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当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冼青竹

    这也是为什么在刘璋治蜀时,益州内民家十户有八户是想着要造反了,纯粹就是因为活不下而已。

    试问如果能够安安稳稳的继续生活,谁又会冒那个风险将自己的脑袋别在腰上,跟掌握着兵权的朝廷势力对抗呢……

    表面上看起来刘焉父子治理蜀中是宽容无为,但实际上却是他们根本没将更下层的百姓当一回事,完完全全将心思放在百姓之上的豪强世家身上。

    在刘焉父子的心里,或许是认为只要掌控了这些世家豪强们,那益州全境也就安稳了。

    但他们父子两人却没有想过,世家豪强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平白无故的就想要掌控人家,这等事情谈何容易啊……

    结果就是,在刘备之前的益州,那就是一个字‘乱’!

    等到刘备来到益州,执掌益州后,他自然是想要改变这种非常不利于以后发展的不良现状。

    故而才会有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刘巴五人共同制定蜀中新法一事……

    乱世重宽容,弛世用重典,这在诸葛亮看来是以偏概全相当不完备的一种想法。

    乱世之中重典亦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若中央不行震慑,没有威严,那下属官吏阳奉阴违之余,一切不还是跟原来一样混乱吗。

    所谓行法和教化合一,一味的忍让宽厚自然是不行,一味的强压暴政亦是不可,只有综合起来以威信,德望等齐并而用,才能真正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

    治理一州之地不是光靠嘴说说那么简单的,诸葛亮为此事忙前忙后秉烛不休,连头发都不知道熬白了多少根啊。

    这也是为什么刘禅佩服诸葛亮的原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话可不是人家说说而已,那是真真切切付诸于实际行动上的……

    只是五个人的工作交给三个人来处理,终归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诸葛亮看着手中的竹简,案己一旁那已经制定好的一部分新法新规,还是颇感满意的。

    虽然眼下自己的帮手只有伊籍和刘巴两人,但最起码大家都是一心在此别无旁骛。

    但如果法正和李严也在的话,那自然是更好的了,只不过这两位一个是蜀郡太守,一个则是犍为太守,身上的担子可是一点都不比他们三人轻的。

    而且这两位也不是一点都没有参与到新法的制定当中,要知道就算人不在成都,那也一样可以写信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尤其是远在犍为的李严,更是三天一小五天一大,动辄便是长篇大论送到诸葛亮这边来。

    虽然诸葛亮也知道这是李严的一番好意,毕竟都是为了公事。

    但每当他看到李严那密密麻麻的书信时,都会下意识的觉得头疼不已,心中苦笑连连。

    反倒是作为蜀郡太守的法正在这方面就很正常了,只是偶尔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但却大多都是行之有效一阵见血的那种。

    如果非要让诸葛亮在两个人当中选择一个的话,那他也定然是会选中法正法孝直的。

    因为在诸葛亮眼里,简洁明了又十分有效的办法,才是最省时省力的,也是效率最高的那一种。

    毕竟在工作狂人劳动模范的眼里,忙忙碌碌做了一堆闲事。也比不上只做一份简单但完成度十分高的一件小事…………




第三百零五章 百废待兴(下)
    揉了揉头疼的脑仁,诸葛亮偏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入眼的只有一片漆黑和几处点点灯火。

    他这个军师将军虽然在左将军府署内办差,但毕竟是刘备手下的第一智囊,有自己的独立府宅,平日里自然也是在自家修订新法,只有真正需要商讨大事的时候,才会到主公刘备那边去……

    只是今夜诸葛亮为修订新法又一次熬夜,虽然早就习惯了如此,但却是时常会感到头疼。

    如若是往常,这时候诸葛亮的夫人,也便是黄氏月英可能早早变过来劝说自家夫君了。

    但此时刘备麾下众文武的家眷基本上都还在荆州,毕竟之前为了隐瞒益州之事,没有擅动荆州公安城中的家眷。

    而现在孙权既然都已经知道的这么清楚了,那再隐瞒下去自然也没什么必要,所以刘备早就派人往荆州去,将一家老小并麾下文武的家眷都借到蜀中来。

    毕竟公安比之成都可是差了不少的,而且成都又是治所重地州内府首,不论是保护程度还是繁荣发展状态,都是作为安家的绝佳之所在……

    诸葛亮一想到自家那个性情有些安静,但喜好却异于常人沉迷机关巧技的夫人,嘴边不自觉的就泛起了一丝微笑。

    旁人传言,说他的夫人黄发黑肤相貌丑陋,只有才能上异于常人这一处优点。

    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自家夫人黄月英虽然不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一般的美貌,却也不是寻常妇道人家能够相比的,自然谈不上什么相貌丑陋一说。

