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只要这种银币能够被百姓接受,那么货币兑换时的剪切重量、或是熔铸成规定重量的银锭等工序造成的火耗,就能够尽量避免了。

    就算是在京城之中,就在锦衣卫的严密监视下,四海商行熔铸银锭时窃取银子的商行人员,到现在都已经被抓捕了数十人了。朱由检很难想象,这要在京城以外,各地开设兑换点的外派人员就能变成廉洁奉公的典范。

    而纸币同固定面值的银币之间的兑换,能够尽最大可能的消灭,那些经手人员上下其手,贪污银两的机会。当然,这也可以说是被形势所迫了。

    看到皇帝想要离去,赵德川赶紧说道:“陛下,文思院在传动部件的研究上,也有了一些新东西,您要不要去检阅一二”

    朱由检顿时停下了脚步,转头看着他好奇的问道:“哦,是什么新玩意”

    赵德川赶紧回道:“是用在纺织机械上的齿轮传动的改进,几名工匠参照连磨上的齿轮,想出了一个新的齿轮传动方式…”

    当朱由检看到面前的纺纱机上那些怪模怪样的齿轮时,顿时吃了一惊,这不就是行星齿轮的雏形吗。

    &n




第79章 繁琐的公务
    从文思院回到宫内,朱由检心里的兴奋之情还没有褪去。不过当他看到自己面前桌案上放置的一大堆文件后,顿时就冷静下来了。

    朱由检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心里哀叹了一声。他向后倒在了靠椅上,厌恶的远离了桌案上的这些文件。

    “这些文件里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事吗”朱由检右手托着下巴,对着吕琦问道。

    吕琦想了想便说道:“徐从治同顺义知县一起上疏,说是借鉴顺义土地改制,向陛下献上改良土地改革方案,以降低北方士绅的抵触情绪。

    前东阁大学士冯铨上疏,颂扬陛下心系小民,所推出的耕者有其田之策,正是清除流弊,挽救时局之策。他愿意向陛下献出三千亩良田,以响应陛下推出的政策。

    西山官员进修学校的门陈新等几位官员,被重新教育后做了深刻的反省,希望能够得到陛下赦免。

    翰林侍读蒋德璟上海河治理疏,条陈治河八策,及在北直隶兴修水利,听民开垦荒地等事务。

    还有御前秘书沈廷扬从南京送来了一封书信,臣不敢擅启,就放在了第五份文件处。

    下面还有,大明时报社主笔柳敬亭的报告,钱谦益送来的书籍«中国简明历史»…”

    朱由检举起了左手,打断了吕琦继续往下说下去。他收回手,双手用力的摩擦了下脸颊后说道:“让人替朕准备下洗澡水,朕要好好泡一泡,顺便泡一壶红茶上来。”

    吕琦答应了一声,赶紧出去替崇祯张罗洗澡水去了。朱由检这才打起了精神,开始翻阅起文件来了,他并没有按照顺序翻看,而是先找出了沈廷扬的书信。

    朱由检先检查了下书信的封口,发觉的确没有被拆过的痕迹后,才拿起了放在桌子左侧的裁纸刀,裁开了信封。

    信封内足有十张纸,前面九张都是讲述的龙江船厂的复建事项,最后一张则是关于江南几家海商入股龙江船厂所提的条件。

    沈廷扬在最后一句话隐晦的提到,他的五叔公沈培希望能够准许向南洋发卖火器。

    朱由检放下了手中的信纸,松弛了下脖子后,对着王承恩说道:“帮朕写封信给沈廷扬,告诉他,关于龙江船厂的一应事宜,由他自由裁定,不必再向朕请示,只需事后向朕报备就是了。另外告诉他,让沈培上京商议关于向南洋出售军火的事项。”

    吩咐了王承恩写信之后,朱由检开始查阅其他的文件,对于徐从治等人的上疏,他稍稍翻阅了下,就放了下来。

    徐从治提出的改良方案,无非还是赎买土地而已。不过他也知道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银两来。

