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他有两子,分别是王应和王瑜,王瑜姿质平平,胆小怕事,因此对于王应,他也是寄予着厚望。
“不必多说,寡人明白!”
王敦虚弱的摆了摆手,眼里一抹痛苦之色闪过,随即便道:“永宁元年,赵王伦篡位,寡人叔父彦时任兖州刺史,逢齐王冏传檄天下,讨伐赵王伦,叔父虽受檄,却畏惧伦兵力强盛,犹豫难决,因寡人力劝方才举兵,是年四月,伦死,惠帝复位,寡人因功升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侍中,这也是寡人腾达之初。
后天下丧乱,寡人南征北战,虽有赫赫战功,却也不乏败绩,今次之败,无非多败一场罢了,一场战役决定不了什么,钱士仪还在上游,未必没有翻天之力,实在不行,寡人还可入蜀,取李雄而代之。
呵,想把寡人逼上绝路,杨彦之还不够,传令,着周抚放弃江心洲,速回姑孰,我等也速速下山,尽量收拢残兵!”
“诺!”
王敦那坚韧的意志让周围人心绪大定,急忙扶着王敦往山下走。
刚一下山,就看到溃军在跑,到底王敦的威严尚在,几声呼喝之后,立刻乖乖的归了队,一路走一路收拢,加上原先驻于山脚的精锐,竟又有了近万之众,而姑孰只在几里之外了。
“丞相,丞相,敌袭!”
突然之间,有将领指向前方,目瞪口呆的大叫。
就看到一队军卒快速涌来,穿插于己方和姑孰之间,闹哄哄的列着阵。
这队军卒与晋人有着明显区别,多数皮肤黑黄,身形矮小,却身手灵活异常,王敦不由冷冷一笑:“原来是奚狗,寡人不敌明军倒也罢了,他奚狗竟然也来占寡人的便宜列阵!”
全军迅速列起了阵势,这倒是让对面的陶称眉头一皱。
他的麾下多数来自于南越的俚僚,虽然悍勇,但军纪确实不怎么样,他原打算是稍微整肃下阵形,趁着王敦新败,军心不稳之时发动冲击,却是没料到,王敦居然能克服大败的影响,以残兵列起了阵势。
由于缺少车辆与足够的盾牌,荆襄军以弓箭手布于前,步卒列在弓箭手的后面,少量的骑兵布于侧翼,这无疑是最为简陋的一种防御阵势,可就是这样,也让陶称的心里起了犹豫。
毕竟他只有两万人马,而王敦的实力到底受损到了什么程度无从得知,再从目前来看,他发现自己轻视王敦了,如此之快就从打击中走出,果然是敢于囚禁元帝,废掉司马绍的狠人啊。
陶称单掌一举,领着数百轻骑缓缓向前驰去,待至王敦阵前一百来步时,放声唤道:“王逆,莫非你以为凭此残兵败将便能拒朝庭王师你若束手就擒,本将或能于主上面前,为你美言一二,望切莫自误!”
“呵”
王敦不屑的冷笑道:“奚狗也敢辱我废话少说,放马来攻便是!”
“不知死活!”
陶称大怒,心里一股戾气渐渐滋生,目光炯炯,打量向王敦军阵,评估着双方实力,既然劝降不成,他是真打算进攻了。
“将军,快看!”
一名将领突然尖叫。
在王敦军阵的左侧,又有一支军队出现在了视线中,有一万余人,甲仗齐整,远不是王敦的残兵败将能比,顿时,陶称猜出了这支军队的来路,显然是周抚驻于江心洲的军卒,平安撤了回来。
“娘的,明军吃什么的”
陶称不禁破口大骂。
按他的想法,明军既然破了王敦水军,就该一鼓作气拿下江心洲才对啊,怎可能任由江心洲守军撤回姑孰呢
当然了,这只是他不清楚战况的单方面想法,毕竟明军水军虽然战舰先进,却从未打过硬仗,又处于以寡击众,逆流而上的劣势,能击垮威名赫赫的荆襄水军主要还是靠击沉了楼船,恰好世子王应随船葬身鱼腹,军心士气大乱所致。
换句话说,如果王应不是亲身上阵,不是使用了楼船,这一战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可纵是如此,明军两百三十条战舰,沉没了三十
第六零九章 姑孰到手
谢谢好友九叶天子的两张月票
荀灌皱着眉头,不远处的陶称和王敦兄弟已经把她给认了出来,王敦顿时现出喜色,给周抚打了个眼色,周抚会意的正要叫唤,陶称已然先一步拱手道:“可是明军是哪位将军”
“荀灌”
荀灌淡淡道。
陶称故作惊喜的哈哈一笑:“原来是荀将军,某陶称,久闻荀将军英名,今日一见,果是巾帼不让须眉也,荀将军,你来的正好,不如你我两家合力,共同斩下王逆首级,以示天下。”
荀灌没有说话,默默打量着战场形势,她也极不愿意与陶称联手,说句不中听的话,如果是陶侃在这里,她或许会和陶侃谈一谈,约定好条件,相信以陶侃的为人,尚不至于毁诺,而对于陶称,那是半点信任都没有。
