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魏忠贤不管是心甘情愿还是不甘不愿,只要他到了中都凤阳就是一只被关进笼子里的宠物。朱由检所担心的是,魏忠贤在半路上出什么幺蛾子。
又或者魏忠贤这些年权倾天下,结下了遍布天下的仇家。他生怕有人在半路上弄什么手脚,拿着一份假诏书逼死魏忠贤什么的。到时候,这个黑锅还要他自己背。
为了把魏忠贤安全的送到中都凤阳,又要隔绝他和外界的联系。朱由检最后选了徐应元,陪同魏忠贤去中都凤阳上任。
看着徐应元风尘仆仆的赶回来,似乎连衣服都没换,就来晋见他。朱由检大致已经了解,魏忠贤应该是安全抵达了。而多日不见,一向没什么规矩的徐应元倒是变了个模样,倒是让朱由检对他高看了几分。
“替朕沏一壶乌龙茶来,然后让人烧一碗面条上来。你带他去上书房,待朕更衣之后,就去见他。”朱由检吩咐了一句,就朝着自己的寝宫走去了。
换下了笨重的外出常服之后,一身轻松的朱由检走进了上书房。挥手让徐应元免礼之后,朱由检坐了下来,先喝了一口温度适中的乌龙茶,才感觉整个人都活了过来。
从早上前往国子监之后,朱由检就连口水都没喝过,回来的路上倒是用了两块点心,但是口干的咽不下去。直到此刻,干的有些冒烟的喉咙才算滋润了些。
朱由检快活着靠在了椅背上,然后对着徐应元说道:“说说吧,这趟差事遇到什么问题没有魏忠贤到了凤阳都做了些什么啊”
徐应元似乎预料到朱由检会这么问一般,不慌不忙的从京城出发开始说起,连魏忠贤每天吃的什么菜,和什么人一起吃饭,都事无巨细的一一向朱由检做了汇报。
朱由检并没有怪徐应元太过啰嗦,反而有时还不经意的插嘴,反复问起之前日子发生的事。徐应元毫无阻碍的,一一回答了崇祯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从徐应元的描述和回答中,朱由检终于确认了这位魏忠贤的好友并没有欺骗自己。一路上魏忠贤都深居简出,轻易不和外人见面。除了船队过河间府阜城县后,因为晚上火烛没有照顾好,导致意外着火沉了一条船之外,就再无其他事情发生。
魏忠贤进了中都凤阳的镇守太监府后,就宣布要为先帝守灵三年。他在镇守太监府后院搭了一座小小的草庵,进去之后就没有再出来了。就连徐应元辞行告别,都是在草庵之外和魏忠贤道别的。
听着徐应元的描述,朱由检突然心中一动,询问道:“那条沉船,之前是谁乘坐的”
徐应元楞了一下,才回答道:“原本是魏公公的座船,不过那是条新船,魏公公嫌新船上桐油味道太重,就搬到了小人的座船上…”
徐应元瞬间感觉到了什么,立刻住了口。“难怪自那天之后,魏忠贤就和自己寸步不离,感情这不是意外啊。”徐应元这才反应了过来,顿时汗水淋漓。
“是谁想对魏忠贤下手,是陛下吗”徐应元小心的偷窥了一眼崇祯脸上的表情,发觉崇祯眯着眼睛,偏着头看着窗外阳光照射进来的光斑上,脸上似笑非笑,也不知在想什么。
“应该不是陛下,如果是陛下要魏忠贤的命。只消给我一个暗示,我也不得不结果了魏忠贤。难道是那群东林党的伪君子还是想要灭魏公公的口,好脱离干系的阉党成员”徐应元百思不得其解的想着,却越想越糊涂,始终没有得到一个答案。
沉默了一会之后,朱由检打破了书房内的寂静,他看着徐应元说道:“很好,你很好,魏忠贤也很好。你这趟差事办的不错,回去休息两天,然后再来找朕说话,告诉朕你想去哪个衙门。”
徐应元欣喜的向朱由检说道:“多谢陛下恩典,但是臣不过是一块朽木,除了侍候陛下的一点诚心,实在没有提得起的本事。臣又有恶习,臣还是留在陛下身边做些杂事好了,臣要是离开了陛下的视线,一时手痒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岂不是辜负了
第121章 财帛动人心
养心殿是天启皇帝制作木工的工作间,整个养心殿呈工字格局。前七间,后五间,中间以穿堂连接。
天启皇帝故去之后,崇祯不许他人收拾养心殿内事物,倒是时不时的会过来小坐一会,睹物思人。