    而诸葛亮也是在接下与黄家姻缘之后才发现,那些所谓的谣言传言,都是自家岳父故意放出去的。

    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不看表面只为内在的好女婿,结果就这样把诸葛亮给钓上了钩……

    然而夫妻两人虽然相敬如宾和和美美,可唯一让诸葛亮有些头疼的地方就是,他们两人成婚这么多年来,可却仍然没有个后嗣出声。

    诸葛亮这边倒也罢了,毕竟他一心都在辅佐自家主公匡扶汉室的大业上,对后嗣的问题其实看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

    可他的夫人黄月英就不同了,婚后多年无出,夫家无子嗣继承无后人续脉,这对于妇人家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不说黄月英自己怎么想,就是外面那些个流言蜚语便已经快要难听到不能入耳的程度了……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一面怀念自己的夫人,一面又头疼的原因了,还不是因为这档子破事。

    不过这回诸葛亮却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想到了之前在成都城外送别胞兄诸葛瑾时,兄长跟他说的那番话。

    “孔明吾弟,你我二人皆是肩负延续诸葛家的重任,只是弟媳多年无出终归不是个办法,为兄儿子年已过双,若弟不嫌弃的话,为兄便将乔儿过继于弟之膝下,你且看此合适否?”

    说实话,诸葛亮当时听完自己兄长的这番话还真愣了一下,毕竟他之前还真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甚至都从未想过要从自家兄长那边过继一个后继子嗣过来。

    可现在一想到自己夫人,一想到夫人对后嗣的那种执念,诸葛亮就隐隐感觉到自己腰疼,也便是将兄长的这个提议又重新挂在了心上。

    ‘先努力几年,不行也可以去找华老先生看一看,到最后若是再不成的话,那行此事也是不晚的……’

    仔细想了想,诸葛亮觉得这种事还是不能太着急,毕竟事关可不只是他一人。

    对于自己的夫人他还是十分礼敬的,这后嗣血脉的问题上,谁不想有一个真正跟自己血缘相同的子嗣,过继过继终归是差了一些啊。

    果然,后嗣的问题可不仅仅只是某些人特有的问题,如果刘备知晓此事的话,可能早就过来安慰自己麾下的第一重谋了,逼近他这种人生走过一大段的人,才好不容易得到第一个子嗣的也是少见。

    当然了,刘备也不是情况最惨的那一个,毕竟不管怎么说,老将军黄忠都是垫底的啊……

    端起桌上热茶轻抿一口提提神,别人不喜但诸葛亮却偏好这种清香但却涩苦的茶类。

    这一来是入口虽然苦味应生,但慢慢品后确实留香更甚。

    而这第二嘛,自然是在夜间处理公事时,若有困意袭上饮这一口苦茶,那可真叫一个提神醒脑啊……

    蜀中新法制定是一档子事,可别以为整个益州就只有这一件麻烦事。

    要知道州牧更替一切都是和以往大不相同,刘备的野心对将来的想法可不是刘璋这等守土之主能够相比的。

    之前乱糟糟的益州自然是需要改变,正所谓不破不立,虽然不能彻底的放开手脚,但某些方面却是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

    就比方说最基本的农商两处,这都是需要刘备重新整顿和发展,原本刘璋留下来的那部分,根本无法成为刘备的助力,反而还是他发展益州的阻碍……

    毕竟农商涉及到了经济,而经济自然牵扯到了益州内各家的利益问题。

    哪怕是吴家等大族都支持刘备,可这其中弯弯绕绕的也没有那么简单。

    而诸葛亮作为其主麾下的第一谋臣,又是众人公认在治国之道上的第一人,那自然是要着重关注这方面的事情了。

    所以在修订蜀中新法之余,诸葛亮还得分出一些心神放在这些方面上,如此他怎么可能不疲倦不劳累。

    可注定了是勤勤恳恳的命,熬夜办公加班加点的已经成为了诸葛亮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恐怕是很难改掉的了……

    或许只有当天下太平重新恢复统一,诸葛亮手头再也没有任何政务事情需要处理的时候,他才会真正的放下,重新回到南阳隆中结庐而居吧。

    但很明显此时刘备还是需要他,而且益州也是没有诸葛亮不成,一切一切不知道有多少需要重整的方面。

    而且还得积极谋划汉中之地,要知道益州全境可尚未夺下,而汉中作为进出蜀中的关键,自然也是发展战略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当然了,汉中虽急也得等待时机,一味的急躁可成不了大事。

