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代善、莽古尔泰、阿敏不和黄台吉动用武力,而是同黄台吉玩政治斗争,这显然是在以短击长。按照朱由检所知的历史,这三位显赫一时,同黄台吉平起平坐的三大贝勒,没有几年时间就轻易的被黄台吉用政治斗争的方式所击垮了,连一片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既然已经知道了历史的结局,朱由检便希望提前一步打破黄台吉同其他三位大贝勒之间的互信关系,看看事情的发展是否会有什么不同。

    在鲍承先写的信上令人伪造了杜度的签名后,再让鲍承先带回去,不管这份信是遵照指令交给了莽古尔泰也好,还是违背了指令交给了黄台吉也好,对于朱由检来说都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鲍承先是否会暗中销毁这封信,朱由检觉得只要这个人不是过于愚蠢,就不会干这等掩耳盗铃的事,因为他让鲍承先一共写了四份,就算他销毁了这一份,也还有三份信不在他的控制之下。

    他要是既没有交给莽古尔泰也没有立即上缴给黄台吉,一旦再冒出一封这样的信,那么不管莽古尔泰还是黄台吉都会拿他作伐,说不得就成了他散布谣言离间大贝勒兄弟之情的罪证了。

    像鲍承先这样顾惜自己生命的聪明人,一定不会让自己落在那种最糟糕的处境之中。他要么就是彻底投靠大明,把信交给莽古尔泰,从此成为大明在后金的密谍。要么就是在第一时间把信交给黄台吉,以此获取黄台吉对他的信任。

    就朱由检看来,鲍承先选择后者的几率还要高上一些,毕竟像他这样的聪明人,虽然很容易就被力量所驱使,但是对于力量的对比也具备极高的嗅觉。

    现在的大明和后金相比,除了地方大些、资源多一些、人口繁盛一些,但是能够调用的资源比例反而不及后金。看着号称大明最强的边军,在后金军队面前如此不堪一击,聪明人也会选择哪条船了。

    至于杜度,这位努尔哈赤的长孙对于后金国还是忠心耿耿的。虽然他的父亲死于祖父之手,而他们一家也被其他女真亲贵打压了十多年,但是他也没考虑要投靠大明。

    不过能够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的杜度,虽说是因为有着努尔哈赤的庇护,但是他本人的隐忍功夫还是不错的。虽然他忠诚于后金国,但是却也不代表不想活下去。

    他想要活下去未必是过于爱惜自己的生命,倒像是不甘心功业未成而早逝的心理居多一些。在长于审讯的锦衣卫面前,他的这点小心思自然是无所遁形的。

    想要活下去,又不愿背叛后金国,使得杜度在朱由检面前显得很是恭顺,但也没有说出什么投靠大明的话语。也因此,朱由检便干脆把杜度当做了一个诱饵,抛了出去。

    就在送走了杜度等四人之后,朱由检便让人把另一封信送去了沈阳,准备通过宋献策把它交给阿敏。

    除此之外,朱由检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以为外人道的小心思。那便是他还想看看,黄台吉究竟有多少精力能够投入到作战以外的事情中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投入到一件事上的精力多一些,那么投入到其他事上的精力便会少上一些。就算是一台电脑,内存也是有其上限的。




第660章 明军的新战略
    听到兄长崔呈秀跟着后援部队抵达了马伸桥,带着残军退回马伸桥修整的崔凝秀赶紧出了镇子去迎接兄长去了。

    坐在马车内的崔呈秀都没有下车,他从窗口看了崔凝秀一眼,便让他上车来说话。待到崔凝秀上车之后,崔呈秀的脸色顿时便阴沉了下来,“你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陛下尚在石门寨,你却躲到马伸桥来,这是为臣之道吗?”

    崔凝秀赶紧替自己解释道:“兄长有所不知…陛下看我等出生入死,伤亡近半,这才让小弟带着他们撤下来,在马伸桥暂时停留一二,等待车辆上来之后,便顺路把伤员撤回蓟州去休养。小弟也是奉命行事…”

    崔凝秀不解释还好,他这一解释,崔呈秀的语气更为冷冽了,“陛下让你撤你就撤我且问你,这一仗打完,你觉得什么时候会打下一仗”

    崔凝秀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才说道:“我军实力不足,粮秣不齐,陛下似乎有意等新军主力抵达之后再向东行。

