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朱由检突然笑了笑说道:“黄先生的想法同朕倒是有些出入,朕觉得事情未必有这么悲观。固然这些缙绅都是地方上的地头蛇,但是他们在地方上经营这么久,怎么可能会一团和气,肯定会有一些矛盾的。

    此外缙绅能掌握的不过就是本地的民众,而朝廷所代表的却是整个大明的民意,个人的利益肯定抗不过集体的利益,而集体的利益也必须要为国家的利益让步。

    如果说大明的民众就是一个个老百姓的话,那么缙绅最多也就能代表一个小团体的利益,而朝廷则是囊括了这所有的老百姓和小团体的利益。

    只要朝廷颁发的政策是有利于所有大明百姓的利益,那么些许小集团的反抗又能掀起什么




第324章 治乱循环
    看着黄立极沉默不言,朱由检放下了双手,重新按在桌上说道:“朕以为,历史是有其必然性的,如果我们继续按照以往的方式去治理这个国家,那么我们就跳不出治乱循环的历史圈子。

    如此有些事情的发生也就可以预见了,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也许是数十年后,运气好一点的话,也许朕还不用看到这最为悲惨的结局。

    但是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只要解决不了有限的土地和快速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有些事情是避免不了的。到了那个时候,这个国家从上到下的每个人都会陷入到修罗场中去,谁也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

    对于王朝更替的景象,黄先生熟读史书,想来应该比朕更了解。朕觉得,就算黄先生不为自身考虑,也该替子孙想想,你真的希望他们在乱世中挣扎求存吗”

    站在角落中的吕琦悄悄的把头埋低了下去,如果有可能他更希望自己现在根本不在这房间内。大明皇帝同首辅密谈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谈论的是大明王朝还能存在多久,就有些耸人听闻了。

    不仅仅是吕琦感到了震惊,便是听着崇祯诉说的黄立极心里也充满了不安。他左思右想了许久,依然觉得心里一片混乱,他根本不明白要如何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治乱循环的历史规律,有限土地和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历代文人大儒并不缺乏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但是谁也没有找到过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甚至连正确的道路都没有找到过。

    前人研究了这么久都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他又如何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呢。黄立极缓慢而又迟疑的说道:“陛下刚刚所言,未免有骇物议了。只要陛下励精图治,朝堂上下团结一心,说不定事情并不会走到那一步。

    这一年来,我大明的形势不已经有所好转了吗。也许只要按照陛下制定的经济政策继续下去,大明可以度过目前这个难关…”

    朱由检竖起了手颇为无礼的打断了首辅的话语,他面色不愉的说道:“黄先生,你刚刚说的理由,能够说服你自己吗

    朕这一年来推行的兴修水利和大兴工商的政策,虽然能够缓解大明目前的矛盾,但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一来,兴修水利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但是解决不了财富分配的问题。无地农民始终还是不会拥有土地,而粮食产量的增加,虽然会引起粮食价格的下跌,但是对于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更是一个灾难。”

    黄立极忍不住打断了崇祯说道:“《汉书食货志上》是说过: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但是对于现在大明来说,粮价过高才是大问题啊。只要百姓能买到粮食,天下就不会大乱。”

    被打断话语的朱由检并没有不悦,而是解释道:“问题在于,《汉书食货志》写作的时候,这天下的土地还有许多可以开垦的地方,而不是像现在的大明一样,土地大多掌握在豪门巨室手中。

    这些豪门巨室在收获的时节压低粮食价格,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抬高粮价,人为的制造粮食价格的波动差价。他们通过这种差价,在年成好的时候获取暴利,在年成差的时候掠夺小农户的土地。

    兴修水利,短时间内也许会给贫户带去些许好处,但是从长远看,只会加剧了粮食价格的人为波动,最终只有那些豪门巨室获得了收益。

    当土地掌握在了一小撮人手里,对于粮食的囤积居奇必然会造成一部分人凌驾于众人之上。我们可以一个月不吃盐,难道能够三天不吃粮食吗

    农民没有土地就无法生存,兴修水利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朕认为,兴修水利并不能解决大明目前存在的问题。”

