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阴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多极世界
除了登莱巡抚衙门,其他的地方,都已经更换了统治者。
而此时,孔有德与李九成发生了分歧,是关于以后的路如何走的问题。
这一路走来,战斗过程都格外的轻松,李九成的野心膨胀了“永诗,以我的意思,咱们直接开国算了,推举孙军门为王。
咱们先拿下登莱,再号召东江的兄弟们,然后再根据局势而动,未必不能取代朱家天下啊。”
然而,孔有德并不打断冒险,这个时候直接开国,就意味着跟朝廷不死不休了,区区两府之地,顶多在加东江,想跟朝廷抗衡,基本是不可能的。
孔有德赶忙打消他这个想法道“九成大哥,千万不能这么干,朝廷现在还有百万军队,一旦咱们这么干了,顷刻间就会调集大军前来围攻,咱们现在才多少人,怎么可能跟朝廷抗衡。”
李九成不以为然“永诗,你太谨慎了,看看人家努尔哈赤,那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是李成梁家的一条狗罢了,现在不也是开创了这么大的基业咱们现在拿下登州,粮饷兵马,应有尽有,还比不过他努尔哈赤”
孔有德顿时无语了,原来这李九成,是看到努尔哈赤成功开国,也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啊。
确实也是,换个人来想,连努尔哈赤都能建国,凭啥自己就不行呢。
不过,孔有德并不觉得,有这么容易,因为他特地了解过努尔哈赤的起家经过,绝没有想象般的那么容易。
努尔哈赤十三幅盔甲起家,完全是他后代们的瞎吹,如果没有李成梁,他努尔哈赤什么都不是。
李成梁经略辽东期间,对蒙古,女真等部落进行剿抚并用。
李成梁骁勇善战,谋略非凡,对被自己打败的部落总会留有生路,助其发展,拉拢他攻打其他部落,这还不算还挑拨各部落互相残杀,导致女真诸部落,无法凝聚成一股力量。
他居中裁决,辽东的情况越剿越乱,蒙古和女真的整体实力,也在稳步下降之中,一切都在李成梁的控制中,适时候的又稳定局面。
他的做法,其实很想十八到二十世纪的英国做法,完全就是个搅屎棍般的存在,只要谁冒头,就收拾谁,然后扶持一个听话的,鼓动他们自相残杀,自己则渔翁得利。
早在在努尔哈赤之前很多年,李成梁一直再玩这个套路,用于控制女真诸部,而且他还玩过一次大的,对象是海西女真四部当中的哈达部。
哈达部与乌拉部同源,其初代酋长旺济外兰(完颜外兰)是乌拉部老酋长速黑忒的次子,在部族内乱中率部分部众出走到哈达河自立,就是哈达部。
当时海西四部中,叶赫不仅最强势,而且对明廷桀骜不驯,而旺济外兰政治情商很高,知道要找一个强力的靠山,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镇守辽东的李成梁,自然是很好的选择,所以他对李成梁表现的很忠顺。
李成梁对他的态度很是满意,就大力扶植哈达部,并给旺济外兰赐名“王忠”,使哈达在王忠、王台两代酋长时依靠明朝的支持迅速发展,成为海西四部和部分建州部共尊的政治领袖,反过来说,李成梁也借助哈达之力,
第139章 广积粮,缓称王
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才从新起复,镇守辽东,这期间的十年,就是努尔哈赤快速发展壮大的十年。
然而,李成梁对于发展起来的努尔哈赤,并不在意,因为他除了李如松还有八个儿子,李如松能把努尔哈赤治理的服服帖帖,他其他八个儿子,想必制服努尔哈赤也问题不大,即使自己过世了,将努尔哈赤这条忠犬,交给自己儿子继续用就是。
而且,他手下还有好几万,刚刚从朝鲜战场回来,吊打日军的关宁铁骑,只要努尔哈赤表现出逆反的样子,随时可以灭了他,再扶持一个新的忠犬起来。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努尔哈赤,就算是倾尽全力,也不过只能弄出两万人的军队,根本不够李成梁塞牙缝的。
深知这个道理的努尔哈赤,就继续表现的极为恭顺,继续当他的乖宝宝,李成梁家的忠犬。
不光获取的他女真部落的首级,不断地往沈阳送,东珠,兽皮,人参等等,都是一车一车的往北京城的宁远伯府邸送,表现的比李成梁的亲儿子还要孝顺。
这段时期,努尔哈赤也停止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听从李成梁的命令,攻打蒙古部落,以及其他的女真部落,而且打完之后并没有兼并他们残余的部众,以显示自己并没有野心,只想当李家的一条好狗。
然而,李成梁这一次玩脱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其他的八个儿子,根本制不住努尔哈赤,而唯一能治他的李如松,也早已战死沙场了。
随着万历三十七年,李成梁再一次被罢官,努尔哈赤已经没有人能遏制住了,他又开始了之前停止十年的兼并战争,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
