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永定门门口,守卫怎么会那么少为什么公主的行程会被泄露那队突然赶过去的骑兵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面,透着诸多的吊诡之处!
孙传庭目光冷淡,严厉的盯着张国维。
张国维面色凝重,抬起手,斟酌片刻,道:“下官来之前已经匆匆调查过,巡防营有些人玩忽职守,已经被下官临时处置。公主的行程泄露,暂时不得而知,还需禁军调查。赶过去的那一队……是抗命赶过去的。”
孙传庭面上冷漠,语气骤然冰冷,道:“巡防营是兵部统管,本官不插手。如果这件事你没有一个完整,让我信服的报告,这个年,你们兵部上下就都在天牢里过!”
公主被围堵,负责京城防务的巡防营异样,这两件事本就是大事,认真追究起来,足以罢了张国维的官,送入天牢问罪。
张国维神色发紧,慌忙道:“下官知罪,一定会给阁老,内阁一个明确的交代!”
孙传庭冷眼看着他,道:“近来京城的事情,你们巡防营是否有刻意纵容……我不追究,但今天之后,巡防营要还是没有作为,我会考虑兵部是否有能力执掌巡防营,拱卫京城!”
张国维抬着手,语气愈发诚恳的道:“是,下官明白。”
随着反对孙传庭的声音不断抬高,朝廷内外泛起异样心思的不知道多少,张国维,显然是比较突出,做的有些露骨的一个了。
孙传庭心如明镜,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把张国维怎么样,朝廷现在必须完完整整。
不过,该打压的时候,他不会手软,冷淡道:“内阁将对巡防营做出调整,你心里有个数。”
这还算好的了,张国维哪敢争辩,道:“是,下官明白。”
第1422章 怀念朱栩
平王近几年一直在府里,除了打理一下那点生意,基本就在府里听曲,看舞,乐的逍遥自在。
外面的风雨再大,只要刮不到平王府,他都不管,因此近年他是又胖了一圈。
当然了,这次风雨罩到平王府头顶了,平王也不打算追究。
外面风雨太大,足以摧毁平王府!
平王看似两耳不闻窗外事,可身在京城,仅剩下的几个亲王之一,又深受朱栩信任,重用,如何能独善其身,自享安宁
这不,前一阵子被人算计,损失了一万两银子,现在又有人直接找上门了。
眼前这个人,三十多岁,是天启六年的进士,按理说现在的官位应该不低,但他是东林党的信徒,这些年没少为东林党摇旗呐喊,哭诉冤情,因此被排斥在朝廷之外,难以入仕。
平王听着他的慷慨陈词,面无表情,小眼睛一眨不眨。
他身边给他按肩膀的几个婢女,早就吓的不敢出声,缩着头,瑟瑟发抖。
这个人的这些话,完全是大逆不道,就差直接谋逆了。
这个人说了一大通,然后眼神定定的看着平王,沉色道:“王爷,你难道就不该说句话吗!”
平王理了理身前的衣服,歪了下头,表情一动不动。
他很清楚,外面的‘倒阁’声音喧沸入云,朝廷里不少人心思也是各异,都或明或暗的想着孙传庭倒台,推波助澜。
孙传庭这一年做了太多的事情,这些事情等同于等罪了所有人,是朱栩大政下的具体实施者,注定要被所有人唾弃、反对,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
平王没有说话,冷静的出奇。按理说,在这么一番慷慨陈词下,涉及祖宗家法,做为子孙,必须要反驳一二,顾全面子与自尊。
但平王就是没有,淡定的一如往常。
这个读书人盯着平王,打量一阵,忽然道:“王爷,您不会为了苟且,贪图富贵享受,连太祖太宗打下来的江山,制定的家法都不要了吧”
平王也是久经沉浮,是当年的国本之争的受牵累者之一,经历的太多,哪里会被这个人的激将法给骗到。
“你想要本王做什么”平王淡淡的开口,声音略带沙哑,还有一丝冷漠。
读书人见平王终于说话了,顿时道:“请王爷上疏皇上,罢黜孙传庭,溯本还原,恢复祖制,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平王肥胖的身体依靠在椅子上,盯着这个人打量,道:“谁让你来的”
读书人眉头一皱,道:“王爷,这些都是学生的肺腑之言,难道您真的就没有一点触动,一点想法吗”
平王看着这个读书人,艰难向前,拿起一杯茶,端着茶杯道:“年轻人,听我一句劝,有野心是好事情,但被人利用,会死人的。”
读书人听着平王的话,毫无波动,更无怒气,抬着手道:“王爷既然不肯为大义援手,那学生就不为难您了,学生告辞,这就去信王府。”
平王看着他的背影,表情变得相当严肃,甚至罕见的露出一丝杀机来。
整个大明都看得出,当今皇帝与他的五哥信王关系微妙,并且那句谣言一直耿在朝野所有人的心头。
‘信王不王,景正不正’——这八个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让人相信,哪怕一些当初就在天启驾崩床前的人,心里也动摇起来。
对于平王来说,不止在于当年天启传位是确凿无疑,人证物证无可辩驳,还在于,当今皇帝已登极十多年,早已经完全掌握朝局,更是在推动涉及大明方方面面的‘景正新政’,要是皇帝逼不得已杀了信王,将不会是夺嫡,夺位的兄弟阋墙那么简单,整个天下都会未知沸腾,那句谣言就越发的有了‘佐证’。
绝对会出大事情!
