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这些天来,他整合旧京营留下的三营军队的确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但是效果却没有他之前以为的那么好。

    各营中的主将及不少武官虽然对他言听计从,但是更多的中下级武官和普通士兵们,却更亲近各营的宣教官。京畿都督府位列第三的宣教委员吴芳元,手中掌握的权力甚至已经超过了他这个参谋长,这显然让他非常不忿。

    而在京营军中出现了针对食堂的闹事之后,新成立的士兵委员会联合宣教委员对于食堂伙食的监管,让营中的中上级军官相当的不舒服。

    袁崇焕觉得,也许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打击一下负责督促条例实施的宣教委员们。因此才在今天的参谋会议上,向皇帝提出了修改条例的意见。

    茅元仪却没有袁崇焕想的这么多,他对于自己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条例非常看重。当袁崇焕指责条例过于严格的时候,他丝毫没有顾忌两人之间的私谊,立刻站出来维护自己制定的条例了。

    对于崇祯提出的问题,因为制定条例,同京营军士经常接触的他,立刻熟悉的回道:“五军都督府下辖的新军,和京畿都督府下辖的新京营,现在都是由京畿都督府提供统一的后勤管理。

    两者的伙食标准都是一致的,一日三餐,分为大、中、小三个标准,普通士兵每日伙食:一斤六两米加上菜金,共计2分钱,普通军官每日伙食4分,各营主官及病号每日伙食6分。

    京营陆军医院已经成立,医务人员尚有三分之二的缺额。京营新军军士的粮饷发放,已经完全转移到京营后勤管理处手中,现在尚未发现有拖欠的状况。

    不过,臣听说部分将领身边的家丁,因为没有纳入到后勤管理的系统中,无法享受到普通军士的福利待遇,倒是对此有所不满。”

    朱由检听完了之后,便平静的问道:“既然朝廷已经按时发放了粮饷,也保证了条例规定的各种待遇,那么为什么还有将士对此不满呢

    朕以为,除了这些将士有好逸恶劳的习惯之外,重要的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使命缺乏了解。作为一名军士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上战场作战,如果他们平时不操练,上了战场又如何能够作战

    各营军官们除了按照条例进行操练之外,也要进行作战意识的灌输。不是按照条例,在操场上走走正步,能够摆好阵型,就能成为一名军人的。

    除了




第91章 蒋德璟
    刚刚走出武英殿院门的孙承宗停下了步伐,他还没有转身说话时,跟在他身后的鹿善继就已经对着袁崇焕不满的反驳道:“自如这是怎么说话的,刚刚那种情形下,学士如何能够出声反对的”

    袁崇焕顿时不忿的说道:“这如何不能出声了老师是先帝之师,即便说的话有些不称陛下之意,陛下难道还会恼羞成怒不成…”

    鹿善继毫不客气的截断他的话说道:“陛下如何做,老夫是不知道。不过就算是先帝同学士师生之情笃厚,当初魏阉在先帝面前绕床而哭,言学士要带兵进京清君侧,先帝不还是一样相信了

    学士自入京以来,就被陛下委以重任,主持大明军制改革。天下军镇尽付于学士之手,但是朝廷诸公难道真就对此甘心情愿吗

    宫内大铛、内阁诸公,对我等那个不是警惕提防王在晋坐镇山海关久不回京,说是要监督整顿蓟、辽两镇,但焉知不是他害怕同军制改革牵连太深,今后会被朝堂诸公攻击在军中培植羽翼

    昔日新建伯平宁王之乱而不以为功劳,今日学士整顿军制同样也不能归功于己啊。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人臣岂能代之”

    孙承宗不由点了点头说道:“伯顺所言,正合吾意。我等要阻止的,是陛下拿战争当做儿戏,不是反对陛下过问军政之事…”

