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在凤阳镇守太监府的后花园内,一座小小的茅草房突兀的竖立在了花圃内。原本种植了奇花异草的花圃,被人粗暴的铲平了。在茅草屋的四周还能见到一两株没有清理干净的花草,徐应元在府内仆役的带领下,前来和魏忠贤道别了。
原本徐应元并不想这么快离开,他还想着多呆上几天,安慰下自己的老赌友。毕竟从一个权倾天下的权阉,变成在中都凤阳被圈养起来的镇守太监,这种陡然的人生落差,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但是想要安慰魏忠贤的徐应元发觉,自从进了镇守太监府之后,魏忠贤就把自己关在了镇守太监府内,连徐应元也等闲见不到了。
凤阳虽然号称中都,但不过是一座皇权意志体现下的产物。这座城市内真正的平民很少,主要人口大多是守卫皇陵的军人和营建皇陵工匠的后代。
因此凤阳城内并没有江南地区繁华的人文景观,倒像是一座画地为牢的大监狱。徐应元在这里呆了几天,就开始怀念京城的生活了。
徐应元在凤阳无所事事的呆了几天之后,发觉魏忠贤似乎并不需要自己的安慰,就打算向魏忠贤告辞,返回京城覆命去了。而魏忠贤到了凤阳之后,对他似乎也没有什么表示,也让徐应元心中有些不快。
因此被仆役带进茅草屋的时候,徐应元不由出声嘲讽了魏忠贤几句。“我还以为,魏公公你真是打算清心礼佛,为先帝守灵,从此不问世事了呢。想不到这茅草房外面看起来不怎么样,这里面倒是别有洞天,这地板遮莫不是粤北铁力木所制,魏公公出了京城还是一样这么讲究啊。”
茅草屋不算大,为了隔绝地气,整个地面被上好的铁力木制成的地板架空了。一具小小的屏风把房间分成寝室、客厅两个部分。
因为时间赶不及,房间内的器具还没来得及制作。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整个房间看上去空空荡荡的,这倒是让茅草屋看起来宽敞了一些。
当徐应元进来的时候,魏忠贤正跪坐在客厅中间的一张炕桌前。客厅的角落上,一个10来岁的小童,正守着一只红泥小火炉为他烹茶。
对于徐应元的讥讽,魏忠贤似乎毫不在意。他伸手指着对面的位子说道:“徐公公请坐,听说你要回京,我得了些上好的黄山云雾茶,想请你尝尝鲜,也算是为你饯别了。”
徐应元大大咧咧的在魏忠贤对面坐
第124章 大富贵
徐应元情急之下,叫出魏忠贤从前的称呼,“我说老魏,杂家对你可是丝毫没有冒犯之处。就连陛下那里,杂家都为你去说了情,虽然陛下没有赦免你,但你也不能恩将仇报,拖我下水啊你把人都遣出去,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魏忠贤看着这个勉强算是朋友的赌友,心中实在是忍不住叹了口气。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又怎么会选择自己面前这位,贪图小利,不知大局的人物。
然而徐应元纵有千般不是,万般不好,他最起码对待朋友还是比较讲道义的。事已至此,他也是别无选择了。
魏忠贤松开了按着徐应元的肩膀,徐应元赶紧起身穿鞋,准备离开房间。魏忠贤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就让徐应元坐了回来。
“正因为徐公公你够义气,所以我才想送你一场大富贵。当然你要是想要避嫌,那么就直接离开,当我什么都没说好了。不过徐公公有没有想过,你把我安全送到了凤阳,难道不和我单独相处,人家就不把你当成我的同党了”魏忠贤气定神闲的吹了吹热茶,喝了一口之后慢慢说道。
已经走到房门前的徐应元,听到大富贵三个字,就有些挪不动脚步了。这魏忠贤独断朝堂三年多时间,朝中人人都说阉党贪污受贿数额巨大。
