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灭秦代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晓梦鱼

    “好,我决定了,新建成的稷下学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小学和初中教育,由我组织人员编写教材,聘请老师教学。另一部分则为大学,各派学者可以申请在稷下学宫的大学部开设自己的课程,学有所成的人可以到稷下学宫的大学部报名学习,想要向哪位老师学习由学生自己选择报名,朝廷根据老师所招收学生数量的多少分配资源。”张政决定基层教育这块还是自己来搞,尽量扩大孩子们学习的范围,让他们长大后能有更多的选择。至于各方最为看中的成人这块,张政倒希望百家争鸣的态势能够长期保存。张政倒没希望通过稷下学宫的争鸣能搞出什么传承万代的理论,培养出治国的高手。张政心中想的是只要自己统治下的读书人能够在稷下学宫里边争论,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别到处给自己捣乱就行了。

    “好,我马上按您说的准备。”叔孙通很高兴,按照张政现在这个提法对儒家来说是很有利的,毕竟其他各学派被人们认可的程度正在降低,儒家能够在稷下学宫占有更多的资源,从而与其他学派拉开距离,儒家与其他学派的差距会越来越




第三百三十三章 招生
    新入学的学生为选择老师而烦恼,稷下学宫的老师们也感觉怪怪的。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由大王张政亲自制定的,听说稷下学宫重建兴冲冲的来参加这一盛事的各学派弄明白这里的规则后也是五味杂陈。

    人们不由得暗地里腹诽,汉国的大王是个庄家汉出身,本身就没读过书,很可能都不知道各学派是什么意思,没准将这些学派当成了武术门派来看待了,由大王制定的规则很简单,就一个意思,那就是比试。如今的稷下学宫对所有门派开放,但你要想得到更多的资源就要想办法将别人比下去,要努力的去抢。这样做很是有辱斯文,但大家又舍不得离开,大王的意思很明显,大王投了这么多钱在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一定要成为大汉官员的培训基地,不管是在教学中表现出才能的老师,还是学有所成的学生都会被大王委以重任。这对文人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今时不同于往日,以前诸侯林立,文人在这个国家混的不行,还可以到别的国家试试运气,现在天下只分刘邦的和张政的汉国两部分,如果不为汉王张政所用,机会就失去了一半,而且听说蜀汉的刘邦乃是流氓出身,对读书人更是不尊重,还不如张政这位仁慈的农夫呢。

    学宫正门里边一处的空地上,一溜书桌呈一字排开,一些老师还自持身份坐在桌子后边表情严肃一言不发。却有一些年青的老师管不了那么多,已经开始站起身来向来往的学生大声的宣传开了:“我们纵横家师承鬼谷子,张仪、苏秦大家都听说过吧,之后还有在齐国这块最有名的鲁促连,哪一个不是被各国诸侯所尊重,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才是年青人所追求的刺激人生。”

    也难怪这位这么卖力气,学宫的章程在那里摆着,张政规定每位老师最多可以招收五十名弟子,开始招生时人数不限,第一轮招生完毕之后老师可以通过考试淘汰掉五十人之外的学生。没有招收够五十名的老师再在被淘汰的学生中选择。

    这第一轮的招生实际上代表了老师的脸名,招收的越多说明自己的影响力越大,而且还可以优中选优。将最优秀的学生选择到自己的名下。好学生教起来轻松还能出成绩,这是每个教师都追求的。如果第一轮招不够人还得接收那些别人不要的笨蛋,可以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纵横家最近的名声不太好,被人认为是耍嘴皮子,坑蒙拐骗的技量,他们自己都觉得冤,好不容易张政给了他们在稷下学宫独立讲学的机会,自然要无比努力。

    “学本事自然是要学的全,杂家兼取百家之长,他们会的我们全会,他们学的我们全学,大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是什么人才,作学问可以作成秦始皇的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这是位杂家的老师,杂家最有名的要算吕不韦了,吕不韦从一个商人作到权倾秦国,有传说秦始皇就是吕不韦的儿子。杂家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

