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第十个名字
没买到的人也有办法,他们花钱请代写书信的人去抄报纸,什么官家圣明朝廷驭民有方的废话一概不要,只把如何提取接种牛痘的方法写下来就够。
王二一看报纸热销,立刻翻版,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福州日报不停的加印同一份报纸,但只要拿出去立马卖光,有人甚至在日报社外面露宿,出来多少份就买走多少份。
这些人要那么多报纸干嘛呢?赚钱呗。本地人可以抄报纸,外地总不能也抄吧。他们把报纸带到周边州县去高价倒书卖的还贵。
不到一旬,福州日报就跟着顺风镖局顺风邮局的车马一路北上传到了扬州,照这个趋势计算,两三日之后开封城内也能看到,十天之后就能进入甘凉路。
只有西南山区和蜀地比较慢,但也绝不会超出两三个月。只要有商人往来的地方福州日报就能抵达,种痘之法也会跟着一起普及开来。
外地尚且如此,扬子镇更是轰动。洪涛不等福建日报宣传,率先在镇上贴出布告,招募志愿者公开测试牛痘功效。
凡是十五岁以下未得过痘疹的男女小童皆可报名,自愿到浅予斋接种牛痘。二旬之后再现场用穿戴患者衣物涂抹患者脓液的方式故意感染痘疹。
十日之内若有小童患病,无论死活凉王府赔偿家属一百贯。没有患病的小童啥也不给,也不收任何诊费。另外凉王不到四岁的亲儿子王民羽也将与十名小童一起参加测试。
告示一出,没几天浅予斋就门庭若市了。不光扬子镇百姓踊跃报名,北面的扬州南边的瓜洲镇也来了不少人,纷纷表示愿意为神医出力。当然了,没有一百贯赔偿,家里的孩子肯定就得过痘疹,想效力也没机会了。
洪涛倒是不怕人多,限额只有十名小童,来再多也是枉然。为了公平起见干脆分组抽签决定谁家小童被选上,最终结果很耐人寻味,抽出来的十名小童都是女的。
这倒不是太凑巧,而是女童的基数太大,几乎达到了百分百。很少有家长愿意带着自家男童来冒险,女孩子嘛,反正也是赔钱货。估计很多家长都盼着自家孩子能染病,那样就能为家里挣来一百贯钱了。
凉王府内所有人都接种了牛痘,或者摸了一手牛痘,效果很不错,顶多有些低烧和头疼,连起疱疹的都没有,唯独洪涛和儿子王民羽没接种。
洪涛清楚自己不会感染地球上所有疾病,后代也一样,但这事儿没法和别人解释,只能再让儿子挨一刀。
但这一刀不能白挨,凡事儿都得利益最大化嘛。让王民羽参加公开测试就是最合算的,好歹也是凉王大公子,除了皇子之外谁比他更高贵?
测试过程就不赘述了,反正场面非常热闹。扬州知州带领一众官员,连同远在楚州的帅司和漕司也特意跑过来观摩,且态度非常诚恳。
浅予斋的能力他们不光见过听过,有的还尝试过,谁家能保证不得病呢,只要城里的郎中看不好,马上就得送到浅予斋来。
这里的几位小大夫也确实给力,很多疑难杂症到他们手里马上药到病除,即便无法根治也会给出缓解办法,且明显有效。
尤其对处理外伤和痈疽疔疖最拿手,原本吃好久汤药都不见好的顽疾,到了浅予斋立马见好,多待些时日大部分还可痊愈。就是有时候手段略显血腥,有点吓人。
但痘疹和其他疾病伤痛还不一样,它更吓人还无解,要是浅予斋真有办法治愈那就是真神医啊,即便皇家也不敢视而不见,毕竟没几个人能像凉王一般有星君护佑。
二旬之后结果出来了,痘疹病患是扬州和瓜洲镇提供的,此时三个病人已经全死了。但连同凉王亲儿子在内的十女一男全都没有染上痘疹,还在浅予斋的病房里吃得白白胖胖满脸红光。
这下浅予斋可热闹了,白天晚上都堵着一街人,附近的百姓全拉着孩子前来接受神药医治,很多曾经出过痘疹的人也来了,打算再医治一次,多多益善嘛。
王十八和护士们只好一边给来者接种牛痘,一边把方法教授给附近的郎中。等这些人学会牛痘接种之法再去各村各镇当赤脚医生,否则光靠浅予斋,种到明年也种不完络绎不绝还在从各地往这里赶的人群。
