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逆流而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日生
一艘来自出岛的帆船,慢慢地驶向舰队,有亲兵早早地过来报告,朱大典拿着千里镜往前一看,笑道:“不出我们所料,红毛番坐不住了。”
荷兰人的船靠近之后,大明战舰依次让开,用甲板将他们接到主帅船上。
荷兰人自带翻译功能,会说简单的汉语,四夷馆的官吏乐得清闲,欧力特说道:“尊敬的将军阁下,日本国和你们大明没有交恶,不知道为什么睿智的侯王殿下要派兵前来呢”
船上的人跟着朱大典一起哄笑起来,这个番人太没见识,竟然把越王爷,就做了猴王。好在吴易轻咳一声,朱大典这才醒悟过来,这样笑有点对侯玄演不敬,赶忙板着脸训斥道:“什么侯王吗,那是摄政王殿下。再
第四百零七章 花钱也是战争的目的
德川家光的愤怒可以理解,他们从未听过上杆子前来册封别人国家的国王,还提出一系列十分过分的条件,简直就是上门欺负人。
一向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中华王朝,第一次改掉了往日的习性,来了一次给足你面子却掏空你里子的“册封”。
那陈列在长崎港外的战舰,就是**裸的威胁,德川家光认为,是时候进行一次卫国战争了。他有这个自信和大明开战,是因为德川幕府已经历经三世,每一任将军都还算称职,日本正从战国时代的疲敝中走了出来。
而且日本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注定了很少受到外敌入侵,偶尔几次对外大战,都是他们主动出击。战火若是烧不到自家的土地上,注定了这个国家不会感到战争的创伤有多痛。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德川家光在江户,并没有看到海上的大明水师舰队。若果他看到了,真不知道是否还有这个勇气一战。
朱大典当然知道,这样一份册封书换不来和平,只能换来战争。他把荷兰人送下船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开始登陆作战了。
景祐二年七月,中日第一次海战打响,大明水师只用了一刻钟不到的时间,就将长崎港里日本的战船尽数摧毁。
一百六十艘战舰,三千多们大炮,无尽的弹药倾泻在长崎附近的岛屿上,水字营在炮火的掩护下,第一次登陆了日本的领土。
日本此时的军队,火器的普及度也算是比较高的,但是遇到水字营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
水字营一向被调侃为炮营,除了吴易曾带着他们在福建血战一场之外,几乎全是靠火器打仗。
长崎港中的日本兵,悍不畏死,冲锋陷阵比满洲建奴还要勇猛,冒着弹药一批批地往前冲。百艘战舰排开了齐射,虽然不是近距离射击杀伤有限,但是准度不够数量来凑,落点还是十分密集。倭兵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海边冲来,远处海岸上,清一色玄衣黑甲的水字营,已经举着灵龟旗,顺着甲板往岸上冲来了。
倭兵身穿着红色的盔甲,手里拿着一把等人高的长弓,腰里悬着倭刀。最奇特的是,每个人身上插着一个竹竿上面有长条状的旗子,画的跟麻将牌一样,他们背后都有个布制的空筒,套住旗杆缝,这就是日本士兵独有的“指物旗”。这玩意主要是为了分辨谁是自己人,日本从室町幕府时代以来,天皇一直是傀儡,幕府将军也大权旁落,地方上诸侯割据,不大的国土却分为几十个“国”,这些“国”的统治者叫做“大名”,就是一方的土霸王,拥有自己领土的人事、财政、法治、军事权,拥有独立的军队。
