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有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第十个名字
    这一队禁军可不比寻常禁军,盔甲都是鎏金的,洪涛那面小腰牌拿出来屁用不管,带队的都虞候就差用眼角夹人了,非要问明白这座怪异的大炉子为何会喷吐火焰,里面是不是有邪祟。如果说不清楚,就得把炉子砸开看分明才好回去复命。

    大吉!尔等速速回禀陛下,此处有臣担当不必惊慌,明日一早臣亲自上朝为陛下解惑!

    正在洪涛为难的时候,莲儿搀着王韶出现了。在如何应对这类麻烦的经验上,小丫头绝对算得上明白人。恐怕禁军刚刚出现她就猜到了结果,驸马出面不顶用,还得请外援!

    小丫头猜对了,王韶一露面禁军军官立马就把下巴和肚子收了起来,毕恭毕敬的听完指示,麻溜的带着人走了,半个不字都没讲。

    这真是树的影人的名,有个好名声比官职还管用,即便现在已经不统兵了,也不是枢密副使了,照样说话顶用。

    不过王韶这番话可不是冲着驸马救命之恩讲的,功劳全在王复手中那块黑黝黝的铁块上。

    铁水是在戌时出炉的,刚刚倒入耐火槽里,周围的工匠们就跪倒了一大片,拜完老天拜土地拜完土地拜祖师爷,反倒是教会他们神技的驸马最后才被想起来。

    用武四的话讲,炼了大半辈子铁算是白瞎了,总共见过的好铁还不如驸马这一炉多。这一炉铁水不用等锻打,只看成色和状态就次不了。

    比武四还着急的是王厚,他都不等铁水凝固,就用铁钎卷了一坨飞快的跑向了大奥,不多时王韶也来了,揪着武四就去了铁作,非要看看此铁能不能锻成好钢。

    他手里拿的就是一块百炼钢,是武家铁匠们用了一个半个时辰锻出来的,还没来得及成型呢,禁军就来了。

    不光禁军来了,水虎翼的王冠也一宿没睡。他比洪涛还惨,根本看不懂铁水的成色,但对于武家打造出来的环首直刀还是很明了的。

    因为这是一种军官佩刀,他也有一把,拿出来两厢比一比,在重量锋利韧性上新刀都是完胜。

    最主要的还是那几枚三棱透甲锥,配上蹶张弩,山纹甲在它的面前毫无抵抗能力,百步之外重箭可洞穿两层甲片,只要射正就不存在滑开弹开的可能性。

    要是配上轻箭抛射,二百步外亦可达到同样效果。再远的距离没法试,水虎翼的弓弩手没有那么好的臂力和准头。

    都尉凭此炉定可飞黄腾达,到时候不要忘了金明池里的兄弟。但仅此成绩就已经很了不得啦,等于是把宋军的远程攻击威力提升了一大截。按照此消彼长的原理,敌人的防御力就捉襟见肘了。

    王兄忘了我乃是驸马,还能当宰相不成?还是说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吧。过些日子我要去京兆府赴任发运使,顺路跟我看看观星术如何?

    没有强大的能量,飞得越高就摔的越狠。洪涛自问没本事去朝廷里和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人精博弈,在政治斗争里也没有朋友一说。

    别看现在这两位使劲儿护着自己,只要利益有了冲突他们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与其去受罪还不如多捞点好处,比如联络个海商啥的。