    但是他从崇祯给辽东民众发放的土地债券一事中找到了灵感,建议以土地债券的形式购买大户手中的田地,以这些土地建立村社,然后再以地租的方式分期偿付给这些大户们。

    就崇祯看来,这无非就是同台湾土改差不多的一种模式。不过这位徐参政未免太过想当然了,要让这些士绅交出土地,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就算是台湾的土改政策,那也是建立在几十万撤退到台湾的**的强大武力上的。

    随后,朱由检拿起了下面的那份奏章,是前内阁首辅冯铨的上疏。粗粗翻阅了一遍,朱由检发觉这位前内阁大学士除了拍自己的马屁之外,还隐隐流露出想要复官的想法。

    三千亩良田想要换个起复的命令,朱由检摸着下巴想了一会,便对王承恩问道:“这位前内阁首辅是个什么样的人,除了和魏公公交好之外,他的社会关系又如何”

    王承恩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恭敬的说道:“前首辅冯振鹭当政时,一向曲意奉承魏公公,从无主见。他有一桩好处,从不当面得罪别人,不过私下里阴私手段不少,为人较为贪权好财。

    他同几位东林魁首之间关系不好,但是同周延儒是儿女亲家,周延儒的儿子周奕封娶的就是冯铨的女儿。且冯振鹭同钱牧斋之间也有来往。

    冯振鹭之父冯盛明有女儿十人,多嫁入京畿士绅之家,比如平阳府知府刘余祐就是其姐夫,因此在京畿一带声望颇高。

    不过因为同崔呈秀争夺权力,被魏公公所恶,因此丢官罢职了。”

    王承恩略略停顿了下,看了看崇祯的脸色,犹豫了下,还是继续说道:“冯振鹭19岁中举,成为翰林检讨,人又长的美貌,所以甚得众位翰林和内侍喜欢。”

    朱由检向后靠了靠,口中随意的问道:“他是怎么同东林魁首结怨的”

    王承恩声音突然变小了些,“当日冯振鹭初为翰林时,年少而美,同馆颇狎之,左谕德缪昌期狎之尤甚。其父冯盛明为辽阳兵备时,因边患望风南奔而获罪。

    冯振鹭为其父求援于诸君子甚哀,而曲事昌期更至。昌期则每侮之众人中,令其大不堪,以此怀恨矣。”

    王承恩猜测的不错,崇祯听到这一段之后,顿时露出了厌恶的神情,果然皇帝极度反感龙阳之好啊



第80章 盐务
    朱由检在浴桶内听完了大部分奏章后,才结束了泡澡从桶内站了起来。他闭着眼睛张开双手站在那里,等着侍女们替自己擦干身体上的水迹。

    “嗯,等等,今天的毛巾是怎么回事”身体上传来的熟悉触感,让他不由自主的睁开了眼睛,要求边上的侍女把毛巾递给自己看看。

    “陛下,这是棉纺厂送来的新式毛巾,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吗”吕琦顿时担心的问道。

    “不,朕只是觉得很不错,比之前的白布舒适多了。”朱由检把脸埋没在柔软起绒的毛巾内,双手用力摩擦了几回,终于感受到了久别的熟悉感。

    果然,封建时代最有权势的君主,也未必能及得上工业时代普通平民能获得的生活享受啊。

    朱由检在心里感慨了一句,毫不顾及身边两名手足无措的侍女,自己动手擦干了身上的水迹。

    穿上了一套常服之后,朱由检从吕琦手中拿走了«中国简明历史»后,对着王承恩说道:“今天就到这里为止,朕今天想要早点休息了。明天上午,朕同内阁会面。下午朕要见见柳敬亭,就在上林苑监好了,朕还要顺便见见农学院的魏良卿…”

