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这些监生们顿时傻眼了,他们集结在一起就是为了相互壮胆,也是存了一个法不责众的念头。现在皇帝要求他们派出代表,进入辟雍谈,这要是被皇帝记恨了怎么办。




第117章 训诫
    看着这名监生声嘶力竭的为自己辩解,朱由检心中反倒有了几许怜悯之意。这时代的读书人虽然地位崇高,但是没有考中科举的读书人就和没有越过龙门的鲤鱼一样,不值一钱。

    当初贞观年间,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端门列队而出时,就曾经说过,“天下英雄尽入我吾彀中矣!”。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从被统治阶级进入统治阶级。这些读书人就和那些梦想越过龙门的鲤鱼一样,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科举之途。

    然而就和越过龙门的鲤鱼一样,能一举成龙的,终究不过少数。天下生员50余万,每三年不过只有300多名进士的名额,也就是说其实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未必能踏入仕途。

    区区一个科举,就把大明最为优秀的头脑禁锢在四书五经之中,这是一种极大的人才浪费。要知道就在同时代的欧洲,就算是经过了文艺复兴的熏陶,欧洲的识字人口也没有超过20%。更别提像生员,这样的高端人才了。

    欧洲的自然科学之所以能在这个时期,一举超越东方的中国。在朱由检看来,就是因为欧洲人文盲太多,他们不了解这些科学家研究的东西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

    不了解自然就不关心,不关心自然也就给了这些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的空间。而在大明,因为识字人口太高,又把儒家学说抬的太高,就算有人想要研究点什么,一旦被人发现和儒家经典抵触,就被这些儒家学说的卫道士给消灭了。

    对皇帝来说,挑选什么样的文章只是个人的喜好,或是政治上的需要。但是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这些文章却是他们的梦想和希望,所以朱由检抛弃往日的选拔标准不用,对这些读书人来说,就是天塌下来一样的感觉。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监生们才敢冒着天下之大不韪,鼓噪起来想要引起崇祯的注意,还他们一个公道。

    孙伯阳说完之后,却久久没有听到陛下的声音。他不知道陛下听了他的话,到底是愤怒还是其他什么情绪。但是他知道,陛下这么沉默下去,肯定不是高兴的意思。

    孙伯阳感觉全身一阵燥热,额头不停的冒出了汗珠,汗水汇集后流进了他的眼睛之中,又痒又疼。但是他始终不敢伸手去擦,只能不断的眨着眼睛,想要把眼睛里的汗水甩出去。

    朱由检终于从沉默中出声了,“既然你们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的文章写的不错,那么就在朕面前复述一遍吧。”

    孙伯阳终于松了口气,崇祯没有立即让侍卫拿下他们,这已经算是不错的结局了。接下来,他就把解困的希望放在了自己的文章之上。

    朱由检听着下面这五名监生,结结巴巴的背了一遍自己的文章,原本几许怜悯之意,顿时被这些之乎者也的酸腐文字给打消了去。

    如果大明的读书人,蹉跎一生,就是为了写这种毫无意义的八股文。那么让他们尽早醒悟过来,等于是挽救了他们。

    “这就是你们说的好文章除了泛泛而论空洞无物之外,就是堆砌了一堆华丽的词藻。5篇文章,3篇讲述好学,2篇讲述好德,这就是你们平常的爱好你们这是把朕当成三岁小儿吗”朱由检酝酿了下,突然就爆发了出来。

    几位监生刚刚背完文章时,感觉还有了些底气。却没想到,刚刚还是和颜悦色的陛下,现在却突然发怒了。

    一干监生顿时吓的把头贴在地面上,不敢有丝毫动作,继续触怒崇祯。

    “朕让你们写一写自己特长爱好,你们就拿这种狗屁不通的文章来糊弄朕既然你们这么热爱学习,热爱道德,那么还跳出来,找朕要什么公道朕让你们继续学习圣人经典,陶冶性情,不是正好趁了你们的心,如了你们的意吗可你们倒好,自己的文章写的是好学好德,结果让你们继续好学好德去,你们反倒又不乐意了。真正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让你们这样的人中了举,才是天下百姓的不幸…”