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病死,那些从朝鲜战场征战回来,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关宁铁骑,差不多都老死病死了,努尔哈赤终于亮出他的獠牙,背叛明朝。
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自称大汗,继续攻打残余的海西女真叶赫部,野人女真诸部,还有一些残余的女真小部落。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率后金军袭占抚顺、清河后,曾打算进攻沈阳、辽阳,但因力量不足,侧翼受到叶赫部的威胁,同时探知明王朝已决定增援辽东,便于九月主动撤退。
万历皇帝觉得事态严重了,就派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主持辽东防务,消灭反叛的努尔哈赤。
杨镐到达辽东后,就决定出兵辽东,大举进攻后金。但由于缺兵缺饷,不能立即行动,遂加派饷银200万两,并从川、甘、浙、闽等省抽调兵力,增援辽东,又通知朝鲜、海西女真叶赫部出兵策应,合计是十一万人,大举进攻赫图阿拉。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援军虽大部到达沈阳地区,但粮饷未备,士卒逃亡,将帅互相掣肘,导致战斗力大为缩减。
加上杨镐低估了后金的战斗力,也高估了自己所部的战斗力,采取了分四路进攻的策略,导致被各个击破,明军大败,努尔哈赤也趁机占领了开原,铁岭都一大块地盘。
自此以后,后金在辽东的势力,就更一步扩了,以至于现在成了大明的心头大患。
来到大明这么久了,孔有德对努尔哈赤的崛起过程,还算是了解,可以说是一件人为加巧合的事情。
并不像李九成想的那么容易,各方各面,都不允许现在揭竿而起,建国称王。
“九成大哥,咱们真的不能这么干,咱们现在面对的情况,可是和努尔哈赤完全不同得。
第140章 面见孙元化
孔有德思量着,孙元化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放弃抵抗了,想要见见自己也是情理之中,就是不知道准备说什么。
不过想到巡抚衙门的那几门红衣大炮,还是有些发憷,问亲兵“巡抚衙门还有守兵吗那几门红衣大炮如何了”
传令兵道“回将军,孙军门已经下令,让巡抚衙门的守卫放弃抵抗了,那几门红衣大炮,已在我军控制中,我等也恪守将军的命令,没有攻入巡抚衙门。”
既然哪几门大炮没了,孔有德就没有那担心了,然后对李九成说到“九成大哥,要不要同去”
谁知李九成一摆手,说道“孙军门只叫了你,又没有喊我过去,去了也只不过是挨骂罢了,我就不去触这个霉头了。”
不过李九成此举,正合孔有德之意,他早就准备了一些话要跟孙元化讲,有李九成还不方便,他既然不愿意去,自己就可以无所顾忌的说出来了。
“既然九成大哥不愿意去,老弟我就去见一见孙军门了,毕竟他待我们这些辽东的老兄弟们都不错,不能亏待了他不是。”说罢,便骑着马直奔巡抚衙门去了。
前往巡抚衙门的道路,倒满了尸体,尤其是那一堆被红衣大炮轰击,还没来得及收敛的尸体,看的格外渗人,很多尸体都是支离破碎,有些残肢碎块堆积在一起,都看不出来是几个人的尸体,流出的血水顺着青石路面的缝隙在街道上延伸。
孔有德已经见过很多血腥的场面了,但是看到这一幕,还是有种要呕吐的感觉,毕竟之前的战斗,很少把人打到这个程度,强忍住没有吐出来之后,他对红衣大炮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高度。
怪不得当初宁远城能守住,这个时代可没有散兵线,都是大规模的集群冲锋,城下是人山人海的建奴,随便一发炮弹下去,就能收割几条甚至十几条性命,一轮炮击干掉百来人不是问题。
若是换上散弹,那效果可就更壮观了,对着密密麻麻的建奴,几千发散弹喷涌而出,想想都刺激。
攻城之前,孔有德就和李九成约定好了,不允许士兵私自劫掠,毕竟登州城不像是沿途其他的城池,可以劫掠一番就走,而是他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大本营,不能破坏的太严重。
但是进城之后,城内许多被欺压已久的辽民,也跟着奋起反抗,造成了一些破坏,但好在他们不是军队这种有组织的暴力团伙,被士兵们弹压之后,造成的损失有限。
不多久,孔有德就带着亲兵们,来到了巡抚衙门,此时衙署打门已经洞开,白云龙率人守候在门外,哪几门红衣大炮,也都在步兵三营的战士手中。
看到孔有德过来,白云龙上前来行礼道“将军,巡抚衙门的守军,已经全部投降,已经让人带下去安置了,属下想去拜见孙军门,结果在门外被他大骂一通,说是要见将军,属下就差人请将军前来。”
“干得不错,你现在继续守在外面,本将军先进去见一见孙军门,随后再做安排。”说罢,便带着是几个亲兵,朝后堂走去。
走到后堂,一眼便看到了两个年龄相仿的文官,根据之前的了解,肯定就是孙元化,以及他的好友王徽了。
但现在有个难题摆在孔有德面前,这两人,谁是孙元化
他穿越之后可没见过孙元化,而且关于孙元化容貌的记忆,这具身体也没有保留下来。
&
第141章 蓬莱水城