    黄立极脑子里不停的转着,他从皇帝的话语中听出了些什么,似乎有助于解决大明目前的问题,他眼睛忽然亮了亮,口中不由自主的说道:“陛下,刚刚你说因为我大明朝的土地容量有限,所以当人口不断增长后,会因为养不活这些增加的人口,因此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

    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人口弄到工坊和矿山中去啊。光是一个棉纺织工坊就容纳了数百人,京城这些棉纺织工坊吸纳的人数高达近万。难道我们不能用这些工坊和矿产,去收纳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吗”

    情急生智下,黄立极越想便越觉得,大力开办工坊矿山,倒是能够解决土地容纳不了的人口,从而给大明增长的人口找到出路。

    黄立极的表现也颇让崇祯吃惊,果然能够做到首辅的官僚,从来不缺乏智慧,他们缺乏的只是做事的动力而已。若不是今天他的逼迫,恐怕这位大明首辅压根就不会去想,大明还能存在几年这么自虐的问题。

    不过黄立极的开窍,倒是减少了崇祯不少麻烦,起码他不用再去说服这位首辅大人站出来支持兴办工商业了。

    朱由检对着黄立极深为认同的点了点头,才开口



第325章 变革之路
    看着神情惶恐的黄立极,朱由检并没有什么情绪上的变化,他语气平静的说道:“朕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崇祯平淡的话语中透露出来的决绝之意,让黄立极终于陷入到了沉思之中,若是在一年前皇帝刚刚登基时,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恐怕他会选择敷衍几句,等回去后便立刻上书致仕了。

    虽然皇帝说的理由都基本贴近了大明的现实,但是并不代表他愿意拿身家性命跳这个火坑。如果按照皇帝的意思去挑战天下的缙绅阶层,胜利的希望渺茫且不说了,如果事情失败了,崇祯依然还是大明的皇帝,但是他黄立极的下场却未必会比张江陵好多少。

    但是自崇祯登基以来的这一年内,他听从了皇帝的意思,积极在朝中推行新政,早就被朝中官员视为,撺掇皇帝进行新政改革的幕后策划者了。

    被人视为新政的幕后策划者,总比被人看做皇帝推行新政的傀儡要好的多,起码他的名望不会因此而受损。

    这个传言也大大提高了他在皇帝面前的地位,使得愿意支持新政的官员,牢牢团结在他的周围,而没有什么非分之想。

    正因为如此,黄立极也默认了这个传言。而在他被视为推行新政的领袖时,他也同样成为了那些反对新政官员和东林党人的眼中钉。

    在这些朝野官员士大夫眼中,他也从魏忠贤的同党,升级成了现在朝中阉党的主脑。黄立极很清楚,有许多官员私下里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一心想要把他拉下马来,以成就自己的一世清名。

    只不过他现在圣眷正隆,所以那些痛恨他官员才一直隐忍着不动而已。不过就在几日前,不是有一帮士子已经在皇帝面前攻击他了么,可见这朝野内外想要对付他的人,并不是没有啊。

    如果大明的局势并没有崇祯说的那样坏,又或者崇祯想要打击缙绅阶层的决心并没有那么坚决,黄立极说什么也要打消,皇帝脑子里所想的这个疯狂的计划。

    但是现在的大明,的确是快要掉进治乱循环的怪圈中去了,而对此有着清醒认识的崇祯,又拿出了鱼死网破的决心,要对缙绅阶层下手。

    崇祯既然已经在他面前如此开诚布公,那么也就绝不会容许他轻易拒绝,他要么就继续同皇帝站在一起,要么就要变成皇帝的敌人。

    崇祯能不能对付那些缙绅,胜负还在两可之间,但是想要对付他这个大明首辅,只要在今后态度稍稍偏向那些东林党人就可以了,他这个阉党首领的污点可并没有洗干净。

    黄立极想了许久,觉得还是要再劝一劝崇祯,最起码也要拖一拖时间,不要让他措手不及的去同那些缙绅开战。

    “陛下有这个革除弊政的决心,想要中兴大明,臣内心是非常欢喜的,但是有决心不等于有信心。就算臣愿意服从于陛下的命令,不计生死荣辱的同那些缙绅进行搏斗,但是臣毕竟只有一个人,而朝野上下愿意支持缙绅,反对陛下的官员可谓不计其数。