另一方面,日本人又很好战,隔三差五要和邻国打一仗,农民平时插秧耕田,战时抓个长矛当足轻。军队打仗,谁都知道统一铠甲整齐划一最好,但众所周知,古代日本很贫穷,物资极其短缺,对于大名来说,要给每个士兵都配备同样的装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不砍到自己人,这种指物旗就应运而生。
看在水字营将士眼里,倒是觉得心里毛毛的,这玩意就跟他娘的招魂幡一样,不仅让这些水字营的老兵,想到一些阴兵鬼将之类的东西,而且倭人此时的身高极矮,这倒不是后世的中国人编排,实在是这个时候的日本人,个字超过一米四都算是“虎背熊腰”的魁梧汉子了。
“这些小矮子真够顽强的,这样
第四百零八章 启用旧将
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船只往来如促,海边几个汉子赤着腿在海边抛锚,往来的商船正在运送更多的战备物资到长崎港。
阳光下,海水翻着粼粼光芒,港口内的商户喜笑颜开地将各类物资送到水师营中。以往打仗他们都是被迫缴各种战时税,哪里想到会有一天朝廷打仗,商户也能从中赚钱,而且还是爱国义商,不是发国难财。
枪炮火药、武器盔甲、粮草辎重都是派发给各个工厂,优先考虑那些捐赠了十万两军费的工厂。除此之外,还有些心思活泛,脑子转的快的商户,已经开始承包水师在长崎的建筑工程。得到侯玄演的点头之后,以金陵吴家为首的几个商户,募集了一批壮力,乘船来到长崎建造工事和营寨。
轰轰烈烈的以工代赈,为大明朝解决了战后重建,安治难民这两大难题的同时,还培养出许多的经验丰富的建筑队。稳固了千年的小农经济,正在从根基上出现一条条的裂缝。当百姓不再迷信于耕地和种田,而又更多五花八门的谋生手段,社会的变革也就随之而来。
长崎港之战得胜之后,朱大典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等待着德川幕府的回应。十万大军驻守在长崎,架设好大炮和工事,静待德川幕府的使者或者军队。
他们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武力征服一个不相干的岛国,而是为大明的商人争取到开商的权利,若是贸然进攻,引起整个岛国的同仇敌忾,水师陷入战争泥潭,将会得不偿失。
短暂的平静期内,远征的水师已经开始在长崎港修建简单的驻所,他们z这种“不思进取”的心态,彻底影响到了本来正在紧张观望局势的大名们。甚至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幸灾乐祸,等着看德川家光的热闹。
日本是个鲜有外敌的国家,所以德川掌权之后,为了防止手下的大名叛乱,下令每一个大名藩都只能保留一个城池,其他的都拆除了。而且大名们每隔一年还得在江户住上一年,老婆孩子也只能留在德川的大本营江户。
这样的政策自然引起了这些大名们的不满,已经有很多实力强劲的大名,私下联系长崎港的水师了。对于这些野心家,朱大典一个都没有理会,当然也没有出卖他们。
金陵,长干里,王府门前花团锦簇,越王爷侯玄演不日即将迎娶钱肃乐之女。虽然是侧妃,但是以侯玄演今时今日的地位,再加上这个侧妃的背景,势必又是一场浩大的婚礼。
王府内人人忙进忙出的打扫院子,剪喜字贴对联,收拾内院新建的一个院落。就算是在书房内,都听到外面吆五喝六的声音,侯玄演又不想制止他们,毕竟这也是一件喜事。
侯玄演嫌府上吵闹,便要带着亲兵前去文渊阁,和几个大学士共商征辽事宜。路上一个驿卒骑马而来,正好在王府门口遇到侯玄演,当即下马,抱拳道:“王爷,水师捷报,卫国公在长崎大胜倭兵,已经站稳脚跟。”
侯玄演让亲兵搬来一个椅子,就势坐在王府门口,招手将朱大典的密信取来,边看边说:“朱大典做的不错,回去之后告诉他,要想让德川家光服软,这一战还不够,还要再打一场才好。要他掌握分寸,既要赢,还不能长驱直入。”