    善!大善!即便没有海图,都尉出行冠也要欣然相伴。只是职责所在,还需领命才可。

    王冠也不是啥官迷,对仕途更不抱什么幻想,倒是对航海之事挺热心,当下拍手道好,然后又苦着一张脸表示身不由己。

    无妨,届时我自会向陛下请命,不然靠这副身体,走不到京兆府就得大病一场。

    这个问题洪涛觉得根本不是问题,就算自己想轻装简行皇帝也不会答应,只要是走水路,除了水虎翼和水虎捷,京城内也没别的禁军可用了。

    王韶父子并没多停留,拿着直刀天不亮就要去皇城,打算给皇帝呈上一个祥瑞,结果让洪涛给拦下了。

    还是那套低调做驸马的说辞,劝老头千万别去朝堂上瞎咋呼,那样做只能平添无数烦恼。如果真想帮忙,洪涛给他出了一个注意,别去找皇帝,先去私下找王安石。

    怎么说原来也是一条战线上的亲密战友,即便因为往事有了隔阂,那也是内部矛盾,不算不可调和。

    再说了,要是跳过宰相直接联系皇帝有点得罪人。此事要想获得朝廷支持,必须把功劳分给宰相一些,不图利谁早起啊。

    都尉可入朝为相!王韶听完驸马掰开了揉碎了的讲解,摸着胡子半天没说话,冷不丁冒出一句就挺吓人的。

    不必惶恐,老夫也为官多年,明白都尉的难处。当年就是因为不知以退为进才受此磨难,多亏都尉及时提醒,不然又要铸下大错。

    看到驸马一脸的惊愕,王韶赶紧摆了摆手,示意只是说说,不会有什么举动,这才拿着直刀和儿子上马走了。




161 铁变铜(480加更)
    公主和驸马又要受诏进宫了,还是娘娘的懿旨。这次洪涛有经验了,啥娘娘思念女儿都是幌子,这是神宗皇帝的意思。

    还是那条路还是那座崇政殿还是那四块料,皇帝王安石司马光裴中贵。只是这次说的事儿变了,不再是害人的花膏,而是利国利民的百炼钢。

    在神宗皇帝桌上摆着一把环首直刀和几支长短粗细各不同的箭矢。箭矢洪涛认识,武四打造的三棱破甲锥比这个年代的同类产品长且细。

    因为材料不同,钢的硬度更大,不用做那么粗壮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威力和韧性。这个优势可以用到远距离抛射的轻箭上,能稍稍提高飞行稳定性和杀伤力。

    但那把刀真不认识了,几天功夫它就变得浑身珠光宝气,还配了一具镶金嵌银的刀鞘,着着实实的宝刀。

    数月不见,都尉着实令我汗颜。闻王子纯言,百炼钢如蜂窝炭一般唾手可得,可是实情?

    胖乎乎的司马光最是心急,见到驸马进屋就立刻起身,抓起桌上的箭簇边说边比划,有几次差点杵到洪涛脸上。

    王大人言过其实了,百炼钢并不是每炉都可得,目前臣还未掌握其规律洪涛没搭理他,而是转向了桌案后的做沉思状的神宗皇帝。

    这话说的没毛病,第一炉就能练出含碳量比较合适的生铁确实有运气成分,再来十次也未必能赶上一两次。

    可这话说得又不太诚实,光靠高炉肯定是不能量产钢材,但要再加上平炉,低碳和中碳钢就没啥问题了。产量多少全靠原材料是否充足熟练工人是否够用高炉平炉有几座而定。

    偶得也属不宜,生铁亦是难得,不知产量几何?神宗皇帝并没因为百炼钢无法量产而灰心,相反还挺高兴。

    生铁每炉每八个时辰可产2000斤,耗费石炭千斤洪涛本来是想卖个关子,然后再提出一些小要求,没想到皇帝这么容易满足,一时竟然无法张嘴了。

    只用石炭?王安石不愧是在基层锻炼过的官员,算账算的比较快。假如炼好铁不用木炭改用石炭,成本必然会下降很多。

    石炭需另外加工,但总数不变。洪涛更会算计,千斤石炭可以出600多斤焦炭,可以熔炼3000斤生铁。

    这还是在不利用焦炭煤气的情况下,如果阿丑的密封耐火管可以正常使用,就可以把炼焦的煤气引到高炉里去,不仅能提高炉温,还可以节省不少燃料,怎么算自己都不亏。

    此话当真!!!听到这里皇帝开始不淡定了,双手一按桌子站了起来,上身前倾,眼珠子瞪得溜圆。

    臣不知陛下用如此多生铁何用,此物锻打成型艰难,直接使用性脆易断,不能用于大批量生产刀剑兵刃,也不可造甲胄。

    洪涛并不怕皇帝瞪眼,只是觉得这位有点眼皮浅。生铁的成本再低也不该大量生产,在没有完善后期热处理和铸造工艺之前,这玩意除了铸造炉子基本没啥用。

    千万别说生铁可以通过锻打去碳变成钢材,那玩意太耗费劳力,不能大批量产。这个时代使用的铁甲大部分是熟铁,采用木炭熔炼,含碳量很低,便于锻造但硬度偏低,和高炉炼铁根本不是一种东西。

    你你真是不学无术!可知我朝缺铜,铜钱铸造所需日渐紧缺?