    朱由检从会议厅往自己的办公房走去的时候,对着身后的王承恩吩咐了几句。

    当他走入房间之后,王承恩也带着吴怀走了进来。朱由检站在办公桌前对着吴怀说道:“朕上次命令军校的教官收集后金的作战方式,和历次辽东战场上我军失败的原因,现在已经整理的怎么样了”

    吴怀恭敬的行礼后说道:“资料已经整理的七七八八了,大部分从辽东召回来的老兵,都已经把自己经历过的战争口述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把所有记录汇总起来,然后进行讨论、研究、总结了。”

    朱由检在办公桌前来回走动了几次后,才停下来对着吴怀继续说道:“这样,你抽调一部分军校的学员,还有那些辽东回来的老兵,以他们为骨干,再从三千营中抽调精干的骑兵,组建一支模拟部队。”

    “模拟部队”吴怀有些不明白的问道。

    “模拟后金作战的模式,朕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去训练。三个月之后,你带着这只部队和京营新军进行一场演习,朕会亲自主持这场演习。”朱由检看着他说道。

    吴怀接受了崇祯的命令,然后在王承恩的带领下退出了房间。当朱由检坐回了座位后,王承恩带着蒋德璟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

    朱由检招呼他坐下之后,便对着他问道:“朕已经看过了周卿的上疏,也觉得你的想法很不错。对你的新任命,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蒋德璟胸有成竹的说道:“陛下所提出的:蓄泄兼筹,以达根治水害之策。臣以为正是兴办水利,治害兴利的上佳之策。

    臣以为,想要治理海河,一是扩大下游的泄洪能力,二是在上游和支流进行蓄水。

    而现在应当先着重整修加固海河水系各河流的堤防,并扩大下游的部分入海道。

    此外臣以为要根治海河,最重要的是先整治无定河。无定河是海河支流中最大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流据说发源于山西,经过北京转向东面,在天津汇入海河。

    无定河上游大小支流数百条,因此河流的水流受上游降水的影响很大。无定河流域范围内坡度较陡,河道坡降大,所以水流湍急。

    因为其上游流经黄土地区,河水含沙量较多,出门头沟后在平原地区的河道不断发生淤积,因此迁徙不定,故也有洋河、小黄河之称。

    如果不把这条河流限制在河道内,一旦每年7至8月汛期遇到上游暴雨,京畿一带就会变成泽国,非但京畿附近的地区要受灾,就是京城也会受到威胁。”

    朱由检听的非常的认真,随即问道:“那么你认为,应当如何治理这条无定河呢”

    蒋德璟心中一宽,他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入仕之后就进入了翰林院,但是因为不愿意阿附魏忠贤,但也不想介入党争,于是便埋头研究九边阨塞,河漕、屯盐、水利、历律、刑法等资料,并留心于河北一带的农业。

    蒋德璟在翰林院这几年,正是辽东数次兵败的时间,这迫使他的目光从民生转到了边事上。

    在他看来,想要平息辽东的建奴,首先要稳固大明的根本,特别是恢复北方的农业。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并以此作为县官的考绩。

    只有先让北方百姓能够吃饱饭,大明才有余力去平息辽东的叛乱。

    且出兵平叛之前,要先整顿军队,清理虚冒,操练军士,修缮兵甲。

    蒋德璟的想法中正平和,事实上也是大明最好的应对方式。凭借大明的体量,只要内部能够缓和过来,不发生民变。即便是拼消耗,建奴那点可怜的人口也要被耗干净。

    但是这种想法注定是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的,建奴不过是东北边境的一个小部族,当年还被边帅李成梁当做奴仆驱使。