因此养心殿的一切布置,和天启皇帝在位时毫无变化。前面是制作器具的工具和材料堆放地方,而后方则是值班太监休息和制作好的器具的库房。
徐应元按照魏忠贤的指点,在养心殿后面西侧库房找到了入口,几位身强力壮的内侍,在徐应元的指挥下撬开了四块连在一起的金砖,一条向下的通道顿时显露了出来。
徐应元及吕琦待库内的浊气排尽之后,亲自拿着两支火把走了下去。通道下降了两人多高之后,就是一条三米多长的砖砌甬道。
甬道的尽头豁然开阔了起来,出现了一个较为宽广的地库。库房被两道厚达一丈的砖墙包砌的支撑墙分成了三个独立的库房,每个库房大约一丈宽,十丈长,一人多高。
徐应元拿着火把照照库房顶面,发现是用厚实的青条石架的天棚,这让他安心了些,起码这库房的顶部不会突然下陷了。吕琦却注意道,火把的火焰在微微倾向一个方向,这说明这库房还设置了通气的设施。
两位太监先是检查了银库的安全之后,才放下心来,点验着库房内的东西。库房内靠墙设置了硬木制作的支架,分为上下两层,
上下两层都各放置着挨着紧紧的箱子,徐应元顺手打开了离自己最近的一个箱子,所谓箱子其实是分为四排抽屉的一个小柜子。徐应元拉开上层的抽屉,白色的马蹄银顿时在火光下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50两一只的马蹄银横五竖五,整齐的排列在抽屉内,一个抽屉是25只。徐应元连续拉开了四个抽屉,发现每个抽屉里银子的数量都一模一样,一个箱子共有100只马蹄银,也就是说这一箱就是5000两白银。
这西侧库房密密麻麻的箱子还没堆满一半的架子,但是也有100来只箱子了,单是这间库房就不下50万两白银。虽然徐应元早就从魏忠贤那里听说了这库房内存银的实际数目,但是当这些银子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才发觉听说和亲眼目睹这完全是两回事。
这么多银子出现在他面前,顿时把徐应元的心神都迷惑住了,这一刻他脑子里只浮现出了一个念头,这些银子要是都是自己的该有多好。
徐应元这辈子见过最多钱的一次,也不过是魏忠贤希望他在崇祯面前替自己说好话,送了他三千两白银,还不及这库房内的一只箱子。
一边的吕琦可没有被这些白银晃花了眼,虽然他一直担任底层仆役,一辈子的积蓄都没有50两。但是被崇祯越级提拔为乾清宫副管事之后,吕琦就把自己的性命当做是崇祯的了。因此在他眼中,这库房里的银子再多,那也是陛下的财产。
徐应元这种见了银子就忘了自己是谁的做派,顿时让吕琦有些看不起了。他看着徐应元拿起一锭白银就舍不得放下,一个劲的翻来覆去的看着,不由咳嗽了几声,以提醒这位徐公公他们是来做什么的。
吕琦的咳嗽声,让徐应元终于想起来,他不是一个人下来的,还有一位陪同自己下来的首领太监呢。
在徐应元离开京城前,从来没见过这位乾清宫副管事,不过宫内太监人数众多,有一两个生面孔冒出来,也是常有的事。以徐应元离开之前,对宫内这些管事太监的了解,没有一个管事太监是不爱钱的。
宫内太监众多,而有油水的职位也就这么几个。想要从一介洒扫庭院的仆役,到有一定权力地位的管事太监,其间除了要运营各种人际关系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和大把的钱财。
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钱财,作为一名大明的太监。他们既不能向汉唐时期的老前辈一样,权力可以大到废立皇帝来操控整个帝国。又不能如大明的文官一样,建功立业为子孙后人挣得一份家业。
在太祖和成祖制定的内外廷制度中,太监只能成为皇权的附庸,是皇帝用来对抗外廷过大的文官势力的工具。而大明土木之变后,文官集团把平衡内廷和外朝之间的勋贵势力完全给压制了。这也就造成了太监也许能被皇帝抬的很高,但是一旦失去了皇帝的支持,仅凭太监自己完全不是文官集团的对手。
