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晚明之逆流而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日生

    此时李好贤已经攻下了兖州府大半的疆域,虽然一路高歌猛进,但是很快兵员不足的问题就暴露出来。火字营一共十万人,留下了三万平定淮安的满清余孽,剩下的人手区区八万,打下一个城池都不能派驻兵马。而且各处险要关隘,是必须分兵把守的。

    等打到沂州的时候,李好贤看了看自己手头的六万多人,心中长叹一声:北伐至此,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李好贤的故乡登州府就在眼前,没有人知道这个七尺大汉心中有多么渴望率兵收复家乡。

    快马一匹从山东飞奔到淮安府侯玄演的大营中,火字营请兵支援而且需要侯玄演派驻官吏,治理地方。侯玄演眉头深锁,北伐东路军打的太快,战线一下子拉的很长。请兵可以从凤阳府、济南府、大名府、开封府调兵,随时进攻火字营收复的地方。这时候派驻官吏,相当于将他们推到断头台上,随时等着巨斧落下。

    这个时候,根本就不该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应该寻找清兵主力,寻求决战。尽可能的杀伤满清兵将,才是北伐取胜之道。

    清廷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李好贤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只要凤阳府没有被突破,这支孤军深入的火字营只能草草收场。所以巴布海的龟速行军,没有被清廷责令,甚至连起码的催促都没有。

    “唉,我不该派李好贤去打山东啊,他打山东哪里肯把打下的州郡拱手让人,势必眷恋万分。”侯玄演心中难受,明明就是兵强马壮,气势如虹,一路凯歌。但是形势比人强,天下大势从不会因为人的想法而转变,东路军再强也是独木难支。就算打到了辽东,拉下一条东西绵延整个大明帝国的战线,被人横腰截断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朱大典劝慰道:“国公不用伤心,北伐向来是艰险万分,想要一蹴而就本就不现实。孤军深入实乃兵家大忌,强如刘寄奴,还不是三番五次铩羽而归。陈庆之以数千之众,取三十二城,威震中原。也难免因孤军深入遭惨败,只身潜返江南。况且如今郑家为祸甚大,若是贸然投入全部兵力,只恐后院起火,我们的腹心之地被郑家贼人趁机占了,那时候可就真的满盘皆输了。”

    侯玄演一脚踹翻了桌案,有一股无名之火在胸中百转千结:“不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万恶之源郑芝龙
    金陵文渊阁内,陈明遇眉头紧锁,三个大学士一起长吁短叹。

    朝廷四面用兵,投入战场的兵力不下五十万,尤其是西南战事紧张,郑芝龙固守广州府的同时,还分兵袭扰江浙。

    俗话说炮声一响,黄金万两,四面用兵的状态已经坚持了快半年时间,朝廷的收入马上就要入不敷出了。

    当初国库之所以充盈,是因为海商带来的巨大利润,再加上侯玄演的商税改革,让国库税收疯狂上涨。但是如今郑家水师封锁了海面,朝廷税收大减,耗费的钱财已经严重超标。好在还有两淮盐商抄没的千万两白银可以暂时撑一阵子。

    陈明遇越看账本眉头皱的越深,终于忍不住开口道:“两位大人足智多谋,如今北伐正在关键时候,我们不能上阵杀敌,却也不能拖了前方将士的后腿啊。你们说,咱们有什么办法,走出如今的困境。”

    “这个世上什么事都好办,就是没钱最难办。丁魁楚在两广搜刮的民脂民膏,被他全部运到了岑溪。夏完淳不费吹灰之力,尽得这笔横财,前番上表说要运抵京城。湘兵那里我看可以让他自行发饷,不急着上缴。至于忠贞营和东路军,每日鏖战耗费的钱粮无数,都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东路军,国公爷亲自率军北上,我们一定要全力为他做好后方的应尽的职责。”马士英率先开口,他的表态很坚决,就是要以东路军为主。

    张煌言不悦地看了他一眼,这么多时间的共事,张煌言已经抛却了对他的偏见,知道他绝非庸碌之人。但是对他的人品始终不敢恭维,为了上位献出女儿,对侯玄演更是极尽谄媚之能事。听到马士英这番话,他马上说道:“东路军固然重要,但是忠贞营守在襄阳,硬顶着伪清四个藩王的围攻,还要分兵应付燮州府的张宗藩,其中的艰难我想不用我多说。而且不要忘了,忠贞营以前可是闯逆的人马,若是他们在前面拼命的时候,我们的钱粮不到,我怕他们反戈一击,湖广局势就全完了。”

    陈明遇一听,惊道:“不至于此吧”

