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虞潭淡淡道:”你可是想投靠杨彦之,谋那司州剌史之职“

    虞仡吞吞吐吐道:“儿就是觉得,当今世道纷繁,稍有不慎便是毁家灭族之祸,多条路子……也能为家里多寻一条退路。

    更何况我余姚虞氏自先祖仲翔公(虞翻)起,便颇遇不公,仲翔公最初辅佐孙策,于微末时便追随孙家,论起才情,不逊于二张、顾雍,只因性直,数次直言进谏,惹怒吴主孙权,曾有一次醉酒后差点被杀,虽得大司农刘基拦住,但不久后,便被发配交州,想仲翔公白发苍苍,哪能去那蛮荒疫瘴之地,果不其然,数年后便因病身故。

    再到阿翁您,侨人南渡,百般打压我吴人,这不须多说,还有从兄,诸葛恢算个什么玩意儿,竟敢强征从兄为属,我余姚虞氏何时沦落至被人呼来喝去的地步

    那杨彦之虽出身卑微,却好歹也是我吴人,些许恩怨,未必就不能化解!“

    虞仡越说声音越大,再回想起自己的三朝黄门生涯,这真是胸中一口郁气喷勃而炸啊!

    虞潭与虞喜相视一眼,神色有些动容,也有些黯然,不过虞潭仍是哼道:”杨彦之将来若在江东强推占田制,让你把家业、田亩、丁役交出,你可愿交“

    这也是虞仡最大的心事,杨彦的能力已经不用置疑了,又从谏如流,知人善用,从哪方面看,都有明主的特征,可这坑爹的占田制成了横亘他心头的一座大山,偏偏占田制是武皇帝颁布,只要天下还姓晋,占田制就合法合理,届时杨彦手持名份大义来征收田亩丁役,是交,还是不交

    “哎”

    虞潭重重叹了口气:“刁玄亮此人外贞内奸,你呀,中了这老鬼的计了,他看出你在朝不得志,故暗中撩拨于你,以乱我人心!“

    虞仡颇为挣扎,嘴唇动了动,终究什么都没说。

    ……

    天色渐渐黑了,王敦把钱凤请了过来。

    ”凤拜见丞相。“

    钱凤深施一礼。

    “嗯”

    王敦抬了抬手,笑道:“坐罢!”

    “谢丞相!”

    钱凤在




第四八九章 今日东海
    谢谢好友一剑68的打赏

    十一月底,凛冬笼罩着大地,放眼处,白雪皑皑,一片苍茫,路途几不见人迹,在这样的天气里,一队近百人的车队渐渐接近了郯城。

    “咦从兄,快看!”

    虞仡突然发现了了前方的异常,连忙唤道。

    虞喜把头探出马车,正见沿着沐水岸边,有一座硕大无比的建筑群,无数根弯曲的管道连通着一座座高矮不下的圆塔,甚为丑陋,却偏偏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杨府君,从兄,那位便是杨府君。”

    杨彦非常好认,一袭白袍,面如冠玉,虞仡稍一打量,就认了出来。

    杨彦正站在一道大门前,门外站着几名女子,姿容甚美,身着彩衣,中间一名手托一只铜盘,上面盛放着一枚鲜艳的红球,两边连着红色彩带,由其余几名女子托着,使其不坠地。

    虞喜由于长年伏案,眼神不大利索,又对杨彦好奇,不知不觉中,脖子都伸出去了。

    虞仡笑道:“从兄,咱们过去和杨府君打个招呼罢。”

    虞喜略一迟疑,便摆了摆手:“暂时还是勿要打扰为好,先看看杨府君在做什么,来,咱们下车走近点看。”

    “也好!”

    虞仡点了点头。

    二人带着几名仆从,向人群走去,待靠近了些,虞仡随意拉住一名老人,问道:“老丈,请问此地为何聚起如此之多的人,莫非有喜庆之事“

    那老人颇为自豪的笑道:”两位一看便是外人,好教二位得知,今日是郑家的碱坊落成典礼,将军亲自前来为碱坊剪彩,据说落成之后,可日产碱万斤左右,东海国从此不会再缺碱,碱价也将为之大降,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呵呵呵“

    ”哦,日产万斤碱“

    兄弟俩交换了个不可思议的眼神。

    碱确实好用,虞府开始改吃面食了,蒸出的白花花大馒头奇香扑鼻,又松又软,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不仅把虞潭吃的赞不绝口,多年的老胃病也似乎有所缓解。