那样的后果,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n
第1423章 皇后回宫
内阁众人一夜熬到天亮,谁也没睡。
第二天一大早,书吏等准备好早餐,按照惯例几个阁老要在一起用餐,简单讨论些事情。
孙传庭拿着馒头,看着汪乔年空着的位置,眉头深锁,面无表情。
傅昌宗,靖王等人一样面沉如水,连喝汤都没有一丝声音。
汪乔年要是辞官走人,内阁的脆弱就会被展现在全大明上下,外面的浪潮会更加的铺天盖地,孙传庭这个左次辅,将失去屏障,直接被动摇。
这一场风暴,即将在今天开始。
不止他们,六部尚书,除去礼部尚书沈珣,其他五部也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吏部,赵晗,张秉文,方孔炤等人一样的凝重,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朝廷的异样气氛,影响到了上上下下,整个京城仿佛都能感觉到有狂风暴雨要来,凝重的好似要结冰。
紫禁城外那些吵闹的气氛暂时也停止了,所有人都在静等着某一个时刻,静悄悄的。
皇宫,内廷。
张太后盯着眼前的永宁,气的拿起筷子,想敲她脑袋,但这丫头已经十六岁了,个子与她一般高,想想又放下,冷声道:“从今天开始到过年,都给我老实待在宫里,敢踏出一步,我打断你的腿!”
小永宁对于她母后从小到大的威胁从来不放在心上,有朱栩或明或暗的帮忙,总能轻易逃脱。
不过现在她皇叔不在,只能瘪着嘴,拿着筷子戳着饭,哼哼唧唧。
张太后对于小永宁去内阁捣乱的事很不满,外廷与皇宫一直是一种微妙的关系,作为前朝皇后,她的身份相当敏感,现在又有人拿她们母女做文章,更得低调。
看着小丫头不以为是的模样,张太后心里有气也发不出。
这个时候,已经亭亭玉立的李香君走进来,与永宁对视一眼,来到张太后身旁,低声道:“娘娘,皇后娘娘与其他几位娘娘已经回宫了。”
张太后脸色微变,道:“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回宫,她们不是景德镇吗”
李香君低声道:“李娘娘也回来了,皇上没有。”
张太后转头看向李香君,面露惊色与不解。
李香君眨了下眼,道:“香君也不知。”
张太后眉头皱起,神色不解,还有忧色。
不解的是,张筠等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进京回宫,大雪漫天,寒气入骨,布木布泰还怀有身孕。
李解语在神龙府陪着朱栩,为什么她回来了,朱栩没有回来
现在外廷风声鹤唳,倒阁声音如同浪潮,人人自危,一个不好就会烧到后宫,她们回来干什么
张太后头疼不已,起身道:“走,去坤宁宫。”
不等李香君答应,张太后又狠狠瞪了眼小永宁,道:“给我老实待着!”
