸取了拍脑袋决策的教训,提前派出秦裔回王府侦查,如见到田先



第一百四十五章 瘟疫袭城(一)
    朱平槿派出秦裔留客,自己便率队返回王府。养尊处优数月,他现在十分想念自己那凉爽宜人通风接地气的办公室。在这个周围都是热烘烘白亮亮的环境中,他觉得自己很难静下心思考。难道几个月高富帅当下来,自己的思想和身体都不可避免地**了

    辂车大木轮在大街的石板上一磕一碰,坐着非常不舒服,前进速度也很慢。突然前头仪仗停了下来,朱平槿隐约能听见大人惊慌的叫喊和小孩的哭声。魏辰作为警卫排长,处理各种意外情况是他的职责。他甩动骏马的缰绳,跑到前头查看情况,不多时又一阵风似的回来禀报:

    前头福仁堂门口,今天看病的人很多,排起了长龙。有个得了大头瘟的病人被家人抬了来就诊,还要插队,结果引发了人们的骚乱。

    大头瘟!瘟疫!传染病!福仁堂!老婆!

    朱平槿的大脑里闪电般掠过这几个关键词。他顾不得失态,哗一声在辂车站起来,翼善冠的鞘翅被辂车顶上华盖碰歪了也没在意。

    大意了!除了张献忠,瘟疫也是要老子命的!瘟疫就像地震,它才不管你是庶民还是世子,阎王的判官笔点了你,你就跑不脱!

    魏辰就在他身边,朱平槿却用手一指前头大声吼道:

    “魏辰!马上带兵上去,把大头瘟的病人家人一并围了,严格隔离!不准任何百姓靠近!你们自己也不许靠近!只准远远说话!说话时要捂住自己的口鼻!病人家属有不听指挥,敢于冲击包围线者,就地斩杀!”

    魏辰答了声是,连忙吆喝着士兵往前头跑去。他年纪尚轻,也不知道这大头瘟是何种妖魔鬼怪,竟然惊得世子如此失措。

    魏辰去了,朱平槿仍然站在辂车上,连续给周围侍从下达了一长串命令:程翔凤快马通知巡抚衙门;辂车的帘步厚重,立即扯了用刀割成长条;让喻指挥派兵过来,在附近街区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马行人通过;王府良医正立即前来报到。朱平槿还亲自给周围示范,将割下的帘布长条折成数层,严严实实捆在口鼻处,只露出眼睛在外面。

    见到周围的人都遮住了口鼻,长布条也送到了前方士兵手中。朱平槿这才跳下辂车,向前面福仁堂走去。

    福仁堂就在前头街面不远处。门面很宽,大约六七间。自从穿越以来,他还没有来过这里,也没见过未来的老丈人。朱平槿站在福仁堂门的屋檐下往里略一打望,便闻到了里面散发出来的浓烈药味,于是他径自通过了福仁堂,向前面围成一圈的士兵快步走去。执行包围任务的士兵拦住了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大叔,那大叔正情绪火爆地与魏辰争论什么。

    朱平槿的身份贵重,可不会亲自参加到与莽汉争吵中。他隔着十余步便向他的警卫排长厉声喝道:“魏辰!你还在犹豫什么,还不拿绳子把这莽汉捆起来”

    朱平槿命令一下,魏辰与那大叔立即停止了争吵。四周士兵也都不再说话,周围顿时安静不少。只有病人的呻吟声和妇人的抽泣声,依然清晰地从包围圈里传来。

    几十双眼睛一起向朱平槿看了过来。

    不对!朱平槿立即感觉到空气中的微妙变化。难道自己说错了难道这大叔抓不得他定睛一看,发现这大叔面目似曾相识,好像哪里见过!

    “罗神医!这大头瘟病要传人!属下奉世子令旨严格隔离,罗神医!万莫令属下难做!”魏辰在一句话里将“罗神医”三字大声说了两遍,生怕朱平槿没听清楚。

    完了!罗神医、罗小儿,朱平槿脑袋中预设的形象顿时崩塌,不得不与眼前高大伟岸的农民工联系起来。传说中的鹤发童颜呢传说中的道骨仙风呢一瞬间烟消云散。

    说朱平槿从未见过老丈人也不准确,他刚生下来不久发过一次热毒疹,小红疮长得满身都是。当年的王府良医正束手无策,王妃便偷偷延请大名鼎鼎的罗小儿进府诊治过一回。结果罗小儿把朱平槿丢进木桶里戏耍了一回药水澡就好了。为什么要说偷偷呢因为大明朝的操蛋法律规定,各地藩王府要请社会上的医生,要报请北京的皇帝批准。只是成都与京师的路途实在遥远,等皇帝批准了,估计蜀王府的法定继承人兼王妃的独子已经全身溃烂,命丧黄泉了。这件事自然被王妃当做了自己重要的政绩工程,在朱平槿面前津津乐道无数次。

    风向不对,朱平槿立即想到了两个选择。一是转身就走,回到辂车换件衣服和遮脸布,再重新过来,坚决不认识刚才说话的人;二是立即认错,申明不知者不为罪,并保证下次绝不再犯。

    选择哪一样,只让久经沙场的朱平槿犹豫了片刻。他一把扯下遮脸布,露出自己的嘴脸,迅疾躬身作揖道:

    “岳父大人在上,小婿有礼了!方才小婿心急眼拙,故而未能认出……”
1...4849505152...2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