    崇祯的疾言厉色,让几名监生顿时吓瘫了身子,就连孙伯阳也失去了刚刚向崇祯发出请求的胆量。

    这时,有那么一两位脑筋灵活的监生,才想起刚刚崇祯让他们写文章之前说的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只要真心诚意,不以虚言大话糊弄朕,朕不拘你们用什么体裁,也不看各位的文笔好坏…”

    这些监生发觉,自己讨公道,居然讨来了欺君大罪。想起大明朝廷对欺君之罪的处罚手段,一名胆小的监生,顿时屎尿横流吓的昏了过去。

    一股臭气顿时弥漫在了辟雍之内,朱由检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但他马上意识到,这毫无用处。

    “这些只会虚言大话的混账东西,这么一点心理压力都承受不起,难怪日后通古斯野人入关,这些读书人一个个都屈服在了野蛮人的马蹄之下。”朱由检有些厌恶的想着。

    这时,监丞刘友荣终于收到消息赶了过来。听说率性堂的监生带头闹事,顿时让他又惊又怕。就算是平日里一副好好先生的他,现在也想着要给几名带头闹事的监生一



第118章 韩爌的计划
    空荡荡的辟雍内只留下了孙伯阳一人,孙伯阳这才发觉他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走到了太学门的朱由检忽然停了下来,他招来了跟在身后的国子监监丞刘友荣,对着他说道:“国子监改为大学之后,徐先生事务繁忙,并不能分心管理大学的事务。朕想让你担任大学的常务副校长,负责管理大学的日常事务,你有什么意见吗”

    崇祯第一次巡视国子监,就遇到了率性堂监生闹事,这让刘友荣心中七上八下,不知道崇祯会怎么处置他。

    原本国子监祭酒、司业连续出缺,让刘友荣有了一些其他想法。但是现在他已经基本不报什么奢望了,只要崇祯不要因为监生闹事迁怒他就不错了。

    不过没想到,崇祯都快走出太学门了,居然还有峰回路转的时候。虽然不知道这常务副校长是什么职务,但是负责管理大学的日常事务,这不就是祭酒和司业的工作吗。

    且主管大学的徐光启是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要做的事务是如此之多,这等于说这个什么常务副校长,就等于是现在的国子监祭酒了。

    刘友荣赶紧迫不及待的回应道:“臣愿意为陛下效力,一定会协助徐尚书管理好大学的事务的。”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回头看了一眼琉璃碑坊后方的辟雍后,才继续对着刘友荣说道:“你安排人手把辟雍内的高台御座拆了吧,今后大学之内,只论师生,不论其他,辟雍也改成论理堂吧。”

    刘友荣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辟雍要改名字,但是现在的他只是一心想要顺着崇祯,自然不会这么煞风景的问东问西了。

    刘友荣送崇祯出了集贤门之后,还依然觉得自己像在做梦一样。从监丞跨越到领有实权的常务副校长,要是按照正常程序,他起码也要花费十多二十年的时间。

    而且他也只能升到国子监司业而已,国子监祭酒那是科举正途出身才能担任的官职,不是他这个落魄举人可以奢望的。

    刘友荣正在唏嘘不已的时候,围绕在他身边的国子监属吏,已经开始向他不住的道贺了。

    当崇祯从国子监出门时,一架双辕马车正停在韩爌的府门前。坐在前方车辕上的老仆掀开了青布帘,对着车厢内恭敬的说道:“老爷,已经到了韩府了。”

    一只瘦骨嶙峋的手从车厢内探了出来,抓住了老仆伸出的右手,接着一颗戴着东坡巾的头颅从车厢内伸了出来。东坡巾下盖不住的是一头的花白头发。

    在老仆的搀扶下,一位老人从车厢内慢慢走了出来,这位便是天启的老师孙承宗。

    孙承宗走下马车后,用手按着腰,对着自己的老仆感慨道:“我真是老了啊,不过是区区两日路程,居然已经腰酸背痛,差点都走不了路了啊。”

    老仆孙大有劝解道:“老爷尽忠为国,自当长命百岁。新皇正欲大用老爷,老爷怎么会老了呢”