    第二天早上,在召开内阁正式会议之前,朱由检首先召见了首辅黄立极同户部尚书郭允厚。

    关于昨天商人代表大会通过的税收改革方案及其他事项,两人显然已经拿到了正式的文件。

    不管是黄立极还是郭允厚,脸色都有些难看。两人刚进入房间,尚没有完全坐稳,郭允厚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说道。

    “陛下,按照昨日送来的商人代表大会的决议,陛下要开放四川井盐、云南、山西矿业给商人这恐怕不太合适吧”

    黄立极则更是脸色严峻的说道:“陛下把宁波外海的舟山群岛单独划出来交给商人管理,又同意让商人监督税收事务,这有违纲常礼制吧。

    天下之民分为士农工商,只要四民各安其职,天下自然安稳无事。自古以来,都言士为秀民,一向是支撑国家的支柱。

    而商贾不过是一群追逐利益的小人,现在陛下不信任士绅,却让一群小人插手税收事务,如此尊卑不分,如何教化天下百姓安守其位

    老臣敢问陛下,如果纲纪毁坏,礼制错乱,今后陛下要打算如何治理我大明百姓呢”

    王承恩在崇祯身后小心的观察着,两名内阁重臣指责皇帝的言论,让他有些心惊肉跳,不知道崇祯会否恼羞成怒之下,做出什么不可预测的举动来。

    朱由检的心理显然比王承恩预计的要强,他对于两位大臣的批评听而不闻,毫无动气的意思。

    只是等着两人说完之后,才平和的说道:“朕到不是非要用商人监管收税事务,也不是真心想要划出一块地方交给商人们自己管理。

    只不过朕觉得,让商人做官,比让官员去当商人强。朕最近听说,扬州盐商的资本加起来大约有3000万两,每年赚取的利润约900万两。

    而他们一年交给朝廷的盐税不过百多万两,送给官员的贿赂却超过2百万两,自己留下了近5百万两。

    不知道黄先生以为,这样的官员,真的可以成为我大明的依靠吗朕觉得,有这样的官员作为对比,就算那些商人们干的再烂一些,朕也是可以接受的。”

    黄立极张了张口,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不是他想不出反驳皇帝的话语,而是他下不了决心。

    顺着皇帝的口风,指责这些贪官污吏自然简单。但是身为大明首辅,他可不能指责完就当没事发生了,显然是要拿出对策来的。

    要么整顿**的吏治,要么换个方式去管理税收,总是要拿个意见出来。

    不管是盐务还是税收,这一块的**都是盘根错节,也是不分政治党派的。他要是力主反腐,显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就算是身边的部属也未必会支持他。

    看到黄立极沉默了下去,郭允厚不由出声解围道:“陛下,即便是允许这些商人们插手税收监管,也不能把自贡井盐和两省的矿业完全交给商人去开发啊。

    我大明户部太仓银岁入半数来自于盐税,一旦盐税出了问题,则按照陛下所言的国家财政就会破产。

    而采矿业最是耗用人工,矿主常常招募四方流民,开矿常常需要动用火药、铁器之物,矿山又往往处于荒山野外。可以说都是县衙难以管理的盲点,也是作奸犯科之辈的藏身之所。

    且矿主开矿毁坏山林,往往导致水土流失,使得地方的河流干枯,良田废弃。同当地士绅百姓易起纠纷,不是诉讼就是群起械斗。

    当地的县令难以管理不说,此等精壮矿丁,数百、数千人群集一处,若是被奸邪之辈煽动,岂不就成了祸害地方的源头了”

