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有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第十个名字

    皇帝说了,要多弄点大头水出来交给禁军试用,如果确实有效升官大大滴。发财嘛这次皇帝从谏如流,虚心听取了驸马的意见,打算把大头水的生产全部挪到宫中的作坊。配置好的香水一部分由官员分配售卖,一部分专门用来出口创汇。

    本来皇帝和王安石还想给酒精正正名,原本就是从酒中提炼的精华,叫酒精多好听。可洪涛坚持原则,死咬着大头水不放。还有很过硬的理由,那就是保密!

    叫大头水别人很难想象是用什么玩意造的,要是叫酒精就太容易猜了。最终皇帝和王安石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大头水就大头水吧。

    驸马认为龙舟必胜?皇帝带着一股桂花香味走了,还拿走了所有图纸,然后另一股桂花香味又凑了过来。

    王相是打算王安石问这个事儿准没憋好屁,既然他是有求于自己,索性就拿拿糖。

    水虎翼乃禁军精锐,某打算与之共进退!王安石说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就好像他下注是给前线将士捐款一般。

    王相大义!下官有一本书要刊印,想请王相做序不知可否?

    既然王安石说得这么露骨洪涛也就不客气了,和这种抠门的人不能太含蓄,必须一把一利落,否则翻脸他们就不认人。

    有了王安石的序,驸马算经想当算院课本的事儿基本就算靠谱了。好歹人家也是文坛领袖一级的人物,连科考都敢改成用他自己的教材,增加算院的课本真没什么难度。而且也不会招来太多非议,毕竟算院还不是啥主流大学,在朝堂上也没什么影响力。

    扔出去一个赚钱的利器,只换来一个还没升的官职和一本教科书的可能性,显然是赔大发了,但洪涛挺高兴。

    至少在目前看来,自己这个驸马已经不是光会夸夸而谈的废物,在花膏计划取得效果之前,皇帝和两位宰相也不会再疑神疑鬼质疑自己。被人相信,尤其是被领导相信是个大难题。

    反正自己也不缺赚钱的手段,舍就舍了吧,只要不耽误新技术的使用就没什么损失。再说了,也不是一点钱都赚不到。皇帝已经答应了,以后所有香水都带一纸说明书,而这张说明书就全部由宝绘堂印刷。

    别看只有小小半张纸,架不住数量多啊,香水能卖多少瓶说明书就得有多少张香水能卖多少年,宝绘堂就得印多少年。这种数量大跨度长的印刷工作也最适合宝绘堂的铅字排版,基本没有雕版的成本,全是干赚!

    夫君身上为何有如此浓郁的桂花香?回府的时候,一贯不用香药的驸马受到了公主的诘问,这种香味很特别。

    嘿嘿嘿,为夫这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心情大好,洪涛也开始拽词儿了,还是句外国词儿。

    上元节一过,洪涛又陷入了忙碌,虽然工匠们还没上工,但水虎翼的龙舟已经改造完了,这玩意到底怎么划还得他亲自教授。

    为了让王安石给自己的书做序洪涛也是拼了,亲自上阵当起了龙舟桨手,每天和水虎翼的士兵们训练两个时辰。

    效果嘛,自然是好得不能再好了。用王冠的话讲,龙舟已经不是划,而是在水上飞。如果这样再不能夺冠就没天理了,干脆让天兵天将下来比赛吧。

    洪涛倒也不是专门为教授水兵们划船才亲自上阵的,这种桨只需把动作要领说清楚,正常人很快也能学会,更别说常年划船的水兵。

    他其实是借着划船锻炼身体呢,光靠打羽毛球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锻炼量,为了让这幅小塑料体格尽快强壮些,这点苦必须吃,哪怕整天累得和孙子一样,手上还磨得都是泡也认了。

    正月十九,金明池围墙上旌旗招展,水面上千舟争渡,南岸和东岸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开始了。

