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周琳接着道:“方伯就任,无不是攫取掾属,扈从如云,车驾蚁附,送别者数十里计,可想而知,那杨彦之就藩,哪来的掾属,谁给他当扈从,又有何人相送”
“这……”
陆纳似是明白了。
周琳抚掌大笑道:“弟已可想见,那杨彦之骑着马,身着官衣,手持节杖,孤身一人渡江北上,莫非祖言兄就不想一睹杨彦之凄凉模样“
沈劲更是手一挥:”祖言兄,那杨彦之虽是寒门卑子,但怎么说,也与我等相识一场,待弟探得杨彦之出发日期,叫上数百吴中俊彦同去为此子送行,即尽了故旧之谊,亦可一观幸臣风彩,岂不快哉“
”嗯“
陆纳眼前一亮!
……
就在三人商量着细节的时候,萧整、萧鎋与萧绩父子也聚在一起,脸面颇多无奈。
“哎”
萧绩叹了口气道:“巧娘自入我家,这多天来始终不发一言,每日仅取粗茶淡饭,绝不多食,阿翁,大兄,未曾料此女竟性烈至此啊!”
萧鎋摇摇头道:“确是未曾料及,这孽女倒是颇有几分丽娘的影子,要早知如此,也不必揽此麻烦上身,而更为可忧的是,那葛稚川的老丈人居然是有神仙太守之称的鲍靓,就于隔壁的丹阳开馆授徒,弟子信众无数。
近些时日,时常有人向我庄上佃户探听巧娘的消息,或许是葛洪请出了神仙太守,恐怕用不了多久,便会来我庄上讨人了。“
萧整也是重重叹了口气,本来好桩桩的一件事,竟弄成了烫手山芋,是挺让人窝心的。
萧绩猛一咬牙道:“事已至此,拖延不得,若是那鲍靓带着信众来我庄上,以其在乡里的名望,恐怕推拒不得,介时我萧氏颜面何存不如明日就请大嫂把巧娘纳为继女,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即使鲍靓亲来,我萧氏也可推托!“
”也罢!“
萧整猛一点头。
兄弟俩人拱了拱手,便匆匆告辞,强纳巧娘为继女,如果闹出什么事情,对萧氏名声不利,因此只通知了萧氏的姻亲朱家,明日正午前来观礼,并且为怕庄中佃户把消息走露,也没有大肆宣扬,只捡亲信悄悄做着准备。
不知不觉中,一夜过去,临近日头,在几名健妇的看押下,萧巧娘被强行按坐在梳妆台前,两个婢女细心的为她梳妆打扮,并细心劝道:“女郎,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拜过主母,便是萧家人了,这可是婢子们求之不得的福份呢。“
另一个也颇为自豪的劝道:”咱们萧氏呀,可是大有来头,祖上是汉朝名相萧何,汉宣帝时望之公更是名满朝野,虽今因战乱稍有不振,但郎主乃难得一见之大才,在郎主的带领下,萧氏必能重振……“
两个婢女似乎也
第九十二章 接回巧娘
(谢谢好友书友160718235225770的打赏)
待驰近至五十步左右,各骑纷纷张弓搭箭,向寨内射去。
在来之前,已经商定尽量不伤人命,因此很多都射在了寨墙上,箭矢入竹木,哧哧直响,压的后面的弓箭手抬不起头来,只有少数几枝透墙而入,射倒了几个佃户,倒地哀呼。
部曲并不是个个都如荀氏那样精锐,本身萧氏窘迫,没有财力装备部曲,再退一步说,就算有钱有粮,他刚刚过江却大力发展武备,很容易让人有想法,只要晋陵太守下文责问你萧氏意欲何为,那萧家吃不了也要兜着走。
而且荀家军全身甲胄,杨彦又身着官服,这一看就是官军啊,哪个敢真正反抗
其实京中宿卫在装备上都不如荀家军,郡兵更是不能比。
荀虎又一挥手,各骑快速疾冲,分出十余骑,于马上收起弓箭,待接近寨墙之时,扔出勾索,策马折回,合力猛的一拉,就听到轰隆一声,大片篱笆墙倒塌!