说罢,孔有德就向外走,等待他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呢,但是没走多远,孔有德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回头说道“孙大人,地球围绕太阳转。”
孔有德之所以说这句话,就是为了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当初在吴桥的时候,就是这句话,貌似让李天经很是震惊,而且看起来他也很纠结的样子。
孙元化和王徽都精通西学,对天文方面的了解,肯定也不少,这句话如果能让孙元化和王徽思考好一阵子,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瞎想,也不会想着寻死了。
说完这句话,孔有德便头也不回的出去了,留下目瞪口呆的二人,久久不语。
等孔有德出去后,孙元化和王徽久久不语,过了很久才对视了一眼,仿佛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刚走到县衙门口,白云龙就走上前来,汇报道“将军,攻击水城的战事不顺,进攻部队损失惨重,目前已经伤亡了超过四百人,现在都退了回来,后续如何处理,还请将军示下。”
孔有德不复之前的淡定,赶忙率人前往北门,查看水城的情况。
原本以为拿下登州之后,水城唾手可得,就派出崔永平和总计两千人的部队,前去进攻水城,结果到现在都没拿下来,还损失不小,完全出乎孔有德的意料。
登上北门--镇海门的城楼后,就看到戒备森严的水城,蓬莱水城的城墙高三丈,而且城头之上,还有红衣大炮,各型号的佛郎机在内,数量不少的火炮,想要短时间内拿下蓬莱水城,看来是没那么容易了。
蓬莱水城的历史,也相当久远,要追寻到宋代。
宋庆历二年在此地设置刀鱼巡检,泊刀鱼战棹,备御契丹,名刀鱼寨。
明洪武九年始筑水城,北砌水门,南设振扬门,以土城绕之,引海水入城,易名备倭城,用于操练水师和停泊战船,戚继光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的时候,就曾在此训练水师,抗击倭寇。
城墙绕小海因地就势修筑,顶宽二丈五尺,高二丈五尺到三丈不一,周长约五里,附设垛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
蓬莱水城南宽北窄,呈不规则长方形,仅设两座城门,北面为通向渤海的水门,南面则为通向登州的振扬门,与登州城的北门--镇海门南北相对。
最重要的是,水城内驻扎着登州水师,还有部分陆师,整个城内没有普通人,完完全全就是一座军城。
大明朝廷自永乐至宣德年间,为了增强海防军队的机动能力,必要时全力增援警急地段,先后在登州、文登、即墨设立了相对独立的海防机动部队,这就是号称海防三营的登州营、文州营和即墨营。
这三营的士兵,都是招募来的卫所兵或者普通士兵,营指挥使为从二品,高于卫指挥使的正三品。
各营的驻地又设在所控各卫的中心地带,指挥协调及出击增援,均为便利,其中,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便是登州营。
登州营设参将、游击各一员,负责训练军队。除防守任务外,每年春秋两季还要与别处驻军轮流调往京师参加校阅。
军队配以金符,如果朝廷有诏令调动,必须经省和府共同复奏,并合验金符后方可调遣。当然,到崇祯时期,不再需要前往京师了。
弘治十二年,登州营归登州都司与莱州巡察兵备道共同节制。
嘉靖三十四年,改莱州兵备道为登州兵备道,登州营归登州都司与
第142章 偷袭失败
张可大才赶到振扬门城楼,就看到了许多守城的兵丁,已经登上了城墙,严阵以待,准备迎击可能到来的叛军攻击。
很快,一个又一个快马飞奔来报,带给张可大俱是惊心动魄的消息:登州城中的各营兵马,抚标营中军参将耿仲明率领抚标营全部投敌,张焘麾下兵马也大部分投敌,登营大部分人马已被打散,只有部分山东兵马还在顽强抵抗,已是寡不敌众。
登州道宋光兰、登莱总兵张焘、登州知府吴维城、同知贾明杰、知县王铭及乡绅梁之垣等,大小官员全部被贼兵所俘,被拘于耿仲明府邸。
登莱巡抚孙元化和监军道王徽,正在巡抚衙门组织抵抗,已经打退了一波叛军的进攻,但叛军和作乱的辽兵辽民势众,恐怕很难坚持住了。
四面城墙均已陷落贼手,贼兵夺得了城楼上包括所有红夷大炮在内的大量火炮军械,正在准备组织兵力,前来强攻水城。
而此时的水城,虽有包括红夷大炮在内的几十门火炮,但都设在东西两个方的炮台上,难以对攻打振扬门的叛军派上用场。
看着登州城和水城之间,密密麻麻举着火把的叛军,浩浩荡荡的杀过来,张可大知道,巡抚衙门被攻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甚至很可能现在已经被拿下来了。
只见满身鲜血的中军官飞驰奔回,滚鞍下马,上气不接下气地哭诉道:“都督,水城多半也是受不住了,大人你快走罢!”
张可大瞪着血红眼睛狠狠地扫了他一眼,重重地哼了一声道:“走往哪儿走知道做臣子最紧要的是什么么那就是恪守臣节!”
中军官几乎是在声嘶力竭地呼喊了:“张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拼死也会保护大人从水门撤退,方能另图再举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