大明还不具备将整个日本纳入版图的能力,并不是国力不够,而是没有基础。强盛如大隋,也栽在高句丽这弹丸之地;不可一世的永乐大帝,也无法彻底平定安南;冷战双雄苏联、美国是何等的强大,越南和阿富汗也是他们的梦魇。大明没有丝毫的恩德布施在日本,更不具有民心基础,想要吞并别人,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
最好的结果,就是用武力逼迫德川家族妥协,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掌控日本,不论是谁只要掌控了德川幕府,就是日本的太上皇。就像是后世的清末,当时的中国不是满人的,而是洋人的。而且有了大明这个靠山,日本国内就更没有人可以动摇德川幕府的统治了。
德川家光化身日本慈禧,屈服在水师的武力下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他们真的有骨气顽抗到底,那侯玄演也只能选择另选一支大名扶植起来了。只不过那样的话,成本将会高上数倍。
侯玄演在府门前,提笔写了一封信,交给身边的亲兵,让他们传给远在岛国长崎的朱大典。
刚想起身前去文渊阁,只见远处一个武官打扮的人,带着几个亲随牵着马赶来。
侯玄演举手遮阳,见那身形依稀有些熟悉,不一会靠近了才看出是蜀国公杨展。
“恭贺王爷大婚,一别三年,王爷风采尤胜往昔啊。”杨展喜滋滋地说道。
侯玄演哈哈一笑,说道:“你们是乘船来的吧我前几天刚收到信,今儿你就到了,真够快的。”
吴三桂撤兵,杨展趁势席卷陕甘九边,还想更进一步的时候被侯玄演替换下来。仔细想过之后,他也没有心生怨念,而且心底颇有些忐忑。整个川兵系,只有他一个人是侯玄演提拔起来的,其他人都未受过侯玄演的直接统领,而且大小功劳都是自己带他们打的,饶是不算深谙官道的杨展,也有些惴惴不安了。所以当初夏完淳提点他,趁着侯玄演大婚,请奏入京一趟,杨展立刻就答应下来。
杨展含笑说道:“下官乘船到了应天府,上岸之后才发现,现在的官路四通八达,路好走了来的自然就快了。”
侯玄演却好似完全没有这些隔阂,亲热地笑道:“自从成都一别,可不是得有三年了,我听说你已经把四川治理的有声有色,有你镇守西南,我才能高枕无忧,在此迎娶佳人呐,哈哈。”
话音刚落,远处又有一群人奔着王府而来,侯玄演楞了一下说道:“得,今日暂且不去文渊阁了,不知道又是哪一路的老朋友,咱们就在这府上叙一叙旧吧。”
远处的一群人慢慢靠近,侯玄演才发现都是浙江系的将领,侯玄演迎娶钱肃乐的千金,他们自然是要来此庆贺一番的,毕竟现在这些人解除了兵权都是闲职,在家安享富贵也没有什么公务。
孙嘉绩带头,带着一群北伐军旧将,提着五花八门的礼物,吵嚷着赶了过来。
侯玄演心怀大畅,笑道:“孙嘉绩,你是闻道酒味了吧,来的这么巧。”
“下官等人赶着饭点前来拜访王爷,用意昭然若揭,自然是要讨一杯酒喝的。”身边的武将也笑了起来,侯玄演带着他们回到府内,吩咐下去备好酒菜。
侯玄演见到这么多熟悉的面孔,也很高兴,扬声道:“哈哈,干脆把李好贤他们喊来,咱们今日来个北伐军重聚。”
不一会,身
第四百零九章 震惊!景祐大帝册封日本国主,竟然遭到此人反对
朱大典接到侯玄演的手书之后,马上开始了备战,他们要等在长崎给前来的倭兵一记重击。
这一下必须把他们打疼,否则战事肯定不会停止,条约也无法签订。
不出侯玄演所料,德川家光根本就无意投降,他把长崎的失利归咎于指挥作战的植村家贞身上,将他剥夺封地,捉拿关押在江户。
尽起全国兵马总计六万人的德川家光,离开江户时对手下的大将说道“我和我的祖父家康、父亲秀中不同,他们都曾在丰臣秀吉的帐下为臣,我生来就是将军,就是你们跪拜的对象,我的权威不能收到挑战,即使是来自大明的兵马,你们也要给我打败他们!”
