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西三府的官员,超过一半都是原来的那些官员,毕竟天策军手里成熟的民政人才不够,新成立的天策军学院毕业的学生,又没有那么多经验,打打副手还行,难以担当大任。

    于是,那些愿意为天策军效力,而且确实有些能力的官员,都被留了下来,不过只是暂时的,会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调配。

    当然,他们对土改还是有些抵触,他们之中也有不少在当地有田产,土改对他们也是一视同仁,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受损。

    但毛承福忠实的执行了孔有德的命令,杀掉了两个阳奉阴违,私自瞒报士绅土地的知县,然后传首各县之后,再没人敢这么干了,毕竟他们下面都是孔有德安排过来的,可都是对孔有德极为忠心的人,时时刻刻像防贼一样盯着他们,他们也没那个胆量这么干。

    而且他们也深知,要在天策军的系统里面混,就得跟着孔有德的想法走,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秦致远区区知县的幕僚,都能当上山东巡抚,不就是因为对孔有德忠心耿耿吗

    度过了初期的混乱,后续的土改工作,进行的就顺利多了。

    但在兖州府,却出了一些麻烦。

    二月底,宋统殷亲自来到青州城,面见孔有德。

    孔有德本来正在跟张东和商量守备军的扩编计划,分成三个计划,一是直接扩编为守备军团,下辖三个守备师,一个守备师负责两个府,守备师的编制还是八个守备营,每个守备营继续保留一千人的编制。

    二是继续保留一个守备师,增加守备营的数量,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动和安排,如果按照这个计划来,只需要十四道十六个守备营就能保证守备力量。

    第三则是继续保留原本守备师的编制,将每个守备的力量分散开来,驻防各地,野战部队现阶段没什么大的作战任务,可以承担一部分维持治安的作用,等到大战开始,直接在此基础上扩编。

    这三个方案,其实各有利弊,所以得拿定一个,以方便执行。

    得知宋统殷到了青州城,便放下手头的事情,让张东和和原先的几个守备营长就这三个计划,分析一下利弊得失,到时候他再根据分析的情况,敲定一个方案。

    随后,孔有德来到兵备道衙门的大门外,亲自迎接宋统殷。

    看到宋统殷有些犹豫的样子,孔有德便迎了上去“宋前辈,出什么事了看你这么匆匆忙忙,相比一路上车马劳顿,累坏了。走,先进去歇一歇,有事情待会再说。”

    “大人,属下疲惫一些倒没什么。但现在确实遇到一些麻烦,虽然不算严重,但是挺棘手的,我也拿不定主意,所以就来跟大人商议一下。”

    “既然不是严重的事情,那就先歇歇再说,棘手的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需要从长计议,走,先去后堂。”

    两人来到青州府衙的后堂,孔有德便开口道“你这次来,估计是衍圣公那边出问题了吧”

    “大人猜的没错,确实是衍圣公府的问题,这件事情倒也不算急迫,但需要谨慎处理,属下一时半会也拿不定章程。”

    得知宋统殷亲自前来,孔有德大概就猜到是这么一回事了。

    东昌府和兖州府的明军,是和青州城的明军一起撤退的,虽然他们之前占据的地盘不多,也就运河沿岸的少数几座城池,但多少有些影响力,孔有德思来想去,还是派宋统殷去坐镇,统一处理两府的事宜。

    从他在青州府的所作所为来看,民政方面绝对不是一把好手,民政方面的问题很少能难住他,而且两府又有毛承福的骑兵师驻扎,如果有反抗势力,骑兵直接就碾压过去了,私人武装想和天策军的骑兵抗衡,想都不用想。

    他亲自来找自己,就说明有什么棘手的事情,他自己处理不了,只能求助于自己。

    而兖州府和东昌府,他处理不了的,也只可能是孔衍植这个第二十代衍圣公,也就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子孙。

    说起来,这孔衍植,确实有些难处理,孔有德也没完全想好怎么处理他们。

    至于原因,不是因为他是公爵,就算是亲王,孔有德还不是想抓就抓,现在德王,衡王,鲁王三个亲王,还有一大票郡王都在刘公岛上操练呢。

    孔府难以处理,就在于他们圣裔的身份,他们的祖先孔子,乃是天下读书人敬仰崇拜的对象,被尊称为孔圣人,而朝廷为了笼络士人,从而对孔子的后代进行封赏。

    从第八代孔谦被封为文信君,第九代孔腾被封为奉祀君,第十三代孔霸封为褒成侯,到后来被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冯伟恭圣侯,奉圣侯,崇圣侯,奉圣亭侯等等头衔,唐玄宗时孔之被封为文宣公,延续到宋仁宗时期,当时太常博士祖无择认为,文宣公与孔子被追封的文宣王谥号冲突,不宜继续采用文宣公,于是改封衍圣公,一直到现在,已经有快六百年了。

