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正如吴克金所说,这些都是阿巴泰最为伤心的事情
同样是父汗的儿子,在大金国随父汗征战三十余年,虽然功劳比不上大哥代善,阿敏,以及五哥莽古尔泰,但比皇太极,豪格,岳托这些弟弟,子侄战功要高得多,比起阿济格,多择,多尔衮三兄弟,更是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但是,他的待遇确是最差的,甚至还不如一些外人,搞得他像是捡来的养子一样。
尤其是多尔衮三兄弟,努尔哈赤恨不得摘天上的星星给他们玩,皇太极的第二任正妻乌拉那拉氏,曾因为见阿济格不肯下轿,即被努尔哈赤下令休离。
而多尔衮刚一出生,努尔哈赤便给了他五个牛录,此时阿巴泰征战十余年,也不过才有三个属于自己的牛录而已。
天命八年,18岁的阿济格、11岁的多尔衮、9岁的多铎,每人分得两黄旗的十五个牛录,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多尔衮的十五个牛录依旧在两黄旗编制内。
这些还不够,努尔哈赤还准备在自己死后,将自己的亲兵营,也就是后来的葛布什贤超哈营,也称为前锋营,交与多铎。
另外,努尔哈赤还打算把镶白旗旗主调到镶红旗,然后将再把镶白旗给多尔衮,这样一来,多尔衮手下就有了至少四十个牛录,但还没来得及完成这些计划,就一命归西了。
随后就是皇太极联合代善,莽古尔泰等人,逼迫三兄弟圣母阿巴亥殉葬,皇太极成绩夺取镶白旗,以长子豪格为旗主,皇太极自己依旧统帅正白旗。
紧接着,皇太极给两黄旗和两白旗名字互换,他自己和豪格领的两旗,变成了正黄旗和镶黄旗,不过人还是那些人,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
虽然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两白旗都受到了一定的削弱,镶白旗的旗主也从阿济格变成了多尔衮,但可以看得出来,努尔哈赤一开始就是奔着让多尔衮继承汗位取得。
而他阿巴泰则要惨得多,最开始征战之时,只是区区一个分得拨什库,连牛录章京都不是,统帅区区不到百人,靠着站功一步步升迁起来,直到四年前入寇京畿的时候,他手里也不过区区十个牛录。
他也明白,能够坐上镶蓝旗旗主的位置,完全是皇太极除掉同为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并且防止多尔衮三兄弟实力膨胀,才让自己接任,还不能指挥整个镶蓝旗。
大家同为父汗的亲儿子,但待遇差距就是这么大,无非就是他的母亲不受宠,而多尔衮三兄弟的母亲,大妃阿巴亥是父汗的宠妃罢了。
阿巴泰虽然对此很不满,感觉很憋屈,但也无能为力,谁让自己自小不受宠,也没办法拉拢出一支属于自己的势力呢。
但现在,吴克金站在他面前,跟他说出这一番话,他又不傻,自然明白招降之意。
一方面是在大金国遭遇的极度不公,另一方面又落入天策局手中,非但没有杀他,反倒是主动招降,看样子还会给予重用,两相对比一下,差别就相当明显了。
但是,他还是很抗拒。
毕竟,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主动归顺天策军的高级将领,连牛录章京都没有,他不想做这个开先河之人。
看到阿巴泰动摇了,吴克金再接再厉“我们孔将军一向是唯才是举,对于有能力,愿意为天策军效力之人,从不管他的出身。现如今我天策军外籍军团第三师师长福田康夫,便是倭人,加入天策军后,凭战功一路升迁到师长之职。
你们后院着火的消息,相信你也知道,你们后金的东北部,现如今整备我天策军第八军团逐步蚕食,而领军之人,便是前叶赫贝勒金台吉的长子叶赫那拉巴雅尔泰。
阁下能征善战,若是来到我天策军,最起码也是营长起步,将来率军征战,再立战功,军团长之职简直是手到擒来。
