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戒念
王静辉笑着说道:“王相没有说空话,大宋状况是百年积蓄而成,并非一朝一日所决,臣与王相不同之处便是如此,不过无论是王相、司马君实还是臣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前进——都是希望我大宋国力越来越强盛,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事实上我们三人之间没有办法来判断到底是谁对谁错,这种事情都是很难说得清楚,只有后世之人反思之后才能够有个定论,圣上也是如此,中间都要担负大宋江山社稷的责任!”
皇帝赵顼说道:“自朕继位以来日夜忧心,国家社稷之重担使朕以精疲力竭,朕真不知道该如何在司马君实、王介甫和爱卿之间如何选择,爱卿可否教朕!”
王静辉说道:“无论朝政如何,圣上最重要的便是保重龙体,这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圣上保重龙体,才能够继续领导大宋革除弊政。其实圣上明鉴,选择谁的建议全部存乎圣上一心,臣亦不得改变圣上的意志,但圣上只要以大宋百姓生活水平为重则可。圣上继位以来锐意变革,其中个中滋味如何,圣上心中自有决断,但臣仍然是那个十二个字:‘顺势而为、进退有据、平衡左右’!万万不可偏袒任何一人,这样很容易造成朝中大臣分歧严重,最后难免出现唐朝牛李党争之局面!”
太上皇赵曙听后点点头笑着说道:“驸马之金玉良言,顼儿今日可曾记牢此乃老成之言!”
皇帝赵顼说道:“父皇,顼儿谨记于心。人说小王驸马乃是朕的智囊,大宋能够有今日之局面,爱卿功不可没!”
“圣上谬赞了!”
太上皇突然说道:“改之只将青苗法在西北试行,却没有试行青苗法,是不是心中有何想法青苗法在西北试行也不是可以吗”
王静辉说道:“王相之青苗法是要动用常平仓的,而西北各路常平仓则关系到王韶收复熙河之关键,若是西北官员从中懈怠来投机官位,那西北百姓则苦矣。这和市易法不同,王韶若想立功,那市易法必然执行监督得力,然则青苗法则不已。现在西北有近六万厢军在屯田朝廷若是把青苗法用在这些厢军身上,那必然会使地方案件不断增多,地方官宣判不利那便容易激起民变,王韶收复熙河依然成空,圣上应当慎之!”
皇帝赵顼听后点点头,在他看来先通过市易法试行区域来暂时安稳王安石,至于司马光等人,驸马既然这么有把握来说服他们也正好顺从了他和王安石的心愿,作为皇帝,他自然不愿意看到两个同样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大臣意见分歧如此严重。两个如此重要的大臣若是水火不容,那刚才王静辉口中所说的唐代“牛李党争”未必会是虚言,至少在皇帝赵顼的眼中,驸马是最不愿意看到朝中大臣分裂的,也许驸马胸中有着让他看不透的玄机,但最让他赞赏的便是“以和为贵”的想法。
大宋汴都开封东城云师巷参知政事司马光的府第,以司马光名满天下的名声住在这里显然是有些不合身份,但没有一个人认为不妥——司马光刚正严明同他的名声一样著名,尽管他的俸禄极多,本人也不善于交际,但他把自己的俸禄都用来接济宗族和一些年轻俊杰,当然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买书——宋朝的书价自商务印书馆开张以前是十分昂贵的,最近这几年大宋市面上的书籍价格才大幅降低,这都要归功于驸马所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机的广泛应用。此时在大宋立国以来堪称最简陋的参知政事府邸中,司马光正在和一个特殊的客人在《资治通鉴》书局小楼中喝茶。
人称“贤臣”的小王驸马是司马光所不能忽视的人,在朝中能够进入这座连个火盆都没有的书局小楼的人,可以用手指头数出来,除了王安石、文彦博等人之外,驸马王静辉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一个外戚能够堂而皇之的走进参知政事的家门,这在十年前是很难想象的。不过在今天这样的事情已经被大宋统治高层所接受,即便连司马光这样的人都认为王静辉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人,其本身就是一个隐藏在重重迷雾中的传奇。
“君实先生,《资治通鉴》前二十三卷已经开始交付给商务印书馆,现在正在排版准备印刷,第一版将会印刷五千册,若是可以的话,在短时间之内将会再版,学生先在这里恭喜先生了!”