    马士英轻笑道:“国公早就有言在先,忠贞营是功勋之师,荆襄鏖战获胜时的主力。满朝文武不可轻视、敌视忠贞营,应该和北伐军一视同仁。张苍水此言,是否稍欠妥当”

    张煌言冷哼一声,但是也知道自己失言在先,被马士英抓住了话柄,这个时候是不能争辩的。陈明遇以往都会出来当和事佬,笑呵呵地劝解一番,但是此事商议的事情太过重大,两个人还在这里明争暗斗的,陈明遇当即动了肝火,急声道:“现在可不是商讨忠贞营可否信任的时候,国库空虚,不堪北伐,咱们再不拿个主意,成了北伐失利的祸首,谁也担不起这个罪名。”

    陈明遇虽然平日里极好说话,脾气甚好,但是他毕竟是内阁首辅。有他一发怒,两个人也冷静下来,不敢出言顶撞。

    马士英沉吟道:“此事非同小可,不能欺哄瞒报,我看不如派人去淮安,通报国公,让他定夺才好。国公爷心思缜密,处事妥帖,胜过我等百倍。”

    -----

    凤阳府虹县城郊,北伐军大帐内,侯玄演捧着手里的密报,凝神沉思。

    朱大典紧张地问道:“国公,朝中出事了”

    “嗯。”



第二百九十五章 满清和南明
    北伐军撤出了山东,整个清廷从满人到汉奸弹冠相庆,泰山府泰山脚下的伪清镇国将军,努尔哈赤十一子爱新觉罗巴布海,扬眉吐气。

    打得整个满洲鸦雀无声的北伐东路军,竟然在自己大军前选择了退让,主动退出了山东,回守淮安。在清廷皇族内部备受嘲讽的巴布海,天天以大功臣自居,到处恶心人。

    令人玩味的是,清廷上下不但默许了他的这些行为,还晋升他为郡王,间接承认了他的自吹自擂。

    近来几番大战,全都以满清的失利告终,就算是前期积累下了天大的优势,此刻都快丧失殆尽了。北边的汉人士绅,渐渐地也开始发现,被他们认为天下无敌的八旗兵,也是可以被击败的,而且还是数次击败。整个清廷,不管是满人,还是因为满人入关而获利的汉人,都迫切的希望能有一场大胜,来稳定人心。

    巴布海的自吹自擂,很快就演变成整个满清的狂欢,他们疯狂地庆祝山东大胜,巴布海一跃成为满洲第一大将。

    北京皇城内,顺治小皇帝扶着桌案,听着自己的母后孝庄在那里念为巴布海请功的奏章,还不明白其中的猫腻。这个小孩儿今年刚满八岁,天真的以为自己的十一叔,那个见过几次面的长辈,是他们族人的英雄。

    孝庄已经三十多岁,若是一个美人儿,三十岁是最有韵味的时候。但是这位孝庄太后,实在算不上美人,甚至连好看两个字她都高攀不上。扁平的脸颊四四方方,身材微微发福,幸好脑袋够大,显得稍微有些协调。

    就这样的姿色,已经够满人们看了就硬了,什么样的水平决定什么样的眼界。

    孝庄念完了一封奏章,问道:“福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为巴布海请功么”

    “儿知道,因为十一叔是我们满洲的大英雄,击败了侵犯我们的侯玄演,把他打得丢盔弃甲逃回了江南。十一叔和皇父一样,都是我们满洲的大英雄!”福林的脸上红润,扯着还没开嗓的喉咙,大呼小叫。他对多尔衮的称呼,也让孝庄心底有苦难言。

    这个小皇帝的日子,并没有后世猜疑的那么难过,皇太极和多尔衮也不是不共戴天的仇人。相反,多尔衮和多铎的成长,离不开皇太极这个兄长的呵护。福林能当上皇帝,最大的功臣就是多尔衮。不然一个六岁的小孩,还想要当满洲人的皇帝这群人是杀起自己的儿子来都跟杀鸡一样的狠人,会拜服在一个小孩儿的脚下么

    皇太极继承汗位一年半之后,就带着年仅十七岁的多尔衮征蒙古,多尔衮跟着哥哥渡了一层金,被“赐以美号”,叫什么“墨勒根戴青”,翻译成咱们汉文就是“睿智”的意思,多尔衮和硕睿亲王的汉文爵位便是由此而来。同月二十九日,阿济格违犯制度,擅自为多铎定亲,被皇太极罚银一千两,并罢免了他镶白旗旗主的名位权力,多尔衮这才正式成为镶白旗旗主。在这以前,两白旗的旗主是阿济格和多铎,多尔衮手底下一个旗都没有。后来,皇太极又任命二十岁刚刚出头的多尔衮主管吏部,这是权力很大的一个部门,号称六部之首。此后,皇太极对多尔衮多次委以重任,使多尔衮有机会建功立业。就这样,皇太极扶持着多尔衮一步步成长起来,从墨勒根戴青贝勒,到睿郡王,再到睿亲王。

