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跛脚的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关耳文

    ……

    在御书房中,郑文对黄安说:“大伴,拟诏:鉴于帝陵一案情况更加复杂,朕身为先帝之子,一定要给先帝一个交代。着宰相刘健为正使,宗正卿宋王郑昭、燕王郑庄、京营节度使秦飞为副使,着六部及督察院各派一人为副手为旁观,朕一定要查出一个结果来。”

    黄安听了,心中却是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要把这么一件还算隐密的事闹得人尽皆知,但他却不敢问,手上的动作却不慢,飞快的就拟好了诏书。

    郑文看了看,说道:“发下去吧!”

    当天朝野尽知,谣言也满天飞。

    ……

    刑部。

    周阔听了这封诏书,遂开口对郭怀说:“陛下这是在帮我们分担压力,我们要抓紧时间了!”

    郭怀听了,点了点头,开口说道:“陛下这是用心良苦啊!我们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二人遂更加努力的工作。

    进驻户部的左都御史在听了这封诏书之后,也是更加努力的彻查整个户部,因为这封诏书一下,他就成了户部最大的官了,官面上再无掣肘,他能更好的理顺户部,他心里只剩下满满的感动,陛下是用心良苦啊!【!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而宰相刘健听了,沉思了一下,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

    而京营节度使秦飞听了,良久才自言自语道:“陛下是越来越老道了!”

    ……

    而宋王府。

    宋王郑昭听了,沉默了一下,才开口对左右说道:“唉,我这把老骨头终究还是涉入朝局了!”

    宋王郑昭,四十二岁,郑文便宜父亲的同母弟,深受先帝的宠爱,受封宋王,署理宗正寺,长年居于京城。

    但谁又知道是不是先帝的忌惮呢!

    ……

    而燕王府。

    郑庄与孙晓相对而坐。

    郑庄听了这份诏书,沉默了一下,才开口说道:“先生,这是为何陛下要把这件事弄得人尽皆知,难道他不要名声了吗”语气中有一丝惶恐。

    孙晓听了,沉思了好大一会儿,才开口说道:“王爷,依我看,陛下这是转移注意力。”

    “哦,先生,这何从说起”郑庄又开口问道。

    “王爷,现在朝中的大事就两件,一件是帝陵案,一件是马元一案,。先前帝陵案无疑是最大的事,但随着马元一案调查的深入,牵扯的官员越来越多,涉及的利益也越来越大,遇到的阻力也会越来越大,马元一案成功的盖过了帝陵案,成为眼下朝中最大的事,这毕竟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

    “而陛下呢,他眼中最关心的无疑是马元一案,其次才是帝陵案,毕竟马元一案才是关系到他切身利益,帝陵案他早于立于不败之地。至于损失些许名声,在他看来,无观大雅。”

    “而陛下大张旗鼓的审理帝陵案,则是人为的转移注意力,他要把天下人的目光强行转移到帝陵一案上,这样一来,则更方便马元一案的审理调查。虽然这样做,对朝中官员来说可能并无太大作用,但是还是有些许作用。”

    孙晓听了,遂开口道。

    郑庄听了,点了点头,表示他明白,才又开口说道:“是不是还用这件案子拌住孤等三位亲王,不让孤等三人在朝中给他添乱”

    孙晓听了,沉思了一下,遂点了点头,才开口道:“王爷说得不错,陛下确实有这方面的意思,这次我确实没想到。”

    孙晓其实早想到了,但他能是不说,谋士要学会藏拙。

    郑庄听了,又才开口道:“难道陛下还不信任孤……”这句话还没说完就住口了。

    顿了一下,郑庄才又说道:“这帝陵一案,到现在是更加扑朔迷离了,先是孤的好七弟是主谋,接着又把孤的好二弟拖下水,搞不好孤也会被拖下水,你说,孤要怎么办才能趟过这滩混水”

    孙晓听了,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才开口道:“王爷,你已身在局中,想出来,太难了,而这局势是扑




36.谢家
    而此时,唐王府。

    唐王郑郊和谢宇相对而座。

    谢宇脸上带着焦急的说:“王爷,这次谢家怕是有大难了,求王爷出手帮谢家一把!”

