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其后除了温大雅后人在安史之乱以后出了温辅国、温造、温邈、温逊,在政坛最后出场的是因同昌公主去世而被杀的京兆尹温璋。同时期的还有温庭筠及其弟因庞勋之乱而死的温庭皓,再之后,温氏又泯于史书。

    唐初之前的温氏虽不见史书三百年,可不代表人家穷。从奴仆的衣着到庭院内的格局布置,再到陪送的嫁妆,妥妥的一个顶级富豪的形象。

    殷清风问过单云英,温氏在去年拿下了三个州的加盟权:华州、蒲州和晋阳。每州各一个滋味楼和仙居坊。若温氏是个穷鬼,这一百多万的钱财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掏不出来的。

    新妇宋青儿头披“蔽膝”,被温彦博的发妻温王氏送出房门。房门外温氏三兄弟含笑而立。见宋青儿被送出来,温大雅的儿子温无隐开始宣读告文。

    “告如在:奉天之作,承地之合,顺父母之意,从新人之愿,新妇宋青儿今日行婚姻大礼,与清平吕才结为夫妻,合为一家,告曰:吕宋联婚,合家同心。盟誓发愿,百年不分。毕生恩爱,相敬如宾。生养兴祚,昌荣家门。天地其佑,祖先其知,告于四方宾朋!”

    韦文宗、殷清风和马周代替吕才躬身行礼。

    从通义坊出来,向南路过阎立德和阎立本的延康坊就到了崇贤坊。坊门外,殷清栿以吕才兄弟的身份在此迎接马车。

    走过代代相传后,满脸喜悦的吕才才算将宋青儿迎到手。他与宋青儿携手走向内宅。内宅里,殷元和裴氏、闻氏代替吕才的父母迎接新妇进门。

    殷元和裴氏说过吉祥话后,便是拜堂之礼,由殷清风宣读礼文。

    “父母生养之大恩,与天地同,新人大婚而图报。新人拜高堂:正坐,行礼。新人结为一家,自今而始,家庭同归属,生命共认同。相敬对方,如同敬天地父母。夫妻互行大礼,以明心志。夫妻对拜:正坐,行礼。”

    吕才和宋青儿一一照做后,下一个仪式是:合卺而饮。

    合卺是周朝的成婚礼仪。夫妻持瓢而饮,各饮其半,再饮尽剩下的另一半酒。葫芦原为一体,现剖分为二,有用红线相连,象征夫妻由婚礼将两人合二为一,同甘共苦,永结同心。仪式中夫妻要互拜,然后以夫妻互称对方。

    但唐朝的婚礼上,将红线系葫芦的仪式改为夫妻二人用线绳穿过铜镜纽,再系到一处以此来表示夫妻从此合为一体。

    合卺而饮后便是解缨结发。

    解缨结发为汉族之原创仪式,以示永生相伴相随,百年好合。吕才解下系在宋青儿头上的红丝绳;宋青儿剪取吕才头上的头发,然后她将吕才的头发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然后剪下梳结在一起的头发用红丝绳系好,放置在小盒子里面。

    这个小盒子要等到夫妻二人百年后,埋葬在夫妻合葬的坟茔里与夫妻二人的身体同归大地。

    殷清风眼看着小盒子被月眉接过去后,按照韦文宗的提示宣布进行执手之礼。

    宋青儿出示双手,手心向下。吕才手心向上,双手接住握住。

    然后夫妻二人共同吟诵道:“执子之手,与子共箸。执子之手,与子共食。执子之手,与子同归,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感谢苍天,此生复何求哉!”

