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灭秦代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晓梦鱼

    “我当然不会退走,而且还要在临淄与汉军来一番血战。”樊哙咬牙切齿的说道。

    “血战城墙都丢失了怎么血战”韩信不解的问道。

    “通过几次的交手,我看出来了,汉军比我们厉害的主要是火炮,火枪和骑兵。”樊哙虽然外边粗豪,打起仗来观察却很细致。

    “你说的没错。”韩信也同意樊哙的看法。可心却有种无力的感觉,汉军这几个强项已经足够将齐军和樊哙的队伍按在这里往死里打了。

    “针对汉军的特点,我决定放弃城墙与汉军进行巷子战,离开了城墙汉军的火炮就起不了作用了,到了城内汉军的骑兵肯定不能用,如果能找机会突然冲出与汉军混战,汉军的火枪也不管用了。”能够在战场上长期战斗而活下来韩信和樊哙都是心思缜密,运气极佳之人。不过面对强敌韩信更倾向于使用智谋,遇到张政这样不讲理用实力硬推的对手韩信的智谋就不好用了。而樊哙则喜欢硬碰硬。樊哙要进行巷战实际上就是找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与张政硬拼。

    “这也是个办法,至少我们人数上比汉军有优势。如果能大量杀伤汉军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韩信听了樊哙的计划觉得十分可行。

    “好,我们这就分头准备,一定要让张政在这临淄城碰个头破血流。”樊哙恨恨的说道。

    在火炮和火枪的压制下齐军对城下的反击消弱了很多,汉军乘机将大量的塞进了在城墙上挖出来的一个洞里。随着一声b的巨响,城墙被炸的坍塌了半边。掉落的土石在城外形成了一个斜坡。憋了半天的汉军勇士呐喊着顺着斜坡冲上了城头,与城墙两侧前来增援的齐军战在了一起。两军相持之时更多的汉军冲了过去。投弹手投出的包在齐军的身后b,阻断了齐军的后援。汉军乘机发力一鼓作气将齐军杀退,汉军在城墙上占领的空间逐渐增大,给火枪手集结提供了足够的地方。当火枪手排成密集的队形开始轮射的时候,齐军再也支持不住了。一点点向后退去了。汉军士卒顺着城墙的马道冲了下去,大量的汉军士卒终于攻入了临淄城内。

    看着汉军登上城头张政终于松了一口气。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之内坚固的城墙始终是进攻者的恶梦,张政这种打仗不愿多死人的将领,面对城墙时更是十分踌躇。而在汉军已经登上临淄城的城头,坚固的城池再也不是临淄城被攻陷的障碍。

    “命令后续部队跟上,清剿城内的敌人。”既然城已被攻破,张政就不想让樊哙和韩信轻松的离开。

    “报告大王,入城的部队受阻,损失很大。”前方将领派士卒给张政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怎么回事。”张政一愣,这城都破了,樊哙和韩信没有逃跑,还在抵抗。这战斗意志真够强的。

    &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鱼
    汉军在临淄城内一点儿点儿推进,大量的齐军和樊哙的队伍败退了下来。汉军按照张政的命令进攻时很是小心,巩固了一块地方才继续向前,樊哙所希望的混战并没有发生。

    樊哙见局面眼看要失去控制,齐军士卒之中已经有许多人不听命令擅自向着没有汉军的城门逃跑了。樊哙只好同韩信商量快点儿逃离临淄城。要不然等着两人的队伍全都乱了,即便是逃出去也会变成光杆司令。

    “快联系所有可以联系上的人马向东门撤退。”樊哙和韩信同时下达了命令。他们两人都是沙场老将了,知道张政只攻击一侧城墙,在其他几处城墙外肯定埋伏了人马。明知是坑,樊哙韩信也得往下跳。

    樊哙和韩信命令在没有汉军进攻的另一侧打开了城门,开始组织撤退。本来想法是好的,可是他们手下的士卒听着不断迫近的枪声和b声早就慌了神,听说要撤退,更是明白这是败了。全都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没有人再想有秩序的撤退,全都是有多快跑多快。临淄城内一片大乱,城门处挤满了败兵,越想快点儿逃走,越挤不出去。