除了魏忠贤这种因为太受天启信任,被文官集团看不惯,天天找茬,最后逼迫的不得不起来反击的大太监之外。大部分宫内的太监追求的,不过是超越于常人的奢华生活罢了。
而在大明的末世,商人势力的兴起,使得这个时代的人想要享受,只要有钱就行。这些在宫内服侍皇帝的太监们,其对生活精致的讲究更是远远超过了普通民间的富户,要让这些太监们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就必须很有钱才行。
只求今世的富贵生活,就是宫内大部分太监们心里的真实写照。所以只要存在可能性,这些太监们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敛财的机会。
&nb
第122章 信王府旧人
“徐公公说笑了,我们都没有开始点验,怎么会知道存银数目不对…”吕琦霍的住口了,他死死盯着火光之下眼神飘忽的徐应元,直到徐应元的眼睛躲开了他注视的目光。
吕琦一字一顿的说道:“徐公公,这可是陛下的银子,这里可是在养心殿之下。”
徐应元注视着吕琦身后的阴影处,从喉咙里干巴巴的挤出了一句话,“大明的天下都是陛下的财产,我等内宦乃是陛下的家奴。这银子在我们口袋还是在这银库之中,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吕公公何必分的这么清楚。”
吕琦终于恼了,“岂有此理,徐公公当杂家是什么人了。我当初不过是混堂司一介烧水仆役,若非陛下钦点,焉能简拔为乾清宫副管事。陛下待我恩重如山,琦决不做此卖主之事,你我还是到陛下面前分说吧。”
吕琦一言不合拔腿就走的风格,实在太不像一个管事太监了。但是徐应元瞬间反应了过来,现在可不能让吕琦走掉,让他去陛下面前告一状,那么估计自己就得去和魏忠贤作伴了。
信王登基对徐应元来说,就是天下掉馅饼的事。王爷身边的太监和皇帝身边的太监那可是天壤之别,但是他现下还什么好处都没尝到呢,就因为和这不近人情的混堂司混蛋多了几句嘴,就得打包袱滚蛋,这样太让人接受不了了。
徐应元的身体要比他的思想反应快多了,吕琦刚一转身,徐应元就跪倒在地抱住了吕琦的大腿。
徐应元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吕琦认错求饶,说他只是一时财迷心窍才说出了不着调的话,请吕琦千万别向崇祯告状。
下来查看银库的只有徐应元和吕琦两人,所以品衔较高的徐应元向品衔较低的吕琦跪地求饶,完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倒是吕琦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他顿时有些慌乱了起来。
在宫内以贱凌贵可是重罪,要是被人看到了这个场面,徐应元固然是要被革去职务流放外地,吕琦运气好是流放,运气不好就是弃市。
“徐公公,请起来说话。你这样子成何体统,这要是被人看见了,公公今后在宫中何以立足。”吕琦试了几次,都掰不开徐应元的手,不得不好言相劝到。
“吕公公要是向陛下告了状,杂家那里还有以后。只要吕公公答应不向陛下透露今天的事,杂家就放手。”徐应元说着又往上提了提双手,抱的更紧了些。
看到徐应元一副街头无赖的样子,吕琦也是啼笑皆非。两人僵持了一阵之后,吕琦终于还是妥协了。听到吕琦亲口承诺不会向陛下提及今日的事,徐应元一骨碌就站了起来。
他拉着吕琦的手说道:“杂家可是信了吕公公的为人,才起身的。吕公公你可不能欺骗杂家,不会一转身就把杂家卖给陛下了吧”
吕琦甩开了徐应元的手,鄙夷的说道:“杂家是那种人吗杂家言尽于此,你爱信不信。徐公公若是没空,那么杂家就自己点验了。”
看着吕琦向内库走去,徐应元连忙从墙上取下自己的火把,紧跟着吕琦走去了,他口中喊道:“吕公公,一起走啊,别丢下杂家…”
“…库内有银箱296只,计50两马蹄银29600锭,计白银148万两;金箱26只,计50两马蹄金2600锭,计黄金13万两,约合白银52万两…”吕琦一板一眼的向着崇祯汇报道。