阿巴泰将军,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这天下之大势,已然明了,我天策军问鼎中原,称霸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吴克金的意思阿巴泰当然明白,倭人和同为女真人的巴雅尔泰都能成为师长,乃至于军团长,他如果归顺,断不至于混的比他们还差。
他对天策军的编制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师长差不多就相当于八旗旗主,军团长更是能统帅两个师,乃至五个师,这样的诱惑,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在大金国内部,遭遇诸多不公的情况下。
而且,天策军的强大他也是亲眼目睹的,这年头,再强悍的勇士,在火铳面前,也只是一击毙命,即使身穿多层盔甲,能够挡住火铳的攻击,面对更为强大的火炮,被击中也难逃一死,而吴克金区区一个师的编制,便拥有三十余门重炮,更何况这些火炮还能发射威力更为强大的开花弹。
此外,他还知道,天策军有一个专门的炮兵军团,类似于皇太极新组建的乌真哈超营,单纯的依靠火炮作战。
虽然大金国也能铸造自己的红衣大炮,但他知道这些大炮的成本相当高昂,这一年多的时间,花费了巨量的金钱,也不过才铸造了七十多门红衣大炮,加上缴获的那些,以及耿仲明带来的,才勉强凑够一百门。
阿巴泰是个久经沙场之人,这一年多来,和天策军之间的战斗,让他清楚了对方的实力正在快速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策军灭掉后金真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吴克金又抛出一记大招“阿巴泰将军,我家将军说了,只要你愿意归顺我天策军,潜伏在沈阳的我军情报人员,半个月内便可将阁下的家人全部带至沈阳,阁下大可不必担心家人的安全。”
“你不必再说了,我阿巴泰是不会归顺你们天策军的,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不过,阿巴泰还是拒绝了招降,不过口气已经不再那么的决绝。
吴克金也明白,想要这一番话语,就让阿巴泰归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他就这么答应了,吴克金反而会怀疑他是诈降。
该说的都说了,接下来就看他自己的选择了“阿巴泰将军先别忙着回绝,我知道这件事情很重大,不是一时半会能决定下来的,阁下先在这金州卫城内好好养伤,再仔细的想清楚,十天之后我会再来看望阁下,到时候希望阁下能考虑清楚。”
说罢,便平静的走了出去,给阿巴泰独立思考的时间。
对于吴克金这么一个武将来说,能说出这么一番话,确实有些为难他了,能够让阿巴泰动摇,已经达到他的预期了。
想要一次说服阿巴泰归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毕竟在后金生活了一辈子人,让他背叛后金,一是半会确实难以做到。
想当初,自己那么果断的加入天策军,一方面是局势所迫,后金借助舰队以及东江的内应,企图占据东江镇,另一方面,他自己跟孔有德都是毛帅麾下的将领,归顺天策军没那么抵触。
再者,当时吴克金不过是区区一个游击,所统辖兵马不过千余,算不得位高权重,顾虑也就没那么多。
而阿巴泰则不同,天策军虽然异军突起,打渔港一战重创后金,但也只有一成而已,之前后金未曾遭受过如此巨大的损失,才显得这次打击格外沉重。
要想彻底消灭后金,一两年之内还是没办法做到的。
所以,吴克金打算继续按照原计划行事,继续进攻剩下的城池,顺便派人联系中情局的情报人员,把阿巴泰的妻子儿女转移出来。