“哈哈哈哈”
周抚也是一阵长笑,拱手道:“世侄女,别来可好”
好歹周抚曾带兵解过宛城之围,荀灌只能回了一礼:“原来是世叔”
“嗯”
周抚捋须点了点头:“世侄女此来可是为姑孰”
荀灌显得颇为尴尬,毕竟周抚与她和荀崧有救命之恩,亲口承认来谋夺人家的城池,总是难以启齿。
季弘一见荀灌的模样,便接过来道:“我水军入大江,受你无故阻挡,幸得获胜,既然你家与我大王开战,那也没什么好说,交出姑孰,或可放你等离去。”
“既如此,姑孰予你便是,待寡人收拾些残兵败将,自当离去,他日再与明王一决雌雄”
王敦倒是豁达的挥了挥手。
荀灌不由和季弘面面相觑,随即就现出了了然之色,均是暗道一声老狐狸。
很明显,由于水军的战败,王敦在姑孰已是独木难支了,不得不返回武昌,收缩阵线,而陶称的赶来,让王敦动弹不得,偏偏自己又来了,这就给了王敦脱身的机会,还能卖自己和杨彦一个人情,顺道挑拨与陶侃的关系,这真是老谋深算啊。
不过对于这份送上门的厚礼,荀灌于情于理都没法拒绝,而且有周抚在场,她实在不想与王敦开战。
罢了,取得姑孰就行,王敦的生死,交由杨彦之头疼罢。
荀灌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说到底,她也是士人,士人对于皇权并不是无条件的服从,让她不顾救命之恩与周抚为敌她就办不到,她相信如自己的父亲荀崧在场,也会放周抚一马,以还恩情,而且还有陶称在一边,这更是让她投鼠忌器。
“既如此,侄女恭送世叔”
荀灌拱手道。
“荀将军,你我两家乃是联盟关系,怎能放走王逆,难道就你不怕你家大王罪责此时正是合力击破王逆的大好良机啊”
陶称掂量了下自身形势,他的人数虽是荀灌的一倍,可人家全骑兵,而俚僚军的军纪和装备不足以对抗骑兵,因此他还打着拖荀灌下水的如意算盘,合击王敦,消耗荀灌的实力,再择机夺取姑孰,于是急劝道。
季弘清楚荀灌和自己大王不明不白的关系,又逐渐了解到荀灌那特立独立的作风,生怕荀灌说出什么有损于杨彦威信的话来,抢在荀灌之前道:“好歹你也记得我们两家是联盟,这样罢,你兄陶瞻传檄天下,奉我家大王为盟主,你父陶士行未有异议,既然父兄应允,那本将认为,你陶称亦是奉我家大王为盟主,现我家荀将军命你立即攻打王敦,我等为你押阵”
“嗯”
荀灌向季弘丢了个赞许的眼神。
“你”
陶称却是大怒。
可是杨彦是盟主,占着名份啊。
还是一名部将急忙提醒:“明王是盟军,荀灌可不是,府君为何要听荀灌调度”
“对,对”
陶称忙点头:“荀将军,你若有明王手令,本将或可考虑一番”
&
第六一零章 以退为进
晋颜血正文卷第六一零章以退为进
姑孰紧邻建康,在当时的战略地位比京口还要重要些,人口也较多,约有两万余户,王敦撤走时,也不知是怕做的太过,担心激怒了明国,或许是出于顶级门阀的自矜,并未骚拢姑孰民众,只带走到属于自己的部属,因此姑孰得以和平交接。
一日之间,姑孰人民就从晋人转化为了明人,这也是明国在大江以南占据的第一个据点。
水军因损失太大,没有急于奔往大江上游,而是在姑孰上岸,调整修养,修补船只,此役除了阵亡近四千水军将士,另俘虏荆水军近万人,大小船只两百余艘,也算是狠狠的进补了。
而司马绍得知姑孰落入明军手上之后,震怒,可是他也没办法,他的军卒只是初步编练成军,并未具有太强的战斗力,不敢冒然攻打覆舟山。
又过了十日,经过收编,季弘得到了七千军卒,荀灌也留了三千精骑下来,又通过蓦兵,姑孰的兵力达到一万五,荀灌这才领着剩余的七千骑返回建康,水军也继续西进,向上游驶去,到八月中旬,赶到江陵,对面的江安望风而降,杨彦及其主力得以顺利过江。
江安城池不大,也不如江陵,乃至襄阳赫赫有名,不过江安却是与吕蒙紧密联系的一座城池,吕蒙白衣袭荆州,江陵守将麋芳与公安守将傅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不战而降,直接致使了关羽败走麦城,命丧于潘璋之手,往后陆逊又于夷陵大破刘备,季汉从此丧失了荆州。
可以说,江安是季汉盛极而衰的重大转折节点。
柳兰子正感慨着,杨彦却是道“关羽之败使我们认识到,关键位置用人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果彼此之间有矛盾甚至相互敌视,那么,关云长盛极而衰的旧事就极有可能重演。
