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为了增加说服力,他把自己都是怎么拍马屁的事情说了一遍。
“国人好颜面,太子也不能免俗。奉承他人未必是坏事,只看要达到什么目的。小人求官求财、君子求安稳。一人安稳,家族和后人才能安稳。”
李靖信了殷清风的邪,但一直没找到机会,现在逮住机会了,他“厚颜”的说道:“若世人认为殿下只是将臣等视为教书匠,那就大错特错了!
诸位一路走来,想必看到了这学院城奇妙之处了吧。淮阳侯奉命建造学院城,难道只是想趁机向朝堂谏议在边塞各处修建这样的城池
不!
首先,在建造学院之前,淮阳侯已经向殿下禀告过详情,殿下对学院城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但,军队调动是大事,尤其是调动卫军,若无正当理由,殿下在圣人那里不好说辞。殿下今日请诸位来此,便是要诸位亲眼见证学院城的妙处,然后在今晚或明晨向圣人进谏调兵之事。”
李世民赫然了。
最初殷清风向他汇报时,只告诉他学院城的城墙要建多高多宽、学院的布置是如何的。城墙内甬道、城墙上的吊篮、骑士雕像等等,他都是后来才听程咬金等人和殷清风说起的。但没见到实物之前,一切只能想象。
现在被李靖这么一说,好像他这一路走来的问话,都是在配合程咬金三人在向其他人解说一样。
“其次,像学院城这样的雄城可以说是防守的利器了,但,这样的城池就攻不破吗
殿下让淮阳侯建造这样的城池,便是让臣这学院的祭酒以及众多博士来研究如何攻破它!
虽然臣相信那些外邦外族依靠自己的智慧是想不出天下还有这样的雄城的,但他们可以模仿。一旦他们也仿造出来,我大唐军队将要面对是一个又一个的学院城。”
李世民心中一凛,其他人心中一凛。
是啊若是外敌也依据这样的城池防守,大唐该如何开疆拓土难道彼此就一个你不来我不往的僵持着难道为了可以轻易的攻破敌城,就弃如此雄城而不用
李靖继续说道:“这世上有矛便有盾。大唐能建造出如此的守城坚盾,就能造出更锋利的长矛!”
“好!到时候,我大唐矛也利、盾也坚,看天下谁是敌手!”
程咬金眉飞色舞的喝道。“到时候殿下可一定让俺老程带兵出去杀了痛快啊”
李世民也豪气的说道:“本太子应允了!”
他嘴上说得痛快,但心里却犯愁了,这样的雄城真有办法攻破
李靖说道:“边塞的骑兵们因为使用了马蹄掌,狠狠的教训了几次进犯的突厥人。
四片小小马蹄掌就可以改变战争的态势,若是集大唐所有的能工巧匠,一定可以研制出攻破任何城池的军械来。
所以,皇家军事学院成立后,除了传授之外,还要研制新的作战战术、攻守城池的战术,还要研制更多的兵器军械。这,才是殿下成立学院的初衷!”
李世民差点儿脸红了。
但其他人不知道啊一个个敬仰般的看着李世民。
继颁布农政和钱币改制之后,太子再一次显示出治国治军的能力,强大无比的能力!
一时间,马匹如潮。
殷清风这才知道,原来马蹄掌已经立功了。
李靖自己也不好意思了,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说这样违心的话。但是等到众人平静后,他继续说道:“正是在殿下远见卓识的提点之下,学院又成立了参谋部。”
其他人心说,对啊,你还没解释什么是参谋部呢。
李世民心说,是殷清风提点的吧
“首先,下辖官署。
在长安城设立参谋总部,在各军设立参谋部。参谋总部和各军参谋部下辖情报司和测绘司。
情报司派出人员到外邦收集一切与战争有关的信息。如城池的高低坚固程度、城内人口的数量、
第三百 零三章:如何封赏
“呼”
不管希望还是不希望李靖坐上这两个位置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李世民在李靖向他请辞的时候,就在盘算接下来的戏怎么演。
以他对李靖的了解,李靖是绝对说不出来刚才那一番话的。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殷清风了。
自从李靖归唐以来,虽然在他的幕府做过三卫,但除了领兵作战外,既不与接受他的示好也不主动结交阿兄,在朝中属于难得的中间派。
以前为争夺储位时,自己还恼怒他的不知进退,但现在看来,他反而是祭酒和参谋总长最好的人选。
可殷清风和李靖现在闹出这一出戏,祭酒和参谋总长这两个位置给谁最放心的当然是辅机,偏偏殷清风早就劝诫外戚不得重用
“臣,有事进谏!”
