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正因为如此,天雄军对上犹如一盘散沙的农民军,才会无往不利,百战百胜。
休息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后,士兵们的体力也恢复的差不多了,闯军却没有趁此机会攻上来,其实高迎祥这个时候硬冲一波,是有希望直接冲散天雄军的,但他不想冒这个风险,而且这样打的话风险太大了。
他的十门红衣大炮,已经准备就绪了,只要卢象升再来一波,绝对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天雄军体力恢复过后,再度发动了进攻,这次那些湖广明军位于后阵,如果继续让他们打前阵,很容易哗变。
然而,当他们冲到闯军阵前半里的地方,发现闯军居然自己分开了阵型,还没等他们来得及高兴,赫然发现后面出现了一个个被黑布盖着的东西,随着黑布被掀开,居然真的是红衣大炮。
即使是精锐的天雄军,面对这种利器,也不由得心生恐惧,原来谣传都是真的,闯军真的有红衣大炮。
但现在回头已经不行了,只能硬着头皮冲上去,反正就这么点距离,他们的红衣大炮也造成不了多少伤亡。
“轰轰轰……”
一阵阵雷鸣般的炮声响起,然后就是十枚硕大的弹丸,呼啸着飞向天雄军阵列,顷刻之间,十发炮弹打入人群,就像是串糖葫芦一样,一个借着一个的士兵身体被贯穿,惨死当场。
这一轮炮击,直接在天雄军阵中打出十条血胡同,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和飞溅的鲜血。
“撤军,部撤军!”
看到闯军拿出红衣大炮的一瞬间,高迎祥就知道这场仗已经输了,继续打下去,只不过徒增伤亡罢了。
与其在一场必败的战斗上消耗宝贵的兵力,还不如果断撤退,天雄军的士兵极为宝贵,闯军是流贼,就算消灭他们一万人,两万人,不出几天又补充回来了。
随着卢象升的命令下达,天雄军如同潮水般溃退下去,同时卢象升还传来给宜城的守军,让他们一起撤退,宜城肯定是保不住了,留下来只是送死罢了。
而高迎祥对此始料未及,完没想到这卢阎王这么光棍,看到红衣大炮直接就不打了。
以至于他根本没做好准备,天雄军撤出去两三里之后,闯军才在他的命令下展开追击。
而这个时候,天雄军的另外一个优势便体现出来了,那就是体力。
闯军虽然比以前强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出山之后到拿下襄阳这段时间招募的,原本都是吃不饱饭的饥民,虽说这两三个月吃得好,但身体素质要提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这种远距离的追击,也只有那些闯军的老营才追得上,但天雄军可是还有骑兵在的,这些骑兵不断地为大军断后,让闯军骑兵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于是,闯军追兵与天雄军的距离越拉越大,但卢象升可不敢继续停留,前方有一支闯军偏师等着他呢。
果然,一个时辰后,他们在一个叫王家坡的地方,与刘宗敏率领的偏师遭遇了。
不过幸好,刘宗敏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天雄军,赶忙排兵布阵,阻击天雄军。
但卢象升可不会跟他正面硬刚,派出骑兵上去缠斗,然后步兵迅速转道向东,争取更多的兵马能逃走,到时候他回到承天府,再度编练军队,就算不能消灭闯贼,也能拖住他的兵力,不至于让整个湖广都沦为闯贼所有。
刘宗敏也看出了卢象升的意图,果断分兵,一部分对付天雄军骑兵,另一部分去截击天雄军的步兵。
不过由于位置关系,未能将其部挡住,而且刘宗敏也不敢逼得太紧,万一这天雄军看到没有退路,来一个鱼死网破,他这七八千兵马,还真不一定扛得住。
在杀伤和俘虏三千多天雄军,外加两千多明军之后,卢象升成功的带着近万兵马,拜托了刘宗敏的追击。