    接下来,是婚礼的最后一项:诵诗献乐。

    诵诗献乐由襄城和李承乾带领殷清风的学生们一起朗诵《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等朗诵结束后,殷清风大喊一声:婚礼大成!然后庭院中响起一片欢呼声。

    吕才将新媳妇送到女眷席去酬宾后,端着酒杯笑容满面的走了过来。他在长安本没什么亲朋,但他现在有了众多的同僚。虽然军事学院还没招生,但博士、助教等基本是配齐了,吕才必须要和向这些人酬谢。

    为了给吕才助威,殷清风也端着酒杯陪他挨桌游走敬酒。

    一圈走下来才知道,李靖来了,唐俭来了,秦琼来了,程咬金、薛万均、裴世矩、刘鸿基、尉迟恭、段志玄、张公谨...十六武勋中的其他几人都来了,就麻蛋的李神通没来。

    算了,人家是李渊的堂弟,又没几年活头儿了,懒得理他。

    颜相时带着侄子们来了,殷令名四兄弟来了,李孝恭派李崇义来了,裴寂派长子裴律师来了,韦纲带着族人来了,阎立德兄弟俩来了...

    殷清风一边向吕才介绍一边细数一下,自己都吓一跳,原来他在不觉间他已经有了这么强大的交际圈。

    他在心里算了下,一帮子武勋在吕才这里,那不用说,文官们一定集中在温彦博那边。吕才这场婚礼,可是惊动了整个长安城权贵圈儿啊有面儿!太有面儿了!

    看来,吕才以后要混武勋圈儿了。这样也好,文臣那圈太乱,不适合吕才这样单纯的人去混。

    牛掰哄哄的客人由殷元和杜伏威招待,敬完酒之后,殷清风跑到小一辈的酒桌上混吃喝。

    好死不死的,他坐下刚吃两口,程处嗣带着一大帮子大小伙子就奔他来了。殷清风见势不妙,一个口哨声响后,护叔忠侄王雄涎杀了过来,“叔叔有何吩咐”

    殷清风一指程处嗣,“把人招呼过来,不把他们灌趴下不算完!”说完,他冲着程处嗣、牛唯、秦景凯他们呲牙道:“你们不厚道,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来吧,来吧,先过我侄子的关,再来和我拼酒”

    程处嗣的脸都黑了,王雄涎他们什么酒量,他可再清楚不过了。本想今天来报仇的,没想到殷清风这么没脸皮。“找人代替算什么本事,有能耐你亲自来啊!”

    “哈”殷清风冷笑一声,“想看本侯的笑话本侯可是有一帮子的郡公县公侄子,有能耐你也找一帮子侄子来啊”

    “殷二郎你无耻!”“非好汉行径!”“我要和你单挑”“躲在别人后面算什么本事”“是好汉的就来迎战!”

    程处嗣的小伙伴儿们炸锅了。

    “切”殷清风就差没竖中指了,“信不信我现在去和你们的阿耶说一声,说你们想谋害本侯”

    程处嗣喘着粗气,恨不得掐死他。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李崇义眼珠转了转,小声说道:“咱们有四十多人呢,每两人招呼他们一个还怕了不成等一会儿咱们再去蛊惑几个人来,那就三对一了,有胜算”

    殷清风虽然没听到李崇义在嘀咕什么,估计也不是什么好话,他冲王雄涎使了个眼色。

    王雄涎向殷清风夹了夹眼,一副叔叔你放心的表情。

    他一把搂住程处嗣的脖子,“走,行酒令去!”

    殷清风一听,就放心了。自从王雄涎他们学会棒鸡虫和敲七之后,他们就“苦练”这两个“行酒令”。即使他和他们喝酒,也得小心掉坑里。就程处嗣那帮人想占便宜,还是洗洗睡了吧

    一帮酒鬼走了之后,殷清风刚夹起筷子,颜显甫笑呵呵的坐在他旁边,“二郎,近日可有空闲”

    殷清风连忙端起酒杯,“见过表兄。小弟平日里要授课,休沐的时候,也要去学院和那些工匠研究冶炼的事。如果表兄有事,弟可在授课后拜访表兄。”