    “我们与刘邦早晚要有一战,好男儿当马上封侯,现在不准备,等大王平定了刘邦想要封侯就千难万难了。”听这位



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王的讲话
    张政给稷下学宫制定的招生办法让稷下学宫上下紧张非常,学生们本来到了学宫随便跟随一个老师都是当世的学问大家,有人肯传授他们知识就很好了。可经过竞争报名,就有的老师人气火爆,有的门庭冷落了。最后又经过老师的考试挑选,一部分表现没有其他人优秀,因为超员被老师清理了出来,最后被调剂到了学生们不喜欢的老师那里。

    被学生冷落了的老师和失意的学生组成的班级,老师和学生相互看着都不顺眼,而那些留在热度高的班级的学生则一个个笑逐颜开。在学宫之内仿佛有了高人一等的感觉,见到其他班的学生往往冷眼相对。

    这种氛围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开学典礼召开的时候。

    开学典礼上最为得意的要数叔孙通了,叔孙通在张政的支持下使得稷下学宫得以重新建立,虽然这里边主要是汉王张政出钱出力,还给学宫中的老师和学生许诺了远大前程,但叔孙通觉得这件事的功劳就应该算在自己的头上。

    大王是不需要功劳的,大王不管干了什么事情,只一句大王英明就可以打发了,要不然天下事最终都要归功于大王了。

    在开学典礼上最先颁布了张政的圣旨,圣旨宣布历经磨难的稷下学宫重新恢复了,还要在汉王张政的领导下走向新的辉煌。圣旨上同时还确定任命叔孙通为新一任学宫的祭酒,也就是最高领导。稷下学宫的祭酒直接对大王张政负责,向大王张政汇报工作。这就意味着稷下学宫内的一切事物其他官员无权干涉。

    叔孙通光凭祭酒这个名号就可以万古流芳,在肉眼可见的将来,稷下学宫将出产大部分官员。作为他们在学校的最高领导,自是为天下人所熟知。几百年后人物消亡,人们还会记得重新开辟了稷下学宫的是公孙通。带领稷下学宫走向辉煌的也将是叔孙通。而汉国的政权现在十分稳固,只要汉王没有问题,稷下学宫必将重现往日的风采。

    叔孙通代表学宫欢迎广大师生的到来,宣布了在学宫中学习工作要遵守的制度以及注意事项。

    最后叔孙通激动的说道:“为了给与学宫最大的支持,汉王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了今天的开学典礼,现在请汉王为我们讲话,大家欢迎。”

    在热烈的掌声中张政走上了为开学典礼专门搭建的高台,站在高台上底下的书生尽收眼底,一个个仰着脸,脸上满是期待。

    读书人虽然狂傲但从来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命运开玩笑,当张政可以决定众人今后的人生道路是通畅还是曲折时,读书人对张政的尊重无以复加。

    当台下热烈的气氛平静了一点儿之后张政开始了他的演讲。

    “我要对大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丢掉幻想。”

    张政一句话就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他们本来就是报着飞黄腾达的想法来到这里的,而张政却要他们丢掉幻想,是不是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张政是不是不再重用学宫的人了。

    张政继续说道:“之所以丢掉幻想就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座的各位可能觉得自己都才高八斗,只要我一句话让你们去治理一县,甚至是治理一个国家都没有问题。实际上你们也看到了,在



第三百三十五章 官法
    “你听说了吗大王要进行官制改革。”各种小道消息在汉国官员之内流传着。

    “大王想改就改呗,这又不是第一次进行官制改革。”说话的显然是一位佛系官员,对于身边的变化不怎么关心。不过他说的也是实情,汉国的官制始终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即便是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也只是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对底层官员的影响并不大。

    “这次可不一样,据说要为每一个人都确定等级,等级不同发放的俸禄也不一样。”说话的人消息十分灵通,别人不知道的消息他总是能先知道。

    实际上官场上传播的小道消息都在张政的掌控之内,张政为了测试众人对进行官制改革的态度,故意放出来一些消息。官员们显然对于自己的官位很重视,一时间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那岂不是说,官越大的人挣的钱越多。”提到了俸禄,那个佛系官员总算有点儿触动。