荀灌瞥了杨彦一眼,美目中隐含得色,摆出一副等着你来夸的模样。
‘哎’
荀华暗暗叹了口气。
葛洪夫妇留意到了荀灌的异样,不由交换了一个讶异的眼色。
杨彦也是暗暗好笑,心里还有些成就感,毕竟是与自己的相处,荀灌才变得越来越有女人味儿,就是……何时才能一亲佳人芳泽呢
可这事急不来,只有随着自己的势位功业上升,才能逐步擒获佳人芳心,好在荀灌嫁不出去,不着急,这其中荀华的作用将非常关键,正如红娘,如果没有红娘在闺房里窃窃私语,崔莺莺未必能下定决心委身于张生。
杨彦微笑赞道:“女郎练兵果有一手,此等破寨之法,杨彦闻所未闻,假使再遇石瞻,若兵力相差不大的话,未必就一定会败。“
荀灌非常舒心,她一直认为被石瞻打的狼狈而逃的主因并不是自己的精骑不如石虎的中军禁卫,而是人数太少,以三百骑对一千骑,哪怕孙武复生都只有逃窜的命。
不过荀灌还是谦虚道:“石虎常年于北地撕杀,作战经验远胜于我,此人能掌石贼兵权非是侥幸,倒也不能太过于轻视,也许日后你会与石虎交战,切不可掉以轻心,好了,我们现在进去吧!“
大队纷纷策马,从豁口驰了进去,虽然有庄丁部曲陆续赶来,却是不敢拦,任由长驱直入,奔向宗祠。
萧家一众人等迎头赶来,杨彦伸手一拦,徐徐止住骑队,勒马站定。
“巧娘!”
葛慧娘一眼就看到了被两名健妇扶着肩膀的萧巧娘,挥手大叫道。
“慧娘,郎君!”
顿时,萧巧娘那死寂的面孔现出了生机,浑身都剧烈颤抖起来。
那两名健妇赶忙用力,压的萧巧娘动弹不得。
杨彦眼里闪出一抹怒火,伸手去拿弓箭,但手未碰到还放了下来,他担心误伤到萧巧娘,再一细看,萧巧娘除了清减了少许,并无大碍,不禁放下了心。
荀灌和荀华也一眨不眨的望着萧巧娘。
对面却如见了鬼般,均是目瞪口呆的望着杨彦,江东朝庭初立,制度未定,官服沿用西晋,而西晋乃至三国,沿用东汉形制,文官着皂袍,武官着绛袍。
杨彦虽然有将军号,但东海国相是文官,因此穿的是皂袍,头上也不再是纶巾了,而是束着冠,冠在当时不是什么人都能戴的,只有士人与官身才能束冠。
“杨彦之,怎么会是他”
“他……他,他是官身了”
“两千石,我……我没看错吧,居然是两千石!”
一时之间,萧家炸开了锅。
萧巧娘也是猛晃了晃脑袋,满脸的不敢置信之色。
“书文,怎么回事,他……他就是杨彦之,杨彦之怎幸进成了官身”萧整赶忙问道。
萧鎋懵逼,前不久,这小子还在街头说书,无非是邀结了些人望而己,可今日
第九十三章 萧氏赔礼
看着杨彦与萧巧娘久久相拥都不放开,渐渐地,荀灌现出了一抹赫然之色。
她发现自己误会杨彦了,萧巧娘虽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却算不上美的倾国倾城,这显然是与身处的环境有关,欠缺了一份大方有度,喜形不颜色的士家女郎气质,只能说成钟天地之灵秀,独碧玉之小家。
荀灌曾以盛妆示杨彦,杨彦的惊艳神态让她忆之尤深,那首女郎诗品味再三,即便是荀华,因其爽飒风姿,也有一种独特的美,这充分说明杨彦钟爱萧巧娘,并不全为美色,或如长干行所言,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这是一种长相依恋的青梅竹马之情。
荀灌暗暗叹了口气,回首望向了荀华,荀华心里有些酸意上涌。
“呜呜呜郎君,巧娘再也不要离开郎君了!”