洪涛也没闲着,浅予斋已经插不进脚了,扬州的官宦人家不敢在长公主的买卖门口搞清场搞特权,也不忍让妻儿家小去和百姓们一起风餐露宿排队,更不能不种牛痘。
正在大家左右为难之时,凉王派人送来了书信,言明大家都是同僚,又在同地为官,自然要守望相助,所有官员家属连带禁军家属都可以去凉王府内接种。
太客气太仁义太有面儿了!不管之前对这位风评极端不好的凉王有没有成见,此时也全都改成感谢了。
既然凉王这么友善,大家也不能失礼,赶紧弄点拿得出手的礼物带着丰厚的诊金,按照信上说的日子登门拜访吧。
一到凉王府,不管大官小官都觉得以前关于凉王的传闻必须有失偏颇,这位哪儿像传说中的那么不近人情,不光带着长公主出门相迎,还安排了丰盛的酒宴热情款待客人。
吃好喝好之后再带着一位妾室一名养女和几名家将亲自动手给各家各户接种牛痘,还男女有别,想得那叫一个周到。
洪涛真是转性了?那是不可能的,他这么做只是不想和当地官府把关系搞僵。与其等着他们来找自己走后门加塞儿,不如主动出击博个好名声。
在这件事儿上硬顶是很不明智的,又没有太大原则问题,自己不能和所有大宋官员为敌,该团结的时候就得团结,比如说现在。
凉王请放心,此事本该由下官出力,倒是让凉王与长公主如此操劳,实属失职,惭愧惭愧!知州在酒足饭饱之后还和洪涛攀起了交情,转来转去愣说和前前前任两淮路转运使张蒭是同乡同族。
张蒭是谁呢?沈括的第二个老丈人。大家都知道驸马和沈括关系好,实在找不到理由和驸马攀关系,能和沈括搭上也能凑合。
官场就是这样,大家都是人精,每个人外面全套着一层硬硬的保护壳,没点过硬的说辞,怎么好进一步联络感情呢。
这不,感情联络上了,后面的事儿也就好办了。只要在扬州境内,接种牛痘的事儿就能得到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不光在各县设立牛痘接种点,还会派差役帮着维持秩序。
由官府贴出告示向百姓宣传牛痘的功效,效果比做公开测试还管用。这样一来牛痘就等于获得了当地官方背书,本地百姓心中的疑虑基本也就消除了。
张大人过谦了,此事虽由本王起,但州府才是真正的推动者。替一方百姓消除病患,这份功劳是谁也抹杀不掉的,再让本州士人渲染渲染,张大人高升之日可待也。
洪涛就这么点目的,接种牛痘不能光靠浅予斋,必须要发动群众一起干,这件事儿获得官方认可与得不到认可效果完全不同。
想让官府办事儿就不能光靠空口白牙的谈理想讲抱负,更别指望替他们家属加塞儿接种牛痘就能得到无限支持。
等价交换,想得到后续帮忙就得拿出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利益。把普及牛痘接种的功劳分给州府以后,在这件大事件里就不再是凉王府独美,而是成了全体扬州官员的功绩。
这些官员往往属于好几个派系,谁再敢出于其它目的加以阻拦或试图贬低,就得琢磨琢磨阻力有多大,值不值得为了恶心凉王或攫取财富和这么多官场同僚反目成仇。
这就叫利益均沾,不管最终是否会引起朝堂里的党派相争,自己都能处于不败之地,任谁也抹杀不了王诜发明牛痘的功绩。
百姓们也不会去朝堂里争权夺利,他们只会记住自己,还有那些为他们提供帮助的郎中大夫,以及提供牛痘的牛牛们。d
699 四川要倒霉
“莲儿来信了,她说思念民羽,想回来看看儿子……”
但也不是一点麻烦没有,用亲儿子做试验证明牛痘管用的事儿比金牌急脚递的传播速度都快,远在大名府的莲儿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就坐不住了,即便信里没说,恐怕心里也把自己骂死了。