    郑郊听了,遂开口说道:“怎么了帝陵一案无论结果如何,最终也是谢雄免职,能出什么事”

    “王爷,你这几天怕是忙着帝陵案,怕是还不知道,马元一案牵扯出狄平,又牵扯出江南世家大族,而谢家正是首当其冲,被狄平多次爆料谢家的不法之事,我看这次谢家怕是会被陛下重重打击,搞不好会被抄家灭族。”谢宇又开口说道。

    郑郊听了,脸上有些阴晴不定,过了好久才开口说道:“怎么可能宫里有孤的母妃,朝堂上也有谢家的势力,还有孤,陛下就算会打击谢家,又怎么可能对谢家抄家灭族”

    谢宇听了,组织了一下语言,才开口说道:“王爷,你是不知道江南的情况,这十几年来,江南世家大族对江南官场的插手已经达到了肆无忌惮,欺压良善、侵吞良田都是小事,他们排挤不容入江南利益的官员,对江南各地的地方官**裸各种拉拢、打压,因为有我姑姑在先帝面前进行了掩饰,因此他们是更加的肆无忌惮。”

    “尤其是我姑姑成为贵妃,而在王爷你有望成为太子后,他们对江南的渗透更是达到了巅峰。”

    “而他们把我们谢家推举成江南的旗帜性家族,而谢家因为当时王爷你,所以默认了,但现在登上皇位的却是陛下,所以……”

    郑郊听了,却懂了,他们以为郑郊会登上皇位,那么他们以谢家为靠山,也就是以郑郊为靠山,等郑郊登基之后,他们不会受到清算,因此他们才会肆无忌惮。

    郑郊听了一阵恼火,但他不能不管,因为谢家是他的母族,也是他的主要支持者。

    郑郊听了,心中很生气,才开口道:“接着说。”

    “王爷,我谢家成为江南的领头家族之后,结交朝臣也大多由谢家进行,因此把柄也多,而这次狄平也交代出不少谢家的不法之事。”

    “而看陛下的行事,怕是要大查重查,而一查我们谢家就首当其冲。”

    “而陛下在了解了江南的情况,必然会清理江南,而为了震慑江南的各势力,必然会拿谢家开刀,而且是重重的惩治谢家,搞不好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谢宇又开口说道。

    郑郊听了,沉思了一下,才开口说道:“确实有可能,但这一切只是猜测。就算会变成真的,你想让孤怎么办”

    谢宇一听,顿时就卡壳了。

    是啊!这一切只是猜测,也有可能发生,但这局势显然不是在唐王手里,而是在陛下手里,谢宇是有些病急乱投医了。

    谢宇想了想,才开口说道:“王爷,你说我们谢家到底该怎么办呢”

    郑郊听了,遂开口道:“孤也不知道,用得到孤的地方,尽管开口,孤会出手的,毕竟我们都是亲戚吗”

    郑郊宽慰的说道,心中却在腹诽,活该,让你们吃独食,这些年江南的事都对孤瞒得死死的,遇到事就想起孤帮忙了,这件事,你以为那么简单啊,表哥啊,你终究是谢家的人,孤是不会告诉你的。

    而谢宇却呆呆的坐着。

    ……

    而此时,燕京城,谢雄的府上。

    谢雄正在书房里长吁短叹,过了一会儿之后,才写了一封信:吾兄安好,见字如见吾。自陛下登基之后,不足两月,大事接连发生。先是蒙古人进攻山海关,接着又爆发马元一案,又接着是帝陵一事。帝陵之事,先后牵扯出唐王、周王二位王爷,而吾身为礼部右侍郎,断无幸免之理。而马元一案又先后牵扯出狄平等人,更是牵连到户部,江南世家大族不法之事甚多,已然被暴露于陛下眼前,而我谢家首当其冲……望兄早作打算!

    谢雄这封信,细细的叙述了朝庭近来发生的事,自己的处境,谢家可能面临的危险,及自己的担心……

    写完之后,谢雄又长长叹了口气。

    而这时,一个女子正端着一杯茶走进来。

    只见这女子一袭淡白的长裙,袅娜的腰肢,眼含春水,肤如凝脂,举手投足间如春风拂扬柳般婀娜多姿,风髻露鬓,淡扫娥眉眼含春。

    一头长发倾泄而下,青丝墨染,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清雅脱俗,宛若一株空谷幽兰!

    当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人十五六岁,正是谢雄的女儿谢幽兰也!

    她正端着一杯茶走进书房,看着满脸忧愁的谢雄,遂开口说道:“父亲,不必如此忧愁,想必大伯他会有好办法的!”

    谢雄叹了口气,才开口道:“他能有什么好办法,还不就是老一套,我当初就说过,不要一股脑的把筹码压在一个人身上,不划算,世家就该有世家的生存方法,可他被富贵迷了眼,就是不听,这下好了,搞不好这次谢家会被连根拔起,抄家灭族。”

    谢幽兰一听,心中也是一惊,遂开口问道:“不可能吧,怎么会如此之严重”

    谢雄沉默了了一下,才开口说道:“幽兰,你深居闺房,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要只是帝陵一案还好,毕竟是皇室内部的争斗,我作为臣子,不会有太大的事,最多也只是会免职,不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你是不知道,我们谢家当初为了支持唐王爷,也为了谢家,做了不知多少违法乱纪之事,没人捅出来还好,但是偏偏马元一案又牵扯出狄平等人,狄平却不知道怎么的,在刑部大堂一五一十的交代了江南的情况,我们谢家是首当其冲,被交代了不知道