    孙承宗转头望着西面的皇宫方向,怔怔的发了一阵呆。他的学生天启正是年少青春之际,却不幸去世。这让原本和天启师生感情很深厚的孙承宗受了莫大的打击,且因为心情郁结而小病了一场。

    使得原本离京城不远的他,反而拖延到了今天才赶到了京城。天启去世之后,孙承宗哀伤之余,也有了一些倦怠之意。原本他并不太想接受崇祯的起复诏书,重新回到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涯之中。

    但是好友鹿善继、部下茅元仪、学生兼部下袁崇焕纷纷来信劝说他,说现在新帝登基之后,虽然在朝内排斥了魏忠贤、崔呈秀等阉党首领,但是却也没有亲近东林党人。朝中阉党余孽纵横相连,渐有死活复燃之迹象。

    而孙督师当日教授天启之时,和信王殿下也曾经有所接触。因此为了清理朝堂之上的奸邪,他们希望孙督师可以借着自己前任帝师的身份,对崇祯加以影响。

    学生袁崇焕更是特地指出,当今朝堂之上,充斥着才能平庸之辈。如果是承平之时,也许这些大臣们还能勉强维持大明的运转。

    但是今日的大明,外有强敌,内有变故,且天灾连年。如果我辈不出,则国事必将坏至无法收拾。朝中大臣眼睛只盯着皇帝的举动和京城之内的风云,却不知今日大明的变局在于辽东。

    辽东自老奴起兵之后,就已经成为我大明的心腹之患。东虏虽然兴起不过数十年,但是比之蒙古各部却更为好战勇猛。辽东更是京师之屏障,辽东若有失则京师必遭危急,京师危急则天下板荡。

    袁崇焕更是着重指出,朝中不论是东林还是非东林官员,都对辽东的重要性估计不足。更有些人认为应该放弃辽东,守住山海关就足够了。

    而崇祯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回了主张守山海关的前兵部尚书王在晋。这就表示,崇祯很有可能会听从这些庸才



第119章 名利中人
    看到韩爌亲自出门来迎,孙承宗也不敢托大,他快步走上前去,对着韩爌先行拱手行礼说道:“有劳象云兄亲自出迎,弟实在是愧不敢当。”

    韩爌一把拉住孙承宗的手臂,不让他继续施礼,口中直截了当的说道:“此处非说话之所在,恺阳兄还是与我回府叙话。”孙承宗微微一愣,但也由得韩爌拉着他进入了府内。

    韩爌拉着孙承宗进入府内,为他详细解说京城中的形势时。一顶小桥,也在工部主事陆澄源府外的胡同口停了下来。

    小桥一停下,桥内人就出声问道:“可是陆主事府上到了”一个站在小桥前方,管事打扮模样的人,弯下腰隔着桥帘对桥内人小心的回报道:“已经到了陆主事府外的胡同口了,大人。”

    “那还停下来干什么”桥内人有些不悦的说道。

    管事更为恭敬的回答道:“只是陆主事府外的胡同都被车马堵住了,现下应该怎么办”

    “嗯”桥内人疑惑的答应了声,就主动掀开了桥前的布帘子。户部员外郎王守履看着眼前车水马龙,把整个胡同堵的严严实实的样子,不由晒笑道:“不想,陆主事府上也有今日之盛况。也罢我便在这里下了。小六,你拿着我的名帖先去叫门吧。”

    被王守履称作小六的管事,飞快的答应了一声,就快步向着胡同内走进去了。一身普通员外打扮的王守履走下了桥子,吩咐桥夫在边上等候之后,也慢悠悠的向着胡同内走了进去。

    王守履绕过人群,悄悄的走到了陆府的侧门,陆澄源此时已经接到了通报,正站在门内等候他。

    把王守履让进侧门之后,陆府的仆人立刻关上了侧门,把喧嚣和噪杂声关在了门外。

    不待王守履说话,陆澄源已经弯腰行礼说道:“倒是让允诚兄见笑了,昨日朝会中陛下委蕺山先生以重任,又兼清理科道之权,倒是让小弟府上热闹了一把。”