    这可不是心理错觉,面食本就有养胃的作用,久吃大米得胃病的概率明显高于以面食为主食,更何况那时的大米糙的很,对胃的伤害更大。

    而且因着油的渐渐普及,虽然丰富了烹饪方式,却不好清洗,餐具用的久了,无论怎么洗,都会蒙上一层油,但碱能去油,用碱水洗碗筷,洗出来异常干净,一点油污都不沾。

    至于碱在工业上的作用,虞仡还不清楚。

    虞喜又问道:“老丈,你说的将军就是杨府君罢这郑家是何等人物,竟劳得杨府君亲来祝贺“

    老人耐心解释道:”郑氏家主郑继,乃我郯城孙郑徐陈四大姓之一,当年郯城一战,各豪宗联手也非将军之敌,被迫向将军投降,将军依占田制收走了大量的丁役土地。

    不过将军宽厚,并未因此生忌,反而扶持各家开办工坊,比如魏家,办了面粉坊,陈家以纺纱织布为主,徐家主要从事牲畜养殖和皮毛加工,孙家则是造纸、印刷和造船,另还有榨油的,做镜子的,做肥料的,各家几乎各有所长,今天将军前来,是因郑家的工坊是第一个工业工坊,意义非凡,故将军特此祝贺。”

    兄弟俩又相视一眼,杨彦安置豪宗的手法,倒是出乎意料,虞喜不由问道:“杨府君按占田制强夺丁口土地,难道豪宗就无怨恨”

    老人道:“怨不怨恨老朽不敢妄议,但理该不至于,从古到今,投降者谁不是被严防死守,密切监视也就将军能有这般心胸气度,更何况这几家失去的人口可以再雇佣回来,失去的土地又有工坊作为补偿,收益远超种田,同时郯城也安定了,不象从前各家明争暗斗,动辄就有灭门之祸,怎会不满“

    虞喜又问道:”那老丈您请恕某直言,您老应是郯城本土乡人,据闻最初郯城皆为佃客,并无良人,那您老“

    ”哦“

    老人不介意的笑道:”老朽原为孙家佃农,孙家归顺之后,老朽被释为良人,并由相府着专人为老朽改姓,因老朽曾做梦,梦到拥有数十顷良田,家里栗米堆积如山,故改姓为田。“

    兄弟俩无语了,这个姓改的也太草率了吧,不过细细一想,又暗自惊心,为佃农改姓,显然是割裂佃客与主家纽带的非常有效手段,会渐渐地让佃客失去对主家的归属感,如果这个主意出自于杨彦,那此人就太可怕了,对人心的把握妙到毫颠。

    虞仡也问道:“老丈,请问你家有几口人生活如何”

    老人笑道:“老朽中年丧偶,现有一儿一女,皆已成家,诞下孙



第四九零章 东郑化学
    (谢谢好友夕阳西下乌云盖日的月票,好友kk23的两张月票,好友一剑68的打赏)

    鼓是牛皮腰鼓,锣是瓦亮的铜锣,还有笛子队在吹笛子,曲调是《大中国》,充满了欢快喜庆的气氛,哪怕是身为标准士人,听惯了靡靡吴音的虞氏二兄弟,都是禁不住的热血沸腾。

    这没办法,再远古的雅好,也挡不住现代的热情。

    虞喜不由叹道:“为兄敢肯定,此曲必是出自于杨府君。”

    “是啊!”

    虞仡跟着叹了口气:“曲虽粗鄙,却合乎氛围,杨府君果是非凡啊!“

    说这话的同时,他的脸上,就差写了个服字。

    不片刻,欢快的乐曲于喧闹中结束,所有人都望向了杨彦,杨彦从不其回来没两天,听说郑家的制碱厂即将投产,于是要求为郑家专门举办个剪彩仪式,郑家自是举双手双脚欢迎。

    现有的制碱法,实际上是试验室制碱法,效率并不高,并且对硝土的消耗量极大,而硝土资源有限,因此在郑家的制碱厂创办之初,杨彦就打算助其成为一家具有近代水准的工业化制碱工厂,建成之后,将不仅仅是碱厂,还是化肥厂,在制碱的同时生产出副产品氮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杨彦为此投注了大量心血,故而觉得自己有必要亲来。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氨。

    近代制碱法需要大量的氨,氨的制取较为复杂,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以空气和蒸汽作为为气化剂,在常压高温下与焦炭作用,制得含一氧化炭、氢气和氮气的煤气,经洗涤除尘后,去气柜,经过一氧化碳变换,再以水力鼓风机压缩,洗涤除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即可合成氨。

    这个过程经过了上百次的试验,才最终定型。

    接下来就相对简单了,在饱和盐水中,先后通入氨气、水和二氧化炭,生成氯化氨和碳酸氢钠,因盐水饱和,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氯化钠,所以碳酸氢钠以沉淀析出,然后向母液中再加食盐,使得氯化氨析出,作为氮肥使用。

    而工坊能建成,也归功于综合工业水平的逐步提高,厂房是砖墙水泥房,除了必要的梁柱,几乎摒弃了木料,虽然在美观上确实有问题,却胜在坚固结实,密如蛛网的管道也是铸铁管道,那一个个的硕大罐体,则是内外层镀锡铁罐,不仅结实,还耐腐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郑家下了血本,杨彦也对此寄予了厚望。

    杨彦双手一压,看着众人,大声道:“父老们,今日是郑家碱坊的落成大典,郑家为此,几乎耗尽了家财,倾注了大量心血,本将也觉压力颇重,毕竟此碱坊,既是中原大地上首个工业化碱坊,本将也全程参与,看着他,就如看着看着自己的孩子,临盆待产,心里颇为紧张啊。”

