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扣除了几处受灾的地区,天下有那个县没有钱粮积欠的有些如苏、松地区,历年积欠加起来,都已经超过当地一年的正赋了。

    现在是江南的积欠高于南方各省,而南方各省的积欠又高于北方诸省。扣除掉某些士绅故意拖欠,不想缴纳朝廷赋税外。

    大多数积欠的原因,不就是地方豪族兼并土地成风,导致县内的自耕农数量减少,因此这些人应当缴纳的税收被摊派到剩下的缴税丁户头上,导致剩下的丁户无法承收了么

    说到底,便是大明的土地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承担大明国税的自耕农数量越来越少,无地或少地的百姓越来越多。

    两位先生都是学识渊博之人,不如教教朕,这兼并之风朝廷要不要管,又要怎么管”

    黄立极依然沉默不语,郭允厚虽然明白崇祯问话的用意,但是他委实不愿从自己嘴中说出,赞同皇帝抛弃一部分士绅的想法。

    抛弃一部分士绅,这话听起来很文雅,但是他很明白这淡淡话语后面的血腥味道。那些被挑选出来抛弃的士绅,总不可能这么心甘情愿的被朝廷抛弃掉,拿走他们的土地和财富。

    当年张江陵不过是让士绅拿出一点利益,好让朝廷周转下去,他还没敢动士绅的土地呢,结果死后被那些官员和士绅们报复成什么样子了。

    现在崇祯提出的这个主张,显然是要黄立极在内阁提议,看起来黄立极的风险很大,但是真正执行这个政策的,必然是他这个户部尚书,他实在是不想替黄立极顶这个黑锅。

    看着郭允厚始终一言不发,黄立极终于开口说道:“从两汉开始,抑制兼并,打压豪强,都是历朝历代有为之君必然要施行的政策。

    臣以为,陛下之言是可行的。但是凡事过犹不及,打压地方豪强,抑制兼并,我们也不能搞的人心惶惶,天下大乱。

    臣以为,办事之前总要先制定个度,也好让臣等有个底线。我们要抛弃那些人,抛弃的数量是多少,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完成了…”

    听完了黄立极的发言,朱由检转头望向郭允厚说道:“郭先生是不是也认同黄先生的意见”

    无法在躲避下去的郭允厚,只得轻声细语的说道:“黄首辅说的还是蛮有道理的,臣附议。”

    朱由检看着两人如此说,便开诚布公的说道:“这抛弃一部分士绅的标准,朕以为倒是蛮简单的,就看他是不是支持朝廷的政策。

    我们打压豪强,抑制兼并,也许能在一时一地取得一些成果。但是想要让大明的士绅从此不再兼并土地,并把自己的土地全部交出来,那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再加上大明境内的荒地开垦已经接近极限,而大明人口的增长却变得越来越快了。因此耕地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大明人口,也许几十年后就会变为现实。

    所以打压豪强,抑制兼并,不过是缓和一下当下的社会矛盾,只是治标之策。想要治本,光靠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方式显然已经不行了。”

    郭允厚思考了下,便认同的说道:“陛下这话说的不错,今日大明光靠抑制兼并,来保证每个百姓有地可耕,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国初之时,地多人少,所以即便有人占有了大量的土地,百姓也能迁移到别处去,自己开垦出一片田地来过活。但是现在可不行了,天下土地大多已经有主,若是百姓手中的田地被当地大户兼并了去,他们就只好做大户的佃户,若是连佃户都没得做,便只能当流民去了。

    不知陛下究竟有什么妙策,可以解决这些没有土地的百姓的生存问题呢”

    朱由检看了一眼两人的神情,才说道:“朕以为,想要治本,便只有两条路,一是兴办工矿;二是海外拓殖。”

    郭允厚低头沉思的时候,黄立极则有些疑虑的出声说道:“这海外拓殖,臣倒是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兴办工矿是不是先缓一缓”