    而据那些俘获的蒙古人都说,真女真鞑子现在都在遵化城下,围城都快半个月了,要是现在掉头西下,恐怕之前围攻遵化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因此小弟以为,我军暂时不会东进,而后金军队短时间内大约也不会西下,恐怕下一仗要等上许久了。”

    崔呈秀一拍大腿,这才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对啊,既然下一仗不知道什么时候开打,现在在陛下身边岂不是安全的很你不在陛下身边待着,让陛下记住你的样子,跑回马伸桥来坐什么要是陛下没记住你的样子,你这趟出生入死的功绩岂不是就白费了”

    崔凝秀原本肚子里还有点小怨气的,他在战场上拿自己生命去拼,好不容易才活下来。这位兄长刚到就把他骂了一通,都没有问候一声他有没有受伤,这实在是太冷漠了一些。不过听完了兄长的话语之后,他终于清醒了过来。

    的确如兄长所言,最冒险的时候他倒是上去了,现在陛下身边太平的很,他却跑到了后方来,指不定皇帝在心里怎么看他呢要是真把他看做了贪生怕死之辈,崔凝秀心里觉得自己好像有些冤了。

    从兄长的马车上下来之后,崔凝秀立刻叫来了自己的副将,然后把马伸桥的防御和剩下的部队交给了他,接着他自己便带着一群家丁跟着兄长的马车往石门寨而来了。

    十一月十四日,茅元仪、崔呈秀带着一只八千余人的大队伍赶到了石门寨,这八千人中倒有五千是辅兵部队,他们是前来修筑石门峡口的营寨的。

    把杜度等人放回去之后,朱由检便让左良玉的车骑营穿过了石门峡,在距出石门峡出口500米的距离上,出口左右各立一个小寨,以遮蔽石门峡东面出口。

    但是再要往东延伸建立营寨,光靠车骑营的人马显然就有些不足了。于是他便向蓟州城下令,调取一只辅兵过来,准备在石门峡以东建立一个半永久性的坚固营寨。

    这个营寨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救援遵化部队的出击和后勤中转营地,当然鉴于后金军队听到了大明皇帝抵达石门峡的消息后,有可能出现以骑兵部队突袭此地的情况,因此石门峡东面的营地还增添了不少防御设施。

    这所营地将会在一条小河两侧夹河而建,营地及附近还要清理出一大片空地出来,因此需要的人手便显得有些多。不过对于茅元仪和崔呈秀来说,皇帝取得了胜利之后居然没有冒失东进,直接跑去救援遵化城,已经算是上天保佑了。

    当茅元仪和崔呈秀等蓟州城内的官员接到了报捷文时,大家都有些不太相信,皇帝居然带着这么少的军队前去攻击石门寨去了,而且还打赢了这一仗。

    如果不是皇帝就在前线军中,他们差一点以为前方军中有人想要伪造胜利的消息,为自己捞取奖赏了。

    随着报捷文之后押回来的那些蒙古俘虏,才让蓟州城内的军民终于相信皇帝打了一场胜仗,并且还夺回了石门寨。

    但是茅元仪和崔呈秀两人都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他们担心初次上阵就轻易获得胜利的崇祯,会被这场胜利冲昏头脑,带着军队继续东进。他们审讯了哪些蒙古俘虏之后,就知道皇帝打垮的不过是2千蒙古人,其中半数还是些没怎么披甲的蒙古附庸。

    他们唯恐崇祯年少气盛,打完了这些蒙古人之后,就看低了真女真鞑子的武力,贸贸然的往遵化城冲去。若是把皇帝失陷在那些女真鞑子手里,他们这些人可就是罪魁祸首了。

    茅元仪和崔呈秀刚听到这个消息就想要立刻赶过来,准备看情况阻止皇帝的冲动。但是他们很快便接到了皇帝的新命令,让他们修筑铁路,转运物资,并调运一只辅兵上来,这才让两人安心了下来。

    抵达了石门寨之后,辅兵被引去石门峡的另一头,而茅元仪和崔呈秀等人则被迎入了石门寨中,原本停留在马伸桥养伤的李宏元也跟着队伍一起到了石门寨。

    随着茅元仪等人员的到来,统帅部的中枢指挥机构也从蓟州转移到了石门寨。关于第三战区的情报也随之传了过来,兵部尚王在晋、蓟辽督师王之



第661章 林丹汗一
    十一月十三日下午,经过了前几日的雨雪,归化城内的街道上已经覆盖了一层数寸厚的积雪,蒙人向来不善经营城市,更别提是这些还习惯于游牧生活的察哈尔部落,因此城内街道上也没人清理积雪,任由车压马碾,搞的道路上是一片狼藉。