    多铎也不用说了,要不是皇太极护着,他根本混不到正白旗旗主



第二百九十六章 江浙道
    初秋的时候,秋风飒爽,到了现在深秋,已经有了三分寒意。深夜三更,一轮半掩轻纱的月牙孤零零地悬挂在天边,乌云掩映下,疏星残月。

    杭州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敲打着青石板铺就的官道,很快一队人马在新任的浙江都司指挥使钱肃乐的府邸前列开阵势。

    侯玄演骑在马上,用马鞭指着钱府大门,说道:“胡八万,去叫门。”

    一阵咣咣的砸门声,伴随着粗犷的嗓音:“开门,开门,有人么”

    钱肃乐刚刚升任浙江都指挥使,宰相门前七品官,都司虽然不如宰相,也是堂堂正二品的封疆大吏。钱府的门子自觉的将自己划为八品官,官瘾还没过去呢,就被人深夜砸门,这谁能受得了。

    “什么人,别敲了,来了来了...”门子一边穿着衣服,一边骂骂咧咧地往门前走。他脑袋瓜最活泛,虽然睡得七荤八素,但还是知道这个时候来敲自家大门,必是有要紧的事。

    刚刚打开门,就被撞倒在地,几十个带刀侍卫鱼贯而入。这可把门子吓得一个激灵,浑身的睡意全无,蹲在一旁不敢起来。胡八万上前扶起他来,说道:“越国公深夜到访,快去通报你家老爷,起来商议大事。”

    门子一听,一溜烟地往内院跑去,等到层层通报之后,钱肃乐步履匆匆赶到客堂,只见堂外站满了侍卫,大厅内只有侯玄演一个人坐在主人的位置上。

    “国公您不是在淮安么,怎么突然到杭州了,出什么事了”这一惊非同小可,钱肃乐本来就已经吓得没多少睡意了,只当是东路军出了什么大事。披了一件长衫,匆匆来到大堂的他,看到果然是侯玄演亲自来了。

    侯玄演凝声道:“我得到消息,郑芝龙已经决意出兵攻打江浙,特来统筹战局。”

    “什么!”钱肃乐胡子一翘,怒道:“这狗贼如此嚣张,真当他一个福建能翻天了。”

    侯玄演马不停蹄,一路上从淮安赶到杭州,只因为路上潜象营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郑芝龙命令李成栋为大将,率兵五万从福州出发,已经快要到建宁府了。为了营救隆武帝,潜象营在福州不可谓不下血本,赵元华亲自布置的潜象营密探,遍布福州。连皇帝他们都救出来,遑论一点情报了。

    “建宁府与处州府温州府接壤,李成栋狗贼若来,必走岑阳关,然后下仙霞岭。我已经下令让江西的吴胜兆,东进守御仙霞岭。接下来就是你的活了,马上召集咱们浙江的所有兵马,随我南下,直取福州。”侯玄演双眼肿的跟桃一样,没日没夜地奔走,加上秋风厮吹着,让他看上去脸色很难看。

    与此同时,客堂的内室,钱家一家老小几乎全部到了。越国公深夜带兵到访,唬的这一家子不轻,就连钱肃乐的妻子女儿,都披着衣服在内室偷看。

    钱肃乐点头道:“国公放心,下官这就更衣前往,咱们江浙可不是他郑芝龙说来就来的地方。”

    侯玄演当初受封江浙剿恢义师总督,但是当时他的地盘只是苏州一城。隆武帝朱聿键为了让他挟制鲁王,这才故意封他这么个官,让他恶心当时号称监国的鲁王。虽然后来确实在郑遵谦、钱肃乐的里应外合下,打下了江浙道。但是侯玄演的势力中心始终在苏州、金陵、松江..这些南京应天府的州郡。这次郑氏来犯,侯玄演急需一个钱肃乐这样的江浙道大将出来,配合自己调度浙江各府的兵马。

    钱肃乐一走,侯玄演闭着双眼坐在椅子上,马上就响



第二百九十七章 河山大好
    两千亲卫近侍护送着侯玄演和钱肃乐走在前往仙霞岭的路上,一道道军令已经传遍浙江各府。侯玄演骑在马上,感受着指尖余留的滑腻,心思活泛起来。

    钱肃乐是浙江鄞县人,清兵入浙时候,浙东百姓群情激奋,闰六月十二日士绅百姓集结于绍兴府城隍庙,钱肃乐一到,百姓欢声雷动,大呼日:“何不竟奉钱公起事!”