萧巧娘越哭声音越大,抱的就越紧,杨彦勉强笑道:“从今往后,我也不会让你离开,不过郯城周边诸敌环绕,随时有城破人亡之虞,你跟着我可得想好了!”
“巧娘不怕,巧娘不怕,宁死也不开离郎君!”
萧巧娘拼命摇着头,小脑袋在杨彦怀里拱来拱去,杨彦拍了拍,便看向了葛慧娘。
葛慧娘会意的上前,拉着萧巧娘道:“巧娘,杨家郎君还有要事,你先过来吧,反正郎君跑不了的,说来都是阿姊不好,让你受苦了。”
萧巧娘跟着葛慧娘去了一边,摇摇头道:”阿姊何须自责,是妹自己不小心!”
杨彦则目光一扫萧氏诸人,便道:“虽巧娘未有大碍,但本将也不是任人欺凌,萧氏欲如何补偿”
“放肆!”
“巧娘还你已是仁至义尽,你还待如何”
“纵你势大,我萧家亦有血溅五步之勇,大不了与你同归于尽便是!”
萧家的一众子侄,纷纷鼓燥起来,也确实,虽然萧家劫掠巧娘有过在先,可是人又没少一根毫毛,还给你了你还想怎样可这小子得寸进尺,摆出一副讹诈的嘴脸,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萧鎋却是摆摆手,目中现出了沉吟之色。
杨彦并不催促,荀灌、葛洪等人也觉讹诈萧氏理所当然,毕竟那个时代,把表面上的道貌岸然揭开,骨子里仍是强者为尊,如朝庭陆续设置的侨立郡县,哪一个不是在吴人的身上割肉放血,但吴人乡里彼此攻杀,各家之间矛盾重重,不如侨人齐心协力,能合兵用于一处,被割了肉也只能忍着。
如今萧氏有把柄被杨彦捏着,不大闹一场才是不合情理。
许久,萧鎋问道:“郯城名属我朝,实为无主之地,当地乡豪既不肯过江,或已与石贼暗通款曲,况祖豫州以宽待乡豪,可一而不可再,府君就任,岂是一腔热血所能为之“
杨彦沉吟道:”郯城于江东眼里,不吝于一死地绝地,世人皆以为杨某赴任郯城乃取死之道,却不曾想,天无绝无人路,凡死地者,必留有一线生机,只看能否抓住罢了。
对我而言,青州曹嶷、泰山徐龛、邹山郗鉴、豫州祖逖皆我生机,不求以上四者与我结盟共抗石贼,但有一者在,石贼都无法专心攻我,有此缓冲,我足以理顺郯城方方面面,练就强兵,搜刮钱粮,全力备战。
况石贼尚有大敌刘曜,不统一北方,绝不敢倾力南下,萧君现在问我,我只能宽泛答之,唯身临郯城,切实了解,方能制定策略。“
葛洪大概有些明白萧鎋的想法了,拱手道:“葛某这世侄,素有奇才,亦非福薄之人,往郯城可不是去送死,葛某已与拙荆商定,赠两百户部曲随之北上。“
荀灌也道:”杨彦之与我荀氏有旧,家君不会任他空手赴任,已为其筹备兵马粮草。“
杨彦浑身微震,荀家军堪称精兵,他
第九十四章 不为祖逖
其实杨彦对萧鎋的眼光还是挺佩服的,当黑马股还未成为黑马的时候,找出来才叫本事。
在晋书上,兰陵萧氏发迹之前,萧鎋是除家祖萧整之外唯一留名之人,之后数代虽执于以事功建业,却均是默默无名。
要知道,晋书由房玄龄编撰,能劳动这位老人家写下名字,哪怕事迹寥寥数言都是极其的了不得,古往今来,生生死死,又有几人能在青史留下薄名大多数均是泯然于众人,数十年乃至数百年后,再无人知。
仅由此便可看出萧鎋的能力,而且从萧氏两次索求萧巧娘也可判断,此人善度形势,一击不中,绝不纠缠,止损非常坚决。
如果放在现代,萧鎋绝对能在金融市场上混的风声水起,遣两百户部曲跟随自己,也是及早投资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效明主于微末,结君臣以草莽,没有高明的眼光是办不到的。