“看什么看,民羽不是好好的,这点把握都没有我能拿儿子小命逞能!糊涂,让夫人与她说明就是,不许回来。”洪涛心里明白可嘴上还不能服软,这事儿一旦承认了,莲儿恐怕真的得恨自己。
“要不妾身去大名府把莲夫人换回来,那边我也不陌生……”周一日已经康复了,她也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伤口刚好就接替了西迪的秘书工作,成日在书房里整理各地送来的密信。
“真的好了”对于周一日洪涛还有别的安排,肯定不是大名府。但鉴于她生了三胞胎还动了手术,一直也没忍心外派。
“好了就是好了嘛,就是肚子上多了一条伤疤,好生难看!”周一日也有些嘴不对心,说是难看,偏偏不隐藏,还解开扣袢打开旗袍前襟特意展示给丈夫看。
“除了夫君,难道还要给别人看不成只要我说好看它就是好看!”这女人是在向自己表功呢,所以洪涛得赶紧表示出坚决的态度,不能光用嘴说,得有实际行动,比如就在书房里苟且什么的。
周一日确实要走了,但不是大名府,而是去四川!洪涛终于对这块国中之国下手了。
四川,为啥叫四川呢有人说是境内有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四条大河,古人把大河也称川,故而有四川之说。
但四川境内还有沱河、培江、渠江,流域面积也不小,干嘛不叫七川或者六川呢其实这个川不是川流的川,而是平川的川。
在唐代设有剑南西川道和剑南东川道,简称两川。唐玄宗时又加了个山南西道,简称三川。
到了北宋改道为路,以成都为中心的益州路、以梓州为中心的梓州路、以广元为中心的利州路、以奉节为中心的夔州路,简称川陕四路。
从此之后才有了四川的叫法,也就是说四川的名字来自北宋行政区域划分,与河流没啥关系。
为啥叫四川为国中之国呢,并不是说它不听中央号令自立为王,主要是从地理、经济、人文方面的一种比喻。
在地理上四川地区就像是开封的皇城,北面的的秦岭和大巴山脉、西边的横断山脉、东边的巫山和武陵山,南面的云贵高原,把四川盆地围了个水泄不通。还像城门一样留着广元、巴中、雅安、叙永、万州、达州、巴中一圈出入口。
在经济上四川更像个独立王国,它的茶、盐、铁在内部都不禁榷,很大一部分可以自由交易,但不能出川,就像出口差不多。
再有就是铁钱和交子的流通,依旧只在四川境内实施,造就了与北宋各地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货币都不一样还不是国中国
文化方面巴蜀地区自古就与中原、东南沿海地区迥异,且战乱相对少、民间多富足,读书人相对多,造就了一大批巴蜀文人。
太细节的方面洪涛也不清楚,一说文化他就懒得看。但有一样特别明显,就是巴蜀地区的赶考举子。他们次次都迟到,然后朝廷就得把考试延期,因为巴蜀的举子数量庞大,法不责众嘛。
那这些举子为啥次次都迟到呢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途遥远艰辛也算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
巴蜀举子出川赶考,启程时间通常比其他地区举子早,但他们不是直奔开封考场,而是从家乡携带着大量货物,沿途一边走一边做生意。这玩意就没法控制时间,货物没卖掉总不能扔了,然后就迟到了呗。
也正是因为这几个原因,洪涛没敢贸然往四川地区发展。其实早在湟州担任经略安抚使时他就打过入川的主意,还计划过把连通川北金牛道的驿道修一修,但经过权衡之后觉得时机不成熟,又放弃了。
解甲归田时也想过去四川发展,又把这个想法与苏轼聊过,想听听他这个蜀人的意
700 先遣部队(100票加更)