但是跟着魏忠贤一起南下的徐应元,却很清楚的知道,魏忠贤携带来凤阳的财物不会超过20万两白银。虽然这个数目也已经非常巨大了,但是对比起外朝文官们计算出来的数字,差的可不是半点。
徐应元入宫当太监的目的只有一个,过上常人难以企及的富贵生活。这魏忠贤南下凤阳,只携带了这么些财物,打死徐应元也不相信,魏忠贤在京城之中没有后手。
因此魏忠贤说出了大富贵三个字之后,徐应元看看离自己一步之遥的房门,又看看魏忠贤。终于还是咬着牙回到了自己位置上坐下了。
徐应元还没坐好,就急切的对魏忠贤说道:“老魏,你可不能晃点我。你要是拿什么大富贵,忽悠我去做什么对陛下不利的事,告诉你,想都别想。你要是真有那种打算,趁早别出口。我们就此一拍两散,你我之间的交情也就在今日完结了。”
对于徐应元的大呼小叫,魏忠贤不以为意,他笑容满面的说道:“对陛下不利你还真是想多了。现在最希望陛下长命百岁的,就是我魏忠贤。陛下若是有什么不测,难道你以为我还能好端端的坐在这里喝茶吗”
徐应元听了魏忠贤这么回答,才稍稍放下心,重新盘起了腿,准备好好听听,魏忠贤到底想要说什么。
看着徐应元重新坐好之后,魏忠贤决口不提大富贵,反而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我大明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内廷凭什么可以在朝堂上和士大夫相抗衡”
徐应元虽然好酒好赌,但是他能混到崇祯身边贴身太监的位置,基本的政治眼光还是具备的。
虽然不明白魏忠贤的问题和大富贵有什么关联,但是徐应元还是出口说道:“内廷能在朝堂上抗衡外朝文官,一是因为有陛下的信任;二是因为有祖宗传下来的法度,这司礼监批红之权,正是为我内廷制衡外朝之设。”
魏忠贤微微颔首,然后追问道:“还有呢”
徐应元顿时有些吃惊,他狐疑的看了魏忠贤一眼,然后沉思了片刻之后,才摇着头说道:“恕杂家愚钝,实在不知内廷还有什么可以制约外朝的方式。”
魏忠贤这才开诚布公的小声说道:“陛下的信任这是天数,谁也不能保证陛下能永远相信你。而祖宗留下的法度虽好,但是也需要人去操作。内廷能够抗衡外朝的关键,是上下一心。陛下同我等内宦朝夕相处,要是我等每个人对陛下说同一个人的坏话,哪怕这个人贤如仲尼,陛下也会心生疑虑。是以,虽然我大明皇帝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实则大明是内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才对。”
徐应元听了魏忠贤的言论,顿时吓得跳了起来,“魏公公休得胡言,你这话要是传了出去,就算是先帝都保不住你。”
魏忠贤看着神情慌乱的徐应元,到这个时候还不忘记压低声音和自己说话,不由感到有些可笑。“内宦之中,已经无有敢于和士大夫争夺治国权柄的人物了吗”魏忠贤心中不由生起了如许明悟。
在徐应元的指责下,魏忠贤的神情毫不动容,他的这种镇定,都让徐应元有一种错觉,似乎是自己有些小题大做了。
看着徐应元稍稍平静了些,魏忠贤才继续说道:“想要大富贵,却没有大担当,看来我是错看了徐公公。既然如此,徐公公就请自便吧。”
原本有些犹豫不决,考虑是不是就此离开,不再听魏忠贤说这些让他心惊肉跳的言语时,这魏忠贤的激将法到终于激发了
第125章 衙门改制
“你徐应元好歹也是陛下身边的近侍出身,为什么要对王承恩俯首贴命陛下的信任虽然难得,但是对于你徐应元来说,想要赢取陛下的信任,却要比其他人容易的多。毕竟你也在陛下身边待了10来年了。”
徐应元听了魏忠贤的话,脸上的神情变幻了不少,不过最终他还是叹息着说道:“杂家当年没想过陛下会继承大统,因此在陛下面前做事不如王承恩尽心尽力,而陛下又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对于杂家这种好酒好赌之人,陛下天生就不愿意亲近。到了现在,再想和陛下亲近,已经是晚了。”
