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当然,此时车厢内部若是也加装了照明灯具的话,倒是可以真正看出崔呈秀的几分性情来了。也许在这黑暗的车厢内找到了安全感,今晚在吴淳夫面前略略显得有些飞扬跋扈的崔呈秀,现在却卸下了全身的防备,一时疲态尽显。

    在车厢内安静的端坐近一分钟之后,熟悉了眼前黑暗的崔呈秀终于可以通过透过车窗的隐约光线看到车厢内的景象了,当马车启动之后,听着车轮和地面摩擦声的崔呈秀下意识的将脖子转动了一个微小的角度,这令他刚好可以透过车窗上的玻璃看到外面吴府的大门。

    站在大门台阶上恭送的,自然是吴淳夫的儿子,至于吴淳夫自己则并没有送出府门。崔呈秀都不用太费脑子就能想明白,谨慎小心的吴淳夫虽然接受了自己的请求,但并没有打算再和自己发生什么关联了。

    对于吴淳夫的这种姿态,老实说崔呈秀内心是极不满意的。毕竟过去有事没事都是对方来拜见自己,那次见面对方不是恭恭敬敬笑脸相迎的,什么时候轮到自己登门拜访对方,对方还能摆出这样一副泾渭分明的姿态来了。

    不过随着车窗外吴府大门前景象的缓缓消失,崔呈秀心中也是不由深深叹息了一声,默默想着:“今时终究不比往日了,谁能想到年纪轻轻的天启帝会因为一次落水受寒而去,使得魏公失势,连带着他们这些投靠了魏公的人物都受到了牵连呢。

    他们这些人当初投靠魏忠贤,一方面是因为东林党人执掌朝政后的咄咄逼人,有意图将朝堂上所有非东林党人出身的官员都扫地出门,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奋起一搏;另一方面则在于天启皇帝年纪尚轻,身体看起来比他那个短命的父亲要好的多,大家都觉得也许这一位皇帝的寿命不会低于嘉靖和万历两位先皇,因此投靠魏忠贤后起码也能秉政十余年才是。

    有着十几二十年的压制,起码能够阻止东林党人后辈一代人的仕途。而有了这样一个漫长时间段的消磨,那些东林党的后人也就难以向他们翻案了。

    然而计划终究还是赶不上变化,当他们依靠魏公把朝中的东林党人打压的七零八落时,天启皇帝居然会因为一次意外的落水而生病归天,从而完全打乱了他们和魏公制定的计划,他们这个团体也就随着自己和魏公的出京而风流云散了。

    幸好新帝并没有完全倒向那些对他们恨之入骨的东林党人和士大夫,由是才让他捡回了一条性命。不过退守家乡他心里还是很清楚的,一时的不清算,不代表今后永不清算。只要这些东林党后辈有朝一日能够替他们的前辈党人翻案,那么他和魏公二人是避免不了被政治清算的。

    是以即便皇帝将他召回朝堂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去得罪那些地主士绅,他也还是毫不犹豫的接了过来。作为东林党人和清流口中的阉党次恶,哪怕他在家乡再怎么小心翼翼不问是非,只要这些人上台,必然是要拿他的脑袋来稳固权位的。

    既然已经结成了死仇,他自然不介意拿土地改革政策再得罪这些地主士绅一次了。这样起码还能借此获得新帝的庇护。

    当然他自己也知道,时间再也回不去天启六年,在魏公支持下的他权倾朝野的时代了。因此虽然他在崇祯面前装着一副对内阁首辅位置垂涎欲滴的样子,但事实上重返朝堂的他已经失去了当初舍我其谁的那股锐气,只是借此向外展示自己的强势形象,以此恐吓那些想要对他下手的政敌而已。

    虽说现在大明的体制改了不少,但官场却依旧还是那个如同野兽猎食一般的野外丛林,一旦捕猎的猛兽露出了几分胆怯之意,那么很快这只猛兽就会被其他野兽视为食物了。

    过去在朝堂上咄咄逼人的崔呈秀,若是返回朝堂后变得谨小慎微起来,自然就会被人认为底气不足,要试着动一动他了。

    所以哪怕他认为自己已经同内阁首辅的位置无缘,当钱谦益屁股下的位置摇摇欲坠时,他也要拿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以此来安定身边的人心。更何况现在某些人还放出了口风,想要借助王韩如一案带出东林诸君子被迫害的案子,这就更不能让他容忍了。”