而后,卢象升将兵马一分为二,一部回到承天府,加固城防,阻挡闯军的进一步进攻,另一部分则由他亲自率领,前往荆门州,守住进入四川的道路,防止闯军入川,同时若是闯军继续南下湖广,他也可以威胁其侧翼。
卢象升败退之后,高迎祥也没有军去追击,只是派遣四五千人,跟着刘宗敏一起,继续向南推进,其余兵马则留下来修整。
这一仗虽然赢了,而且干掉了差不多三万人的天雄军和明军,但闯军自身的损失也不小,天雄军的实力不是吹出来的。
经过清点,两个战场加起来,闯军的直系兵马损失足有近七千人,包括六百多人的老营,而杂牌兵的损失,差不多有六千人左右,一点都不小。
天雄军的逃跑速度比他们快,除非追到下一个天雄军打算防守的城池,否则根本追不上他们,如果把主力部派出去追击,那就没办法应对北边和西边的威胁了。
根据侦察到的情报,秦良玉的白杆兵,还有张令的川军,共计三万兵马,已经进入湖广的郧阳府了,距离也就四百里,十天的路程罢了。
而西北边的贺人龙,猛如虎等陕西的将领,也带着近四万兵马抵达商南,距离南阳也只有三百里,七八天就能赶到。
虽然湖广还有不少明军,卢象升也带着残兵跑了,但这个时候没必要思追到底,风险太大了。
外甥李自成还在江南流动作战,能够吸引很大一部分的明军,卢象升想要再组织足够的明军来攻,最起码也要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高迎祥想安心的对付其他几路明军,待北边和西边的威胁消除后,再尽发主力,南下收拾卢象升,占领整个湖广。
不过,当高迎祥回到襄阳之后,却发现局势没有想象的那么急迫。
当卢象升战败的消息扩散开来之后,高迎祥的处境好了不止一星半点,不单单是威望大为提升,局面也好了许多。
首先便是陕西兵停止前进了,猛如虎,贺人龙他们本来已经到了西峡口了,与守卫在那里的闯军发生激战,但得知卢象升战败的消息,没有半点犹豫,又退回商南去了,观望局势的发展。
而秦良玉的白杆兵和张令的四川兵,得知消息后,也不再继续前进,秦良玉驻军均州,张令屯兵郧阳府,互为掩护,阻止闯军向西扩张。
他们都很有自知之明,现在继续前进,也会和卢象升一样,被各个击破,他们之中任何一家的军队,现在都不可能和闯军抗衡,只能等到五省总理熊文灿,带着中原的大军打进来,他们才有机会合兵一处,共同对付闯军。
但是,高迎祥可不会给他们这机会,如果是以前的话,这种局面他根本无法破解,因为没办法攻破这些重兵驻守的城池,最终会被合兵一处明军给彻底消灭掉,或者像以前一样,直接跑路。
现在局面不同了,他手里有着足够的攻城火炮,辽宁商号半个月内还会有一批新的货运送过来,他完不担心武器弹药方面的问题,于是在修整数日后,直接进攻均州。
秦良玉虽为勇将,白杆兵也都是能战之军,但毕竟只有一万多人,面对气势汹汹的五六万闯军,还有数量众多的火炮,即使有均州城作为依托,也难以抵挡。
高迎祥猛攻均州,白杆兵顽强抵抗,但也只支撑了两天之间,城池便被攻破,秦良玉带着数千白杆兵和当地明军的溃兵,一路向西,撤退到郧阳府成,与张令汇合。
而张令也明白,均州城挡不住闯贼,郧阳府城也很难挡住,好在郧阳府城被汉江环绕,是一道不错的屏障。
当然,构筑堤坝水淹闯贼是不可能的,汉江作为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水量巨大,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没个两三百万人花上年是不可能修筑起来。
张令和秦良玉一合计,既然水攻不行,那就火攻击,于是便在上游大量建造火船,等到闯贼渡江来攻,便从上游放火船,定能让闯贼知难而退。
他们的计划确实很成功,高迎祥侦查了一番郧阳府城周围的情况,便果断下令撤军。
除了留守五千兵马驻防均州和沿途关隘,其余兵马直接北上,一分为二,一部分去阻击从汝宁府来的明军主力,而他则亲率两万嫡系兵马,外加三万杂牌兵,直扑商南。
一时间,关中大惊,若是猛如虎,贺人龙他们也败了,闯贼顺着商洛道进入关中易如反掌。
这个消息传到北京,满朝皆惊,闯贼只不过占据南阳盆地便如此难对付,若是再让他们占领关中,再把他们发家的陕北,宁夏,固原等地夺走,就更难剿灭了。
(iishu)是,,,,!
