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在炸药包投射器不间断的投射下,以及炮兵们手持燧发枪不断攻下,鞑子本就力度不算大的冲锋队伍,被挡在了十丈开外的地方,成片成片的倒下。

    “轰!”

    突然间,一个炸药包落在了阿济格坐骑的前方,轰然爆炸开来,他本人倒是没事,但战马被数枚钢珠砸入体内,瞬间倒地。

    而阿济格被人,也被摔倒在地上,晕厥过去了。

    他能撑到现在才挨一发炸药包,已经是运气相当不错了,毕竟之前他入阵之后,所有的天策军战士都盯着他们呢,不少人都选择把子弹射向阿济格,他能活到现在,只能说是运气好。

    但现在,他的运气用完了,倒在这一发炸药包之下,而身边的亲卫,也死伤大半。

    后续的骑兵,发现前方的阿济格不见了,都以为打几个已经死了,军心打乱,一些人还在继续冲击,一些人则调转马头,向两翼逃窜,当然,他们面对的是沈炼撤回来的前锋战士们组成的新方阵,根本逃不出去。

    不足两千人的鞑子骑兵,陷入一片混乱,而第五排的两个小方阵,随即变换阵型,向山坡压来,这些鞑子骑兵只能选择投降。

    而后,昏迷中的阿济格被战士们找到,悬挂起来,在整个战场外围不断地游行,让阵内的鞑子兵尽快投降。

    阿济格被生擒,德类格也阵亡了,剩余的鞑子骑兵,纷纷放弃抵抗。

    来自四面八方连续不断的火力,让他们伤亡惨重,建制被彻底打乱,完全陷入各自逃命的状态,而他们逃跑的道路也被天策军骑兵堵住,现在除了投降,别无他法。

    除了部分仍旧负隅顽抗,疯狂逃窜的鞑子骑兵外,大部分的鞑子都选择向天策军投降,保全自己的性命。

    鞑子兵虽然战斗意志顽强,都是有着高额的战功奖励在激励他们奋勇作战,现在非但看不到战功,继续打下去自己也是个死,大部分的鞑子可没有为大金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打算。

    而天策军各小方阵,也开始处理这些俘虏,消灭那些还在负隅顽抗的鞑子。

    战场的西侧,黎贤能也成功追上逃跑的蒙古骑兵,吴克善眼看没办法从天策军骑兵手里逃脱,但也不愿意束手就擒,打算拼死一搏,擒贼先擒王,拿下黎贤能然后逃出去。

    然而,黎贤能身边的警卫小队,人人装备了碎发手枪,老早就等着这一刻呢。

    当吴克善率领蒙古骑兵与黎贤能碰撞的前一刻,双方间隔之后不足十丈的时候,密集的枪声骤然响起,被作为重点目标攻击的吴克善,身中十余发子弹,从战马上摔下来,抽出两下便没气了。

    主将战死,其余蒙古骑兵哪里还有继续作战的勇气,纷纷调转马头,试图继续逃跑,但已经来不及了,他们速度还没有提起来,黎贤能便率领近千骑兵,将只有四五百人的蒙古骑兵冲了个七零八落。

    而后,那些被分割包围的蒙古骑兵,一个个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下马跪地,请求天策军饶他们一命。

     




第832章 皇太极的决定
    明末阴雄正文第832章皇太极的决定至于两翼的骑兵,先是被外围小方阵的铳炮打击,而后遭遇了天策军的主力骑兵,然后一个交锋就被打的大败,涌入方阵之间的那些骑兵怎么败的,他们也搞不清楚,毕竟当时他们都自身难保了,哪还有心情去管其他人啊。