    颜显甫将脑袋向殷清风凑了凑,低声说道:“前日伯父回去后,可是狠狠的表扬了二郎一番,说二郎那些言论才是真真的治世之言。祖父听了,今日让小兄把二郎请过去。”

    颜氏与孔氏可是中国少有的有着完整的家族传续的家族,殷清风一直就在计划着将颜氏拉上战车。现在颜氏主动表达亲近的意思,他必须斟酌好应对的策略再去登门。

    “小弟上次匆匆拜访后,就在筹备一份礼物。小弟想等到礼物筹备完,再去拜访堂姑翁。”

    马周那边就差最后一篇了。等《论语》断句完成后,他带着马周一起去,争取达到最大的震撼度。而且,这一去,就不止是探讨学术上的话题了,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和颜氏商讨。

    “礼物什么礼物要需要花时间去筹备再说了,你我两家可是世代姻亲,你一个晚辈来家中就




第三百二十八章:格物致知
    给程咬金送去两百万贯后,殷清风便在静等马周的最后一哆嗦。

    武德八年的十月二十八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刚从东宫出来的殷清风“担心”妮子在封闭的车厢会闷坏,他也不管旁边还有鱼娘和繁星在,伸手解开妮子的衣扣。

    自从在韦曲脱去妮子的小裤裤施行家法后,殷清风对妮子的抵抗力就越来越低,有时晚上做梦也会出现妖精打架的画面。每次面对殷清风的骚扰,妮子总是羞嗒嗒的欲迎还羞。所以,最近这段时间,殷清风的狼性大增,想着法儿的猛吃妮子和鱼娘的豆腐。

    就在他的手刚探摸到小罩罩的边缘时,马车一个急停让毫无防备的他一头拱到对面鱼娘的怀里。当他下意识的将手按在鱼娘高耸的胸脯上时,就听一声嘶哑的狼嚎响起,“二郎,成了”

    殷清风一个激灵,那只手的力量瞬间增大了不少。吃疼的鱼娘“嗯”了一声后,他才反应过来那是马周的声音。他顺势在鱼娘的胸上摸了一把后,才正人君子般的坐了回去。

    殷清风看到妮子手忙脚乱的系好衣扣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

    马周见殷清风出来了,立刻扑了过来,嘴里喊着“二郎,成了今日总算成了!”

    殷清风当然知道他的话是什么含义。他躲开马周的那一扑,然后拉住马周的手腕将他手里的手稿抢了过来。

    最初的《论语》是没有那二十篇的篇名的,后人从每一篇的第一则里找出一个词汇来当做篇名。这最后一篇的《尧曰篇》殷清风可是等了很久了。

    《尧曰篇》一共三百七十个字。殷清风匆匆看过后,向车夫殷良喊道:“良叔,你现在就去通化坊的颜府,说我后日巳时准时拜访!”

    殷良从车辕上跳下来,“这...马车...”

    殷清风挥挥手,“良叔只管去就是了。”天大地大也没有《论语》这事儿大。

    殷良匆忙走了之后,殷清风让马周坐在另一边的车辕,他自己拿起鞭子亲自赶车回去。

    回到西院,殷清风从书房里找出《论语》其他的十九卷递给眼巴巴的马周:“宾王兄,且去誊抄四本出来。记得,要在扉页上写上清河马周。哈哈哈,以后的世人再提到清河的时候,不但会想起清河崔氏,还会想到第一位为《论语》断句的清河马氏和清河马宾王!”

    马周激动得眼泪都快冒出来了,他哆嗦的说道:“要...要不是...有...有二郎的提点...周何以能...能...”