小永宁瘪着嘴,低头扒饭,眼神却发亮。
几位娘娘回来,那几个小家伙也回来了,她有的玩了。
除了回来的几位,实则上在皇宫里,还有一个娘娘,那就是前任的明正天皇,兴子,住在永和宫,封号淑妃。
兴子,和子母女俩进入明朝京城,进入紫禁城,住进这座偌大的宫殿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除了之前的册封,拜见过太后娘娘,她们就没有见过其他人。
外面大雪飘飘,宫内的碳炉烧着,温暖如春。
和子正在给兴子梳头,看着镜子里花容月貌的女儿,轻声叹道:“兴子,不要想太多,住在这里与住在江户,没有什么区别,还能有个清净。”
兴子还穿着一身和服,十七岁的她,正是大好年华,俏脸如花的一笑,轻声道:“我知道的。”
和子给她盘着发髻,望了眼外面,道:“这大明,还不如我们倭国太平……”
她们在这里住了快两个月,即便鲜少人问津,外面的风雨还是刮进了他们耳朵里。
“我们不要管。”兴子轻声说道。
和子默默点头,她们已经不在倭国了,哪里让他们痛苦挣扎了十多年的幕府与皇室的争斗已经彻底结束,与他们无关。
&n
第1424章 最后一刻
孙传庭听着刘时敏轻松,略带调侃的笑容,瞥了眼不远处的人,低声道:“刘公公,是否可以透个风声”
刘时敏含有深意的一笑,道:“好事情。”
孙传庭不明就里,心里压太多的事情,闻言表情丝毫没有放松,盯着刘时敏片刻,默默的的点头。
随着刘时敏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让整个内阁越发的不安,笼罩在头顶的阴影更大了。
孙传庭很快召集内阁六部在内的朝廷大小官员,齐聚于乾清宫。
这些人涵盖了勋贵公卿,起码都是三品以上,是大明真正的统治阶层,实权人物。
他们都是被叫来,等待朱栩旨意的。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很快传到外面,顿时不知道引起多少人忧虑,多少人不安,又有多少人兴奋不已,激情难耐。
“哈哈,皇上终于忍不住要罢免孙传庭了吗”
“太好了,孙传庭一倒,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内阁六部,多少位置可以运作……”
“等着等着,按耐住,不要激动,还没有到最后时刻!”
“没错没错,哈哈哈,真想去看看孙传庭现在的脸色,一定很好看,哈哈哈……”
这样的声音,不知道在京城多少个角落响起。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新政’下的‘受害者’,由于之前的轮番清洗,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在野的末流小吏,或者就是无法入仕的读书人,年纪不小,野心很大,一直在蠢蠢欲动,现在,机会来了。
乾清宫,孙传庭面无表情,带着内阁六部的五十多人,分作两排的站在乾清宫大殿上,看着空荡荡的龙椅,一个个心思各异,不约而同的面色肃然,心头沉重。
这里面,包括本打算辞官的礼部尚书沈珣,刑部侍郎杨锦初,有德高望重的孙承宗的干预,已经没有人给他们施加压力,尽管还有所顾忌,但都回来了。
汪乔年还在装病,坐在轮椅上,盖着厚厚被子,脸色苍白,还在‘昏迷’沉睡。
等了一会儿,令他们诧异的是,从侧门内,皇后娘娘张筠带着后宫一干嫔妃,皇子皇女,相继走出,站在丹陛之上。
众官员一怔,还是连忙抬手而拜:“参见皇后娘娘……”
张筠面带微笑,一手拉着儿子,一手轻抬,道:“诸位大人免礼。”
“谢娘娘。”一群人起身。
他们犹自看着这后宫一群人,心神不定,猜测不断。却没有人说话,寂静如常。
孙传庭眉头微皱,有深深的负罪感,束手而立,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信王朱由检立在左排,孙承宗的前面,看着上面的一群嫔妃,眼神有一丝烦躁,他有预感,这位皇帝,不知道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毕竟,朱栩向来不安常理出牌。
其他人有不少这样的想法,更多的按耐着心思,强迫镇定,静静的等着。
没让他们等多久,曹化淳从另一侧走出,身后跟着四五个内监。
众人看着他走出,不自觉的微微弯腰。
曹化淳向着张筠抬手,道:“奴婢见过皇后娘娘。”
张筠微笑,道:“嗯,曹公公,开始吧。”
曹化淳一躬身,看了她身侧的小男孩,转身向前走了几步,看着大殿之上的众多官员,尖声道:“皇四子,朱慈煓,接旨。”
张筠连忙将她身旁的小男孩拉出来,向前推了推。
小家伙穿着一身皇子服,还不到三岁,包裹的如同粽子。
显然刚才张筠教过了,他慢慢的走下台阶,在台阶前跪下,小脸白白嫩嫩又懵懵懂懂,声音很是含糊道:“儿臣接旨。”
曹化淳拿过圣旨,缓缓摊开,尖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长幼有序,大统有纲,皇四子朱慈煓,少聪敏达,孝从和顺……册封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三日后迁入钟粹宫,命内阁择日,举行册封大典,钦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