    虽然搞不明白阿济格这次全军覆没的具体原因,但多尔衮也清楚,天策军的实力远比预想中的要强,作为第一次跟天策军正面交手的他,内心的压力又增大了不少。



    现在他手头还有近七万兵马,面对的天策军只有三万多,但他此刻内心还是极度慌乱,甚至还有些恐惧,担心自己也会和多铎阿济格一样,被天策军打死或者俘虏。



    打仗从来不是数字游戏,不是你有三万人,我有七万人,我两个兵能换掉你一个兵,最后我死的剩下一万人,你的人死完了,我就赢了。



    真实的战场,哪怕是投入十几万人的军队大战,往往都是局部战场死伤一两万人,乃至三五千人,某一部分就崩溃了,然后与之对阵的地方兵马便会驱赶这些溃兵冲击其余兵马,加入对其余部分的进攻,最终引起全方位的溃败。



    而多尔衮现在的情况,要糟糕得多,虽然他手里还有近七万人,但有一万多都是溃逃下来的汉军三旗,虽然现在勉强被组织起来了,但如果现在让他们去迎战天策军主力,绝对会直接溃散,甚至直接阵前反戈。



    也就是说,现在能用的兵马也就只有五万多,还需要分出一部分看守汉军三旗的溃兵,防止他们出乱子,威胁到背后。



    能作战的军队,也都军心不稳,毕竟刚刚大败两场,两个旗主都没回来,出战的两万多骑兵,逃回来的不足一成,他们心中也充满了恐惧,担心也死在天策军手上。



    而天策军那数量庞大的火炮,更是让多尔衮忧心忡忡,他们自己的火炮,大部分都随着汉军三旗的溃败丢掉了,虽然军中还有几门红衣大炮和二十多门佛郎机,但面对天策军那两百多门炮,完全不在一个水平,就算天策军只动用那些缴获的火炮,他们都无力抵挡。



    单单依靠自己这点兵马,想要挡住气势如虹,连战连捷的天策军主力,恐怕是不可能的,现在必须要有更多的有生力量加入才行。



    思虑一番,他便派人送信给皇太极,说明了现在的情况,同时不顾个人颜面,请求皇太极派兵增援,否则大金军主力随时有被击溃的可能。



    传令兵走后,多尔衮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整个人都显得格外颓废。



    岳托死了,豪格被俘送到北京凌迟了,多铎死了,杜度也被送去了北京,耿仲明也死了,现在阿济格,德类格,吴克善都杳无音讯,有些溃兵说他们都已经死了或者被俘了,虽然还不能确定,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有这个解释了。



    多尔衮心头不由得冒着一个念头,难道大金国真的无法战胜天策军吗难道大金国注定要被灭亡吗难道这就是大金国屠戮汉人百姓遭受的报应吗



    但他的疑问,无人能够回答。



    收到多尔衮的求援信,乳峰山上的皇太极,此刻同样是脸色铁青。



    汉军三旗的溃败,虽然让他很是愤怒,但也不算太过出乎预料,毕竟天策军的实力摆在那,汉军三旗本就是为了消耗天策军兵力和体力的,损失了也就损失了,只要达到消耗天策军的目的就行。



    随后阿济格率领两万余骑兵,对击败汉军三旗的天策军前锋兵马展开追击,这点让他很是欣慰,虽然两白旗和自己一直不对付,多尔衮三兄弟也明里暗里挑事儿,但阿济格这点军事素养还是有的。



    如果能够将天策军前锋步兵给围住,然后全部吃掉,汉军三旗的损失也就算弥补回来了,后续还有的打。



    但没想到,阿济格非但没能吃掉天策军前锋,居然也败在了天策军手上,而且是全军覆没,让他怎么都没想到。



    这可是两万多骑兵啊,除了汉蓝旗的三千多骑兵外,其余的全部是大金骑兵和蒙古骑兵,可不是什么步兵啊,居然被天策军全部歼灭,德类格身死,阿济格被俘,逃回来的残存骑兵不足两千人。



    这样的结果,让皇太极根本不敢相信,他还以为是多尔衮想保存实力,故意编造出来的。



    但随后多方消息印证,确定了这个消息属实,而且天策军在干掉这两万多骑兵之后,便开始全军压进,向多尔衮的主力压过来。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使多尔衮手里还有至少六万兵马,但刚刚大败两场,汉军三旗折损近半兵马,丢失了几乎全部的重型火炮,骑兵损失高达两万二千人,以天策军高涨的士气,还有那数量极为庞大的火炮,以及不输大金军的骑兵,多尔衮能不能顶得住还两说。