    “能立下如此文勋”殷清风替他说道。“小弟只是提供了标点符号,若是没有宾王兄对《论语》的精湛理解,是无论如何也断不出来的。所以,宾王兄就安心的接受后世人的敬仰吧”

    马周肯接下这个重任,为的就是能从《论语》断句的功德上为他以及他的家族获得巨大的名望。就像韦夐创立韦氏逍遥公房一样,哪怕他以后在仕途上一无进展,只凭这一本《论语》,他的家族都有资格挤进名门望族的序列。

    他当初自解官职西行长安,为的就是能天子脚下找到一个进身之阶。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机会来的这么快,取得的成就这么高。

    他不像吕才那么单纯,他登门之前已经将有限的信息分析得透透彻彻,在判断殷清风有可能是那个命中贵人后,他才装作一副淡然的样子上门拜访的。

    与殷清风接触后,他诧异的发现,殷清风的身上不但全无半点纨绔之气,反而朴实无华得不像一个国公之子不像一个皇亲国戚,也没有在获得开国男的爵位后得意忘形,就算是骤升为开国侯以后也是如此。

    但这只是殷清风的品德。最让他敬佩的是,殷清风明明比他还年幼,偏偏每次交谈,都让他有种惊艳感觉。听了他的话,感觉他之前就是在读死书,全然没有把圣人典籍领悟通透。

    而今,他把成名的机会让给了他,他该怎么回报他呢

    以他对殷清风的了解,殷清风未来的前程必然是无可限量的,只凭自己这个寒门子根本就不足以回报他的万分之一。那么,自己以后与他之间该如何相处呢门下犬还是附庸家族

    或许,在《论语》这件事告以段落之前,他要想出一个结果来。但,眼下还是把四本《论语》写出来吧。

    两天后的巳时,殷清风和马周轻车来到通化坊,被早已等在门外的颜显甫迎到内宅。

    上一次只是颜师古五兄弟出面接见殷清风,这一次,颜思鲁出面了。

    颜思鲁的年岁与李纲、陆德明相仿。他能青史留名,可不但是因为他是颜之推的儿子,还因为他在少年时便精于文字音韵。

    此时的音韵是指韵书而非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那个音韵。

    古代的辞书分为:字书--表字型、训诂书---表字意、韵书---表读音三种。

    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到辞书也就是字典的作用。

    唐朝中后期那些参加的科考的学子们,必须人手一本韵书才能完成科考中的诗词歌赋那一部分内容。

    中国古代无字典与词典之分,统称为“字书”。因为古文中大多是单音节词,字与词无明显的区分。

    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是第一部分析字型,探讨字体结构源流的字书;《尔雅》是中国第一部训释字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广韵》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

    清代《康熙字典》标志着中国开始出现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

    颜思鲁精于文字音韵,颜师古是中国著名的训诂学者,殷清风带着一本断过句的《论语》来,他很期待颜氏的表现。

    或许是常年读书的缘故,也或许颜思鲁已经到了老眼昏花的年纪,他看向殷清风时双眼是眯起的,“听说老夫的妻族出了一个才能绝世的少年郎,今日一见,倒也不负盛名。”

    殷清风心里吐槽,你都是爷爷辈的,说话还这么文绉绉的,有意思吗

    他从马周的手中接过一个木盒,“家父让外孙给姑翁带来一个小礼物,并让外孙向姑翁致歉。”

    说完,他走到颜思鲁的面前双膝跪地,将捧着的木盒双手高举到颜思鲁的面前。

    拉拢颜氏,少不了要理清殷元这些年与颜氏的冷淡交往。消除了这点小隔阂,彼此才能坐下来像一家人一样和和气气的说话。

    颜思鲁楞了一下,没想到殷清风会提到殷元。“你是晚辈,个中原委...”

    颜相时上前两步扶起殷清风,“你阿耶是你阿耶,你到了这里,就像自家一样。”

    殷清风顺势站起后,“家父不但给姑翁准备了礼物,给几位伯父也准备了礼物。”

    马周上前将剩下的五个盒子捧在殷清风的身前。

    殷清风打开手里的盒子,将一副老花镜递给颜思鲁,“这是家父命人用水晶磨成的眼镜,姑翁和五位伯父的读书时能用得上。”
1...139140141142143...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