    底下响起了零零散散的笑声,很多人望向郑继的目光中,充满了羡慕之色。

    郑继连忙作揖,一脸的与有荣焉。

    孙谋也小声向孙媚道:“阿媚啊,你年纪不小了,开了春,为父便使人与你说媒,如何”

    “这……”

    孙媚俏面微红,迟疑道:“将军尚有一妻未立,若是阿翁过早向将军提起,惹来误解,反是不妥,而且……而且小女还想再为家里做些事,不着急的。”

    孙谋犹豫道:“明年你将二十,岁月不饶人啊!“

    孙媚偷偷的瞥了眼台上的杨彦,便道:“小女观将军并非无情无义之人,还是找些机会和将军多接触接触,水到渠成方为最妥。”

    实际上对于嫁入杨府,孙媚有些不安,一是作为妾氏,身份低微,难免束手束脚,二来她与杨府的妻妾不熟,生怕被孤立,三来她的容貌不及杨彦的妻妾,就怕杨彦几天热度一过,把她冷落了,打入冷宫,这种结果对于女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凄惨的。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她发现自己有经商的天赋,孙家在她的打理下,无论是造纸、印刷还是造船,均是蒸蒸日上,她也爱上了经商,而嫁进杨府,就得相夫教子,待奉大妇,放弃拥有的一切,她舍不得。

    总之,她既渴望获得杨彦的关注,又担心婚后的琐碎日子,心里矛盾,甚至有时都在想,自己索性终生不嫁,落个逍遥自在算了,当然,这份心思她是不敢泄露半分的,否则孙谋绑也要把她绑到杨彦的床上。

    孙谋想想也有道理,长子已经受了重用,并不急于再把幼女嫁过去,还是先处处,处出了感情再谈婚嫁,也许地位会有所提高,于是不再坚持。

    “好了,废话不多说,请郑老与本将一起剪彩!”

    这时,杨彦又看向了郑继。

    剪彩的流程早已告之,郑继满面红光,与杨彦双双接过剪刀,喀嚓喀嚓两下,把红绸剪断,那名女子也把托盘高高举起向众人展示,随即锣鼓笛声再起,简短的仪式算是结束了。

    “开工!”

    郑继的老脸有些紧张,转头大喝。

    “诺!”

    &nb



第四九一章 广撒网
    东郑化学四字跃于纸面,气势磅礴,笔力雄劲,但很多人凑头看着,满脸不解。闪舞www

    “东郑东郑,东乃东海,郑乃郑氏,可化学二字是为何意”

    “何必细究,一听就比郑氏碱坊有气魄,郑老,你觉如何!”

    郑继嘴里喃喃着,越品越是回味无穷,透着一股子大气,又因不明化学其意,反觉得深奥无穷,当然了,主要是化学二字来自于杨彦,让人不敢轻视,如果是个山野村夫信手写下,那肯定是哧之以鼻。

    于是深礼一礼:“多谢将军赐名。”

    杨彦摆手笑道:“化学者,变化之学也,察微观之极致,究物性之道理,正如碱,以煤和盐为原料,经千变万化,化合而成,这正是化学的应用之一,今为你起名化学,望你于此道中探索精进,寻求规律,化合出更多物质,造福民生,留下千古美名,也祝你郑氏兴旺发达,家业不朽。“

    ”多谢将军,老朽必不负将军厚望!“

    郑继听到化学二字竟有如此讲究,激动的声音都颤抖了。

    众人也现出了恍然大悟之色。

    “郑老不须客气,本将另有要事,先行一步。”

    杨彦笑呵呵的挥了挥手,向外走去。

    “恭送将军。”

    众人齐齐施礼。

    出了人群,杨彦暗暗寻思着要不要趁机来一波化学教育,但化学教育的难点在于各种公式和分子式琳琅满目,如用中文表达的话,会非常繁琐,阅读起来也吃力,而用字母书写

    当时的人不懂字母啊,要教化学,还得先教字母,不说杨彦没这精力,恐怕学的人也没多大兴趣。

    当然了,最有效的办法是扭转社会风气,把时人对经学、玄学的钻研劲扭转到数理化上面,整个大氛围形成之后,推广起来自然水到渠成,而这恰恰是最难的。

    让高门士族放下经学,去研究物理化学,这不是开玩笑么

    最起码学了经学能当官,学了物理化学能干什么

    纵观世界历史,文科虽然烂,上大学学文科,几乎就是失业或低薪的代名词,却不可否认,统治阶级学的都是文科,所以说,文科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学的,低层人士还是学好数理化,老老实实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才最为现实。

    “将军在想什么”

    杨彦骑在马上,半眯着眼睛,仿如魂游天外,这是一种很古怪的状态,柳兰子不由问道。

    杨彦对柳兰子是百分之百的信任,有些话,他没法对僚属说,或对妻妾家人说,却对柳兰子知无不言,于是把推广化学的为难之处如实道出。
1...159160161162163...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