    当马车从幽暗的胡同转入到灯火通明的大街时,崔呈秀的眼前陡然一亮,他也同时发觉外面再次下起了雪花,从天上不断飘落而下的密集雪花模糊了窗外




第800章 京华烟云十
    虽说最近十余年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唯物主义思想已经在大明的知识精英阶层中渐渐成为主流。但是在广大的乡村中,特别是内陆的大部分地区,愚昧和迷信依然控制着中下阶层民众的精神世界。

    尤其是在这样连续出现自然灾害的年节,当自救和朝廷的赈灾都无法对抗天灾时,天人感应之说就成为了广大绝望民众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何况还有不少地方士绅或是为了转移民众的怨恨,或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是极力为天人感应之说张目,认为这连续不断的灾害,显然是上天为了某些人或事物降下的惩罚。

    大明朝毕竟是汉人自己建立的王朝,不管是皇帝还是士大夫都有一个道德底限,当民众向朝廷质疑自然灾害的缘由时,除了讲道理之外,还没人想出用屠杀质疑民众来封口。

    作为士大夫中的精英,钱谦益对于眼下这种天人感应说的目的自然不会不理解。按照历史上的记录来看,一旦朝野上下接受了天人感应说对目前灾害的解释,那么责任就落得了皇帝和执政大臣的头上,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治理国家,上天才会降下如此的灾祸。

    那么接下来想要赢得民众和上天的谅解,最低限度便是执政大臣去位;最为严重的则是要皇帝亲自下罪己诏,向上天和臣民认错。虽说钱谦益平日里并不介意替皇帝背黑锅,但是眼下这口黑锅他实在是背不起啊。

    一旦走到了这一步,无疑就等于是向天下人表明,他钱谦益就是那个被上天所痛恨的奸邪。而这个名头戴到头上之后,他的名声也就和人人喊打的魏忠贤相差无几了。这不仅代表着政治生命的结束,对于整个家族后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就是日后在史书上他的名字也要同历代的奸臣们捆绑在一起了,这如何能够让他忍受。

    不过就在钱谦益思索的有些走火入魔的时候,坐在一旁的柳如是不由出声打断了他道:“你能不能镇定一点,不要老是胡思乱想,自己吓唬自己。陛下是不可能接受天人感应说对眼下灾害的解释的,否则这十余年的改革岂非要推倒重来陛下的颜面和威信何存今后朝堂之上又该谁说了算”

    钱谦益听了之后稍稍沉思了片刻,脸色方才缓和了些,他看着皱着眉头思索的柳如是道:“那么陛下究竟为何迟迟不肯出声,放手让这些宵小和酸腐文人搞得满城风雨这要是出了变故,我们还能够扭转舆论风潮的方向吗”

    自入钱府之后,虽然柳如是还没能得到什么名分,可是她同钱谦益之间的感情也日趋深厚,两人之间虽然说不上相敬如宾,但是钱谦益对她的宠爱也算是极为难得,不要说家中的琐事,就连日常的政务也容许她插手,就算是为外人诟病也未尝更改过态度,是以柳如是此时倒也将一片心意都放在了对方身上,为其全心全力的操持家务并在公事上出谋划策。

    柳如是虽然现在才22岁,但是幼年时颠沛流离,看惯了世情冷暖,而这八、九年一直陪伴在钱谦益身边,也阅读了大量的朝廷公文,因此她对于大明王朝的真实情况的了解,可比钱谦益这等没有受过苦的士大夫深入多了。再加上她的智商就算在男子中都可算是有数的几个,因此对于朝堂上的政治也有着深刻的认识,某些方面甚至比钱谦益看到更为透彻。

    这也就是为什么,钱谦益能够接受柳如是在政事上向他提出建议,而不理会外人对他家中牝鸡司晨的嘲讽,因为这些建议的确给他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像是妻妾又像是友人的柳如是,和他之间关系的密切还要远超于门生亲友,因此其他人给他出主意也许还夹带私货,但是柳如是出的主意必然是首先维护他的,毕竟两人几乎可以算是一体了。

    所以在钱谦益面临了当下的困境之后,柳如是的情绪虽然看起来平静,但也是时时刻刻思索着破局之策的。在钱谦益感觉束手无措的时候,柳如是却似乎终于想通了什么,双手不由轻轻拍打着怀中的手炉说道:“你在等着陛下的反应,陛下或许也在观察着你的反应啊。”

    “啊”钱谦益虽然没理解柳如是这话的内涵,但他已经迫不及待的走到了她的身边,随手拖过一张椅子坐下,然后伸手握住了她的小手,颇为殷切的看着柳如是说道:“卿卿说的是什么意思,快为我解释一二。”