    其实参赛的只有八只队伍,但架不住宋人太喜欢凑热闹,宋朝皇帝也太各色。他不光允许百姓们进入金明池站在岸边观赛,还允许社会船只进入湖面与他的大楼船一起戏水。

    这下可好了,汴河上大大小小的花船几乎全钻了进来,每艘船都不带空的,全是盛装打扮的头牌行首,一片莺歌燕舞丝竹弹唱,搞得和水上狂欢节大游行差不多。

    皇帝的楼船上也不闲着,由官妓组成的舞蹈队你方跳罢她登场,居然和民间花船打起了擂台,谁也不服谁。

    狂欢的**就是龙舟赛,8艘长短各异粗细不同相貌迥异的龙舟一字排开,号炮响毕,水花四溅百桨翻飞,争先恐后的向终点驶去。

    洪涛今天没露面,他虽然当了几天龙舟桨手,但体力还是太差,根本坚持不完全程。既然此物皇帝和宰相已经知道了,那他就不打算再去捧场,此时正拽着沈括在大奥的顶楼上看热闹。

    其实也不是看热闹,王安石说了,和沈括探讨术数问题没关系,他也会和御史们私下通个气,别大惊小怪的。但一位朝廷封疆大吏没事儿总往驸马府里钻终归不太合适,最好能换个不引人瞩目的地方。

    什么地方不引人瞩目呢,洪涛就想起了这座船坞。除了水虎翼的士兵之外这里谁也不会来,只要自己不说,别说士兵们,就连王冠也不认识沈括是谁。

    此桨真乃奇也,若滑轮弩也能如此桨一般,士卒们就多福了沈括这几天几乎都是在大奥里度过,正在对驸马所说的滑轮弩进行可行性论证。

    做为对阵西夏的一军统帅,装备提升是大事儿,但凡有可能他都会全力付出。可惜的是不管如何设计,在神臂弩上安装滑轮组好像都不太靠谱,这让他有些无奈和感叹。

    也罢!此物确实不适合陆战,容我再多想些时日,定要为边关将士解忧!

    这次洪涛也没咒念了,神臂弩加装了滑轮之后用是能用,射程和初速也确实有所提高,可问题是滑轮组的弓弦强度不够,经常出现故障。

    要是滑轮组卡主了还没啥事儿,如果弓弦被绷断弓弩手可就惨了。断弦会向后方弹出,就像一条小鞭子,抽到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是条大口子,使用起来非常不安全。




119 攻防转换
    换成反向弩吧,成到是成,即便弓弦绷断也会向前方横扫,至少不会伤人。可问题是反向弩对弩臂的强度要求很高,做成小弩直射百十米没问题,但无法满足300米左右的抛射。

    目前西夏军队和宋军使用的神臂弓弩有效射程都已经超过了200米,要是无法更远,那不如不改良,总不能越改越抽抽吧。

    海军和陆军对弩的需求不同,金河帝国的反向弩并不需要长距离抛射,在大海上抛射就等于往海里白扔。可陆军作战是需要用重箭长距离抛射的,当初自己确实有点想当然了。

    就算能找来鲸须和鲸鱼筋洪涛也无法再提高射程,材料这个玩意不是一朝一夕能突破的。

    如果有弹簧钢片的话倒是可以制造反向钢弩,可问题是弹簧钢片都弄出来了,还犯得着去玩弓弩吗?直接弄线膛枪配米尼弹多好。哪怕是前装枪,随随便便也是一公里有效射程,三五百米之内准确性非常高。

    再不成就上大炮呗,都有弹簧钢板了,炮闩和炮门自然也不会弄不出来。后装架退炮总比投石机好用吧,就算没有底火和撞击引信,发射实心大铁球也能砸得敌人满头包。

    但想直接换代热武器光有钢铁和机械加工产业是不够的,化学工业也得跟上,配套的采矿采油炼油运输行业都得齐头并进。

    这么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靠一个驸马能完成吗?可能性显然不大。现在不是金河帝国,洪皇帝是开国君王威望无边,句句话都自动成为天意,底下的人全都不加质疑的百分百执行。

    没有这种控制力是无法让国家跟随一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最靠谱的方式就是联合更多利益相关者一起慢慢推进。

    说白了吧,就是玩工业革命那套,制造出来一个新的阶级,然后做为它的领导者,带着大家一起冲锋陷阵,去和旧有的阶级斗争,从他们手中抢夺权利。

    反正不管用哪种方式,目前对洪涛而言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也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啥也不干,总得弄出点有用的东西,帮助宋朝军队提高一下战斗力。让他们多少能守住边境尽量少吃亏,这样自己的花膏和经济战才有时间去奏效。

    对啊!进攻性武器搞不出来,防御性的装备总不会也玩不转吧。你有瘊子甲我有老鼠套装,比比谁更硬呗!老沈,我有主意了,不过还得麻烦你点事儿,能不能帮我找一些盔甲来。禁军辽军西夏军的都要,越全面越好。我要拿它们做样板,看看能不能弄出几套适合禁军的盔甲。这样一来,虽然在弓弩和马匹上不能胜过对方,防御更胜一筹也是优势,怎么样?