就在李世民考虑接替人选的时候,他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
他霍然转身说话的人是殷清风。
“诚如代国公所言,帝国皇家军事学院和参谋总部为国之利器,不可落他人之手。但圣人日理万机,不可能对学院和参谋总部进行事无巨细的管治。
参谋总长是一个新官职,世人尚无多言,若是圣人的头衔在大唐皇帝陛下的后面是一个学院祭酒的官职,听起来未免怪异。”
“噗呲”
有几个脑细胞简单的人没控制好自己的笑点。
李世民恍然,原来台阶搭在这儿啊
“为此,臣谏言:既然圣人兼领学院事务,不如新设一个官职,院长大唐帝国皇家军事学院院长!”
“院长好听吗”“好不好听是其次,总比从三品的祭酒要好吧。”“一院之长不错”
“院长与参谋总长不设品级,只是圣人掌握大唐最高武力的象征。但是,为了便于管理学院和参谋部,可以在学院和参谋部之下再设祭酒与参谋长。”
“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祭酒还是代国公的”“没什么区别嘛”“名义上不同了!”
殷清风和李世民仿佛没听到他人的议论一样,“祭酒又分大祭酒和祭酒。大祭酒负责学院整体的事务,祭酒只负责教学的工作。
参谋长又分参谋长和参谋次长,分别管理参谋部具体事务和管理官员。”
“这才对嘛”
再担心有人利用这两个官署谋私利也得有人去管啊,没人管还成立它们干嘛经过这么一分权,虽然不能完全保证不会出乱子,但现在看来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李世民听完没有立即表态,他在人群中逡视着。
“淮安王李神通、莒国公唐俭、代国公李靖!”
文武群臣们一愣,被点名的三人走出人群,行礼:“臣在!”【… …#免费阅读】
李世民双手背在身后,“本太子敕令:淮安王李神通任皇家军事学院大祭酒、免莒国公唐俭黄门侍郎,任大唐参谋部参谋次长。
代国公李靖封上柱国,食邑加五百户,任皇家军事学院祭酒、大唐参谋部参谋长。”
李世民用李神通不是因为李神通与他一向交好,而是李神通既才短气粗、贪杯好色,人缘还差。让他来做大祭酒,是再好不过的了。
唐俭做过天策府的长史,他的长子媳又是殷清风的姑母,用来给李靖分权也再合适不过的了。
城外程知节练兵有功封上柱国,李靖的功劳比他还大,但李靖刚晋升国公不久,这次不好再升了。
三人露出不同的神色,一起躬身道:“臣,领命!”
李靖忍不住的看了殷清风一眼。
刚才的三道任命里除了李神通外,其他的和殷清风设想的一样。
那么,接下来,又要轮到他上场了,“臣,有事请奏!”
其他人吓一跳,这李靖又要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话啊
李世民也很意外。你们搭的戏不是都唱完了吗
“淮阳侯虽然谏议以分权的形式来避免公器私用,但臣思虑后觉得还不够妥当。”
不够妥当还要再分出一些权力来好事啊快说快说
就在一些人以为李靖会按照他们设想的去说时,李靖说道:“自后汉以来,历代均设置兰台以风有闻奏事监管百官。现在军事学院和参谋部权力过大,臣谏言引兰台入学院和参谋部监管。”
众人奇怪了。御史台的人本来就是监管百官的,当然要包括新成立的学院和参谋部的各个官员了,李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臣最初设想是在兵部里设置一个类似御史台的官署,专门监管学院和参谋部的官员。但后来臣又想到,若以武人监管武人,难免出现相互勾结相互隐瞒的状况。”
很多人都点头认为李靖说得对。
大家都是领兵的,今天你管了我,明天我就在你儿子、孙子身上找回来,我找不回来,我还有同袍、还有姻亲呢!这还怎么监管还不如大家坐下来边饮酒边把话明说白了。
李世民隐约明白了。
想必是殷清风见他一直没动作,干脆把李靖推到前面来,然后借着今日这样的机会把事情当众挑明了。
其实他还真想左了。
殷清风怂恿李靖在今天这个场合下提出建议,只是想让李靖得到更大的声望。
学院和四总制是军队建设的两个重要的武器,掌握话语权的人必须是他的盟友外,这个话语权还必须要牢牢掌握。
李靖目前的功劳是很大,但他坐上了祭酒和参谋长的职位后,未来几乎是没有再领兵作战的机会了。而世人的观念是武人是凭着军功说话的,李靖以后再没有军功了,军中的新贵们还会乖乖听他的话吗
不好说!