    &n



第92章 冯铨
    同这位前内阁首辅交谈了近半个小时,朱由检不得不承认,这位前首辅在学识上果然是有着过人之处的。

    在近半个小时的谈话中,他总是能让崇祯保持着聊天的兴趣,即便是两人谈的都是一些和国事无关的话题。

    而冯铨的气度也保持的很好,即便是朱由检谈及书画和文学上常常出错,他也不会当面指正皇帝的错误,而是小心的把话题带到其他方面上去。

    有这么一个处处维护自己名誉的臣子,朱由检大约是明白了,为什么皇帝都喜欢奸臣了。

    不过他也明白了过来,想要让这位冯阁老主动提出正事,恐怕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朱由检放弃了同冯铨闲扯下去的念头,他单刀直入的对着冯铨说道:“冯学士之前向朕上疏,赞同耕者有其田的国策,还愿意向朝廷贡献出3000亩良田,分给无地流民耕种。

    冯学士虽然在乡间休养,但是依然关心国事,不忘为朕分忧的态度,朕觉得实在是臣子的楷模。如果天下臣子都像冯先生一样,我大明的国事还有什么可让朕担心的。

    朕今日传召冯学士而来,正是想要问政于学士,不知道学士对于现在顺天府推行的,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方式有什么看法而学士对于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还有没有更好的主意”

    对于皇帝的询问,冯铨心中大为振奋。虽然他年少得志,19岁就入仕做了翰林,但是因为父亲的事,被一干东林党人羞辱,使得他对于权力有着一种迫切的渴望。

    冯铨的父亲冯盛明任蓟辽兵备道时。后金刚好攻陷了辽阳,冯盛明身处危地,便告病乞休。被熊廷弼治罪,下狱。而他亦被劾归原籍。

    在那个时候,冯家一度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虽然冯家是地方上的大族,但是失去了权力的保护之后,冯家的富饶反而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猎物。

    冯铨先是求助于东林党人,但是东林党人看不上临阵脱逃的冯盛明,也看不起行事过于柔媚的冯铨。特别是玩弄过他的东林党人缪昌期,更是公然在众人面前羞辱了他。

    冯铨最后求助于魏忠贤,魏忠贤正好需要朝中的支持者,因此恢复了冯铨的官职,释放了冯盛明。

    冯铨阿附魏忠贤之后,终于青云直上,短短几年内就做到了内阁首辅。并借助魏忠贤的权势,顺便对一干翰林院的东林党人报了仇。

    不过因为他同崔呈秀不合,且在缪昌期的死亡中大有关系,因此惹得替他背了黑锅的魏忠贤不满,把他赶回了乡下去了。

    虽然魏忠贤把他从朝中驱逐了出去,但是冯铨自己知道,他同东林党之间的恩怨已经很难化解了。

    就算他还同不少东林党人保持着私人的情谊,但是在政治上却休想得到这些党人的公开帮助。

    因此,冯铨一直没有背弃魏忠贤,不时的向魏忠贤表现自己的忠心,希望能够得到魏忠贤的谅解,重新回到朝堂上去。

    他的这种复官愿望,被天启皇帝的突然去世所击碎了。学识丰富的他,自然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他立刻收起了对于魏忠贤的效忠之情,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崇祯登基之后的表现。他这时想的已经不是要复官,而是不要被魏忠贤的关系所牵连了。

    不过当魏忠贤被发落到凤阳守陵,崔呈秀只是丁忧回乡,朝中依然保持着平静的结局后。冯铨原本想要躲在家乡避过政治清算的心思又变了,毕竟他现在才30出头而已。

    作为一个30岁就进入了内阁,还担任了首辅的人。现在却让他待在乡下做一个土地主,就算他平日里念佛修养性情,也压不下那股充盈在心里的空虚感觉。

    于是乎蠢蠢欲动的冯铨终于联络上了曾经交好的许显纯,又不敢寂寞的上疏支持崇祯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希望能够借此返回朝中。