    对于郭允厚的担忧,朱由检倒是蛮认同的,这个时代大部分的私矿都是违法的。因此敢于开矿的矿主,不是当地的地头蛇,就是一些走投无路,豁出去的流民。

    对于这些矿主、矿丁来说,他们对于朝廷的畏惧是最为淡



第81章 盐改
    久历宦海的黄立极和郭允厚虽然在潜意识里,并不认为崇祯会借此事处置两人。

    但是不知为何,两人心里对于崇祯却隐隐有些畏惧。大明皇帝虽然至高无上,但是大多数皇帝只能知道,文官想让他知道的事情。

    但是每次站在少年崇祯面前,他们永远不清楚,皇帝到底知道了些什么,这才是让他们深为恐惧的来源。

    对于到了他们这种地位的官僚来说,最为痛恨的不是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而是遇到超出自己了解的意外状况。特别是,每次这种意外状况都是出现在皇帝面前。

    不管崇祯对于他们这些大臣有多么优待,但他始终都是大明皇帝,是一言可以决定他们身家性命的至尊。

    这种意外频繁的出现,他们都无法确定,自己究竟能不能安然挨到致仕。

    朱由检看着两位头发花白的大臣跪在自己面前,口称有罪的样子,沉默了许久才说道:“朕给你们一年的时间,从盐务里抽身。同样,内阁所有成员和六部九卿都禁止同盐业有任何关联。

    一年之后,朕要对大明盐业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如果倒时还有人不肯放手,那就是对朕宣战了。”

    朱由检说完,便让两位大臣起身坐回座位上去。黄立极和郭允厚战战兢兢的坐回了座位上,心里却稍稍放心了些。

    皇帝虽然知道了盐业的弊端,却没有立刻要求他们全面清理这些**官员,并给予了他们一年的时间缓冲,这无疑是表明对过往的盐业**既往不咎的意思。

    如果整治盐业改革不追究以往的**行为,那么无疑打击的范围会缩小很多。而一年的时间,也足够许多外地的士绅官员抽身,只剩下淮扬本地的士绅了。

    郭允厚看了一眼低头垂目的黄立极,才小心的向崇祯问道:“陛下所谓的盐业全面改革是指什么”

    纲盐法实施10年来,原本想要清偿的积欠盐引,却并没有消灭。清偿旧盐引反而变成了一种逃税的手段,而纲盐法的窝本,则成为了商人垄断盐业的特权。这对于崇祯来说,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朱由检缓缓说道:“国家在盐税中亏空如此之大,若是好处落在百姓身上,那倒也罢了。但是每年朝廷收盐税不过200万两,折合每斤盐抽税也就2文,但是各地盐价便宜的5、60文,贵的要8、90文,个别地区居然高达3钱。

    且为了牟取暴利,奸商往官盐内掺杂泥沙甚多,有些都到了难以食用的地步。我大明的盐业,朝廷没有收到税款,百姓没有得到实惠,倒是肥了一**商和贪官污吏,能不进行改革吗”

    郭允厚感觉自己好像坐在针毡上一样,简直难以保持安稳。他抽动的嘴角说道:“臣身为户部尚书,居然不能为陛下分忧,实在是…”

    朱由检打断了郭允厚的告罪话语,面无表情的说道:“郭先生刚刚担任户部尚书不久,有些事朕也不会怪罪道郭尚书的身上。

    朕说这些只是想要告诉两位,对于朕登基之前的事情,朕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是今后还想和从前一样做事,那肯定是不行的。

    既然说到了这里,那么朕今天就对着两位先生说说,朕对这个国家的看法。

    朕可以直言不讳的告诉两位,朕从没有认为大明是朕的大明。朕以为,大明是大明人的大明。朕这个皇帝的责任,就是要维护大多数大明人的利益,站在这个基本的立场上,朕可以同各位大臣共同进退。

    如果有人认为大明不过是朕的大明,或是认为大明是一小部分人的大明。那么朕对于这样的人,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可以交流了。

    农夫都知道,田里有了杂草就需要拔一拔。如果朝堂上出现了这种毒草,朕也不介意拔一把。

    皇兄拔掉了东林毒草,不是因为他们说的不对,而是这些东林党人虽然高喊仁义道德,但是实质上最终还是想要损害大明的利益,而去肥私人团体的利益。
1...119120121122123...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