    他在浙江的威望太高了,浙东官员自凡是武将,皆服钱肃乐。侯玄演使了反间计,让鲁王拘谨了钱肃乐,整个浙东绍兴政权的武将,集体反戈一击。永兴伯郑遵谦甚至带着家丁劫狱,也要救出他来。

    侯玄演自忖在浙江除了诈取杭城,便再也没怎么来过浙江,想要收拢浙人民心,迎娶钱肃乐之女倒是个好主意。一阵冷风吹过,侯玄演紧了紧披风,摒弃了这些私心杂念,脑子里专注于眼前的局势来。

    李成栋带着五万郑家兵马,就敢打仙霞岭,倒确实是他的风格。郑家兵马火器众多,粮草充足,吃的都是南洋的大米,用的是当时比较先进的燧发枪、加农炮。而且郑芝龙在福建,民心声望甚高,侯玄演自问没有丝毫恩惠普及到福建百姓,一旦开战他们支持谁想都不用想。

    钱肃乐见他眉头紧皱,不禁问道:“文渊,是不是困乏了,仙霞岭上常年守备森严,我们也不必太过紧张。若是疲乏可以歇息一晚,继续赶路。”

    侯玄演摇头道:“出了杭城我们就改乘船南下,到了船上再歇息不晚。”江南水路纵横,浙江尤其如此,杭州城郊的港口登船之后,沿河而行,甚至可以到达福建。

    钱肃乐看着他一双熊猫眼,胡茬青青,脸颊削瘦,蓬乱如同枯草的头发,心中暗赞:人都说嘉定儿至今不败由天幸,看来不甚准确,权倾朝野的摄政国公还肯如此奔波,他的赫赫战功并非是靠上苍眷顾啊。可惜的是他是嘉定人,苏州因为他已经隐隐压过杭州一头,浙东籍的官员心里始终有些隐忧。听说他娶了顾家的小女娃,才对苏州青眼相看...

    “文渊,小女不懂礼数,今晚冒犯啦,哈哈。”

    “哪里哪里,令千金钱菱小姐,知道钱公出征,特意送行,真是孝顺啊,哈哈哈。”

    两个人极有默契地转过头,约好了一般脸上的笑容倏地一下消失,心里各怀鬼胎。

    片刻之后,侯玄演鬼鬼祟祟地一转头,发现钱肃乐也正好在偷眼打量自己。两个人对视一笑,又转过头来。

    ...

    杭州湾是浙江水师的驻地,一行人到了之后,守军早就接到了消息。水师提督韩佳文亲自出迎,将国公和都司大人迎入港口。

    上好的柚木制成的三艘战船停在此处,侯玄演和钱肃乐居中上船,这些中小型的船坚固异常,可以在浅水区也能快速前进,是极好的载人船。侯玄演上船之后,留下一句:“天塌了再来叫醒我。”一脚踹开舱门,借着烛光看舱中小床如同见了一个绝色美人儿,脱光了躺在那里一样,眼睛发红地扑了上去倒头就睡。钱肃乐轻笑一声,转身去到自己的船舱。

    亲兵张一筒上前,将他翻过身来,除去袍子靴子,盖上被子。这才转身离开,目光炯炯地守在舱外。距离他第一次见到侯玄演,已经过了快一年的时间。当时火字营鏖战荆襄,获胜之



第二百九十八章 乐观就完事了
    镇日崎岖度远山,远山深处解征鞍。翠环水古四围匝,冻积肥冰一夜寒。

    仙霞岭五步一湾,三步一岩,山中有山,绝壁千层。唯一的一条古道,还是大宋乾道八年所重筑,迂回曲折,盘二十四曲,历三百六十级。峰顶南北的四道仙霞关,建在两山陡壁之隘口,就像万里长城的一段,高三四米,宽二三米,那墙足有五米厚。险关中间有两道石门,遇有敌情,石门一封,插翅难飞。

    因此被叫做“东南锁钥”也叫“八闽咽喉”,单表此关的战略价值。往北是两浙入口,往南是入闽的咽喉,现在牢牢掌握在浙兵手里。

    隘口上的守军是孙嘉绩率领的浙兵的一支,总数不过五千人,在这雄关之上,足抵十万大军。过了第一关,后面还有四个关口,对于攻方来说,每一个都是一道鬼门关。
1...6869707172...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