    幸亏樊哙和韩信行动的早,在局面完全无法控制的时候先出了城。出城后的樊哙和韩信急忙命人收拢队伍,他们不希望将这次撤退变成一块溃败。

    韩信和樊哙的想法是好的可现实不如他们所愿。齐军开城门撤退的行动很快就被汉军发现了,对此张政早有行动预案,汉军的上万骑兵在丁勇的带领下快速的包抄了过来。

    “走!快点儿撤走。”樊哙和韩信发现了正在靠近的汉军骑兵,马上命令队伍撤离,虽然他们也已经聚集起来一万多败兵,本来汉军的骑兵就厉害,樊哙和韩信的手下现在又斗志全无,根本就组织不起象样的战斗,樊哙和韩信只能先逃命再说,要是出了城又被围住那处境就更危险了。

    汉军的骑兵对于驱赶溃败之敌已经轻车熟路了,这种仗打起来十分痛快,骑兵的方阵都不用拼命的厮杀,只要造成足够大的声势,将敌人逼的逃向自家的军阵,敌军往往会自乱阵脚。这次逃跑的齐军多少还是有点儿组织的,在城外刚刚有点儿集结起来的意思,丁勇当然不会让敌人组织起来,当即命令汉军骑兵放开手脚大胆冲杀,一下子将樊哙和韩信的部队冲的乱成了一团。

    樊哙和韩信见到这种情况痛心疾首,自己的十几万大军在城内被杀的被杀,还有一部分挤在城门那里争夺出城的路,出了城的被汉军骑兵一冲击完全乱了。

    “走,我们先撤到安全的地方再说。”樊哙见形势越来越危急,想要让部队集结起来再撤走是不可的了,现在保命要紧,向韩信大喊着,带着不多的人马开始撤退。

    “走吧。”韩信无奈的对围在自己左右六神无主的手下说道。到现在韩信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彻底失败了。

    丁勇一边冲杀,一边观察着战场上的情况,他希望用最小的牺牲取得最大的战果,同时也在寻找逃跑的队伍中有没有大鱼。

    现在齐军乱成了一团,不但齐军自己找不到上级军官在那里,丁勇他们想要抓几个高级军官也难。这时一大股齐军的行动引起了丁勇的注意。这股齐军的行动很象是有组织的样子。

    “杀过去。”丁勇判断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让士卒跟随自己说明带队的军官级别肯定不低。丁勇果断的将这股齐军作为了主要的攻击目标。

     



第三百一十五章 善后
    

    丁勇追着临淄城外最大的一股败军一阵冲杀,将这股敌人完全击溃,却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大鱼樊哙和韩信。对此丁勇很不甘心。

    丁勇派人向张政汇报了这边的情况,留下大部分的骑兵继续给败军造成混乱,他自己则带领着部分骑兵继续追了下去。丁勇判断,樊哙和韩信想要逃走肯定会逃向附近齐军有驻军的小城,自己带兵追过去,只要樊哙和韩信逃入城内固守,丁勇有机会拖住樊哙和韩信,不使他们逃脱,然后汉军的大队跟来,樊哙和韩信成了瓮之鳖。

    丁勇快速的追到了离临淄最近的一座小城,却发现早已人去城空。韩信和樊哙丁勇估计的更聪明,更有决断力,在逃到小城后马命令守城的士卒立即跟他们一起撤走。城的士卒还没有得到临淄失守的消息,但大王有令撤退,行动起来绝对命令进攻要快很多。所以城的驻军与樊哙和韩信的人马无迅速的向着后方逃去了。

    丁勇带来的人马兵不血刃占领了一座城池,可抓捕樊哙和韩信的想法却没有实现。丁勇判断了一下形势,现在临淄城仍处于一片混乱之,自己带来的人马并不多,樊哙和韩信肯定会在逃跑的路不断的收拢齐军,队伍会越来越壮大。想要再抓到他们必然十分困难。丁勇只好留下少量人马守卫刚占领的小城,他自己返回了临淄城。