等到盖州卫以南全部被天策军拿下,他的妻儿也都到了天策军的地盘,那个时候,阿巴泰在后金将再无立锥之地,除了归顺天策军别无选择,而看他的表现,也不是一心求死之人。
即使他到时候铁了心的不愿意归顺,无非就是一刀砍了便是,对于天策军来说,阿巴泰的军事能力倒是在其次,重要的是他的身份。
如果后金贝勒,镶蓝旗旗主,皇太极的亲哥,都为天策军征战沙场了,也就在想世人说明后金已经衰落了,连旗主都背叛后金,投靠天策军了。
这样一来,那些汉军,朝鲜仆从军,还有归顺的蒙古部落,可能就没有那么忠诚了。
至于阿巴泰宁死不归顺,也可以弄出一个金州大捷,阵斩奴酋阿巴泰的捷报出来,不告天下,宣扬天策军的实力,反正不会白白浪费阿巴泰这么条大鱼。
第二天一早,吴克金和一营长,兵分两路,各率一千五百兵马,一路进攻东边的望海堡,一路进攻北边的红嘴堡。
虽然孔有德给了他足够的时间,但吴克金也是个要强的人,越早完成任务,越证明他的能力强。
这次的任务,是从旅顺登陆,然后一路打到盖州卫,收复辽南。
盖州卫城,早在五月份,就已经被天策军收复,当时郭怀一率领第五舰队,歼灭后金水师最后的十多艘战船,顺势攻下了盖州卫城,当时还准备一鼓作气拿下耀州城的,但皇太极反应速度挺快,没能成功。
六月份的时候,鞑子几次试图反扑夺回盖州卫城,但天策海军第五舰队停靠在港口内,为盖州卫的驻军火力支援,鞑子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折损了差不多三个牛录的真鞑子,还有相同数量的二鞑子。
等到九月份南征,调走了大部分的战舰后,鞑子又试图反扑盖州卫城,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驻守在盖州卫成的海军突击队一个营,在七月份的时候,在盖州卫城的正北,东南,西南三个方向,修建了三座小型菱堡,给予了鞑子沉重的打击。
而盖州卫城距离沈阳,只有不足四百里,而且大都是平原地带,只要拿下盖州卫到金州卫之间的广大地盘,并且稳固下来,相信皇太极觉都睡不好。
出发前往锦州之前,孔有德就让秦致远负责筹备移民辽南的计划,将辽南的土地利用起来,这样粮食方面,辽南的驻军便可以自给自足,不必再从海上运输。
不过山东本地的百姓,多半是不会移民的,土改全面落实之后,人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哪怕只有三亩,只要肯下地干活,去掉两成的税,即使年成不少,一年下来怎么着也能有个四五百斤的收成,肯定不愿意去辽东这种危险之地谋生活。
所以,这个移民的来源,必须得从外地找。
当前最为合适的地方,自然就是山西跟河南。
这一整年的时间,二三十万明军,以及数量更多的流寇,就在河南跟山西两地之间来回厮杀,两边的军纪都不会好,战乱之后的流民更是遍地都是。
其实已经有超过十万人的流民,听说了山东的土改政策,举家搬迁到山东来,现在的空余土地还有不少,足够安置他们。
秦致远就打算,从明年开始,进入山东求生的流民,给两个选择,留在山东的一人三亩地,如果去辽南的话,一人就是六亩,胆子大的自然会选择后者。
吴克金带着军队,在辽南大杀四方的时候,孔有德也带着增援白云龙的援军,靠岸登陆了。
第784章 登陆
入冬之后进攻锦州,对于孔有德来说,皇太极这一手玩的确实阴险,利用寒冬之时,渤海结冰的间隙,阻断了天策军大规模调兵增援的可能性。
尤其是自己率领大部分的战舰南下去对付郑芝龙的时候,秦致远,程希孔,以及白云龙他们都判断出了皇太极的军示意图,但也没有足够的船只来完成运输任务。
足足两个月的时间,留着防护山东沿海的战船以及运输船,也才向锦州方面增调了七个营,一万五千兵马,其实还可以增调更多兵马的,但对于驻防锦州的部队来说,粮食更为关键。
陆路没法抵达,渤海又结冰的情况下,在明年海冰消融之前,至少有三个月乃至四个月无法得到补给,哪怕运输十万大军过去,没有粮食也白搭,那两个月的时间,大部分的时候都在运输粮食,弹药,药材,军装等物资。