    陛下如今正值青春,想要削弱缙绅对于地方的控制,尚可以从长计议。臣请陛下先做筹谋,再扶植支持陛下的羽翼,待到陛下在朝中羽翼丰满之后,再提出一个稳妥的方案,缓缓实施,则天下的动荡方会降到最低。”

    朱由检没有立刻反对,但是也没有接受,他沉默了一阵才问道:“按照黄先生所言,那要花上多久的时间”

    黄立极顿时飞快的回道:“臣以为,五年后大约可以开始实施方案,十年内略有小成,二、三十年内能竟全功,已经算的上是胜利了。”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按照黄先生的意见,这做事实在是太缓了些。以大明现在的样子还能撑二、三十年

    我们先不说以后了,先说说现在河南士绅反对朝廷征地、征粮的政策,你打算怎么解决难道你要朕把土地和粮食退还给他们那么朕拿什么去赈济陕西的灾民?拿什么投入工坊开工”

    黄立极被崇祯连珠炮般的发问,颇弄了一个手忙脚乱,好一会才小声的说道:“但是此事操之太急的话,还是会出乱子的。陛下强行逼迫河南缙绅交出了土地和粮食,难道不觉得各地的缙绅会有兔死狐悲之意吗届时各地缙绅一起声援那些河南缙绅,陛下难道也要强行压制吗”

    朱由检想了一会,便对着黄立极说道:“朕倒是有几个主意,不如黄先生替我参谋参谋,是不是可行。”

    听着崇祯毫无退让的心思,黄立极也只得在心里叹息了一声,口中说道:“还请陛下明示,臣洗耳恭听。”

    朱由检干脆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房间内开始来回踱步了起来,他一边思考一边说道:“朕这些时间一直都在翻阅张江陵当初推出万历新政的记录,张江陵辅政时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俪,部臣拱手受成,比于威君严父,又有加焉。

    他在位时,大权在握,故而推行新政无往而不利。但是一旦身故,就人亡而政息,连身后家眷也无法得保,真是令人扼腕。

    朕虽然惋惜他的遭遇,但是也获得了一些经验教训。我等实施新政,光凭中枢权力强制推行到地方,就算是一时成功了,也未必能永远保持下去。

    &nbs



第326章 北方铁路网
    朱由检想了想,才谨慎而又小心的对黄立极说道:“济州府和台湾府新附,岛上土人素来不服王化,故朝廷欲按琉球例,特赐济州府人口500户,台湾府人口1500户。

    大明承平日久,犹以河南丁口滋生最为繁盛,前段时间河南地方变乱,正是因为地少人多,地方上游手好闲之人太多,所以受人挑唆之后,才发生了这么多事端。

    所以朝廷决定从河南各府抽调共2000户,分别迁往济州、台湾两府,挑选标准为拥有田地100亩以上户。凡是被抽到迁移的民户,其在原籍的土地将会以1:2在新迁移地获得土地。至于他们在原籍的土地,将会出租给当地的民众。”

    黄立极的心脏顿时跳了跳,他知道崇祯所说的先例并不是不可能,当初琉球国国王求赐人口,大明便赐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往来朝贡。