    归化城坐落于黄河和大黑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也就是所谓的前套平原。隆庆六年阿勒坦汗召集汉人工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阴,黄河之滨,破土建设了这座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

    由于此城城墙以青砖砌筑,因此又被蒙人称之为青城,音译则是呼和浩特。这是蒙古人在草原上自己修建的第一座雄城,因为这座城市是如此美丽,使得此后几十年造访过这座城市的蒙古部族首领因为心生羡慕,在返回自己的部族之后有人就仿照修建了小城,虽然不能同归化城相比,但是他们依然把它命名为自己部族的青城。

    归化城原本只是一座供土默特部上层贵族居住的城市,但是随着蒙古和大明在隆庆议和之后多年的和平,使得蒙人和汉人的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山西一向是地狭人稠之地,随着两族和平相处之后,越过边墙前往归化城进行贸易的百姓就开始不断增多。

    蒙人不善耕种,但是阿勒坦汗的妻子三娘子却是一个亲近汉人文化的蒙古首领。她不仅协助自己的丈夫修建归化城,还利用归化城外大片空置的沃土,招揽汉人贫民入蒙进行拓荒,试图把归化城真正的建设成为一座让土默特部可以定居下来的城市。

    三娘子的规划可谓相当成功,归化城很快就从一座阿勒坦汗用以炫耀自己功业的蒙人都城,变成了一座真正的让人生活定居的城市了。临近归化城的前套平原开发出了大量的良田,使得归化城的居民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

    而蒙古右翼各部通过在归化城内的物资交易,基本解决了各个部族的生活所需,而对于土默特部的上层贵族来说,这座城市对他们最大的意义就是,他们通过对那些在前套平原上拓荒的汉人和归化城内的商业贸易进行收税,就已经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了,而不必再如同以往一样过着风餐露宿的游牧生活。

    到了察哈尔部西迁之时,归化城不仅仅是蒙古右翼部族的政治中心,它最为重要的还是蒙古右翼部族经济中心的地位。归化城的富饶早就让林丹汗垂涎欲滴了,但是等到他带着部众打下了归化城之后,他才发觉事情似乎出现了偏差。

    归化城的财富来源于汉人开拓的良田,和蒙古各部族在归化城同汉商的交易。但是战乱让那些归化城外的汉人拓荒者开始纷纷逃回了关内去,而蒙古右翼各部族正联合起来积极的抵抗察哈尔部的西迁,自然也就没有部族会赶去归化进行贸易,而没有了这些蒙古右翼部族的牛羊皮货,关内的汉商也就失去了前往归化城的兴趣。

    就算是察哈尔部在西迁时劫掠了大量的牛羊皮货,但是出于对战乱的恐惧和蒙古右翼部族占据了归化到明人边墙之间的地区,这些汉人也不愿冒着人财两失的风险跑去同察哈尔人进行交易。

    因此林丹汗赫然发觉,他打下了蒙古右翼最为富饶的归化城,但是除了一些无用的皮货之外,得到的财物还不够赏赐那些有功将士的。更为麻烦的是,由于察哈尔部的西迁,导致了明国拒绝支付每年给予察哈尔部的赏赐,那些明人声称要他们返回辽东才能支付这些年例赏赐,而且明人还要求察哈尔部停止进攻蒙古右翼各部的军事行动。

    对于明人干涉自己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行为,让林丹汗极为恼火。他同后金数次交战,败多胜少,因此对上后金部队倒是有些心理阴影。但是他对于蒙古各部之间的讨伐战争,和同明军交战可没什么心理阴影。

    更何况林丹汗自认他对于明国抵抗后金的军事作战,可谓是尽心尽力。结果明军却次次被后金军队所击败,甚至还牵连的他在辽东都待不下去了。现在他暂时避开后金的锋芒,想要把蒙古右翼各部掌握在手中,先增强察哈尔本部的力量,恢复了实力再打回辽东去,可是明国居然又站出来阻扰自己,实在是有些过河拆桥的意思。

    林丹汗于是决定要好好的教训一下明人,让那些明人知道,蒙古人之间的战争,明人还不够资格插手。但遗憾的是,林丹汗策划的这场彻底击败蒙古右翼部族联军,并给明人一个深刻教训的战争,最后居然失败了。

    这场战争的失败极大的动摇了林丹汗的威望,特别是不少根基还在辽河套草原上的部族,听闻了后金军队击败了察哈尔部留守在辽河套地区的多罗特部,尽收察哈尔部在辽河套留守部众的消息后,更是人心思归,想要从后金手中夺回自己的族人。