王静辉边说话边打量着房中的布置——除了书还是书,中间有四把椅子围绕着一张略显破旧的大书案,上面堆满了文稿——《资治通鉴》书局中除了司马光之外,还在太上皇赵曙的支持
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二百五十一章乘风
王静辉从司马光的陋室中回到驸马府自己的书房中已经是深夜了,虽然心中有些别扭,但从效果上看,司马光显然接受了他的建议,把市易法放在西北去试行,至于王安石那头自然有皇帝赵顼来去搞定,这就不是自己的问题了。
刚刚回到书房中的王静辉被赵公公告知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来拜访,在驸马府久候了很长的时间,但他外出到司马光那里回来的太晚才错过,不过王安国走的时候让赵公公转告王静辉一个消息——《大宋农书》已经编纂完毕,可以交付出版了!
王安国一直在华英书院来主持书院日常运作,王安国的学问不错,虽然达不到他哥哥王安石“通达六经”的水平,但论起学问来在这人文荟萃的汴都开封也算是能够排得上名号的,他平时也是书院的常驻讲学先生。王安国也确实了得,在他看来在华英书院才是自己最好的地方,原本因为王安石的缘故,皇帝赵顼还要加他为官,但王安国还是拒绝了。
自治平四年开始,王静辉在当时皇帝赵曙的支持下,重金召集了全国各个地方的农业方面的人才,聚集在华英书院中齐心合力编纂一部属于宋朝的农书,这是一项颇具纪念的事件——也许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但在宋朝统治高层的眼中,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驸马王静辉、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眼中更是如此。治平五年皇帝赵曙因为身体原因退位,居后为太上皇常驻德寿宫新皇赵顼继位后,皇帝赵顼对于位于华英书院中的《大宋农书》书局关注并没有太上皇赵曙这么关心,但出于对驸马的恩宠,还是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在人才和参考书籍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远不如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两位持国给的帮助大,再加上王静辉在此事上令人匪夷所思的固执,促使着《大宋农书》的编写工作一直没有受到干扰,反而在前后共计三千有余的各方面“农学专家”的合力之下,一直保持着高效的工作,终于在熙宁元年腊月完成了全部编纂工作。
当初就是王静辉上书太上皇赵曙下令编写《大宋农书》的,并且提供了充沛的资金来保障这件事的进行,此时《大宋农书》已经编纂完毕,他心中兴奋程度可想而知,但是看到天色太晚了,所以赶去华英书院的想法才作罢。第二天一早,王静辉推掉了所有的应酬,并且差人通知王安石和司马光《农书》已经编纂完毕的消息后,便急匆匆的坐上马车赶往汴都郊外的华英书院。
在《大宋农书》书局设立在华英书院开展实质工作之前,王安国对《大宋农书》并不上心,“士农工商”农虽排名在前,但那只是形式上的排名而已,况且有孔老大不善农的先例在前,千百年来士大夫虽然口头上对农很重视,但都是不屑与此的,王安国也并不例外。不过王安国自有其过人之处——在他的眼中,王静辉从来就没有做过毫无意义的事情,即便当时看不出来,但事情发展下去总会有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做生意如此,在政事上也是如此,尤其是看到王静辉裁汰厢军的手法后,更是坚定不移的跟在王静辉的身后。他看到王静辉出任楚州军州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水利,第二件事便是四处搜罗人才来试种、推广双季稻,这两件事都与农业有关系,再加上“食为天”这几年在大宋各地发生灾害的时候的作为,他认识到粮食对于大宋的重要性。王静辉上书编写农书后,他身为华英书院的实际主事人,更是给设在书院内的农局给予了极大的照顾——由于参加农书编写的“农业专家”有很多目不识丁两脚粘泥的农民,为了避免书院内部士子学生对他们的歧视,还特意将书局和参与者的住宿安排在书院的一角,免去了一些麻烦。虽然王静辉忙于其他事务,但对于农书的编写十分重视,王安国给王静辉的私人书信中,每次都不会忘记写上农书编纂的进度,在编纂完成后更是趁夜来驸马府报信。
王静辉在王安国的指引下来到《大宋农书》书局所在的地方,在一间非常宽大的屋中,他看到了几张桌子拼凑成一起,上面铺着白布,整齐的码放着一堆书,上面还盖着红绫,只是在一角掀起露出书本,几个参与编写农书的重要人物和低品级官员站在周围。
王静辉站在桌前将红绫掀起,便听到旁边王安国说道:“改之,此《大宋农书》编纂完成,共计一百三十余卷,一千五百余篇,如此规模庞大的农书能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编纂完成几近乎奇迹!”