    但是,之前大明所赐人口只是平民,现在崇祯所瞄准的却是河南缙绅,这事其实倒更像是国初大规模迁移江南富室去北方的旧事。

    不过皇帝不提江南富室迁北,而提影响较低的琉球赐姓事件,显然是想要告诉天下人,这次迁移人口的选择不会超出河南的范围。

    黄立极权衡利弊了片刻,便计算出,这件事其实是可办的。迁移2000户于海外两府,重点并不在于迁移人口,而是在于挑选什么人迁移。

    相比起许显纯、杨所修两人在河南干的那些征地、征粮之事,这迁移全家前往海外两府才是真正歹毒的绝户计。

    但是他也很清楚,这件事一旦传播出去,他这个主事的内阁首辅必然会被河南人恨之入骨了。

    左思右想了许久,黄立极才低着头说道:“陛下此策固然是有效的,但是现在河南缙绅本就情绪激动,现在朝廷再出这么激烈的政策,会不会激怒了他们,连此前那些中立观望的人也群起反抗了河南的乱事会不会就此扩大”

    朱由检稍稍沉默了会,便说道:“你也说了,现在河南缙绅还有一大部分正观望着形势发展,如果朝廷处于下风,你觉得他们会加入到那一边

    朝廷和河南缙绅之间的博弈只能有一个胜利者,大家不可能出现共赢的局面。更让朕担忧的是,如果朝廷在河南推行的政策失败了,那么那些缙绅官员会不会适可而止

    他们会不会对朝廷颁发的新政进行全面的攻击到了那个时候,天下舆论群起而汹汹,朕是保着你们,让朝廷政令不出京畿呢还是迎合朝野舆论,把你们抛出去当做推行新政的替罪羔羊呢”

    黄立极霍的抬起了头,他看着崇祯的目光许久,才有些木然的说道:“如果陛下坚持如此,臣也只有追随,不过臣有个请求,还请陛下首肯。”

    朱由检眨了眨眼,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说道:“黄先生请说。”

    黄立极抿了抿嘴,才轻声细语的说道:“这迁移河南大户前往海外两府之事固然是有利大明之事,但是背井离乡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老臣希望迁移之事放在明年开春之后,也好给被迁移的大户一个准备的时间。免得情急之下,有人铤而走险,给朝廷带来不少麻烦。”

    朱由检想了想便说道:“这迁移人口之事,急有急的好处,缓也有缓的好处。不过黄先生既然这般说了,那就照你说的去做吧。

    不过朝廷既然已经拔出了刀子,总要砍几个人威慑下心怀不轨之辈,免的他们以为朝廷软弱可欺,从而造成误判。

    这样,在春节之前先让许显纯、杨所修挑选100户迁往台湾府,就当是挑几只鸡来儆猴子好了。剩下的在明年开春之后,再进行大批人口的迁移。

    至于这迁移人员的名单,给河南各县分配名额,然后让各县缙绅推选人员,各县主官进行核查,韩一良、许显纯、杨所修三人监察。”

    黄立极仔细推敲了下崇祯提出的两项主张,发觉并无多大问题,他立即点头首肯了。不过他心里对此还是有些七上八下,不知道这迁户于海外,会引起多大的麻烦。

    朱由检并没有在意黄立极的神情变化,他对着吕琦拍了拍手说道:“吕管事,把那块幕布拉开了,朕还有事要同黄先生说。”

    黄立极顺着崇祯的手指方向看去,正看到吕琦拉开了罩着西墙面的一块幕布,幕布的下方是一张好大的地图。

    他跟着崇祯走到地图跟前才发现,这张地图上大部分区域还是空白的,但是渤海湾、辽西走廊、河北、山东的部分地区,已经用一圈圈的线条标识的非常具体了。

    朱由检先是指着地图同黄立极讲解了下,这张地图的用法之后,才微微叹气的说道:“渤海湾、辽西走廊、河北三地算是测绘的较为精致了,但是其他各省现在还是一片空白,恐怕没有3、5年的功夫,这张大明地图是完成不了了。不过现在,我们先将就着用吧。”

    刚开始的时候,黄立极还觉得这新地图完全是一团乱麻,这地图上




第327章 议定
    随着朱由检在地图上的比划,黄立极很快就把皇帝的话语转换成了图上看不到的铁路虚线。以河南为中心,沟通整个大明的十字型铁路网,这是一个堪比大运河的浩大工程。
1...201202203204205...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