    朱由检有些意外的看着黄立极说道:“黄先生为何如此说”

    黄立极皱着眉头说道:“兴办工矿就需要大量的流民聚集在一个地方,地方官府本就人手稀少,这么多矿丁工人聚集在一处,龙蛇混杂,他们内部肯定会生出事端来,到时臣怕地方监管不了啊。

    另外,一旦有心怀不轨之徒借机煽动矿丁工人闹事,这些矿区就是祸乱之源啊。而且现在下面许多官员在私下里议论,说开矿不仅污染了地方水土,还有破坏风水之嫌。

    臣以为,现在还是把京畿、山西、山东、云南等地的矿山先办好,再徐徐图之为好。”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朕倒是也想徐徐图之,但是这老天爷他不让啊。如果不大肆兴办工矿,各地的灾民要如何安置

    今




第349章 工业城市的力量
    对于黄立极的担忧,朱由检并没往心里去。在他所熟悉的历史中,崇祯登基没几年之后,陕西农民起义军就突破了陕西地区,冲进了河南、湖广和安徽、四川等地。

    地方上简直是毫无抵抗之力,一方面是大明腹地军队实在是腐化到了极点,另一方面则是各地缺乏一个防御指挥中心。

    而明亡之后,随着北京朝廷中枢的被消灭,立刻使得大明各地的地方势力失去了共同效忠的对象,明朝的地方军队也迅速走上了军阀化的道路。

    这也使得后来成立的南明小朝廷,始终无法整合各地的地方势力,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统治秩序,只能成为形式上的共主。

    当南明小朝廷也被灭了之后,南明各地的地方势力就连名义上的共主都找不出来了。各地效忠明朝的势力,因为过于分散和琐碎,且支持对象不一,最终无法联合,反而被清军一一击破了。

    最为可笑的就是,这些士大夫之间的内斗,甚至逼迫了部分地方士绅和将领倒向了满清,完全就是自掘坟墓。

    有鉴于此,朱由检才想着设立总督区和地方都督府,加强大明地方的行政核心,防止再出现如同南明式的最坏结局。

    他想了想才说道:“黄先生担忧的,是总督掌握了地方军政大权之后,走上藩镇化的道路。朕也觉得有这个可能性,但这不是朝廷削弱地方治权的理由。毕竟,我们喝杯水都能噎着不是么。

    朕觉得,朝廷真正需要做的,应当是如何防范地方出现藩镇化的倾向。藩镇之所以能成为藩镇,并不是某人或某一个群体有了割据地方的心思,而是朝廷对于地方政府失去了监管能力。

    而地方政府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藩镇,无非是掌握了不受监控的人事权、财政权和独立的军队。

    现在设立的地方都督府虽然从属于总督区,但是地方都督府的人事权力归属于总参谋部和兵部,而三级武装力量体系中的野战军队,更是直接接受总参谋部的领导。只要野战军听命于朝廷,朕不认为地方上会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另外,朕打算改革内阁学士官制。内阁首辅依旧为中极殿大学士,而其他内阁大臣则全部改称建极殿大学士,中央六部及地方各总督加武英殿大学士衔,六部左右侍郎及地方巡抚加文渊阁大学士衔。

    对于以上这些人员的任命,都必须经过内阁讨论,并报朕批准。此外,在没有确实证据的情况下,包括都察院在内的官员都不得公开弹劾以上人员。若是有确实的证据,也必须密报给内阁和朕,经过内阁和朕的同意,方才准许进行对该员的犯罪事实进行调查。

    另外,总督、巡抚、地方都督,在同一职位上任期不得超过两任十年。地方上的都指挥使司并入地方都督府;提刑按察使司的管理权力从都察院转到刑部名下;承宣布政使司地位不变,但要设立专门机构对接户、吏、工、礼四部。

    提刑按察使司除了原有的职责以外,增加管理地方巡警部门的权力,并把机构充实到县一级。”