    今天皇帝的召见问话,使得冯铨意识到,他的冒险上疏并没有白费。而能不能获得皇帝的赏识,关键就在于他该如何回答崇祯的问题。

    之前谈话中,一直都表现的风轻云淡的冯铨,此刻却因为心里的患得患失,而沉默了许久。

    崇祯并没有去催促他,只是向后靠在了椅背上,饶有兴趣的等着这位前首辅会发表出什么样的言论来。

    刚刚同许显纯的交谈中,朱由检得到了一些不太乐观的情报。同京畿西北、北部地区的顺义、昌平、密云、平谷、三河几县不同,京畿以南、以东的各县卫所数量不多,且土地也较为贫瘠,所以权贵势要占地较少,因此军民、士民之间的矛盾也较少。

    而京畿西南地区虽然土地肥沃,但是当地的士绅势力却远超于其他地区,朝中勋贵势要也没能占据多少土地。且因为土地肥沃的关系,这里的百姓生活还过的不错,并不愿意同士绅们闹翻。

    至于京畿更南方的保定一带,则大部分都是英国公府的田产,因为皇帝的命令,许显纯更是避开了这一片区域。

    而通州以东的滨海平原地带,除了天津卫及少数几个县治外,大部分土地都是被抛弃的荒原地区。不是说这些地方一点都不能耕种,而是耕种后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根本无法养



第93章 民主进步会
    皇帝告诉他将会停止顺义县的土地改革,这让冯铨心里终于松了口气。作为涿州最大的地主,他自然对于这种激进的土地改革方式充满了厌恶。

    更何况冯家作为顺天府的世家大族,又是官宦豪门,同当地士绅多有姻亲关系,可谓是北直隶一带的士绅领袖。

    锦衣卫在顺天府清理侵占卫所土地的行动,自然损害到了这些士绅的利益,作为当地士绅的领袖,冯铨原本就有这个责任向朝廷提出反对的意见。

    只不过冯铨当初依附魏忠贤平步青云的时候,意气风发之下得罪的人太多,现在还在朝中任官的仇家实在不少。

    他要是隐居乡间不问政事,这些官员们也不好向他出手,这也是大明官场的一种潜规则。

    但要是他出头替本地士绅上疏评议土地改制之事,那么朝中仇家就找到了向他报复的机会了。

    且土地改革是新皇登基后推出的第一项政见,冯铨那里敢冒着被新皇帝厌恶的风险去上这个书。

    他宴请了许显纯之后,从这位锦衣卫官员口中获得了足够多的情报。虽然他没有找到,为同乡士绅们消除受到土地改革的影响,但是他却似乎找到了,让自己重新起复的道路。

    以献出3000亩土地的大手笔,他终于获得了这个同皇帝见面的机会。

    他不过是想要委婉的劝说下皇帝,希望崇祯能够把视线从士绅的土地上移开,转而关注士绅在地方上所起到的支柱作用。让皇帝治政时不要过于言利,恢复到以尊重礼制为核心的治国道路上来。

    然而崇祯虽然部分同意了他的意见,赞成锦衣卫在顺义的土地改革过于粗暴了。但是崇祯对于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方式,却没有任何想要改变的意思。

    皇帝毫不隐瞒的在他面前表示了,要限制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状况。现在暂时停止土地改制,并不意味着永远会停止下去。

    冯铨的心里顿时患得患失了起来,他知道皇帝也许并不是在针对他。但是作为涿州最大的地主,如果他现在选择站在皇帝这边,那么显然日后要准备接受土地减少的损失。

    但是如果他对皇帝的问题保持沉默,那么很显然他的起复之路,就会变的艰难无比。

    是保住自己的家业,还是赢取皇帝的好感,重新回到大明的权力中心去。一时之间,冯铨心里犹豫不决,对这个问题实在是难以取舍。

    朱由检双手抱着胸看着一脸纠结的冯铨,口中突然说道:“事实上,朕一直都觉得,这朝堂上的南方官员实在是多了一些。

    这些南方人虽然谈起诗词歌赋来头头是道,但是对于治理国家却显得太过精明,且毫无远见。
1...123124125126127...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