这一次孔有德亲自的增援行动,是明年开春之前,最后一次对锦州防线的增援了。
原计划是打算在塔山堡的东边海域登陆,以塔山堡和觉华岛为后勤基地,大军直奔松山堡,再根据战场局势,做出下一步行动的。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行程刚刚过半之时,侦察舰就来汇报,说塔山堡东边海面上已经开始结冰,虽然厚度只有七八存,但已经延伸至距海岸线五六里的范围,还在增加之中。
果然是一年比一年冷,去年这个时候,塔山堡海面上还没开始结冰呢,现在居然都有七八寸了,
连塔山堡的东部海面都开始结冰了,那么北边的那些港口,更是没办法靠上去,不到一尺的冰层,对于天策军的战舰来说不算什么挑战,但问题是,此时距离预定登陆地点还有不短的距离,舰队的每一艘船基本上都是满载前行,差不多还要两到三天才能抵达,到时候万一冰层再增厚,舰队就很有可能困在近海区域了,关宁军水师是怎么全军覆没的,他可清楚着呢。
于是,孔有德当机立断,这原计划不能在继续了。
经过一番思虑,他果断下令改变航向,准备在广宁中右所南边登陆。
这一片海域,更靠南一些,根据去年的观察情况,要到十二月初才会开始结冰。
两天之后,天策军舰队顺利抵达岸边,此时这一片海域,都已经出现了结冰的情况,虽然厚度只有两三寸,但要是再晚上几日,能不能登陆就两说了。
不过,相比于这些海冰,现在天策军最大的阻碍,却是关宁军。
年初与朝廷达成协议,让出山海关,进驻锦州之后,天策军跟关宁军的防区便以望海台,寨儿山堡,连山驿,长岭山堡为分界线,包括这四座堡垒在内,以南依旧由关宁军驻守,北边便全都丢给了天策军,让天策军挡在前沿,对付鞑子,朝廷也好腾出兵力,去中原围剿流寇。
而这广宁中右所,位于宁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的位置,毫无疑问属于关宁军的防区,对于天策军的贸然闯入,关宁军肯定不会欢迎的。
虽然孔有德有信心打赢关宁军,但现在的局面,能不起冲突最好,皇太极才是眼前的大敌。
现在驻守宁远的还是祖大寿,马世龙依旧去驻守山海关去了,所以孔有德先派人联络祖大寿,告知此事。
对于天策军过境的要求,祖大寿是很不乐意的,他祖家人还有不少在天策军手上呢,妹夫吴襄,外甥吴三桂,弟弟祖大弼,儿子祖泽润等等。
但要让他拒绝,他也不敢,天策军的实力他很清楚,去年的昌乐之战,他们根本就不敌,打渔港之战,更是干掉了鞑子两万大军,如果他们不同意,天策军强行登陆,恐怕他们也挡不住。
此外,孔有德还把岳托的尸体送给他,给了他一份大功劳。
思虑一番后,祖大寿还是同意了天策军的要求,反正打不过,天策军看样子也不是来找他们麻烦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有了祖大寿的配合,崇祯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午,孔有德率领的三万援军,以及相应的器械物资,顺利在广宁中右所南部海域登陆。
而后,便在关宁军的目光下,向锦州挺近。
三万大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旌旗遮天蔽日,犹如一条长龙,浩浩荡荡,不见首尾。
孔有德率领援军登陆,并且向锦州方向扑来的消息,自然瞒不过后金高层。
后金的细作在大明到处都是,漫说是这辽西走廊,便是京城,登州,都有后金的习作,而且还都是纯正的汉人,想要彻底清除,根本就不可能。
对于天策军增援兵马的情报,源源不断的传回来,包括天策军此次援军的数量,骑炮步各兵种有多少人,士气如何,都汇入皇太极的营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