第849章 后金内乱
【】(iishu),
于是,文武百官们,纷纷出谋划策,调兵遣将,不断的从西北边镇,还有山西,四川,以及南方各地抽调兵马,争取早日将闯贼灭杀,同时崇祯还连发七道上谕,催促熊文灿进入南阳盆地,剿灭闯贼。
可以说,整个大明官场,都被闯贼给弄得人心惶惶,他们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半年前不过两三千残兵,现在却大有席卷中原之事。
甚至还有人提议,将天策军调派着去打闯贼,让他们拼个两败俱伤,最后朝廷再出来捡漏,但稍微明白点的人都知道,天策军可不会傻到接受这种安排。
不过,崇祯还是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给孔有德发了几道圣旨,先是一番夸赞他为国为民,忠心可鉴,大败建奴,为国戍边,然后话锋一转,提到了中原战局,流贼为祸一方,百姓生灵涂炭。
崇祯希望一心为国的沈阳公能率军进入河南,平定流贼,还中原百姓一片安宁,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于倒悬。
甚至崇祯还表示,只要能够平定中原流寇,可以仿朝鲜故例,封孔有德为辽王,在辽东立国,为大明藩属国,永世不征。
对此,孔有德当然是嗤之以鼻,高迎祥就是他一手扶持起来,为的就是拖住明军,他除了脑子进水了才会去灭了他们。
而现在朝鲜都成了他的小弟了,天策军的实际控制地盘可远不止一个山东,还会在乎一个王爵不成。
这大明朝已经两百六十多岁了,该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取而代之的只能是天策军,有着后世见识的孔有德,能将中华带向更为辉煌的未来。
不过,这高迎祥也确实是个人物,不愧为闯王一代目,自己就卖给他们一批军火,居然就能从两三千人的队伍,迅速发展到是余万人的地步,而且连败左良玉,卢象升,秦良玉等部,稳稳的扎根于南阳盆地。
当初制定的这个计划,现在看来相当有效,朝廷想要对付天策军,肯定要先解决掉高迎祥部才行。
而无论谁取得胜利,对于天策军来说都不算什么坏结果,若是朝廷取胜,高迎祥为天策军争取了大量的时间,若是高迎祥取胜,像原本历史上李自成那样席卷天下,天策军也丝毫不虚,直接断了他的军火供应,他手里的那些家伙事儿可就不好使了。
不过这崇祯都舔着脸来寻求帮助了,孔有德也不能一点都不回应不是,于是斟酌一番,他便写了一份奏章,呈递给了崇祯皇帝。
在奏章上,孔有德说天策军要防患建奴,虽然锦州一战,建奴大败,但其实力仍旧不可小觑,随时有卷土重来的威胁,当务之急,便是趁着建奴实力大减,又生内乱的情况下,将其斩草除根,彻底消灭。
天策军接下来的几个月,要忙着剿灭建奴,恕不能为朝廷扫平流寇,不过依朝廷数十万大军,剿灭流寇易如反掌,就不需要他这个小小的天策军统帅来插手了。
事实上,孔有德说的也不是假的,现在确实到了彻底解决建奴的时候了,而且相应的准备工作也都完成了。
三月初,在他离开前线,回到登州之后,在此之后,除了叶赫军团之外,其余各部天策军的进攻行动都基本停了下来,为的就是让建奴内部可以放心内斗。
在近三个月的时间之后,建奴内部的争斗也告一段落了,多尔衮成了新的后金大汗。