魏忠贤却笑着说道:“你现在在想和陛下亲近自然是晚了,但是想要获取陛下的信任却不难,我正有一件大功劳让你可以获取陛下的信任。有了陛下的信任,再加上这本内宦录,你就能掌握内廷十之七八的力量,那么就算是王承恩,也要对你顾忌三分…”
正是听了魏忠贤的诱惑,徐应元才一回京城就迫不及待的来求见陛下,以银库的秘密来换取崇祯的信任。希望真如魏忠贤所说的一样,能够获取一场大富贵。
然而徐应元在见到了银库中的藏银之后,却本性发作,想着要从中捞上一票,结果却把自己给陷进坑里去了。
徐应元放下了手,终于向着自己的居所走去了。到了这一步,只要他不想成为对王承恩唯唯诺诺的应声虫,也只能按照魏忠贤给他设计的道路走下去了。
朱由检吃了一碗面食之后,才感觉自己活了过了。他让吕琦撤掉了餐具之后,对着王承恩问道:“接下去,今日还有那些安排”
王承恩拱手说道:“回陛下,根据陛下的命令: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这八个衙门的管事太监,已经准备好了,如何重新整备所属衙门的计划书,不知陛下是否要召见他们”
“也好,你去安排他们过来吧,让他们一个个来和我谈。”朱由检心情放松的说道。
王承恩出去安排召见的管事太监时,朱由检发觉吕琦似乎有话想说,但是又犹豫不决的样子。
“吕副管事,是有什么事想要对朕说吗”朱由检看不下去吕琦犹豫不决的样子,终于发声问道。
“陛下,小臣有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向陛下禀告。”吕琦难得露出了一丝苦恼的模样,对着崇祯说道。
朱由检的好奇心被吕琦吊了起来,“说说看,也许朕能给你出出主意”
“小臣答应了某人,要对陛下保守一个秘密,但是小臣又不想对陛下有所隐瞒。所以不知应该怎么做,请陛下给小臣明示。”吕琦认真的说出了自己的苦恼。
朱由检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吕琦在混堂司干了20多年还是一个烧火的杂役了,这种事也是能向当事人请教的吗
朱由检觉得吕琦真是一个有趣的人,不过看着吕琦认真的样子,他终于思考了下,才说道:“那要看你这位朋友要你保守的是什么秘密,如果是私人的,当然应该遵守诺言。但是如果是公事,这种承诺自然是无效的,私谊不能高于公义吗。”
听了崇祯的话,吕琦终于放下了心中为难的犹豫。他本来就是想要让崇祯给他一个理由,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坦白出来了。
吕琦一五一十的,把今天在银库中徐应元说的话,全部告诉了崇祯。
朱由检不由摇了摇头,哑然失笑的说道:“徐应元这个人啊,我还以为他转了性子…”朱由检说到这里就霍的住了嘴。
他从桌上翻出了一本小册子,找到了之前把徐应元记录上去的名字,拿出铅笔在上面画了一道,他心中想着:“还打算让徐应元去筹建银钱兑换所呢现在看来,涉及到金钱有关的事务,不可以交给他去办,否则只是害人害己而已。”
做完了这一切之后,朱由检对着吕琦说道:“把你刚刚说的事都忘记了吧,就当你什么都没有跟朕说过。”
吕琦虽然不明白崇祯的用意,但是还是遵照了朱由检的吩咐,决定把今天的事都忘记掉。
很快在王承恩的安排下,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的八名管事太监,来到了上书房向崇祯汇报,他们编制的衙门整改计划。
朱由检和他们一一交谈之后,发觉这些管事太监编制的计划,基本上就是换汤不换药,完全不是他所想要的整改计划。
朱由检改变了一一交谈的方式,他让八名管事太监一起走了进来。
看着这八位不知所措的管事太监,他们不知道自己拟定的计划究竟那里不符合崇祯心意,因此正惶惶不安。