    “不是一直是这样吗不过你也不用过分担心,这次官制改革会增加许多部门和职位,我们大家都会高升的。”想到自己要高升,官吏不由心中美滋滋的。

    “形势不是那么乐观,我听说了大王重修稷下学宫,引天下读书人来投,除了少数人安排在稷下学宫教书,其他的也都要充实到官员队伍之中。”这位又投入了重镑消息。

    “不会弄个什么都不懂只会读书的傻子当我的上级吧”众人感到了一丝不安,历来各国的大王都是这样的,为了表示对读书人的尊敬,往往请来一些名气大的人物马上委以重任,以表现礼贤下士。这样做对一些在在天下游荡了多年的老油条还行,可如果真是读书读傻了的主没准还会出了乱子。

    “出这种事的机会很大,听说大王这次将只要稷下学宫用不到的人都招进来。里边没有社会经验的肯定很多。”说到这里大家情绪有点儿低落,好不容易机构扩编有了高升的机会,好的位置却要被别人占了,而且占了位置的人还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算了,别瞎猜了,派谁来当官也得我们干活,我们就这命啊。”汉国官员一向被张政要求办理实际事务,所以现任的底层官员觉得自己更象是一名小吏,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众人聚在一起发几句牢骚也就完事了,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爷爷我不去当官,我在家里读书好了,有许多学问没有弄明白。”说话的是儒学泰斗孔然的孙子孔新。

    现在的孔然终于可以称为儒学泰斗了,张政给了孔然高规格的接见,以致他将许多儒家的弟子弄进稷下学宫,在学宫中占有了重要位置,儒家在汉国俨然有了第一学派的态势。儒家觉得借孔然现在的声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所以不介意将孔然高高的捧起来。这中间孔然当然也和张政有交易,孔然要将不能在稷下学宫任职的门人弟子送给张政到朝廷里当官。这其实是两利的事情。张政有了给自己干活的人,那些读书人也有了官员身份,为此孔然将自己只有十五岁的孙子也送进了官员队伍,指望着他一步步高升光耀孔门呢。

    孔然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竟然是自己的孙子,这家伙平日里一看书就头痛怎么会想到在家作学问,这里边一定有问题,于是孔然板着脸说道:“究竟出了什么事”

    &nb



第三百三十六章 发薪水
    

    孔然与孙子孔新一起研究张政新颁布的《官法》,对于这种法律孔然并不陌生,秦国真正的做到了依法治国,秦国的历任大王制定了各种法律,法律条规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孔然作为大学问家平常对秦国的法度也是进行过研究的,不过当孔然看完张政制定的《官法》之后不得不承认,而在汉国肯定有法学才,官法不管在细致程度和可操作性都超过了秦国制定的法律,立法水平秦法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看最新≧≦章节≧≦百度≧≦搜索≧≦品≧≦书≧≦網≧

    孔然忽然想起来,按照《官法》规定孔新这种私自跑回家不班的行为是要受到处罚的,而且还会成为仕途的污点。

    孔新却满不在乎的说:“自己不会受到处罚。”

    “孩子,如果想进入仕途得洁身自好,在平日里不能有任何污点。如果你的履历有污点,想要升官到达顶峰是不可能的了。孔然絮絮叨叨的准备开启说教模式。

    “爷爷,我这次是回家是因为活干的利落,《官法》背的熟练才被奖励放假半天,到了家我怎么也得好好歇歇。”说这话时孔新脸充满了骄傲。

    “好,好,我说我孙子肯定会别人强,这不刚到衙门被奖赏,这十分难得,将来我孙子肯定要封侯拜相。”孔然高兴了起来,读书人天然的对权利有着无的向往,平日里自命清高,实际一门心思想着将自己的官作大。

    “我没什么的,只是其他几个人认真一点儿罢了。据说汉国最厉害的还是大王张政,汉国新颁布的这些法律据说都是汉王亲自制定的。汉国许多新的东西都是汉王制造出来的。”孔新这几天在衙门学了不少东西,也听了不少关于张政的八卦,对张政感到十分钦佩。

    “汉王自追随陈胜吴广起义始,既亲自阵又治理国家,现在汉国的日子蒸蒸日,将来一统天下的定然是张政了。”有道是学得武艺卖与帝王家,孔然平日里表现的再清高,实际还是希望得到帝王的赏识的。