    现在多尔衮全然不顾面子,向皇太极求援,请求将乳峰山石门山北侧的两黄旗调派过来增援,以抵挡天策军接下来要发动的攻势,就说明事态已经相当严重了。



    但皇太极也有些犹豫,因为求援的可不止多尔衮这一处,锦州城外的代善,也发来了求援信息,请求皇太极派兵增援,对付从锦州城内出来的天策军白云龙部。



    辰时,就在祖泽润和德类格率领的两万前锋,从女儿河渡河之时,锦州城内的白云龙部就侦查到了这个情况,知道鞑子与天策军的决战开始了。



    而锦州城附近的围困兵马,不过区区四万人,而且这四万人里面,有四五千朝鲜人,四五千野人女真部的兵马,还有蒙白旗,部分外藩蒙古的兵马,最后才是正红旗的旗丁。



    这四万兵马,还要驻扎周边的一些城池堡垒,真正安置在锦州城外面的,也就不到三万人。



    而白云龙手里却有着一万六千人的天策军,包括一个炮营,两个骑兵营,这段时间以来都是防守作战,损失不大,而且休养的很好,完全不惧与鞑子正面作战。



    两日前决定了作战部署后,孔有德就把相关的计划派人送入锦州城,要求白云龙在鞑子发动决战之时,主动从锦州城向城外的鞑子出击,让鞑子无法全力投入主战场之上。



    于是,在侦察到鞑子主力还是南渡女儿河的时候,白云龙就知道决战开始了,便下令准备出城作战。



    在沈炼与汉军三旗玩排队枪毙的时候,白云龙与谢勇分别率军从北门和东门出击,出了继续留守锦州城的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大队外,其余所有兵马悉数出城。



    对此,代善虽然有一定的防备,但根本没预料到天策军会一次出城这么多兵马。



    天策军此前也有过出城袭击的先例,但基本上都是以骑兵为主,数量也不多,少则一两百,多则一千余,都是瞅准防御的薄弱点进攻,然后等到其他地方的大金军合围之前就撤走,根本没有突围的打算,纯粹是消耗大金军的实力。



    每次这样一波出城突袭,总能给大金军造成一些伤亡,数十人到两三百人不等,而天策军自身的损失微乎其微,让大金军不胜其烦。



    &



第833章 听天由命的皇太极
    明末阴雄正文第833章听天由命的皇太极望着鞑子两黄旗的兵马,犹如洪水般从乳峰山北侧涌出,毛家岭顶峰上屈正,正不断用望远镜扫视着鞑子的兵马,对着鞑子的军队仔细分辨,但隔得太远,一时间还是无法看的清楚。



    他在找人,找皇太极。



    孔有德给他的任务是防守松山堡,长岭山,毛家岭这三处防线,不能让乳峰山和石门山的鞑子威胁到大军的侧翼,具体如何行动由屈正自由发挥,孔有德要负责主战场,不可能还来分心替他指挥。



    而主战场大胜两场,也让屈正判断皇太极不会集中主力进攻松山堡。这样做并不能缓解主战场的颓势,所以皇太极很大概率回去增援多尔衮的主战场。



    于是他果断移驻毛家岭,准备对皇太极来一次斩首行动。



    在他的身后,有两个炮兵中队,二十四门火炮,外加十门缴获的红衣大炮,还有作为杀手锏的三十架火箭弹发射架。



    这些火箭弹发射架被安置在顶峰,不过为了防止鞑子提前发现,还是进行了一些伪装。



    严格说起来,这些火箭弹不是专门为皇太极而准备,主要是孔有德的一手保险,主战场就在长岭山和毛家岭以西不足十里的地方,如果没办法像预想中的那样顺利取胜,败退下来可以利用这些火炮和火箭弹阻击鞑子追兵。