    王守履回了一礼,才起身笑着说道:“这大明的陋习岂是起于今天,汝玉兄倒是对这情形早有所料。他怕人多眼杂,就托我向端本兄问上一句,这蕺山先生可有对端本兄谈起,这整顿科道是个什么章程吗”

    陆澄源叹了口气,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说道:“此处说话多有不便,允诚兄请和我一起入书房叙话。”

    看到陆澄源的表现,王守履脸上的笑意顿时就收敛了,口中回应道:“也好,那就叨扰端本兄了。”

    两人走进书房,屏退了下人之后,王守履才急急问道:“蕺山先生究竟是何主意虽然陛下以李夔龙主持科道清理之事,但是蕺山先生和文太常两人也有决断之权。若是两位先生同心合力,则整理科道一事,非但不是坏事,还是一件好事啊。”

    陆澄源摇头叹气道:“要想两位先生同心合力恐怕是难了,昨日文太常之外甥前来拜会蕺山先生,想是要向蕺山先生示好。但是我听门子说,姚希孟的拜帖被蕺山先生弟子陈老莲所截,随后拜帖也被退还,姚希孟也负气而去了。”

    “这,这陈老莲好生不昧世道人情,那么蕺山先生又怎么说”听到这里,王守履不由有些恼怒的说道。

    “吾岂是背后说人是非之人,这蕺山先生不过是借住于我府上,吾岂能借此而离间其师徒之情。”陆澄源有些不悦的说道。

    王守履马上起身道歉道:“是吾失言了,还望端本兄莫怪。”陆澄源摆手接受了王守履的道歉。

    但是两人顿时都安静了下来,颇有对坐无语的意思。良久之后,王守履才小心说道:“两位先生不和,这言路整顿之事,我等就插不上手。如今士林风气大坏,言官大都是趋炎附势之辈,之前我东林得势,所以这些言官才会小意讨好我等。现在李夔龙掌握言官去留之权,我恐怕今后科道会变成阉党的一言堂啊。蕺山先生难道就不能,为了大明退让一步吗”

    陆澄源晒笑道:“本党中人意气用事,又岂是自两位先生开始的。当初星、杨涟诸公,在朝堂上一味清除非东林出身的官员,非要把大明朝堂变成本党的一言堂,这才导致秦、晋、楚、齐、浙诸党和魏忠贤联手,对本党发难。昔日尚是如此,今日又会有何不同。”

    王守履思前想后了许久,终于还是顿了顿足说道:“我终不能坐视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我去求见蕺山先生,以大义相劝,终不信蕺山先生这慎独二字,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看着王守履发狠,就要去见刘宗周,陆澄源赶紧拉住他说道:“允诚兄不可意气用事,这蕺山先生向来以贤人自诩,当初魏忠贤在朝中势力大涨,天启陛下要委以先生重任,但是先生却以朝中群小在位,而贤人遗于野之名,上疏拒征。

    当日朝中形势如此危急,先生都不曾忍过,何以今日会忍让

    我怕允诚兄此去和先生一言不合,再恶了先生。这东林之内,从此就更多事矣。”

    “难不成,我等就此束手



第120章 多疑
    朱由检刚刚走到乾清宫门前,他一手提拔的乾清宫副管事吕琦就迎了上来,恭敬的向他汇报道:“启禀陛下,徐应元奉命送魏公公南下的差事已经完成,已经从凤阳回来了,他前来向陛下覆命。”

    朱由检转头看去,站在廊边的徐应元正在向他弯腰行礼,这徐应元以往在信王府,一贯以偷懒好赌著称。是以不管是从前的信王还是现在的朱由检,都有些不待见他。

    不过徐应元虽然爱偷懒爱赌钱,但是在为人上却难得的讲义气。是以当魏忠贤失势,往日围着魏忠贤转悠的太监们,都刻意和魏忠贤拉开距离时,只有他冒着大不违,跑到崇祯面前去替魏忠贤辩解,说魏忠贤所做之事并非全然错误。

    如果是以前的朱由检,大约是更不待见此人了。不过换了现在的朱由检,到是觉得徐应元身上起码还是有那么一丝可取之处。

    虽然朱由检借助大势,迫使魏忠贤自愿去了中都凤阳,但是他可没认为这件事就此结束了。
1...2930313233...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