    此时临淄城的混乱仍然没有结束。

    齐军虽然败了,汉军在临淄城内稳步推进的策略仍然没有改变。汉军人数少近战能力弱的缺点让张政不敢攻的太急,不想让汉军与敌人处在混战之。

    “看来真得考虑给火枪装刺刀的问题了。”此时张政已经登了临淄城的城楼,观察着整个战场,同时反思着这一战的得失。

    张政并不是天生的军事家,汉军的战斗经验都是靠不断总结得出来的。张政一直努力在培养手下的军官和士卒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他自己更是带头这样做。经过每次战斗汉军都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张政急需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汉军的战斗力。

    现阶段汉军火枪手近战能力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张政当然知道解决的办法是为火枪装刺刀,可在此之前的多次试验却失败了,汉军火枪枪管的强度不足以支撑装刺刀后作战。张政只好给火枪手配备了短剑,这样火枪手遇到使用冷兵器的敌军之时在近战很是吃亏。

    临淄城内汉军逐渐的占领了临淄全城,枪声和爆炸声变得稀疏起来。看来汉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城内局势。

    “命令抽调部队迅速出城,控制城外的齐国败兵。”虽然打败了敌人此时还不是松懈的时候,大量的齐国败军即是威胁又是财富。张政当然不会让那些逃兵再集结起来与自己作对,虽然汉军骑兵已经将那些败兵杀的逃跑的念头都没有了,想要完全控制他们还得派出更多的人接收他们投降才行。

    “派人在临淄城内灭火救治伤员吧。”张政见城内的战斗停止了,立即下达了新的命令。临淄城是张政利用火枪火炮和炸药攻下的第一座大的城池,这种攻城方法对城池的损害是十分巨大了。火枪的射击肯定会造成许多百姓受伤。炸药包的爆炸引爆了城内的可燃物,城内如今火光冲天,浓烟弥漫。

    在破城前打破的是敌人的,现在城池已占领,再烧下去是烧自己的财富了。

    张政接到了韩信和樊哙可能逃走的消息,却无力派出更多的军队去追捕,只好下令先解决临淄的问题,在临淄城内一番清理局面总算稳定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善后
    

    丁勇追着临淄城外最大的一股败军一阵冲杀,将这股敌人完全击溃,却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大鱼樊哙和韩信。对此丁勇很不甘心。

    丁勇派人向张政汇报了这边的情况,留下大部分的骑兵继续给败军造成混乱,他自己则带领着部分骑兵继续追了下去。丁勇判断,樊哙和韩信想要逃走肯定会逃向附近齐军有驻军的小城,自己带兵追过去,只要樊哙和韩信逃入城内固守,丁勇有机会拖住樊哙和韩信,不使他们逃脱,然后汉军的大队跟来,樊哙和韩信成了瓮之鳖。

    丁勇快速的追到了离临淄最近的一座小城,却发现早已人去城空。韩信和樊哙丁勇估计的更聪明,更有决断力,在逃到小城后马命令守城的士卒立即跟他们一起撤走。城的士卒还没有得到临淄失守的消息,但大王有令撤退,行动起来绝对命令进攻要快很多。所以城的驻军与樊哙和韩信的人马无迅速的向着后方逃去了。

    丁勇带来的人马兵不血刃占领了一座城池,可抓捕樊哙和韩信的想法却没有实现。丁勇判断了一下形势,现在临淄城仍处于一片混乱之,自己带来的人马并不多,樊哙和韩信肯定会在逃跑的路不断的收拢齐军,队伍会越来越壮大。想要再抓到他们必然十分困难。丁勇只好留下少量人马守卫刚占领的小城,他自己返回了临淄城。

    此时临淄城的混乱仍然没有结束。

    齐军虽然败了,汉军在临淄城内稳步推进的策略仍然没有改变。汉军人数少近战能力弱的缺点让张政不敢攻的太急,不想让汉军与敌人处在混战之。

    “看来真得考虑给火枪装刺刀的问题了。”此时张政已经登了临淄城的城楼,观察着整个战场,同时反思着这一战的得失。

    张政并不是天生的军事家,汉军的战斗经验都是靠不断总结得出来的。张政一直努力在培养手下的军官和士卒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他自己更是带头这样做。经过每次战斗汉军都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张政急需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汉军的战斗力。