    朱由检一口气提出了多条体制改革措施,虽然说大部分措施已经在京畿附近小范围内实施过了,但是如此全面的向全国展开,也让黄立极、郭允厚的心脏猛烈的跳动了数下。

    黄立极考虑了一下,不得不对着崇祯劝谏道:“陛下这又是建立地方都督府,又是建立总督区,还要对地方三司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会不会步伐太快了些

    您说的这些改革措施也许都是好的,但是总要给那些地方官员一个认识的过程,否则他们一旦理解不了,把好好的经文给念歪了,岂不是给了那些反对改革的官员士绅一个攻击朝廷改革的机会

    臣以为,还是先按照今年的做法,一年改变几个省,花个七八年的功夫,也就把大明各省的改革措施给落实了。下面的阻力小,我们办事也顺畅些,这不是极为稳妥的办法么”

    对于黄立极的说法,郭允厚也点头附和不已。朱由检虽然脸色不变,但是心里却对此不以为然。

    有稳妥的路可行当然好,如果他不是从后世魂穿而来,当然会采取黄立极所说的一步步试探着的过河方式。不,如果不是知道自己要挂在那棵歪脖子树上,他才懒得搞什么改革,只要能保证自己舒服的过完这捡来的皇帝生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呢。

    虽然,他同情那些因为天灾**而人相食的大明百姓,但是端坐在皇宫内的他,是听不到也看不到这样的惨剧的。

    没人会因为自己所不知道的惨剧而感到自责,就像他后世坐在家中喝着啤酒上网看电影,难道会因为叙利亚、乌克兰、非洲等地的战乱,而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拯救这些地方的难民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由检思考了一会,才说道:“其他的改革措施可以缓一缓,但是地方都督府、总督区、三级武装力量体系和地方巡警部门,这些机构的框架必须要在明年之内建立起来。

    有了这些框架,我们就能慢慢进行地方体制的改革,哪



第350章 选择
    听着崇祯的讲解,黄立极同郭允厚两人也向着面前展开的地图上看去,发觉这张地图上有一些地方被朱砂圈了起来。

    北京、唐山、天津、太原、西安、兰州、洛阳、郑州、徐州、济南、上海、杭州、宁波、武汉、重庆、长沙、福州、佛山。郭允厚数了数,共计18个地名被划上了红圈。

    黄立极看着这张地图,不由想要确认似的问道:“这18个地方,便是陛下想要兴建为工业城市的地方”

    朱由检看着地图点了点头说道:“虽然地图上圈了18个地方,不过并不是已经全部入选计划,朕只是觉得这些地方都非常适合发展工业城市,所以先圈了起来。

    以大明现在的财力,估计第一批先建设10个左右的工业城市比较适宜,剩下的地方等第一批城市成型之后再做考虑较为合适。

    当然,像北京、唐山、天津、太原、洛阳、郑州、济南、上海、武汉这九个城市,肯定是要入选第一批工业城市兴建计划中去的,剩下的城市中再挑选3、4个就差不多了。”

    郭允厚看了许久才发觉,崇祯挑选作为工业城市的地方,大多在淮河以北,长江流域也有这么几个。如果按照崇祯的计划去兴办这些工业城市,那么收益的将大多为北方民众。

    作为大明的户部尚书,这一年来关于北京工商业的急剧发展速度,和城建上的剧烈变化,他还是蛮看在眼里的。

    作为一个做过几任亲民官的他,自然知道对偌大的京城进行城市建设,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在短短一年内,京城的面貌就有了极大的改观,虽说有很大一部分是宫内拿出的钱粮,但是新建工坊给顺天府带来的收益,也实在是功不可没。

    如果再建设几座像现在北京外城一样的工业城市,能不能增加财政收入先两说,但是给城市附近的百姓带去好处,却是显然易见的现实。

    毕竟,光这一年,对于顺天府的基建和工坊投资,绝不会少于六百万元,如果加上唐山和天津,投资额度大约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元了。其中宫内出资的部分,大约不少于三成。