    现在看来,恐怕是用不到了,孔有德已经率领天策军步骑炮三万余兵马,杀向多尔衮主力所在,只要不让皇太极顺利增援多尔衮,击破多尔衮剩余的兵马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屈正发现鞑子两黄旗来增援后,便果断派人报告孔有德,同时将自己的斩首计划也一并汇报,得到了孔有德的赞同,他就开始做起相应的布置。



    毛家岭南侧是长岭山,皇太极必然不会从两山之间绕行,北边就是女儿河,中间是一片三四里宽的平原,当初济尔哈朗和多铎以及苏纳的骑兵就是在埋伏在这里,准备对天策军进攻长岭山的主力来个背后袭击。



    后来多铎战死,鞍子山又大败杜度率领的三万余敌军,长岭山也快被天策军攻下来了,于是皇太极主动放弃了长岭山,毛家岭,松山岭等一系列防线,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不放弃也会被天策军攻下,只会白白折损兵马,不如直接放弃。



    而天策军接管之后,便在这毛家岭也设立了防线,监视北边女儿河,以及东北边乳峰山的动向,掣肘鞑子的行动。



    现在皇太极想要增援多尔衮,就必须从毛家岭北侧绕过去,而这一片平原,便完全处于山顶火炮的射程范围之内。



    屈正此时就在寻找皇太极的位置,到时候火炮与火箭弹齐射,争取将皇太极给干掉,如此一来,这场大战天策军必胜。



    即使没办法干掉,也能对增援的鞑子兵马造成大量杀伤,迟缓两黄旗增援的速度,为主力击溃多尔衮部争取时间。



    对此,皇太极全然不知,但他也知道天策军火炮的犀利,毛家岭肯定有天策军的火炮,他可不会贸然暴露在天策军的炮火射程范围之内。



    于是他下令,以三千正黄旗为先导,外加三千余外藩蒙古兵,共计六千余兵马,直扑毛家岭,对毛家岭的天策军防线展开进攻,而后皇太极亲率其余兵马,绕过毛家岭北侧,增援多尔衮。



    看到数千鞑子兵朝毛家岭扑过来,屈正也一点都不慌,毛家岭的驻军虽然只有一千五百人,但随时可以从松山堡,以及南边的长岭山增调兵马,除非鞑子全部兵马投入进攻毛家岭,否则这一场攻防战不过是鞍子山之战的翻版罢了。



    二十四门云飞炮,被分别东北角和西北角,这两处地方比较突出,又被专门修缮过,视野开阔,射界良好,再搭配四条步兵防线,以及如同鞍子山防线一般的壕沟网,绝对会让来进攻的鞑子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屈正也明白,这皇太极派出五六千人来进攻,摆明了就没想拿下毛家岭,不过是吸引己方的火力,让主力兵马通过罢了。



    那自己就如他所愿,先好好教训教训这些前来攻山的鞑子,让皇太极放松警惕,主力通过平原的时候,然后给他个惊喜。



    做好相应的安排部署之后,放眼望去,前来攻山的鞑子,已经从东北方向,逼近到了四里的位置,内中不乏一些骑兵,但他并不担心,哪怕壕沟网被填平,这毛家岭北侧并不算陡峭,但这些骑兵想要冲上来,也是困难重重。



    相反,他们高大的身形,就是火铳手们最好的靶子,打马可比可打人容易多了。



    “开炮!”



    看着鞑子进入三里范围,屈正淡淡的下令道。



    “轰轰轰……”



    各炮位纷纷开火,由于鞑子的进攻兵马只携带了少量重炮,而且炮兵阵地防护极为完善,他们可以不慌不忙的瞄准,然后开火。



    虽然隔得还很远,但命令率还是相当可观的。



    看到攻山的兵马,已经成功的吸引了毛家岭上天策军的炮火,皇太极也下令主力西进,迅速越过这一片平原地带,增援多尔衮。


1...273274275276277...2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