根据潜伏在沈阳的情报人员发回来的消息,整个三个月份,多尔衮和代善都在处理后事,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毕竟这一场大战下来,整个后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千头万绪不得不去处理,哪有那个闲工夫去争斗啊。
大汗阵亡,先后阵亡和被俘的旗主和固山额真有杜度,多铎,阿山,德类格,耿仲明,祖泽润,马光远,石廷柱,苏纳,阿济格等十人,只不过阿济格‘幸运’的逃了回来。
其余的梅勒额真,甲喇章京,牛录章京等中高级将领更是不计其数,此外还有阿巴泰这个叛徒,背叛大金,归顺天策军,他的背叛,对大金国的打击不亚于阵亡三个旗主。
兵力损失更是高达十四万,即使是去掉汉军旗,蒙军旗,朝鲜仆从军,外藩蒙古兵,野人女真部落兵等,单单满洲八旗的伤亡,就高达五万人,正黄旗更是直接被歼了,逃回来的不足千人。
他们要忙活的,首先便是稳住局势,把满洲八旗的架子保持住,安抚那些阵亡将士的家属
不过,随着善后的进行,多尔衮和代善的争斗便开始了。
首先便是军官的安排问题,基层的牛录章京,壮大,分得拨什库这些军官,即使是阵亡了,可以直接由他们的儿子或者兄弟来继承,这倒是有点类似明军的卫所制度。
但高级一些的军官,比如甲喇章京,可不是直接继承的,统帅一千多人的将领,如果没有足够的战功,想要服众根本不可能,再到固山额真,旗主这个级别,不但要有战功,而且还要有资历,有出身才行。
所以,对这些高级军官的安排,就成了代善和多尔衮矛盾爆发的开始,他们都想安插自己一系的人去,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很自然的产生了矛盾。
大败之后的追击战中,天策军针对代善的势力不断攻击,不断地削弱他们的势力,使得代善一系的实力已经没办法碾压多尔衮一系了,而且后方留守的兵马中,又以多尔衮一系居多,如此一来,双方的实力非常接近了。
此外,阿济格和那一票牛录章京,甲喇章京,也被孔有德故意放跑了,使得多尔衮有了与代善抗衡的能力,否则这个时候代善直接称汗就没人反对偶尔。
正是赢未来有了这个实力,双方对任何一个职位的安排,都开始了无休止的争论。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便是对汗位的争夺。
后金大汗皇太极死了,他的长子豪格也被天策军俘虏,在北京被崇祯皇帝给凌迟了,剩下的两个儿子都才四五岁,根本没办发继承汗位,最有资格的当属多尔衮和代善两人。
多尔衮也早就预料到现在的局面,所以早在回到盛京就开始着手布置了,代善忙着笼络八旗贵族,而多尔衮则不同,他一开始便盯上了范文程,宁完我这些汉人文官。
在他看来,汉人依旧强大,而且多智,如果不是内斗严重,根本不会给大金国崛起的机会,现在只要控制好大金国内的汉人官员,他就稳操胜券了。
而范文程等人也对多尔衮的招揽投桃报李,代善这人跟他老子努尔哈赤一样,不待见汉人,范文程也不会自讨没趣的投靠代善,于是他们便成为了多尔衮的智囊团,开始策划着怎么击败代善,夺取汗位。
“贝勒爷,现如今您与大贝勒实力不相上下,大贝勒必然也不服您,所以当务之急,乃是寻求外援,方能增加我方胜算!”
范文程一投效多尔衮,便为他献上一计策,助他夺取汗位。
“外援?你的意思该不会是天策军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