王静辉听后点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想当年他开设商务印书馆所刊印的第一本书《太平御览》有千卷之多,不过那也是太祖皇帝集合了大宋最优秀的文人合力毕其十余年之功才完成的,这还是直接引用了众多现成的典籍直接编入其中的结果。想象一百三十余卷的《大宋农书》只是参考了以前的少的可怜的典籍,剩下的几乎都是依靠三千多“农业专家”口述综合编纂而成,能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中完成,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王静辉拿起其中的一本,随便翻了翻,见到上面的文字都是以白话文写成,每隔几页便有好几幅图案作为标识说明,嘴角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这是他力争而来的,农书是为农业而服务,语言直白利于传诵,而有大量的配图则是使人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的内容。
旁边的以为绿袍官员说道:“此《大宋农书》在内容编纂上按照分门别类的方式,将畜牧、养殖、水稻、小麦等单独分编成单册专门介绍。”
王静辉点点头说道:“当初在下建议各位如此安排的原因便是全套《大宋农书》若是出版购买,那价格一定很高,但是可以按照各自的需求购买单册,这样也可以有助于农书的推广,使各位的工作成果得到应有的作用!”
周围的官员们大都是伎术官员,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王静辉在他们开始编写《大宋农书》的时候专门从楚州写信回来安排农书的整体编纂结构次序,他们所能够参考编写的农书唯有北魏人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本来也想依照《齐民要术》的结构来写的,不过碍于驸马的面子才如此安排,毕竟这部农书是由驸马王静辉来首先上书提倡的,价值编写农书的过程中也是驸马来掏腰包并且安排了非常宽松的环境。
“不以外行干涉内行”是王静辉的基本信条之一,毕竟自己不是个神仙,尽管有人说他是“生而知之”,但他知道这种评价不过是人们的恭维罢了。其实王静辉这次横加干涉农书的编写结构也是处于推广方便的缘故,他看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虽然规模上没有办法和他现在所见到的《大宋农书》相比,但十卷九十余篇的书籍刊印出来的书籍也是厚厚的一摞,查找不便不说,就是购买也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大宋农书》不仅仅是王静辉拿出来要显摆的,更是要投入使用,要广泛传播以提高大宋的整体农业水平的,中看不中用是他一向所鄙视的。在综合考虑了一番后,王静辉写信给负责编写《大宋农书》的书局官员,要求他们在编写的时候一是尽其完善,不要那些“略叙于此”,而是尽量详细的解释,并且还配有大量的图例;二便是要求要将所有的内容“模块化”,这样的要求直接就导致了《大宋农书》各卷之间差异极大,专门论述水稻种植的《禾谱》卷可以达到十卷五六本的规模,而关于淡水养殖的《鱼谱》只有可怜的一卷一本,而且这一本的厚度也是非常薄的。
这样各卷之间的规模差异曾经让参与整体编纂的伎术官员非常的不适应,直到现在全书完工,心
第二百五十二章 摊牌
第二百五十二章摊牌
皇帝赵顼沉默了,这些话王静辉今年没有少提,尤其是在和司马光打嘴仗的时候,看到报纸上的那些文章,他也曾十分心动,不过一直生活在歧视伎术官员环境中的皇帝赵顼却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些,以至于忽略了王静辉崛起的根本——技术!
“爱卿可否教朕,这技术于大宋现在面临的弊政有何益处!”皇帝赵顼说道。
“圣上,这个问题臣说不好,这些道理臣已经讲过很多遍了,尤其是臣去杭州的之前便和君实先生在报纸上辩论过,想想现在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记得了!”王静辉有些无奈的说道。
听到王静辉如此说,皇帝赵顼脸上不禁一红,他当初应允王静辉不过是出于对驸马的宠信而已,即便是许下了诺言也是仅仅提高伎术官员的收入,但对其社会地位问题上,他还真没有什么切实的行动。
“圣上,我大宋自太祖立朝百多年中不抑土地兼并,开始的时候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百年积累下来时至今日便可以看出其弊端——大量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改之难道想要抑制土地兼并么!”
王静辉笑了笑说道:“圣上虽然宠信臣、爱惜臣,臣心中是非常明白的。昔日汉朝晁错建议要削藩,结果引来杀身之祸,其本意没有错,但行动的方法却是错误的,更加错误的是晁错欲陷袁盎于死地、置皇帝于危境,所以晁错的悲惨结局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这怨不得旁人!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所不能够避免的一大弊政之一,几乎所有的朝代对此都采用了抑制的方法,这就如同古时治水重堵一样;而太祖皇帝高瞻远瞩,虽然没有想出对此的应对之策,但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抑土地兼并,恰恰能够走出一条通路来,这便是取自大禹治水的疏导之策。臣若是建议圣上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恐怕政令未出汴都,臣就要身首异处以谢天下了!臣曾于圣上提过,王相变法将会改变整个大宋的利益分配,刚刚开始便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对,若是臣对土地下手,那招来的祸患可比王相大上千百倍,若是真的能够解决问题,臣即便舍去这颗头颅亦无可,但这不过是徒劳牺牲而已,于局势毫无益补,所以时至今日抑制土地兼并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此道不足取!”