    期间无论是北宋,伪齐,金国,元朝,还是大明朝,衍圣公的地位没有丝毫动摇,就是因为治国要读书人,而书读人的表率又是孔子。

    而孔有德现在还在发展实力的阶段,还不足以席卷天下,就不能直接把衍圣公一系给处理掉,否则会受到天下人群起而攻之,虽不至于出现存亡危机,但那个时候必定麻烦不断。

    而宋统殷出现在这,也说明衍圣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看样子,宋统殷也对此颇为不安。

    他虽然投身天策军,但前半辈子都是读的圣贤书,依然以读书人自居,对圣贤孔子自然格外尊崇,如果孔有德真的下令铲除衍圣公府,以及祭祀孔子的文庙,从内心上来书,宋统殷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看着宋统殷有些忐忑的样子,孔有德缓缓开口道“衍圣公府确实需要谨慎对待,但具体难题是什么,你不妨先说说看。”

    宋统殷也有些为难道“大人,衍圣公在大明朝的分量,想必您是知道的。五天前,现任衍圣公曾邀请我赴宴,期间隐晦的提出,他们衍圣公府的田产,最好能不计入这次清查田亩的行动中,为此他们可以捐献三万两银子,用于兖州府的民政建设。

    此外,衍圣公府还派出了部分支系子弟,去了江南,意图联络江南的应社,复社等组织,游说江南的士子,联合起来抵制咱们。尤其是复社,他们在江南的影响力不小,如果真的联合起来抵制咱们,恐怕也会对咱们的名声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将来的扩张计划也会受到阻碍。”

    “复社这个确实得留心一下。”

    对于复社,孔有德并不太瞧得上,复社四公子,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说白了就是一群有影响力的官二代,除了方以智孔有德还有些好感,其三个都是大明键盘侠,他们组织的复社,就是嘴炮集中地,整天吹牛皮,抨击朝政。

    他们吟诗作对,纵论古今,风花雪月,妄谈朝政是一把好手,但要让他们实打实的做些事情。

    他们像极了后世的公知,修八车道的时候抨击是面子工程,浪费纳税人的钱,等到生活水平提高,八车道都显得拥堵,又开始抨击官府当初想的不够长远,反正官府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他们都是对的,真要让他们上去干,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这里面,也就方以智是个能做实事的人,但也有其他人高谈阔论的毛病。

    侯方域好办,待会派个人知会侯恂一声,让他儿子消停点,他身为户部尚书,运河是他的命门之一,看他之前的表现,是个有眼力的人,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陈贞慧有点麻烦,他老头子是陈于廷,左都御史,位高权重,据说他是死硬的主站派,一心想要剿灭天策军,连带着陈贞慧也目中无人。

    冒辟疆好对付,他老头子的官比起其他三个明显小了不少,区区湖广布政参政,尽管离着山东比较远,但介绍杀人的伎俩,孔有德还是会的,据说张献忠已经进入郧阳府了。

    复社的问题,基本不用太担心,但作为根源的衍圣公府,却不得不处理。

    “对于孔衍植这件事情,你打算怎么办”

    宋统殷谨慎地说道“大人,衍圣公毕竟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暂时还是不宜动他们,他们虽然没什么权力,但威望摆在那,如果煽动天下士子,恐怕对咱们的发展大计有不晓得阻碍。所以我认为,清查田亩,暂时先跳过衍圣公府,等到时机合适再行动。”

    孔有德有些好奇的问道“他衍圣公家有多少土地”

    “目前还未清查,但根据初步估算,应该在四百万亩以上。”

    “四百万亩居然有这么多”

    孔有德也有些吃惊,至少四百万亩,实际上肯定超过这个数目,是六百万,八百万还是一千万




第9695章 我是最靓的仔
    宋统殷解释道“国朝初立,太祖皇帝赏赐了他们的产田一共是二十万亩,但后来历代都有赏赐,为衍生公府积攒了大量的田产。”

    事实上,朱元璋对衍圣公一系也不怎么看得上,只不过需要读书人治理江山,他们还有点用处,否则依照他的性子,直接砍了都有可能。

    不过即使如此,朱元璋对孔家态度也很一般,除了延续衍圣公的封号,保留他们以前的财富,额外在给了点田产意思意思,并没有给他们增加什么实际权力,就算孔家人要参加科举,也不会给予半点优待。

    说起来,衍圣公和现在大明藩王的情形有些类似,历任皇帝登基的时候都少不了对衍圣公的封赏,导致他们的财富越来越多。

    不过他们虽然没多大权利,但在兖州本地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毕竟是持续了上千年的大族,而且财富很多。

    除了历代皇帝赏赐孔府用于祭祀的田产,孔府从其他地方兼并了大量的田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地主,都能在灾年把名下土地数量翻倍,以他衍圣公府的能耐,这两百多年下来,弄个上千万亩的田地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除了借着天灾兼并土地,他们甚至还可以强取,圈占其他人的土地,只要不是背景太深的,基本不会有什么事情,毕竟他衍圣公府的威望摆在那。

    说白了,他们就是借助祖上是圣人,肆无忌惮的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而且,衍圣公府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自宋朝之后,一直都是屹立不倒。