    现阶段汉军火枪手近战能力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张政当然知道解决的办法是为火枪装刺刀,可在此之前的多次试验却失败了,汉军火枪枪管的强度不足以支撑装刺刀后作战。张政只好给火枪手配备了短剑,这样火枪手遇到使用冷兵器的敌军之时在近战很是吃亏。

    临淄城内汉军逐渐的占领了临淄全城,枪声和爆炸声变得稀疏起来。看来汉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城内局势。

    “命令抽调部队迅速出城,控制城外的齐国败兵。”虽然打败了敌人此时还不是松懈的时候,大量的齐国败军即是威胁又是财富。张政当然不会让那些逃兵再集结起来与自己作对,虽然汉军骑兵已经将那些败兵杀的逃跑的念头都没有了,想要完全控制他们还得派出更多的人接收他们投降才行。

    “派人在临淄城内灭火救治伤员吧。”张政见城内的战斗停止了,立即下达了新的命令。临淄城是张政利用火枪火炮和炸药攻下的第一座大的城池,这种攻城方法对城池的损害是十分巨大了。火枪的射击肯定会造成许多百姓受伤。炸药包的爆炸引爆了城内的可燃物,城内如今火光冲天,浓烟弥漫。

    在破城前打破的是敌人的,现在城池已占领,再烧下去是烧自己的财富了。

    张政接到了韩信和樊哙可能逃走的消息,却无力派出更多的军队去追捕,只好下令先解决临淄的问题,在临淄城内一番清理局面总算稳定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 稷下学宫
    张政轻松的攻下了临淄城,军队的伤亡极小,这使得汉军军心大振,同时对投降的齐军与临淄城内的齐国百姓也是一种威慑。有感于汉军强大的战斗力,齐民对张政的安排很是顺从,很快临淄城恢复了秩序。

    占领临淄张政需要处理的事务一下子多了起来,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在百忙之中张政特意抽出时间带着丁勇出了临淄城。

    “大王你这是要去哪里”丁勇现在很为张政的安全担心,如果再出了汉王被人围困的事他就不用回汉国了。所以现在张政不管走到哪里丁勇都跟着。

    “我去看看稷下学宫。”张政回答。

    “稷下学宫是什么东西”丁勇满脸迷茫的问道,他真的没有听说过。

    “没学问。”张政笑着为丁勇解释道:“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齐的官办高等学府。”

    “战国时办的学校,那很有些年头了。”张政在汉军举办了军事学校,丁勇是明白高等学府是什么意思的。

    “稷下学宫建成是有很多年了,它始建于齐桓公时期,就位于这临淄城的东门附近。”张政边走边向丁勇解释。

    “离的不远就好,一个学校起这样一个名字是为什么”丁勇的学问有限不明白这名字有什么讲究。

    “这临淄城的东门也叫稷门,这学宫就在稷门附近所以叫稷下学宫。”

    “就这么简单啊,我还以为有多复杂呢。”丁勇松了一口气说道。

    “名字虽然简单,这稷下学宫却不简单。稷下学宫是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不少人是善于把学术和政治结合起来游说当权者的能手,故在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之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张政这时希望跟随自己来的是元芳等人了,没准元芳还能向自己介绍点儿稷下学宫的逸闻趣事,而不是自己在这里费劲的进行科普。

    “稷下学宫培养了这么多当官的,我们汉军正缺当官的,大王您正好把他们请过来封些官,封他百八十个,比那个宣王封的还要多。”丁勇的关注点总是与众不同。

    “你的愿望恐怕实现不了了。你看咱们到了。”张政指着前方说道。

    “啊,怎么会这样。”丁勇随着张政指的方向看去,只看到了齐腰深的荒草和一处处的残垣断壁。

    “什么事物都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这稷下学宫也不能免。稷下学宫鼎盛时期有几千人在这里学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对学宫的重视程度减弱,最近几十年又是战乱连连,齐国光灭国就灭了好几次,这齐国的都城也不再是安全的地方。所以这些建筑也就毁于战火了。”张政不无遗憾的说道。

    “学宫就这样完了。”丁勇找点儿人才的计划落空了。
1...7374757677...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