在江东高门眼里,自己这个东海国相一文不值,但是拿到淮北,就是比两千石的实职,手持名份大义,对于吸纳流民、壮大势力而言,重要性无须置喙。
况郯城虽然危险,但如果轻营的好,可以逐步向南蚕食江淮诸流民帅,扩大力量,或有一日,也能建立属于自己的霸府。
当然了,萧鎋是借着萧巧娘入股,但既然是入股,自然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自己绝不能遂了萧鎋的意,必须要拿到最有利的条件。
于是,杨彦摆摆手道:“我们明人不说暗话,萧君莫要以巧娘为名,巧娘我自会善加照料,若是要遣众追随于我,我倒履相迎,但是我有一个要求,把所遣部曲的名册籍属交于我。”
顿时,萧家人的脸都沉了下来!
按萧鎋的原意,萧温和萧仁各率一百户跟随杨彦,将来做大了,就是一方军头,在杨彦霸府中占一席之地,到时哪怕杨彦手执大权也不能忽略萧家的诉求,但是把名册籍属交给杨彦,就等把于这两百户部曲拱手送人,萧温和萧仁在杨彦手下,全然没有地位可言,与胥吏浊官有何区别
这其中的关键,便是人事权,萧鎋明白杨彦不欲分权,于是冷哼一声:“府君不嫌得寸进尺萧某也斗志胆进言一句,未来终究是未来,存有太多变数。”
杨彦淡淡道:“祖逖前鉴在前,杨某不为祖逖,若是萧君不舍,杨某断不至强人所难!”
其实这话颇有些大逆不道的意思,但是祖逖在豫州经营多年,为何会被戴渊挟制
归根结底,还是祖逖的实力太弱!
祖逖只有几百名核心部曲,余众皆是慕名而投的流民帅,那么,祖逖的名份是从哪儿来的,仅靠仁义不足以维持,况且祖逖御下并不仁义,因此只能是来自于朝庭,能驱使豫州流民帅的也不是祖逖,而是朝庭借给祖逖的名份。
当戴渊空降下来,拥有朝庭授予的更大名份,流民帅虽说不会立刻叛了祖逖,却难免会怀上心思,祖逖不再是名份大义的唯一代表,戴渊亦可代表朝庭,导致了祖逖蹑手蹑脚,被戴渊挟制的结果。
有此为鉴,杨彦从一开始就要把隐患扑灭,对手下必须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如此一来,即使朝庭以嗣东海王就藩,或者通过徐州刺史对他指手划脚,他也可以有充足的底气护住自家桃子不被摘走,否则别人只须拉拢他的拥兵大将,就足以把他架空,重走祖逖的老路。
如果萧鎋不答应,那他宁可不要萧家的两百户部曲,以免将来被掺了沙子,同时他的话还隐含一丝威胁的意思,最后那句,明眼人都能听出是反话。
“这……”
杨彦态度坚决,萧鎋反而迟疑了。
是的,杨彦越强势,就说明底气越足,有萧家自是锦上添花,没有萧家,无非是起步稍低一筹罢了,未来随着吸纳周边流民,并不是不能回血。
而萧家不坐杨彦这条船,先不提将来被报复的问题,光是江东复杂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寒门几乎看不到出人头地的希望,这也是萧鎋推崇杨彦的主要原因,不管杨彦用什么方法,至少人家抓住机会上位了,仅凭这一点,绝大多数人就被甩在了身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