    虽然钱谦益的双手有些冰凉,但柳如是也并没有抽出自己的手,只是微微皱了皱眉,便保持着这个姿势,向快要把头靠上自己肩头的钱谦益冷冷说道:“王韩如一事,说到底还是恶了士绅和宗室。

    他假借朝廷的名义夺取士绅宗室的财产,并强行征用各家奴婢和子弟守城。若是还能够因此叙功升值,岂非给各地官员竖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若是日后人人都学王韩如这么办事,士绅大户岂不就成了被朝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第802章 京华烟云十二
    c_t;至于迁移到京城的宗室诸王,到了崇祯十三年末,也差不多有三、四十家之多,其中藩王八、九家,郡王二、三十家。能够被崇祯看上,然后强行从地方迁移上京的,自然不是宗室中的破落户,而是在地方上过的还算不错的几家。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些宗室在地方上过的不错,也就意味着他们都在本地聚敛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从而让别人过不下去了。由是这些宗室对于自家被强行迁移到京城一事,都是抱有不满情绪的。

    若是只有三、四家宗室对于崇祯不满,他自然也不会在意,不过当京城聚集的宗室达到了一定数量之后,量变也就引发了质变。这不仅仅在于这些藩王、郡王拖家带口的上京,使得京城的宗室子弟数量远远超过了往日,这些地方上横行霸道的宗室子弟虽然在京城有所收敛行迹,但是想要让他们循规蹈矩过日子,也是不太现实的事。于是往日还算平静的京城,最近几年倒是多了许多街头斗殴的事件。

    此外,崇祯将这些宗室迁移到京城,目的是为了收缴他们手中的土地。但即便他是大明天子,只要这些宗室听从了他的命令上京,他也不好无故强行夺取这些宗室手中的土地,只能用较为低廉的价格收购,虽然他用来支付地价的是纸币和债券,但这许多土地变现之后终究是一笔极大的财富,再加上这些藩王和郡王府上的积蓄,这也就是把一笔惊人的财富集中到了京城。

    崇祯当然不会任由这些宗室把这笔财富埋藏在地窖里,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毕竟现在的大明正努力发展生产,试图开启工业革命的进程,这个时候把社会积累转化为社会资本乃是再多也不为过的。

    而对于宗室来说,除了金、银之外的纸币和债券用来窖藏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有大明宝钞的先例在前,皇帝坑起宗室也是毫不手软的。以前宝钞都一文不值了,皇帝不照样拿这些废纸赏赐各王府,当做朝廷的例行恩赏的吗。天知道这些纸币和债券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宝钞呢,因此自然要早点花出去为妙。

    在内务府的穿针引线之下,这些宗室的财富基本都投资到了钢铁、矿山、铁路和造船等新兴的工矿业上去了,虽然这极大的补充了这些新兴行业的资本不足,但也同时扩大了这些宗室在皇帝面前的话语权。

    虽然在内务府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这些宗室各人手中握有的各行业股权也不算什么,可若是他们把股权都集中起来,倒也是能够给内务府制造一些麻烦了。因此崇祯也不愿意过于压迫这些愿意交出土地的宗室,免得他们抱团和自己作对,虽然他并不畏惧这些,可也不想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这些人身上。

    因此每逢年节的时候,还是愿意在宫内接待下这些亲戚,听一听他们的需求,也算是给他们一个面子。像正月这样的喜庆日子,崇祯自然是要在西苑设家宴招待在京的各家宗室的,只不过之前一向安分守己的在京宗室们,在这样的新年会见中,却有些蠢蠢欲动了。

    崇祯十四年正月初八,崇祯在西苑精舍会客厅接见在京各家宗室时,站在晋王朱审烜身后的阳曲王突然就向他哭诉,“…王韩如在河南如此欺凌宗室,臣听说之后,气郁于胸,几天都没睡好。可朝堂之上居然还有人维护于他,三、四个月过去了都没有一个说法,这朝中恐怕是出了奸臣了。所以臣今日就想问一问陛下,这大明朝可还姓朱吗”

    这阳曲王不过20出头的年纪,看着他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朱由检都一时没能反应过来,这位究竟是真的单纯为开封各家宗室抱不平,还是另有所图了。