37.工部的情况
    次日,燕京城。

    郑文吃过早饭,开始了对各个部门的走访。

    郑文来自后世,从各种资料中深深明白官僚的可怕与惰性,领导重视的他们才会重视,领导不重视的,他们就会产生隋性。

    后世的领导为什么天天这里巡查,那里讲话,难道他们整天都无事,闲得只能闲逛,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也明白官僚的本性,所以才会到处走走,这是到下方督促、检查工作的力度,告诉官僚们,这些事我很重视,你们要好好做,方才不负我的希望。

    而郑文呢也有样学样,所以他开始了对京城各部门的走访。

    而第一站,正是工部,他还是比较关心工部的改革情况,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三法司的马元一案和礼部的帝陵案。

    因为他深深明白,技术的重要性,而他要把工部改造成一个技术部门,在这个封建时代,是难上加难,但郑文也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咬着牙上。

    而在工部,孙化陪同他巡视了一遍工部的所有部门,他对工部才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

    工部下设工部司、屯部司、虞部司、水部司四大支部。

    工部司,顾名思义,就是工部的主职,掌管工部的主要工程建设,掌营建之政令及工部庶务。

    屯部司,就是负责开恳农田,但这个部门明显与户部的屯田司功能重合,近几十年差不多已经废了,只是留下编制,但却再也没有开恳出一亩田,只是管理着隶属于工部的一些田亩。

    虞部司,就是掌山川水泽之利,既负责全国的矿山管理与开采,也负责工匠的管理。军器监就是其下属机构。在郑文看来,这个部门权力太大,也太臃肿。

    水部司,就是掌管全国的水利。

    郑文在孙化的陪同下参观了各部门,但也只浏览了一下,具体的情况还是难于察觉,由于改革日段,他也难于看出有什么变化,但他也只需要表现出他很重视的态度就足够了。

    期间他拍了一个小官的肩膀,说了声“好”,那人就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郑文是掏心掏肺的,搞得郑文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期间他还在工部吃了一顿工作餐,这更是让工部的氛围高涨,工部官员是一副与荣有焉的样子。

    这让郑文对官僚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吃过饭后,郑文就跟孙化聊了起来。

    郑文率先说:“孙卿,你跟朕好好说工部的具体情况,也让朕了解一下。”

    孙化组织了一下语言,就开口说道:“陛下,工部除了工部司、屯部司、虞部司、水部司四大部门,老臣决定再增设人事司,这个司的主要职能就是工部的各级官吏及工匠进行制档归档及考核。”

    郑文听了,点了点头,才开口道:“不错,这个部门设得好,在朕看来,我大乾就是各级人事虚浮,没有尽职尽责。好了,你接着说!”

    孙化听了,又开口道:“老臣这几天对工部的在籍工匠进行了整理,在册的大约有三万铁匠,五万木匠,八万石瓦匠,但具体的情况由于时间太短,还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至于矿山情况,有大型金矿五处,小型金矿二十三处,每年产金二十三万两。”

    “有大型银矿十三处,小型银矿五十六处,每年产银三百二十万两。”

    “有大型铁矿六十八处,小型铁矿一百二十七处,每年产铁一百八十三万斤。”

    “有大型铜矿二十五处,小型铜矿八十九处,每年产铜六十八万斤。”

    郑文听了,点点头,才说道:“不错,铁的产量还是不太少了。在朕看来,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事是钢铁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是钢铁的产量不够,朕希望明年的产铁量至少要翻一番,产量越多,朕会重重的奖励相关人员的,你把朕的话传下去。”

    孙化听了,点了点头,表示他明白。而郑文话中那句没有什么事是钢铁不能解决的,他也明白,这是要大兴军兵的征兆,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心中还是有一股热血的,只是可惜年纪大了!

    孙化又说道:“陛下,老臣觉得虞部司这个司的职能太重,既管理矿山,又管理工匠冶炼,老臣想把这些矿山的管理工作交给屯部司负责,而虞部司则专门负责工匠、治炼等工作,陛下觉得怎么样”

    郑文听了,有些高兴的说道:“孙卿真是能臣啊,朕能得卿之助,实在是朕的荣幸!改得好,朕同意了!”

    孙化听了,是满脸激动,这正是他在工部改革的亮点,看得到了陛下的肯定,他心头也是非常兴奋,顿时就觉得与陛下有了共同语言!

    遂接着开口说道:“陛下,上层您说的那个工匠考核,臣与各位工部同僚细细考虑过了,把工匠分为铁、木、石等各种类型,再把工匠分为九级,每一级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考核,一旦通过我们就会授予他证书、腰牌,并在人事司留底,是工部在编工匠,我们还会给其相应的待遇,五级及以上的工匠我们就会授予官身。”
1...1112131415...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