    面对驸马的提问,神宗皇帝喘了好几口气才忍住没骂出声来。看着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呢。

    可生铁与铜相差甚远陛下不可轻起铁钱之念,那是饮鸩止渴,于事无补!

    洪涛觉得有点冤枉,刚才还是肱骨之臣呢,转眼间咋又成不学无术之辈了呢。铁和铜有个毛关系,难道说大舅哥打算仿效川蜀之地铸造铁钱,这不是缺心眼嘛!

    陛下莫急,驸马乃患病之人,有些许糊涂实属无奈,且让臣来为他解惑。

    眼看皇帝真要急眼,司马光赶紧上来劝慰。假如驸马所言属实,那对于朝廷和新旧两党来说都是大喜事。

    司马光长得就是个人畜无害的样子,性格也比皇帝和王安石温和,口才更是出众,铁和铜的关系让他这么一说,洪涛才算明白。皇帝说自己不学无术确实不冤,原来宋朝的铜产量多一半全靠生铁!

    没错,铜是由铁来的,这事儿听着有点荒谬,但确是事实。并不是啥神迹,而是一种简单的化学反应,叫做金属置换。

    这玩意上学的时候学过,可惜忘的比学的还快,不承想古人居然早就了解。他们没系统的学过,更搞不清其中原理,完全依靠实践,算得上劳动的智慧。

    金属元素有个活动顺序,是按照金属原子活跃程度排序的,越靠前的越活跃,越靠后的越迟钝。

    排名第一的是金属锂,排名最后的是金属金,这也是为什么金子不容易氧化生锈的原因,因为它的原子太笨太迟钝,还原度太弱。

    按照这个原理,排名靠前的金属元素就能把排名靠后的金属元素从酸性或者碱性溶液中置换出来。

    铁就排在铜前面,只要把铁放到含有铜元素的溶液中去,单质铜就会被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元素则进入溶液代替了原来的铜元素。

    实际操作起来就是把生铁敲碎放到胆矾水中,待到溶液底部沉淀了一层绿色的单体铜之后,再收集起来熔炼,就是铜。后世还给这种冶炼方式起了个比较高科技的名字,叫做湿法冶金。

    胆矾水就是硫酸铜溶液,古代中国缺铜矿,但不缺这种富含铜元素的自然溶液。古人早就认识到这种溶液中含有铜,并找到了获取的办法。

    这个办法到了宋朝已经成了获取铜的主要方式,按照司马光了解的数字,去年全国生产胆铜用铁达到了420万斤以上,产铜187万斤。

    由于铜是货币,属于必需品,所以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不得已之下只能降低铜钱的含量,甚至用铁钱代替,这样做对货币信用和经济环境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假如可以让生铁成本下降且产量上升,先不说能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仅仅是对北宋经济就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也就是神宗皇帝情绪激动的原因。

    他和王安石一明一暗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玩命折腾是为了啥?还不是想充盈国库开源节流。要这么多钱干嘛用呢?当然是去打仗了。

    谁不想成为开疆拓土的一代帝王呢,谁又不想成为中兴国家的大臣呢。而驸马发明的炼铁之法,就能让他们距离目标更进一步,不激动才怪。

    要是这么说的话臣觉得仅凭金明池畔一座高炉,岁入60万斤也无不可,只是铁矿石的来源臣无法保证。

    听完了司马光的讲述洪涛乐了,不就是炼生铁嘛,那玩意真不难,反正也不需要太高质量,只追求数量和成本的话,自己的土高炉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名词,就是快就是便宜!