“改之,你说的倒是没有错,但朕却是糊涂了,难道现在土地兼并不是朝廷弊政之一吗”皇帝赵顼疑惑的问道。
“圣上心急了!臣还没有说完呢!其实对于土地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两条路可走,一条便是朝廷征服更多的土地,不过现在看来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况且朝廷统治的疆域过于庞大,受限于落后的交通,地方不知中央,中央政令难以管制地方,弄不好会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稍有不慎便是大祸,所以征服更多的土地未必是一件好事!”王静辉笑着说道。
皇帝赵顼点点头表示同意,尽管在天下人的眼中都认为国家的地盘越大越好,但是只有少数人清楚这地盘大了也会导致翻船,以前王静辉和皇帝赵顼在闲谈的时候,没有少听驸马对此问题的阐述,初时还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细细思量之后才知道事实确实如此。
“那么第二条路呢”
“发展工商!同样是一亩地,用来种田一个人足够可以种上十几亩地,但要是用来建作坊、酒楼、客栈,那便是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在其中做工来养家糊口,更重要的是种地要看天吃饭,旱了、涝了都会有麻烦,搞不好便是颗粒绝收,但工商则不同,只要东西能够卖的出去就不愁了。臣初来乍到刚到汴都的时候,看到全城百姓无论贵贱居然无一家燃薪,日常皆靠泥炭,看到供应汴都开封泥炭矿藏的地方,那里聚有三万人在挖泥炭;臣更闻南方铜矿等矿藏处大的可聚集近十万人一起参与劳作!圣上可以算笔帐,现在朝廷向西北屯田,第一年六万厢军被裁汰去种田,现在已经有所收获,那需要的土地又是多少每人九十亩!臣私下窃以为真正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大宋土地问题的方法只有发展工商!”
皇帝赵顼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改之想法比之王相可更加让人惊奇,尽管没有试过,但却能够自圆其说,让人挑不出破绽来。”皇帝赵顼转而笑了笑说道:“难道改之想要在大宋也来一次王相那样的变法来实验吗!”
王静辉笑着说道:“圣上,臣没有王相那份魄力,再说臣头上还有祖宗家法在看着,哪里有此想法。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大宋已经朝这个方向在前进了,而且效果还不错!”
“改之何意!”
“圣上,臣在楚州的时候用榨油机和纺织机械已经聚集了很多无地农民一起生产,其生产出来的食用油和棉布不是已经行销大宋,就连辽国人的饭锅里面也是用的楚州商人所生产的食用油吗而且通过海外贸易,商人为了谋取更大的暴利将大宋的布匹大部分贩卖到高丽、倭国、南洋诸国了!接下来的肥皂生产将会吸纳更多的人进来,算上一算,仅这几样不起眼的小东西可解决了大宋不少人的饭碗问题!”
皇帝赵顼想了一会儿畅快的笑道:“原来改之已经在这几年中完成了布局了,诚如政事堂的相公们这么推崇爱卿,爱卿果然有春风化雨的本事!”
王静辉躬身说道:“圣上,其实臣的布局还缺少重要的一个子儿,这就要看圣上了!”
“爱卿还缺什么尽管说来!”
“伎术官员的地位!”
“嗯!爱卿可真是固执的很,爱卿曾说王介甫和司马君实是倔老头儿,依朕看来,爱卿心中固执之心不下两位先生!”
“圣上说笑了!”王静辉偷偷摸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儿——自己诽谤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外号可不能够这么传出去,否则两个老家伙非要和自己拼命不可,“圣上如此做有亏君子之风!”
皇帝赵顼听后脸上一红——这个外号还是在驸马府中的人传出来的,本来是一个笑谈,驸马嘴上没有把门的,正好用来戏弄一下,不过想想这可是人家两口子之间的事,自己掺进来是让驸马难堪了。
王静辉看到皇帝赵顼一脸尴尬的表情便岔开玩笑说道:“臣之‘固执’实为不得已而为之,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大宋的伎术官员不可胜数,只有把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不断的发明进取才可以把臣所开出的道路开拓的更为宽广。不仅仅是新奇的物件,还有通道——大宋的海运、河运、陆运等等都需要他们来解决,并且中间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以看到效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