你完全可以想象,前一阵对荆襄水军之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恐怕现在就不是我坐在江安,而是荆襄水军围攻江陵。“
柳兰子愕然望向杨彦,荀虎也在场,满脸不解。
杨彦道”关羽之败给我们的教训是,用人之前,一定要摸清楚此人的性格,行为处事与人际往来,如此,方可尽可能的避免重蹈覆辙,我希望由你们专门建立起一个机构,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提交给吏部,以作参考。“
”这……“
二人面面相觑,柳兰子小心翼翼道”此事恐怕得慎重吧,稍有不慎,怕是会掀起诺大风波,既便要进行,也得秘密搜集。“
”诶“
杨彦摆了摆手”鬼鬼祟祟会使人反感,这是为国选材的必要补充,用不着过度解读,仅仅是了解个人的喜好、生活习惯与交际往来,是给吏部作为参考,如果你们鬼鬼祟祟,那吏部用人是否也要鬼鬼祟祟先筹备着,待回了洛阳,我找崔公和刁公谈一谈此事。”
古代用人的随意性很大,而且比讲究人权的现代更加讲究**权,很多官员之间潜藏的矛盾往往不能预见,结果互相扯后腿,人浮于事,最严重的,就是麋芳和傅士仁因与关羽的私怨把江陵和江安这两处战略要地拱手让与孙权,如果杨彦手下出了这种事,那他能懊悔死。
所以摸底是必要的,这也是借鉴了现代组织部门的常用手段,当然了,古代治国的出发点和现代不一样,对政治的平衡压倒了可能会带来的恶劣后果,要说刘备不清楚麋傅与关羽的过节那是不可能,却偏偏这样安排,多半还是存了掣肘关羽的心思,无非是玩平衡被他自己玩脱了。
而现代治国理念,本身就包含了各方面的平衡与妥协,没必要再使用如此粗糙的手段,同时阻力肯定会有,杨彦的意思是渐步推进,一点点的完善官员信息登记制度。
“大王,有夷陵军情!”
这时,一名千牛卫匆匆步入,递上了一封密函。
杨彦拆开,看着看着,嘴角现出了一抹诡异的笑容,随即递给荀虎,荀虎看过又递给柳兰子。
杨彦问道”你俩如何看待“
荀虎道”荆襄军的主力除了钱凤部,便是南蛮校尉魏乂,而成军以太子李班领军,太傅李骧辅之,总兵力达十万之众,对恃数月以来,虽有大小战斗不断,也有了一定伤亡,但末将仍以为此是陷阱,大王当小心从事。“
”嗯“
柳兰
第六一一章 钱凤难断
(谢谢好友喵大2558的月票)
夷陵大致位于今日的湖北宜昌东南,距江安三百来里,江安方面大规模的退军,哪怕不用刻意打探,埋伏在附近山区的探子都能看的清清楚楚,五日后,早已等的心急火撩的钱凤接到来报。
“什么,杨彦之退回了江北娘的,他来了就跑,吃饱了撑着“
南蛮校尉魏乂膛目结舌,破口大骂。
南蛮校尉掌荆州各俚僚蛮的部族武装,正四品,秩同于刺史太守,并不是荆州刺史的属下,初驻节襄阳,后移镇江陵,但随着江南的多次战乱,王敦又实际上取得了对荆襄的全面控制,南蛮校尉的驻节已经没有规律可言,与荆州刺史的关系也较为复杂。
“小心有诈!”
钱凤眉头一皱:“明王并非等闲之辈,此策亦非万全,无非是利用东川复杂的地形诱他前来罢了,他焉有看不出之理若我所料不差,他是将计就计,以退为进,待我军与成军互拼,再出手收拾残局,传令,继续打探!”
“诺!”
几个心腹拱手离去。
距荆襄军十来里,原刘备连营的位置,成军驻扎于此,遇到了与刘备同样的难题,那就是蚊虫和闷热,奈何钱凤抢先一步,扎在了开阔地带,李班只能选择该处,同时多留了个心眼,暗防火烧连营的惨剧发生。
仅这个布置,就可以看出双方其实各怀鬼胎,明军正是探明了两军驻扎的地形,杨彦才笃定钱凤与李班在自己率军北返之后,早晚会火拼。
明军撤退的消息也被成军探得,李班眉头一皱,问道:“明王来了又走,莫非是疑兵之计”
李骧是李雄的叔父,已经六十多了,却是身形健硕,精神饱满,他反对李班任太子,完全是出于公心,倒不是对李班有什么不满,甚至与李雄诸子相比,他还更加欣赏李班,这时捋着胡须呵的一笑:“明王乃是以退为进,引诱我军与荆襄军火拼,他坐收渔翁之利,那想那钱士仪乃明白人,怎会中计,来人,加强防备,着人再探!“
……
又是半个月过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