    洪涛的思维模式很有特点,在一个问题上受阻马上就会想办法绕路,绕不过去就会改变方向。

    这种性格非常不适合搞科学研究,那玩意讲究百折不挠,用一千次失败换取第一千零一次的成功。他是一折就挠,坚决不去啃硬骨头,哪儿软就往哪儿钻,怎么省事怎么来。

    盔甲?王兄还善于制甲?!沈括则是标准的学者思维,找准了方向就不轻言放弃,被驸马这么一折腾已经快跟不上节奏了。

    另外他也想不出一个人为啥学问会如此庞杂,还都不怎么沾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每样还都能搞出点名堂来。

    飞鹰具算盘阿拉伯数字数学公式铅字印刷油墨火炕炉具铸造蜂窝炭水车烧窑弓弩船只建造

    这已经就够多的了,现在居然又准备玩盔甲。对了,据说这位驸马还会制造蜡烛和种花草,就算从娘肚子里开始学恐怕也学不完吧。

    不敢说善造,但要赛过瘊子甲想来也不是难事儿。只可惜沈兄无法在此久留,缺了老沈你我是独力难支啊!

    这个回答还真不是吹牛,洪涛百分百有把握。和制造弓弩比较起来,用低碳钢甚至中碳钢锻造甲片简直就是基础技能,只要自己搞清楚了古代盔甲的大致构造,分分钟能做出更好的来。

    模样可能不太好看,但肯定好用,不管是防御能力还是重量,必须甩同时代的盔甲八条街。靠的不是多精湛的加工技术,也不是狗屁的设计理念,关键就是一条,材质!

    只要钢好,啥猴子老虎的都不算事儿。厚度和重量只有你的一半儿甚至更低,但就是比你的猴子抗造。

    任你把手艺玩出花儿来,我就一条,钢好!哪怕弄口铁锅顶脑袋上,你的重箭依旧射不穿,没理由,就是钢好!

    而且吧,只要让自己做出第一件合格的样品,产量紧跟着就会打着滚的向上翻,成本则越来越低。

    你有宝刀,我有宝甲!

    你的宝刀砍坏了心疼半年,我的宝甲用半年不坏也回炉化了重新锻造。真没功夫修理,修一件比造一件还贵呢,看谁先扛不住!

    君命难违,可惜了王兄一身好本事唉,不说丧气话,为兄不日即将启程赴任,每天定遥望东京,盼禁军能早日换上都尉大人监造之宝甲。今日就此别过,战甲乃军中登记造册之器物,不可私授,我差人交与水虎翼王虞候,保重!

    一提起工作的事情沈括的情绪就无比失落,他并不喜欢带兵打仗,更不擅长。可是国难当头,这份工作落到自己脑袋上了总不能说不去吧。

    再看看这位驸马,和他比起来自己好像还算幸运的,多少还能为国效力,他却空有一腔热血满腹技艺,到头来只能窝在京城边上养花种树倒腾石炭玩,干点啥还得战战兢兢瞻前顾后。

    老沈你也多保重,不要争一时胜败,败了也无妨,只要人在,无论当不当官都能为国效力。

    沈括要走洪涛也拦不住,反正这里也没啥需要他去计算的了,况且人家还有一家老小呢,很快还要上前线,整天耗在自己这里也有点不近人情。

    可这一走就不知道哪天才能再相见,一想起这位全才有可能被个敌人小兵干掉,洪涛就非常惋惜,同时也对皇帝和王安石他们有点失望。朝廷里这么多会打仗的人,怎么偏偏就选上沈括了呢,眼瞎啊!