“把武强、王鑫和胡丑儿调回来跟你一起入川,其余人手由王十安排。成都府路盛产煤铁,其它方面还要你自己摸索。这些材料都是有关川陕四路的,拿着在路上多看看吧。”
刚刚生完孩子,虽然身体恢复的不错,洪涛也舍不得让周一日远离,有她在身边自己可以省很多心。但能独领一方的人手就这么几个,不舍得也得舍得,顶多就是把人手安排好尽量为她分忧。
武家、胡家、王家、彭家、秦家,这些从金明池时代就跟着驸马一起创业的工匠家族,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更新换代。
从大名府开始第二代、第三代传人就顶了上来,接过祖辈父辈的手艺,不光没荒废,还不断学习完善创新,很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趋势。
王大头的短枪大部分工艺都来自他的长孙王鑫,别看刚刚十七岁,可跟着爷爷学手艺的年头已经超过了两巴掌。
他不光把祖父的手艺完整继承了下来,缺点也发扬光大了,做什么都精益求精,恨不得做把洛阳铲也要錾刻出点纹路来装饰。
武强和武勇兄弟俩是渭桥镇熔炼、锻造工坊里的领军人物,现在洪涛已经不敢和他们白话熔铁炼钢和锻造工艺方面的问题了,三句话就得被问住。
武勇去了福建路筹备枪炮厂,但那边缺乏高品质的铁矿,武强没有用武之地,正好让他跟着周一日入川。不指望能把攀枝花钢铁基地弄出来,好歹也能为枪炮厂提供足够的钢铁原料。
胡丑儿就更牛了,他建造出来的反射炉、炼焦窑无人能及,出钢率和焦油收集率远远高于其他工匠。只可惜这家伙结婚晚,孩子最大的刚四岁,又不善言表,在带徒弟方面远不及另外几家人。
有了他们帮忙,周一日遇到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能解决,再辅以第二批和第三批儿童团,估计一时半会不会缺人手用。
安全方面也有不错的保证,除了山川督查院之外,朱八斤的两个徒弟已经先一步入川建立供销社去了。
黑涩会这个玩意发展起来远比正规组织快,好像全世界的混子都有共同理想似的,朱八斤没废多少力气,就和川东的同行一拍即合,打算共同经营化肥,还得垄断。
来的最慢的就是王鑫,他要从福建路车船辗转再经海路,抵达扬子镇时已经进入五月份了。和上次跟着爷爷来一样,下船时他依旧抱着个漆雕盒子,洪涛从外形上就能看出来,里面肯定还是短枪,只是尺寸比上次的短枪又短了一些。
“我去,这是翁翁的手笔还是你的”想象往往没有现实精彩,当洪涛把盒子打开时也不禁有点吃惊,里面不是一把短枪,而是一对儿。
两把枪一金一银,全部用了金银错工艺。就是在钢制枪身、象牙枪柄上刻出纹路,用金丝银丝填进去挤死,再把凸出部分打磨平滑。这样形成的金银纹路没有缝隙,就像长在本体上一样,非常漂亮还不容易掉落。
让洪涛吃惊的不是精美的金银错工艺,只要是王大头出品再精美也有思想准备。而是这两把枪的尺寸,它们太小了,无限接近后世的五四手枪,就连遂发装置都一起缩到指甲盖大小。
“回大人话是小人的!翁翁说大人想要更小的火枪以便随身携带,小人琢磨着以大人神威,断不会与人上阵搏杀,故不用发射太远,有二十步驱逐宵小足矣,不知大人可满意”
王鑫和王大头的手艺一脉相传,但本质完全不同。他从不到十岁就入了识字班,属于有文化、有见识的新一代工匠,表达能力强、理解能力也强,能做到举一反三,充分发挥想象力。
“……嗯,威力尚可,不错、不错!来来来,一日,此物来的正是时候,拿着它们,平日多加练习,危急时刻说不定能保命。”
光精美小巧没用,枪是用来杀人的,射程和威力才是重点参数。洪涛拿起盒子里的子弹试了试,除了依旧有烟雾之外效果还不错,三十米左右五中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