江户城中的大将的父辈,大多参加过当年的征朝之战,那时候的明军的威名就让他们那些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父辈闻风丧胆。
但是看着威势日渐变浓的将军,他们还是选择俯首听命,德川家光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已经将德川的权势发展到最大,将幕府对日本的控制进行到最深的地步。
就这样,德川家光率领着一群心怀忐忑的倭兵,登上了前往长崎的征程。与此同时,他们的对手朱大典,也在给手下灌输这次战役的目的,尽可能多地杀伤倭兵,摧毁他们的自信,才是最终目的。
水字营是很迷信火炮的,尽管这东西让他们备受其他三营的嘲讽,但是毫无疑问火炮曾经带给他们太多的胜利。
这一次跟以往打仗不同,这是前所未有的富裕仗,弹药充足到令人发指,从朱大典的工事布置就看得出来,到处都是黑漆漆的炮口。
长崎港上,水字营和登莱、松江水师的将士们表情轻松,这次远征的难度不大,主要是没有攻坚任务,完全是靠着先进武器和充足的后勤来欺负人来了。
三天后,盛怒之下的德川家光带着他纠集的大军,来到了长崎。
朱大典在大帐内迎接了德川家光派来的使者,酒井信光带着七个亲随武士,一副昂然赴死的模样来到长崎港内,却发现所有的明军看向他的眼光都很奇怪。
大家指指点点,眼中还有笑意,丝毫不见大战将起时的肃穆。酒井心中更加慌乱,脚下差点一个没站稳,这些可恶的入侵者看起来是那么轻松写意,他们真的以为胜券在握了么
朱大典乐呵呵地说道“来者可是酒井大将”
德川家康是个汉文化迷,除了打仗的时候几乎是书不离手,而且一手书法即使放在此时的汉人中也可圈可点。酒井信光作为德川家的“四大天王”之一的孙子,自然也会说汉语。
“正是,我奉将军之令,前来下战书!”酒井信光说完,喊了这嗓子心中稍定,自己表现得不卑不亢,正是大将风范,酒井信光对自己很是满意。
出乎他预料的是,大帐内的所有敌将听了这话都含笑点头,给酒井信光的感觉,似乎自己不是来下战书的,是来提亲的一样,而且这些人还十分满意。
“哈哈,下什么战书嘛,我们是为了和平而来,无奈贵国总是刀兵相加。也罢,或许是我们景祐大帝下的册封书上,说了要派水师常驻,以保护日本的海岸,你们的大将军家光不是很相信我大明水师的能力。这样好了,咱们再切磋一下,就当是展现一番我水师的实力,你回去之后告诉家光老弟,我这里随时为他大开欢迎之门。”
酒井信光气的差点昏死过去,这个胖乎乎的老头简直是太无礼了,还没等酒井信光开口反驳,胖老头身边一个魁梧将官张口说道“没错,你回去之后切记要转告家光老弟,我们的火炮很是厉害,和以往你们所见有所不同,让他千万不要靠的太近,可在远处观摩。”
“八嘎!”酒井信光气的连自己的母语都说了出来,身边的亲随虽然听不懂大明的水师在说什么,但是看到主上的模样,也是一个个怒不可遏。
帐中两旁的水字营卫兵一个个拔刀在手,明晃晃的刀锋让酒井信光冷静了下来,抻着脖子说道“哼!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朱大典摆了摆手,示意卫兵收刀,笑着说道“不斩,不斩,绝对不斩,时辰也不早了,你快些回去吧,等你回去之后,我们就正式开战。”
酒井信光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长崎港,却六神无主地走出了敌军大营,身上披红带彩,脖子上被强行系上了一条红绸,上书“中日友好”四个大字。随他而来的亲随,身后的指物旗也被换了,上面写满了“睦邻友善”、“一衣带水”之类的话,大明水师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地将他们送了出去。
远处的德川家光看到这一幕,一头的问号,虽说中华是礼仪之邦,但是这也有点太过了吧。
送走了这群下战书的倭人,朱大典神色一正,站起身扬声道“三军听令!巳时炮击而后开战,此战定要打得他们头破血流。”
所有将官站起身来,抱拳称命,远处的倭兵也越来越近了。
苍凉雄浑的北伐军号角声,第一次在日本的土地上响起,背对着无垠的大海角声传的很远。
对面的倭兵心里有一种难言的心慌,这声音就像是海底的巨兽登陆后的低沉的鸣叫,仿佛要一口将他们全部生吞。
从海面的战舰上三千门火炮,到水字营摆在工事前的火炮,松江水师新研制的巨炮在异国他乡第一次展现威力。
巨大的炮声如同九天惊雷不断的炸下,倭兵的阵前被炸的血肉横飞,德川家光这才知道对面说的竟然是真的,他们还提前通知了自己后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