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脚的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关耳文
而在林苍一旁的李同听了林苍的话,却是一阵心惊胆颤,却是准备下令大军,准备戒备起来,这林将军怎么能**裸的指责这李殷,搞不好会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事呢。
而李殷听了林苍的话,却是并不生气,反而是爽朗一笑,用透着欣喜的语气开口说道:“林兄还是这样嫉恶如仇,却是难得一辈子的真性情,我李殷一生与你相交也是知足了,今日再见故人,我是欣喜若狂啊!”李殷是笑着对林苍说道。
李同听了李殷的话,顿时就放下了悬着的心,这两人原来是旧识,遂不再有任何的动作,只静静的听着他们接下来的话。
而李殷却是又笑着说道:“林兄啊!说句心里话,我到今天这地步,我有些后悔了!但那又怎样但做人嘛,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样的果,我当初做了那样的选择,今天就得承担这样的后果!”
“我现在早已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但听闻林兄从京城来接替我的职位,我就安心了,一切我早已准备妥当。”
李殷见马上的林苍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也不管他,遂自顾自的说道:“一转眼,近十年了,我在这江南做了近十年的江南节度使,珍馐美食,金银良田,美婢高宅,这些荣华富贵是数不胜数,但我并不觉得多么兴奋,这江南的烟雨终究还是不如北地的酷烈啊!”
“我后悔了,我想家了!”最后一句李殷几乎是喊出来的,双目通红,情绪激动!
而坐在马上的林苍听了李殷的话,心中是感慨万千,觉得这李殷的话好像交代后事是的。
而李殷呢,平复了一下语气,又方才开口说道:“林兄啊,与你相交,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事,林兄是我一生的朋友!”
“这金陵城的事,终究要有个交代的,我也不会让你难做,在这个时候,只希望你能原谅我!这算是我最后的请求了!”
说完又仰天长啸道:“赳赳大乾,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愿来生,还做这大乾的武人!”
说完,就抽出自己的随身佩剑,在众护卫措不及防之下,架在脖子上一拉,顿时鲜血就从空中落下,洒了一地,一下子李殷庞大的身体就重重砸在城墙之上。只是脸上仍露出一脸笑容,一脸解脱的笑容!
而李殷的众护卫,属于他的私兵,见状,立刻就围着着李殷尸体跪下来,跪了三跪,纷纷起身,抽出自己的随时佩剑,纷纷自刎而死!
这是北地自有的一种文化礼仪制度,受春秋战国时期“主辱臣死”文化的影响,在北地甚为流行。而这些护卫是李殷的私兵,一损即损,平时受了李殷莫大的恩惠,难于为报,故此李殷死的时候,他们也就默默的追随而去!
而在城下,骑在马上的林苍,见到李殷的这一幕,顿时是两眼泛红,眼角流出一滴心痛的泪水,心里却默默的说了一句:“小殷呀!我原谅你了,一路走好!”
突然的,林苍骑在马上,抽出宝剑直指苍天,用尽全身力气开口大声喊道:“赳赳大乾,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顿时,城墙上的士兵,城下的士兵也纷纷抽出自己的武器,直指苍天,也大声应和道:“赳赳大乾,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这金陵城内外,顿时响起了这首古老的军歌,这歌声不动听,但士兵的应和,气势恢宏,整齐有力,透出一股沙场豪迈之情,透出一股决死之意!
这声音,震天动地,这是一种对李殷曾经勇武的认可,哪怕他只是曾经勇武,但军人就是如此,功是功,过是功,这是对死去的李殷最后的诠释,也是对李殷最后的送别!
而城头下的李同,看着罪大恶极的李殷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刎而死,听着李殷最后的誓言,望着跟随李殷而自杀的卫士,应和着这首古老的军歌,心中对大乾军队、大乾北地武人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将勇武刻在骨子里,重承诺,轻生死,宁折不弯,慷慨激昂,这就是对
88.在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了最对的你
而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这个秋风吹拂的江南,伴随着秦淮河的万种风情,跟随着金陵城的漫漫脚步,这大乾朝曾经威名赫赫的武将,就自刎在数万大军之前,让人感叹,也让人嘘吁不已!