司苑局的管事太监刘洪,看着崇祯的脸色,小心翼翼的禀告道:“陛下,这司苑局的整备计划,臣已经精简了所有能减少的人手,在精简下去,恐怕司苑局就无法正常运作了啊”
有着刘洪的带头
第126章 朝议之争
消减掉这八个衙门,就等于消去了近三分之一强的宫内太监宫女的编制,这就大大减少了宫廷的支出费用。大明皇宫内的人员采用的是物资供给制度,也就是按需分配制度。
这种分配制度,连当初为了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某党最终都无法实现,更何况是在封建集权制度的大明王朝。
在缺乏监管的和成本核算的皇宫内,对于那些毫无成本概念的太监们来说,他们大手大脚浪费掉的物资和盗卖的物资,远远超过了正常消耗掉的物资。
虽然大明存在所谓的追赃制度,但是追赃的对象是贪污和盗窃的官吏,对于浪费是不计算在内的。再有大明并没有固定的监管体系,贪污和盗窃官员的被暴露,通常不过是政治倾轧的结果。
这也就使得大明的成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且比起文官,缺乏捞钱机会的太监们,只要有一线机会,都会竭尽所能的去贪污受贿。
虽然他们只是太监,但是太监也是官僚集团中的一员。都知监的成立,虽然能够遏制贪污和的现象,但是却无法杜绝浪费的问题。
你永远无法让一名官员学会什么叫节约和成本核算,因为节约下来的财富和他无关,但是因为节约而让其他人感到不满,却是归于自己的。
从进宫开始,朱由检就对宫内二十四衙门的庞大编制感到咋舌,而他对这些人员每天所消耗的财富更是感到心惊肉跳。
二十四衙门将近3万人,只是为了服侍皇帝的一家子,而以朱由检的估计,大约这辈子到死,他也未必能见全这些服侍他的人。
对于一个已经快要破产的帝国来说,朱由检现在想干的事就是消减宫内人员的编制,如果名誉受损可以消减掉三分之一强的宫内人员,那么朱由检是乐意之至的。
对于一个完全不顾及自己名誉的皇帝,王承恩也束手无策了。对于大明皇帝的约束,太监能用的手段几近于无。相比文官还能用圣人之言和天命来规劝,太监作为皇帝的家奴,基本上连出言反对都做不到。
八名管事太监心思各异的走出了上书房,王承恩心里也在叹息着,这八个衙门自从被崇祯逼着要整改之后,就积极向他靠拢,想要王承恩在陛下面前转圜。
但是崇祯毫不妥协的态度,让王承恩知道,这八位管事太监不会再对他有所期待了。他想要收服八位管事太监作为臂助的想法,也已经破灭了。
翌日朝会上,黄立极顺着崇祯的意愿,提出了替张斗耀平反,废除吏胥不得科考,每个县增设副县、财税局长、司法官三个职位等三件事。
出乎朱由检的意料之外,原本他以为替张斗耀平反一事也许会遭遇最多反对,而废除吏胥不得科考一事抵触最少。但是事实却正好相反,朝中众臣把矛头全部对准了废除吏胥不得科考一事上。
朱由检发现,越是低阶的官员越是坚决反对废除吏胥不得科考一事,而东林党人更是众口一辞,极力反对到底。就连朱由检也第一次看到,有人会为了这种看起来极不合理的制度,一个个义正言辞的在朝堂上大放厥词。
就连在之前朝会上起了矛盾的刘宗周、文震孟两人,今日似乎也已经忘记了之前的不快。两人有志一同的反对吏胥参加科举的事。
“看来自己还是有欠考虑了,对这些低阶官员和东林党人来说,科举已经成为了一种神圣化的仪式。让被他们看不起的,坏了人心的奸滑小吏参加科举,无疑会让这些文官们觉得,自己的名誉被玷污了。”
就好像一名文官所说:连吏胥都能参加科举,今后娼优之辈是不是也能参加科举了,这简直是成何体统。对朱由检来说,娼优之辈参加科举,他简直毫无抵触,
但是从这些文官的眼中,朱由检看懂了,对这些文官来说,让吏胥娼优参加科举,那简直就是天崩地裂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