    更不用说眼下刘备等还要看着荆州方面,如果孙权同意了他们提出的条件,桂阳可就是人家江东的了。

    但白给未免有些太过肉疼,所以这其中多少也有些手脚可以做,就比方说人口啊。

    哪怕不能做的太明显给江东落下口实,徒让两家联盟出现裂缝,那也得秘密的进行尽可能减少损失。

    要不然真这样白白送出去两郡之地再加上两郡的人口,哪怕是当初提出这个建议的刘禅,也不曾想过这样大方的…………



第二百零六章 建业面主
    益州之行对于诸葛瑾而言说实话不算顺利,却也称不上磨难,只能说中规中矩一半各一半吧。

    只不过他去的时候那么仓促,回来可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了……

    在益州境内倒还算好的,可自从进了荆州地界,诸葛瑾就感觉自己被人针对了,不是那种妄想猜测,而是的的确确发生在眼前的现实。

    上一次入蜀过关走卡也没有这么费时费力啊,可这一次回江东去,诸葛瑾每过一处必经关卡,不折腾个三五日时间都不成。

    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有,要么是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要么便是身份辨识不明确,一时之间又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那就只能干等着了。

    结果就是,原本应该不到半月的行程,诸葛瑾却是连一半的路程都没有走完,搞得孙权那边还以为自己的使者出了什么事呢……

    这层层的阻碍到底因何而起,诸葛瑾心里也不是没有怀疑过,但他怀疑的对象只是在荆州内,也便是此时镇守南郡的关羽关云长身上,却从来没有想过人家关二爷是这般斤斤计较的人吗。

    实际上关羽确实是对诸葛瑾的态度感到不满,但却也不会在这方面行阻碍下绊脚。

    能让他行此等事,没有成都方面的明确指令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换句话讲,诸葛瑾之所以走的这么费劲,行程如此缓慢,全赖他的胞弟诸葛亮提议之故。

    白白给出一个桂阳郡大家都感到肉疼,所以就得想方设法的弥补一些损失才行,而且同时还不能让江东孙权方面发现问题,否则不是平白给两家之间的联盟制造裂隙吗。

    那这种简单的问题,诸葛亮其实已经早有了想法,只不过实施起来是需要时间而已。

    他一方面秉承主公刘备,让其下令拖延住兄长诸葛瑾的行程,另一方面则快马传令荆州关二爷,命其迅速将桂阳郡内人口户籍进行更改,同时开始将桂阳临近零陵长沙两地的县所内百姓进行迁移。

    当然,冒然让百姓离开故土那肯定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但为了人口诸葛亮也算是豁出去了的,免税的免税,许诺的许诺。

    这一来不仅仅是各方百姓民家,还有一些地方的家族势力也都在一并搬迁。

    初算下来,此次虽然迁移的范围不大,但也能将桂阳郡内十之一二的百姓迁到其他两郡内了。

    如此虽然不能完全弥补桂阳的损失,但最起码也是能够止止血的,没有原本那么伤。

    所以诸葛瑾什么时候能够回到江东去,那就得看诸葛亮这边什么时候能够将人口百姓迁移完毕了……

    半月时间折腾成一月,又变本加厉的成了一个半月,诸葛瑾才勉勉强强的走出了刘备的控制范围,进入到江东地界上。

    当诸葛瑾看到主公孙权派出来迎接他的船只时,这位江东重臣眼泪汪汪差点没有哭出来……

    搞得统兵将军徐盛还以为自家同僚在刘备那边受什么委屈了呢,差点没给护送诸葛瑾的刘备军士卒当场翻脸。

    还得是诸葛瑾解释了半天,徐盛才怏怏作罢,扬帆起航顺江而下回返建业而去……

    诸葛瑾在荆州地界上委屈肯定是没有的,毕竟虽然受命阻拦,但怎么说其也是诸葛亮的胞兄,这个身份或多或少也让关二爷照顾了一下。

    只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也不能让诸葛瑾开心啊,他身上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早一日回到建业去,也好早一日向自家主公孙权复命。

    如此哪怕是再好吃的美食,再香甜的美酒,再动人的歌舞也没法让诸葛瑾开心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见到自家船只,在见到徐盛的时候会差点哭出来,那是纯粹的喜极而泣啊……

    好不容易见到自己人了,不用再在荆州内三步一停五步一靠的行径,诸葛瑾怎么可能不高兴不开心呢。

    当然了,最重要的自然还是他马上便要面见自家主公,将刘备方面的条件一字不落的呈秉上去,而剩下的事情自然就跟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毕竟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主公孙权的手里……

    建业城车骑将军府上,诸葛瑾跋山涉水是终于赶了回来,忙不迭便向主公孙权开始汇报此番出使的成果。

    “两郡换一郡,桂阳加长沙……先还桂阳,等汉中平定再还长沙……”

    孙权好似有些不信的样子,面带疑惑的又向诸葛瑾确认了一句。

    “是的,臣弟诸葛孔明代表其主刘备,亲自承诺如此!”

    “这倒是有些意思了,原本吾还以为此番子瑜前去捞不到什么好处呢……”

1...8990919293...1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