    于是察哈尔部族的蒙古亲贵们很快便分成了三个派系,一个是想要打回辽东去;一个是想要在土默特川长久的居住下去;还有一个则是想要继续往西,进入到水草丰饶的青海地区,远离后金的威胁。

    打回辽东去的蒙古亲贵人数最少,想要在土默特川定居下去的者仅次于想要继续西迁的蒙古亲贵。之所以想要西迁的蒙古亲贵人数最多,一方面是他们希望能够远远避开后金军队的骚扰,后金军队想要进攻青海就要通过明国的甘肃、宁夏两地,因此他们想要追击到青海大约是不太可能了。

    另一方面则是察



第662章 林丹汗二
    林丹汗想要晾一晾这位明国使者,主要是他心里还在犹豫之中,但是他并没有派人软禁柳敬亭,很快他就发觉这不是什么好主意,这位明国使者很快就把归化城闹了个天翻地覆。

    除了他身边的那几个红教喇嘛之外,不管是他的两个妹夫也好,几个福晋也好,还是手下的六个万户,都在他的面前替明人说好话。

    林丹汗只是稍稍让人去打听了一下,便知道这位明国使者被自己晾在一边的时候,并没有躺在房间内睡大觉,而是忙着四处拜访归化城内的察哈尔亲贵,还是他的大妹夫贵英恰牵的头。

    这日下午,林丹汗终于不想再继续把这个问题拖下去了,越是拖下去他倒是要担心这些部下会不会对他心怀怨恨了。不管是改宗、西迁,还是去年的那场失败的战争,都已经让他的声望大为下落。

    起码他就知道,有几个部族首领就常常聚在一起,似乎在密谋反叛他。那些人中就有他的二妹夫衮楚克台吉。

    在这种状况之下,他实在是不能再继续独断专行下去了,否则只会给那些反对自己的人以更多借口。

    贵英恰倾向于大明,而衮楚克台吉却阴谋反对自己,林丹汗想来想去,最后只能找粆图台吉和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几人商议。

    前者是他最信任的弟弟,而另外三人则是替他翻译108卷《甘珠尔》经的亲信喇嘛。在俺答汗修建的宫殿内,一间完全按照蒙古风俗装饰的房间内,林丹汗坐在一张锦榻之上,膝盖上还盖着一席用胎羊皮制成的暖裘。

    在他的左手坐着弟弟粆图台吉,在他右手坐的稍远一些的,则是三位喇嘛。在四人中间放置着一个用白铜打造的炭盆,上面还盖着一座雕刻着佛经故事的镂空铜盖。从铜盖的这些镂空空隙中望去,只能偶尔看到一点暗红的印迹,炭炉上方几乎看不到什么烟雾,但是整个房间内却被烤的暖洋洋的。

    林丹汗看着这些若有若无的白色烟雾,心中倒是颇为感慨,这些汉人的确是会享受,光是一个取暖的用具都能搞出这么多花样来。难怪曾经强大的能把察哈尔部赶到辽东去的土默特部,建立了归化城之后,现在连仗都不会打了。需要仰仗明人的支持,才能抵挡得住察哈尔部的进攻。

    关注着炭火的林丹汗,思绪只是飘忽了一下,便很快回过神来对着在座的几人问道:“你们都想好了吗对于明国皇帝的请求,我们究竟要不要答应或是答应到什么程度”

    对于林丹汗的问题,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三人互相对视了几眼,依旧还是想不出应该说些什么。他们三人对于佛法的研究虽然颇为精深,但是对于这种国事上的政治眼光就远不及现在的格鲁派寺院集团领袖罗桑却吉坚赞了,甚至于连当年劝说林丹汗改宗的红教喇嘛沙尔呼图克图都不如。

    不过作为红教喇嘛,他们倒是很清楚一件事,明国虽然有些衰落下去了,但是对于乌斯藏地区的政治、宗教事务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发言权的。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干涉乌斯藏地区事务的,除了蒙古人之外,便是明人。

    虽然信奉密宗的明人不多,但是大明皇帝对于乌斯藏地区和蒙古各部的宗教信仰却从来没有放任不管过。即便是当日俺答汗同三世喇嘛结成神圣同盟时,也是在明人的默许下达成的。更别提,在北京城内和甘陕、青海地区,都有明人册封的法王坐镇一方。
1...305306307308309...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