    “你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丢脸的。”孔新倒是信心满满的。

    孔新听官吏们平常讲大王张政的传故事,不由得心向往之,盼望着自己的官职升高,有被汉王亲自接见的一天。

    孔然觉得自己这步旗走对了,将门下的门人弟子推荐给张政当大汉国的官员,几年之后整个汉国官员半壁江山都是由着称张政为大王的那部分人来管理。孔家的权势自然可公侯。

    孔新在家舒舒服服的呆了半天,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回了衙门,没办法他还得为孔氏家族兴旺发达努力。

    “大叔早,大叔每天都来这么早,干公事真是努力啊。”孔新的嘴很甜,离得老远向一个老吏打招呼。

    “孔公子啊,在这里干的还习惯吧,有什么困难来找我,别的忙帮不,人我倒认识几个。”老吏对孔新很客气。孔新长得斯白净,面容端正,有着一副人见人爱的样貌,他出生的时候孔家已经是没落的贵族,虽然生活还过得去,却也开始向普通人低头,孔新自小没有养成目空一切的习惯,只几天的功夫已经和衙门里底层的官吏混的不错。况且大家都知道孔新等人学问是极好的,现在只是在这里实习,将来肯定要被委任为官员,现在不巴结也不用留下坏印象,所以大家对孔新很是客气。

    没有一会儿功夫,衙门里




第三百三十六章 发薪水
    

    孔然与孙子孔新一起研究张政新颁布的《官法》,对于这种法律孔然并不陌生,秦国真正的做到了依法治国,秦国的历任大王制定了各种法律,法律条规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孔然作为大学问家平常对秦国的法度也是进行过研究的,不过当孔然看完张政制定的《官法》之后不得不承认,而在汉国肯定有法学才,官法不管在细致程度和可操作性都超过了秦国制定的法律,立法水平秦法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看最新≧≦章节≧≦百度≧≦搜索≧≦品≧≦书≧≦網≧

    孔然忽然想起来,按照《官法》规定孔新这种私自跑回家不班的行为是要受到处罚的,而且还会成为仕途的污点。

    孔新却满不在乎的说:“自己不会受到处罚。”

    “孩子,如果想进入仕途得洁身自好,在平日里不能有任何污点。如果你的履历有污点,想要升官到达顶峰是不可能的了。孔然絮絮叨叨的准备开启说教模式。

    “爷爷,我这次是回家是因为活干的利落,《官法》背的熟练才被奖励放假半天,到了家我怎么也得好好歇歇。”说这话时孔新脸充满了骄傲。

    “好,好,我说我孙子肯定会别人强,这不刚到衙门被奖赏,这十分难得,将来我孙子肯定要封侯拜相。”孔然高兴了起来,读书人天然的对权利有着无的向往,平日里自命清高,实际一门心思想着将自己的官作大。

    “我没什么的,只是其他几个人认真一点儿罢了。据说汉国最厉害的还是大王张政,汉国新颁布的这些法律据说都是汉王亲自制定的。汉国许多新的东西都是汉王制造出来的。”孔新这几天在衙门学了不少东西,也听了不少关于张政的八卦,对张政感到十分钦佩。

    “汉王自追随陈胜吴广起义始,既亲自阵又治理国家,现在汉国的日子蒸蒸日,将来一统天下的定然是张政了。”有道是学得武艺卖与帝王家,孔然平日里表现的再清高,实际还是希望得到帝王的赏识的。

    “你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丢脸的。”孔新倒是信心满满的。

    孔新听官吏们平常讲大王张政的传故事,不由得心向往之,盼望着自己的官职升高,有被汉王亲自接见的一天。

    孔然觉得自己这步旗走对了,将门下的门人弟子推荐给张政当大汉国的官员,几年之后整个汉国官员半壁江山都是由着称张政为大王的那部分人来管理。孔家的权势自然可公侯。

    孔新在家舒舒服服的呆了半天,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回了衙门,没办法他还得为孔氏家族兴旺发达努力。
1...76777879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