    无论是谁当皇帝,他衍圣公府都能屹立不倒,依旧保持着传承。

    究其原因,就在于孔家人都很识时务,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通通不在乎,他们只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我是圣裔,只要你这皇帝承认我,继续让我当这个衍圣公,那么无论你是汉人,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你都是正统合法的中央政权掌权人,我这个圣人后裔,读书人的精神领袖,亲自为你这个政权的法理正统背书。

    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民族大团结万岁。

    一般情况下,对于这样的交易,新的政权也是愿意接受的,不需要付出太多,就能获得法理基础,绝对不亏本。

    而现任衍圣公孔衍植,堪称孔家的模范俊杰,历任衍圣公都难以望其项背。

    甲申国难,吴三桂开关放多尔衮入关,李自成在山海关精锐兵马损失殆尽,鞑清兵马和吴三桂的关宁军,一路杀到北京城下,李自成放弃北京,向西逃跑了。

    这个时候,局势还没有明朗,谁也不知道鞑清是不是像以往一样,劫掠一番就回沈阳老家,还是打算入主京城,占据北直隶的地盘,或者图谋天下,亦或是有其他的什么打算。

    这些都还没发生,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然而,就在多尔衮还未南下山东,山东还在大明手中的时候,孔衍植这个大明文人的精神领袖,就向清廷奉上了初进表文伏以泰运初亨,万国仰维新之治;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归诚,普天称庆。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协瑞图而首出,六宇共戴神君;应名世而肇兴,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仰皇猷之赫濯,景慕弥深。伏愿玉质发祥,膺天心之笃祜,金瓯巩固。式庆社稷之灵长。臣等无任瞻仰忭舞,屏营之至。谨逢表,上进以闻。

    听听,多么的真挚,多么的热切,自称阙里竖儒,姿态放的多么的低,鞑清入主京城,就普天称庆,还希望鞑清与日月同辉,乾坤永存,真是发自内心的歌颂啊。

    三百年的汪兆民跟孔衍植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弟中弟,这方面的本事,给孔衍植提鞋都不配。

    汪兆民投靠倭国的时候,那是倭寇占据中华半壁江山,华北华东基本沦陷,沿着张江从上海南京到武汉都丢了,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才因为和秃子的政治斗争失败,选择转投倭寇。

    而他孔衍植呢差不多相当于三七年八月,平津沦陷,山东的衍圣公一家就投了倭寇了。

    而且比起他的祖宗,无论是投降伪齐的孔,投靠金国的孔拯,投靠蒙古的孔元用,都是等到异族大军攻下山东,取得山东的绝对统治权之后的事情。

    而你孔衍植倒好,吃着大明朝的,喝着大明朝的,卖起大明朝比谁都积极。

    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就加封了衍圣公,还让其为位列朝班文臣之首,又特赐龙头藤杖给孔氏族长,令其主理家政。

    文臣之首,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而且崇祯待孔衍植更是厚道,除了赏赐田产,还给了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的头衔,无上荣耀,大明朝这是头一次有活着的太保,太傅。

    最让孔有德生气的还不是这些,你说你这么识时务,其实可不是什么坏事,孔有德也喜欢识时务的人,比如朱之裔,知道不是天策军的对手,果断献城投降。

    可你孔衍植不能这么双标吧,对异族这么识时务,对本侯爷怎么就不识时务了

    本侯爷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山东王,按照你的性子,不应该是纳头便拜,奉上贺表吗怎么还联络各地文人,进行抨击起来了呢

    跪得异族,就跪不得我

    而原本历史上,孔衍植舔多尔衮的腚舔的欢实,多尔衮被舔的舒服,也心情愉悦,对孔衍植很是欣赏,第一天上贺表,第四天就代替福林下旨,允许衍圣公府保留爵位和财富,并且还格外的赏了几万亩田地,以示恩宠。

    看到深得新朝器重,他们孔府一脉就能延续荣光,孔衍植又上了一道奏表上剃头奏稿。

    内容大概意思就是,得到剃头的圣旨,我孔衍植作为鞑清忠犬,立马集合衍圣公府所有人,宣读圣旨,遵从朝廷发令,剃发易服。

    然后由我第一个开始,剃掉丑陋不堪的汉人发饰,换上时尚,美观,又有型的金钱鼠尾辫,其余所有人,连带看家护院的土狗都换上了金钱鼠尾辫。

    当换上了金钱鼠尾辫,我感觉整个人的灵魂都得到了升华,我就是这个世界最靓的仔。

    我的鼠尾辫,时尚时尚最时尚的。

    新朝新气象,孔府上下欢天喜地,我孔衍植将号召伪明士子,一起为新朝新政歌功颂德。

    上表的时间,恰好是江阴典史阎应元,率领全城军民百姓,以血肉之躯抵挡鞑子数万大军和数十门火炮,坚守八十一日的江阴之战。

    此时,还有无数这样的英雄和仁人志士,与鞑子兵展开殊死奋战,无数有血性的汉人倒在血泊之中。

    而他孔衍植,不但没有为恩养了二百余年的大明尽忠,还在这种你死我活的较量中,公然站到了鞑清一边,使得剃发令有了正当的名义,比水太凉的宣传效果不知强了多少倍。
1...182183184185186...2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