    其他城市即便是比照顺天府投资的五分之一投入,地方上也至少能获得上百万元的资金投入。这显然对兴建工业城市地区的百姓是一件好事。

    唯一能让郭允厚担忧的,还是这笔钱要怎么筹备。即便是每个城市投资一百万,最起码也要一两千万的资本额啊。

    “陛下,这兴建工业城市固然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有利于国的事。但是现在朝廷手上空空如也,那几家银行难道真的愿意承担这笔庞大的资金投入吗”郭允厚忍不住发问道。

    朱由检把视线从地图上挪开,看着郭允厚的目光说道:“朝廷将要颁发的黄金法案,马上就要让他们赚到一大笔收入。于情于理,他们也应该把这笔收益借给朝廷进行周转,否则我们又何必配合三家银行颁发这黄金兑换法案的命令呢

    再说了,他们不仅很快从黄金收兑上赚上一大笔。还要以增发纸币的形式,在市场上赚取纸币流通带来的利息。说起来,是三大银行借钱给朝廷用于建设,但是实际上不就是把多印刷的纸币借给了朝廷,还有朝廷给他们支付利息么。”

    黄立极皱了皱眉毛说道:“既然如此,朝廷为什么不自己加印纸币,也剩下了支付给银行的利息。”

    郭允厚赶紧否定道:“那可不行,纸币的信誉完全来源于银行承诺的无限兑换现银上。如果我们私下加印纸币,而银行知道后选择拒绝兑换的话,那么纸币就会变得同大明宝钞一样,一钱不值了。”

    黄立极撇了一眼身边的同僚之后,便说道:“这么说来,默千你已经认可了,增发纸币的主张了”

    “如果增发的纸币是用于建设工业城市的话,那么我倒是觉得还是可行的。”郭允厚回了黄立极一句,便转头对着崇祯说道:“不知陛下打算答应他们增发多少数量的纸币呢”

    朱由检摊开双手说道:“如果两位先生认可了增发纸币的要求,那么朕还需要询问下燕京大学和科学院的几位学者。”

    黄立极顿时有些不悦的说道:“陛下,增发纸币数目这等国家大事,是不是越少人知道越好燕京大学和科学院的几位学者,他们难道也懂治国之道”

    朱由检赶紧双手下按,安抚了下黄立极的情绪,然后才解释道:“这些学者懂不懂治国之道,朕不是很清楚,但是关于增发纸币数目的问题,询问他们还是比较对口的。”

    郭允厚有些不解的问道:“陛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朱由检看着两人说道:“朕以为,增发纸币数目只是一个数学问题,而在数学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不正是燕京大学和科学院么”

    “数学问题”黄立极和郭允厚都有些不解的看着崇祯。

    朱由检认真的解释道:“朕之前跟三大银行的人说过,货币不过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用于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也就是说市场上商品价值的总额跟货币的总额应当是相当的,但是货币的总额并不等于纸币的印刷总数。”

    郭允厚还有些听的明白,但是黄立极一句有些迷糊了,他小心的打量着身边同僚的脸色,以猜测崇祯说的内容究竟有没有问题。

    朱由检并没有在意两人的神情,他继续解释道:“之所以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额并不等于纸币的印刷总数,这是因为市场上商品的交换不止发生一次。



第351章 北京市
    黄立极和郭允厚从后殿中走出来后,郭允厚突然停下了脚步对着黄立极小声说道:“我范兄,我们这么站在陛下这边,是不是真的好河南之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东林党人现在似乎有些蠢蠢欲动啊。”

    黄立极同样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了他一眼说道:“你觉得前天的军队入城式,和京城百姓的大游行是做给谁看的陛下已经在京城百姓面前展示过了,他现在所拥有的力量。
1...209210211212213...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