而郑文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然是燕京城掌灯的时刻。
今天他除了去了羽林军中一下,就一直待在御书房之中,批阅奏折,直到此刻,拾起头,大明宫已然是灯火辉煌,而锦衣卫也送来了江南节度使李殷,在金陵城头,在万军之前,自刎而死的消息。
郑文看了,静静的思索着,并没有什么多愁善感,即使这李殷是他的女人的父亲,算得上他的便宜岳父,思索的只是这件事带来的影响。
此刻的郑文是心硬如铁,一个昔日的扑街小写手,经过这么多事后,终于蜕变成真正的皇帝了,一件事,只看利益影响,只看对自己是否有利,其他情绪喜恶都往后排,郑文感觉自己是越来越往自私自利的方向发展了,只是暂时看不出好坏,心里只能默默的对自己说“皇帝大概就是如此吧!”只是这句话更像是一个借口。
而李殷的死,关于金陵屠戮世家这件事,也差不多落幕了,就差后续的收尾阶段了。
郑文想了想,就提起笔,在一张空白纸页上写道:江南的数万驻军,高级武官全部处死,中级武官处死一半,低级武官及所有士卒,全部贬为奴隶……
写着写着,郑文抬头想了想,又有笔在上面划了一下,当作废纸处理。
这种事,郑文觉得还是不发表意见为好,把这些人贬为奴隶,虽然是在救他们,但名声上却是不大好听,搞不好史书上会这样记载:建启十六年十月,新帝闻金陵事,怒,贬数万军卒为奴隶。这名声就不大好听了,虽然郑文心中也不是很在乎这种史书记载,但是该爱惜羽毛的时候,还得爱惜羽毛,你得让臣子们觉得,这位陛下是想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名君,这样他们跟着你干才有盼头。
况且这种事情,只要自己稍微露一下口风,有的是臣子想去做,就上一本奏折就能让陛下记在心里,这种好事去哪里找啊这帮官僚们肯定会削尖了脑袋往上奏,至于什么得罪江南世家的话,也就呵呵了。在政治上,不怕得罪别人,让别人记恨你,这说明你还有往上升的潜力;怕的是,这官场上没人能记住你,那也就说明你只能混吃等死了,至于往上升,那是白日做梦!
所以这种事情,得留给臣子去做,自己才方便顺水推舟的下旨,这样一来,也能让下面的官员得到自己的赏识,也能推掉有可能的恶名,其不两全其美。自己是越来越坏了,郑文心里如是的对自己说道。
而且,此刻的郑文并不知道,宰相刘健也准备上一道这样的奏折。
而此刻的郑文,手里握着笔,换了张纸,正准备写些什么,但想了想,把把笔放在了砚台上,仔细思索了一下,方才在纸上写道:江南,金陵,刘健,林苍。写完停顿了一下,又在这十个字的下方写道:尽快去金陵,一天之后。
原来郑文的心里,是在十一月初一,让刘健等人出发去金陵的,正式开始对江南的整顿,彻底的清理整个江南的官场,但计划不如变化快,李殷的突然死去,让郑文心里有一股急迫,他必须尽快地派朝庭大员去江南,否则还不知会出什么事。
所以,他决定把这个事情提前,一天之后,也就是十月二十八日,刘健等大员必须从京城出发,彻底的拉开整顿江南官场的帷幕!
而这时,一袭黑色衣裙,长发披肩的李英儿双手托着一个托盘正从外面走了进来。
郑文放下手中的笔,抬头一看,就看到李英儿一身黑色宽大汉服,亦遮不住她凹凸有致的身材,一头黑色的长发,只随意的披撒在肩上,她款款而来,带着一股唯美,在宫灯昏黄的灯火下,透出一股高贵与神秘。
郑文的眼睛直直的盯着李英儿的一举一动,只见李英儿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郑文的桌前,把托盘往桌上一放,才对着郑文盈盈一礼。
又方才笑着开口说道:“妾身参见陛下,陛下辛苦了,这是妾身炖的参汤,请陛下品尝。”
说完也不待郑文说话,就起身拿起桌上的托盘里的一盅参汤,亲手往郑文面前一递。
郑文也不起身,单手接过,又放在桌上,面色沉重,沉默了一下,才有些欲言又止的开口小声说道:“英儿,锦衣卫刚刚传来消息,你父亲李殷他在今天早上,在金陵城头,当着进驻江南的北地大军,自刎而死了!”
李英儿一听郑文的话,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消失了,一脸的苍白,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脑中却是像打了巨雷一样,思绪混乱得紧,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就向身后倒去。
而郑文呢,眼尖手快,瞬间起身,一下子就把李英儿倒下的娇躯搂在怀里。
拍了拍李英儿的背,又才安慰的说道:“英儿,人生不能复死,节哀顺变!”
李英儿卧在郑文怀里,听了郑文的话,却并不回答,只呜呜的哭泣,显然是伤心至极!
郑文听到这哭声,心里不知怎么的一阵难受,只紧紧的搂住李英儿的娇躯,又往自己怀里凑了凑,一时间却是不知道说些什么。
他的前生,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情商并不高,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人,犹其是见不得女人哭,顿时场面一一子沉寂了下来。
良久,郑文又才开口说道:“英儿,不要伤心了,你父亲他也算得上是求仁得仁了!”
而李英儿听了,却是并不答话,只是呜呜的哭得更大声了。
郑文一见有反应,就紧了紧怀
89.不经意间
此时的郑文,却是由衷的这么说了一句。
却是又接着开口说道:“英儿啊,朕不敢说什么为了你可以放弃一切,但在今晚,朕还是想对你说,朕今生,对你许下三个诺言,只要不违背朕的初衷,朕都可以答应你!”
郑文是一脸郑重的对着李英儿说道。
李英儿听了郑文,顿时就感动得不得了,呼吸急促,面颊通红,她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在这大明宫中,站在御书房之中,听着一个帝王对自己说这种不是情话的情话,她感觉她彻底的爱上了她眼前这个男人,这个刚刚登基的大乾王朝的皇帝,这个为了她就不顾实际情况而乱发圣旨的帝王!