在他身边的徐应元,则神情有些紧张,不时的偷偷瞄着身边的吕琦。
朱由检有些疑惑的打断了吕琦,问道:“这13万两黄金只合52万白银吗”
对于金银比价不甚了解的吕琦只能解释道:“一两黄金兑换4两白银乃是太祖所规定,宫内一直都是按此价格换算的。”
王承恩低头看着脚下一言不发,朱由检正想向王承恩询问时,一直想要做点什么,好盖过吕琦的徐应元,突然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如今宫外的金银比价早就不是太祖定下的价格了。在京城,一两黄金大约可以兑换五两白银;在南京,一两黄金大约能兑换到六两白银;我听那些商人们说,在福建、广东一带,一两黄金更能兑换到六点五两-七两白银的样子。”
徐应元为崇祯解开了疑惑,不过王承恩却猛然抬头看向了徐应元,他很诧异这位居然敢和崇祯说实话。这金银比价一事,王承恩自然是知道的。其实到了成祖末年,黄金和白银就基本固定在了1:5的价格上。
但是宫内没人会傻的把这个事实告诉皇帝,向地方收税收取黄金可以多收一笔额外的费用,从内库支出黄金时同样可以收取额外的回扣。一来一去,宫内的宦官们就从中捞去了40%的收益,而这笔收益基本上会被大太监们瓜分。
面对宫内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就算是王承恩,也没有勇气主动告诉崇祯关于金银比价、银钱比
第123章 告别
王承恩看了看左右,再次确定四周无人之后,才压低声音说道:“刚刚在书房中,听到你说钱法一事的,只有陛下、你、我和吕琦四人而已。”
与其等日后陛下整顿宫内钱法发难,让宫内众人知道是你向陛下说出了钱法的内情,倒不如先下手为强,你先主动散布消息,说是吕琦向陛下汇报了钱法的内幕。
王承恩出的主意,让徐应元迟疑了片刻,他有些犹豫的说道:“这个,这个会不会太过分了些,要是吕琦矢口否认,反而把我给交代了出去,那不是弄巧成拙了吗”
王承恩微微一笑,“你和我加起来两张嘴,吕琦只有一张嘴。你说宫内众人到底是会相信我们两人,还是相信一个混堂司出身的仆役当然如果你想当一个正人君子,不屑把事情推给吕琦的话,那么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好了。”
徐应元脸上一红,赶紧分辨道:“王公公休要说笑了,我是什么样的人,你难道还不清楚吗我要是正人君子的话,王公公你就是圣人了。我只是担心,虽然王公公你站在我这边,但是陛下难道也会帮我撒谎吗”
“陛下倒是不会撒谎,但是宫内又有那个内宦敢去找陛下求证的”王承恩看到徐应元因为事情涉及到他自己,心神不宁之下,连基本的事实都看不清了,不由出声点醒了他。
徐应元这才发觉他似乎有些多虑了,他对着王承恩深深行了一礼之后,才满怀感激的说道:“王公公的恩情,杂家会记住的。今后王公公有什么吩咐,杂家必有回报。”
徐应元告辞离去之后,王承恩看着他的背影,感觉自己终于出了一口郁气。接着今天的事,他拉拢了徐应元,又敲打了吕琦,可谓一举两得了。
原本他就想着要怎么巩固自己的地位,现在倒是想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了。
徐应元心思重重的走出了乾清宫,虽然王承恩说的建议不错,但是徐应元同样知道,他这样做等于是让王承恩抓住了他的小辫子,虽然王承恩在宫中的风评一向不错,但是能想出这么阴损的主意,这好人也好的有限了。
想到这里,徐应元不由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胸口部位,一本小册子正好好的躺在他的怀中。
这一刻,徐应元想起了在凤阳和魏忠贤告别时的最后一次会面。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