毕竟短时间内他们还适应不了四总制、对参谋部和参谋长的权威也不一定就真心的认同。
所以,哪怕李靖前面已经出了不小的风头了,这些话或者这份功劳也不能给程咬金等人去分享,必须让在场其他人知道李靖是一个智慧深似海的人!
“臣,思来想去,今日向殿下谏言:以后御史台专门监管大唐所有的武职官员,且御史台更名为军法部。”
“让一帮酸儒组成军法部”“那文官谁去监管”“你还没听明白文管武,武管文呗”“怎么回事儿武管文”“别说话,继续听!”
李靖继续说道:“如臣之前所言,后汉以来多是武人作乱而覆灭前一个王朝。若武人之间相互勾结,并拥兵自重,则大唐的灭亡就可预见了。
文监管武,武监管文。互不统属,互相监管。乃大唐长久之国策也!”
其他人不管愿不愿意,认不认同李靖的话,这时都不好说话。这涉及到国祚的事情,唯有太子和圣人才能决定。若是他们现在敢反对,嘿嘿你想存心灭亡大唐吗
从殷清风向他说起文武殊途的谏议后,李世民也想很快的就把这事给落实了。但他信任的人官职还低,现在身居高职的人他又需要一一的说服他们。这是更改千古以来吏治格局的大事,岂是一纸敕令就能解决的
不过殷清风今天选的时机不错。
不但宗室、外戚、文、武中掌权者都到场了,而且前面铺垫得也很到位,现在抛出这个言论再恰当不过了。
他说道:“兹事体大,此事容本太子进奏陛下方能决定。”
李世民也有他的顾虑。
他当场将御史台改为军法部没有问题,可空缺下来的御史台怎么办谁来做御史大夫、谁来做御史中丞下面属官谁来担当即使临时任命了一堆官员,他们又能胜任吗
李靖抱拳后退半步。
他只负责唱前半场,李世民怎么收尾他就不用管了。
李世民很满意。
学院城建得比他意料得还要好,程咬金和王雄涎等人练兵的本事让他欣慰,李靖殷清风的谏议提出来的时机也不错。今日这一趟走下来,他在百官面前的声势更强了。
这对他未来登基减少了很多障碍。
“哈哈哈好!”
李世民畅快的说道:“前有宿国公与宜春郡公练兵得法,后有代国公为国谏言!今日兴尽矣”
殷清风听李世民的意思是要撤了,他连忙说道:“臣,有事请奏!”
众人刚想着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今天的内容,结果殷清风又蹦出来。这又要闹那样儿啊某家都知道你得宠哦,对了,太子还没封赏他呢,他这是跳出来要讨封赏啊
不过他若是想要讨要封赏也是理直气壮的,这学院城可是他奉命建造的。不管是城墙内的甬道,还城墙外的高墙,可都是神来之笔啊
“臣最初向殿下禀报时,便说还有一个小小的城堡要向殿下展示呢。若殿下与诸位亲长不甚疲惫,可否移步一观。”
哦对!
李世民把这茬儿忘了。当时他还问是不是像坞堡那样呢。
他转身对其他人说道:“淮阳侯早先就说过还有一份守城利器要向某家展示。现在,诸卿随某家去看看吧。”
还有守城利器现在这个学院城就已经让他们深感无力了,这拖到最后才展示的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兴奋了。
立国八年来,吐谷浑说来就来,三五个月就有突厥的警报,若这小子真能让边塞安稳了,那可真是谢天谢地了!
行政楼后是教师宿舍区。若是有不想回城的,这里有单独的小楼,只要他们放进去几个奴仆,就可安心休息了。
还没走出宿舍区,李世民等人就不觉的停下了脚步。
前方是一个高耸而又模样奇怪的小城池
他们不敢确定怎么称呼前方的建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