    如此算来,我朝岂不是只需区区50座驸马炉即可!此言一出,在座的四个人全都变色大变。

    去年的全国铁产量不过2700万斤,那可是300多座矿场矿监矿务日夜不停才弄出来的,炼铁炉更是好几倍于这个数字。结果和驸马的铁炉一比,效率相差了近十倍。真有这么神吗?连一向不问政事的裴中贵都面带疑虑。

    如原料可以保证的话,臣还可再出些许百炼钢,想来也不会低于一成洪涛就听不得别人质疑自己的牛皮,这不是活生生的打脸嘛。



162 恕你无罪!(白银盟加更1/40)
    裴英,代朕为驸马赐座斟茶!神宗皇帝已经开始揉脑袋了,好消息来的太多太大也不是好事儿。

    现在他就有了一个大麻烦,假如驸马所言是真,又该如何赏赐呢?奖励低了实在说不过去奖励高了吧又不太符合规矩。与其说是让驸马坐下喝口茶,不如说是为了赢得一些思考的时间。

    恭喜陛下,有了驸马的百炼钢锻打箭簇,天下无甲不破,禁军又添一利器!王安石不愧是神宗皇帝志同道合的盟友,皇帝想干什么一清二楚。

    光靠利箭不足以打垮西夏铁骑,边衅不可轻挑,臣以为驸马花膏之策更稳妥。不如先多炼胆铜铸造良币养精蓄锐。还没等皇帝表示赞同,一盆冷水就泼了上来。

    司马光在这个问题上和王安石一直都是唱反调的,他不喜欢打仗,或者说是认为打仗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还会消耗大量国力。

    与其花费这么多资源去打一场没有必胜把握的战争,不如加强国内经济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嘛。

    司马此言差矣,百炼钢不仅可以锻打箭簇,还可制作甲胄,百步之外箭射不透紧身搏斗刀砍不动。远有强弓利箭近有百炼钢枪甲胄,如何不能一搏!

    如果说司马光是鸽派,那王安石就是鹰派,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他就愿意用战争来解决外部问题。

    王诜,两位相公所言你意如何?神宗皇帝既不是鸽派也不是鹰派,他是中间派。

    站的位置不同立场就不同,他想成为千古一帝不假,但因此消耗太多国力也会动摇皇权,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两位宰相说的都有道理,一时间竟无从选择,想来想去,突然看到了端着茶杯没事人一样的驸马,立刻气不打一处来。这么重要的会议让你参加,不仅不主动出谋划策,还缩在一边装死,良心大大滴坏啦!

    洪涛确实是打算装死,因为在这种场合本来就不适合驸马多嘴。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想法都有道理也都有偏颇,自己支持谁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还会得罪另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个盘观者。

    至于说皇帝会不会一时冲动做出选择,这种可能性很小。两位相公互相对立又不是一天两天了,要冲动也不会等到现在。

    啊!我我觉得两位相公所言都有道理,如何定夺还望陛下明断。可是千算万算终究还是漏算了皇帝,他居然把麻烦推到自己头上来了。

    休要推诿,照实说来。以你考量,利箭和甲胄能否助禁军一臂之力?

    驸马的回答显然不能让皇帝满意,花膏虫蜡蜂窝炭焦炭高炉宝绘堂大头水都是这位妹夫搞出来的,此时再说没想法谁信啊。

    微臣不通军武,确实无法洪涛是打死也不想卷进来,又想了一个理由脱身。

    大胆王诜!你可知罪欺君之罪!可惜这个理由还没说完皇帝就拍了桌子,力气还不小,震得笔架都倒了。

    陛下息怒闻声而动的是裴中贵,他手脚麻利的收拾着被打翻的笔架,趁着低头捡拾毛笔的机会冲驸马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又像一座雕像般站到了皇帝侧后方,眼观鼻鼻观口,毫无表情。

    两位相公,下官得罪了陛下,臣以为两位相公所言都有道理,但又都有偏颇。宋夏两国之间只能存留一个,所以战争在所难免,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早晚都要打,晚打不如早打。且必须一战定胜负,不然北朝就会相机而动,使我朝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1...6566676869...3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