她感动了,她彻底的爱上了这个男人,她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郑文,我爱上你了,今生,至死方休!”
而她今生,一辈子都记住了今晚,记住了郑文对她说的那句话“英儿啊,谁让朕在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了最对的你呢”虽然她一辈子,也没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但她就以女人的直觉觉得,今晚的陛下说得最真的就是这句话!
要是郑文知道李英儿的心里,怕是会大呼“女人的直觉真可怕!”
李英儿的直觉是对的,因为此时郑文的心里,远没有他表面上的那么灿烂。
郑文身为一个皇帝,在政治上做任何事,都有他自己的考量,又怎么会凭着李英儿的再三哭泣,就会发这么一道不分青红皂白的圣旨呢
他先前看到锦衣卫的密报,才想起前些天,这江南地方官员,因为金陵的事,到现在为止就上了那么一封所谓“李殷谋反”的奏折,顿时把他恶心的不行!
你丫金陵发生这么大的事,到现在为止,你就上了这么一封不明不白的奏折,给朝庭,给大乾王朝的最高领导者朕,你这不是恶心人嘛,恶心朕嘛!
既然如此,朕也恶心你们江南势力一回,看看你们会有什么反应!
于是,郑文就在李英儿的注视之下,写了这么一封看似有些荒唐的圣旨!
至于朝臣们会不会反对,那就不是郑文要考虑的了。要是所有的朝臣都反对,那是不可能的!
朝臣们只可能是一小部分激烈反对,一小部分则会同意,其他的都会保持沉默。
对朝野的反应,郑文心里还是有底的。这些天,他细细的观察大乾朝的朝局就发现,大乾在政治军事上属于北强南弱,军事上就很明显,大乾军队大部分部置在北方,防御塞外的蒙古人,军队的士卒也大多数是北人;政治上,具体的在官员身上,大乾有六七成的官员是北人出身,特别在这燕京城就更明显了,**成都是北地人出身,这朝堂重臣更是清一色的北人出身,南方官员在中枢的影响力不大。
因此,郑文这封圣旨,在朝臣中差不多就是沉默的通过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嘛!
当然了,罪大恶极的李殷被追封为少保至所以能够通过,则是因为处在这么一个特殊时期。
什么特殊时期呢此时的大乾官场,正处于朝庭整顿官场的时候,官场上有太多的贪污受贿。整体大环境如此,在这些北地朝臣眼里,李殷最大的罪责也就是贪污受贿,至于什么在金陵屠戮江南世家的事情,在这些朝臣眼里只是呵呵了!
况且又涉及到大乾军方,所以李殷的罪责就不是那么显眼了。
而且,李殷早年立过战功,在大乾功是功、过是过的政治潜规则之下,他被追封为少保,也是大体符合大乾的礼谥制度的。
而且,官僚的尿性,既然最上面的人不打算追究了,他们也乐得躲清闲,况且整体上也对他们有利,他们也乐得装聋作哑。
而郑文心中的想法,则是想看看江南地方势力的反应!
因为此时大乾的经济上,却是南强北弱,南方三百多年的和平,造成经济水平蓬勃发展,无论在税收上,还是在实物,南方总体上是优于北方的。
而最近十几年来,朝庭对江南地区的统治却是有些松懈了,江南地区却是有些混乱不堪了,导致了江南地方势力的做大!
郑文发这封有些任性的圣旨,又何尝不是对江南地方世家大族的一种潜在的警告!
所以郑文今晚才在美人的低泣之下,任性的写下了这封有些荒唐的圣旨。
而夜更深了,天更暗了!
燕京城的僻静角落里,总发生着某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让大乾朝的朝局更加风云诡诈,变幻莫测
而此时,燕京城北城的一座平民居住的小四合院中,五个人围坐在一张圆桌上,各自默默的观察着其他人,皆是一言不发。
良久,那个长得富态,挺胸凸肚,一身富商模样打扮的人才率先开口说道:“王兄,不至于如此吧!这大晚上的,大冷的天,有什么事知会一声不就行了嘛,何至于此,把我们都叫到这鬼地方,不是闲得发慌吗”这胖子是笑嘻嘻的开口说道。
话音刚落,那个被叫“王兄”的人就冷冷的说道:“哼,你以为我想如此,还不是被逼的,陛下的锦衣卫,不愧是号称‘天子鹰犬’,现在是越来越厉害了,京城稍有风吹草
90.继续
“你们能想到的,我也能想到。我告诉你们,陛下决定在江南地区征召四十万大军,二十万作为驻军,二十万专门作为南伐大军,三五年之后,就开始动手,而且杭州李家的李同现在就担任江南节度副使,一旦功成,双方在政治上守望相助,江南的政治势力一下子就成型了!”
“到时候,江南的政治势力在中枢影响力就大增了,而我们这些北地世家的势力、特别是我们这种新兴世家的势力就会被侵蚀,你们居然说我多虑,我看你们是屎糊了脸吧。”这叫王兄的人几乎咆哮着对他们几人说道。
如果现在郑文现在在这里,就会发现,这个被叫做王兄的人,居然是大乾太后的堂弟,户部左侍郎王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