    不过捡这样的日子向自己逼宫,不管是什么缘由,崇祯都是难以忍受的。他顿时收敛起了笑容,冷冷的打量了一眼站在前排的各家藩王。原本房内还算融洽的气氛顿时变得肃穆了起来,房内的各位宗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登基逾十三年的崇祯,其执政能力早已获得上至朝堂下至平民的认可,特别是他从登基元年开始推动的改革,已经让他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权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其地位已经稳固不摇,不是区区几位宗室和官员能够撼动的了。

    由是当他拉下脸来的时候,哪怕是站在前排的几位藩王都不敢站出来替阳曲王说话,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沉默着。至于那些站在阳曲王附近的几位宗室,更是悄悄移动了下脚步,让自己远离了阳曲王,以向崇祯表示他们并不支持阳曲王。

    看着这些宗室的表现,崇祯算是明白了过来,这位阳曲王不管是有心还是被人撺掇的,起码他面前的这些宗室还没达成一致。只不过在这样的时间和场合,他不管如何应对阳曲王的质问,最终都会被传出宫外去,成为他对王琦一案的表态,恐怕宫外有无数人正等着这个消息传回去呢。

    就在崇祯盯着阳曲王思考,看着这位年轻宗室面色发白时,晋王朱审烜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为阳曲王求情了,他这也是没有办法,毕竟阳曲王可是晋王一系的,更何况他也没觉得阳曲王说的不对。

    “咳,咳,阳曲王在这样的日子里胡说八道坏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第803章 京华烟云十三
c_t;

    《挽明》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803章 京华烟云十三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n



第三卷 帝国之路第814章 沈阳的变化
    c_t;就连镶红旗的普通将士尼玛察.额保都在开始担心起大清国的未来了,沈阳城内的满洲亲贵们自然不会看不到大清国未来存在的危机。

    只不过这些满洲亲贵限于自己的眼光和经验,面对这种未来的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极为不同的。

    高层一些的满洲亲贵,开始同那些叛逃大明的贵族家属恢复了亲戚之间的往来。像杜度、阿敏、阿山等叛逃大明的满洲贵族,他们逃亡时也无法把家中的亲族全然带上。而这些满洲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家人、亲族基本都和满洲、蒙古上层家族有着血缘或是姻亲上的关系,比如杜度、阿敏甚至是姓爱新觉罗的。

    因此像他们这样的家庭,黄台吉最多也只能针对其本人下手,而不是搞什么株连,否则政治上的清洗甚至都要牵连到他身边的人。像对莽古尔泰姐弟这样彻底的清算,在满洲立国以来是极罕见的,也是极为损耗八旗的凝聚力的。

    事实上,这场针对正蓝旗的政治斗争造成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就连黄台吉自己也不认为他获得了完全的胜利。这场政治斗争虽然让黄台吉全面清除了莽古尔泰姐弟在正蓝旗中的影响,但是也彻底毁灭了投靠大明的正蓝旗将士对于大清的归属感,自从听说了莽古济格格和那些留在沈阳的正蓝旗将士的下场后,这些投靠大明的正蓝旗将士立刻切断了同沈阳的沟通渠道,并表示一定会替莽古尔泰姐弟复仇,向黄台吉讨还一个公道。

    而在大清内部,虽然各旗对于黄台吉表面上更为顺从了,但是私下里对于两黄旗的提防却也更甚,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正蓝旗。这也使得黄台吉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方才解决了这一事件的后遗症,并以重新恢复正蓝旗的方式,缓和了八旗内部之间的紧张冲突。但他也因此而错过了。崇祯十三年明国大灾荒这个有利于大清入侵明国的好时间。

    由是杜度、阿敏、阿山等满洲贵族即便是叛逃了,他们的家人和亲族还是能够得以保全的,只不过是待遇上有所下降罢了。但是随着大清内部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连代善、豪格这样的核心人物都遭受到了打压,而明国却捱过了百年一遇的大灾荒,这不由让一些人生起了明国气数仍在,而大清却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感觉。

    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被边缘化的叛逃者的家庭,又被一些聪明人捡起了过去的联系,重新走动了起来,希望能够为自己留上一条后路。

    至于像黄台吉、多尔衮这样控制着大清政治的核心贵族来说,他们自然是不会想着为自己找什么后路的。对于这些拿三国演义当军事启蒙教材的满人贵族来说,他们还是很了解当初诸葛亮说服孙权同蜀汉结盟最重要的一个理由,臣下投降敌国还能继续当官,君主投降敌国还有什么可期待的未来。

    因此哪怕明国已经展现出了一种国势全面恢复的形势,可黄台吉也好,多尔衮也罢,依旧还是在积极的整军备战,寻找一个为大清破局的机会。
1...605606607608609...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