    可能是受到了这股情绪的影响,洪涛连水虎翼的庆功会都没参加,更不想去楼船上和皇帝宰相他们扯淡玩。

    他一个人钻进乌金行的作坊,占据了最大的一间屋子,让黄蜂和朱八斤的徒弟也在两旁住下守卫着,又让莲儿回府去书房里把自己所需的工具全部带来,开始了奋发图强模式。不琢磨出宝甲来那也没辙。



120 土化肥
    但这种模式只持续了一天多点儿,洪涛就从屋里钻了出来,带着几个狗腿子骑着马又向南而去。五郎和六郎传来了消息,琼林苑的土地很快要开始春耕,问大官人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我怎么把这个事儿给忘了!快快快,准备木桶,去水虎翼收集尿液。和王冠说,只要尿不要屎,一桶尿给一升酒!

    必须有!当洪涛听到春耕这个词之后,把笔一扔就窜了出去。然后朱八斤就倒霉了,他接到一个味道比较重的活儿。

    你俩去药铺买五十斤石膏,顺便再打听打听药铺的石膏是从什么地方弄的,我需要烧制石膏的那种白色石头。

    五郎六郎也没跑掉,他们的任务味道到不重,但挺麻烦。药铺里不会预备那么多石膏,得挨家挨户的一点点凑。

    大头,去给官人我买十口大铁锅来,越大越好!

    胡二,先把手里的活儿放一放,找人在下风头垒五眼灶。马上,离这里远点啊!紧接着王大郎和胡二也接到了命令,一时间乌金行的工地上鸡飞狗跳,大家谁也不清楚驸马这是又抽什么风了。

    官人,为何要去收集那些腌臜物?公主还是比较心疼丈夫的,怕莲儿一个人忙不过来,还多加了个绿荷。这两个小丫头每日里要伺候洪涛的吃喝拉撒睡,同时还得充当秘书和翻译工作。

    记!50斤人尿加热至二成,入瓦罐蒸煮至一成,并熟石膏2斤搅拌,晾干后粉碎。此物曰尿素石膏,每亩施底肥10斤,后期追肥5斤,效果待定

    洪涛没回答莲儿的问题,而是向天伸出了一根食指。莲儿见状马上从公文包里掏出纸笔,绿荷也不落后,麻利的接过皮包举好充当书桌,让莲儿在上面奋笔疾书,把官人说的每个字都记录下来。

    至于记的是啥玩意大部分她们俩都不懂,但这没关系,公主已经交代了,驸马现在是能著书立说的大人物,每个字都非常珍贵,能听懂才是不正常!俗人也用不着听懂,只管崇拜就是了。

    启禀大官人,人畜粪尿应放入土坑去其寒热,性平后才好浇灌庄稼。但绿荷来的时间还是短,无法做到盲目崇拜,听闻主人在谈论耕种施肥的问题,就忍不住要纠正纠正错误。

    哦,你也懂种地?莲儿最听不得有人诋毁自家主人,质疑都不成,立马就要出口教训,却被洪涛拦住了。

    宫中有农田,太后时常要亲自下田耕作,我等自然要熟知技法

    绿荷并不觉得自己说错了,因为她是有根据的。皇宫里有御田,虽然不是每位皇帝都喜欢亲自种地,但皇太后并没荒废这门功课。

    嗯,很不错,民以食为天,会种地就饿不死啊。不过官人我这个肥料和你用的肥料不一样,它叫化肥。就像官人的乌金行一般,在别人手中是冒烟呛人的石炭,但到了官人手里就是无烟无味的蜂窝炭。想不想和官人学学如何做化肥?要学可不许怕味道臭,更不能怕弄脏了衣裙哦。

    绿荷说的并没错,不管是人粪还是人尿,想作为农家肥使用最好是先发酵腐熟,才能称得上肥料,其中的养分更容易被农作物吸收,也不会烧根。但自己做的这个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肥,应该叫做土化肥,是氮肥的一种。

    这玩意并不是刻意和谁学的,只是因为后世里喜欢种葡萄,又不想买化肥,所以才四处搜集各种偏方自己动手,图的是纯绿色无公害,然后再说高产的事儿。

    那土化肥真的管用吗?确实管用,这种土办法并不是谁脑袋一热琢磨出来的,而是建国初期为了解决化肥短缺难题,由很多农业专家因地制宜想出来的替代方式。虽然说比不上工业化生产出来的纯化肥效果明显,但也比单纯使用农家肥见效快。
1...4748495051...3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