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孙传庭亲自出迎,带着一干阁老,六部尚书,集体陪同。
“这个内阁大殿,是先帝传位以来,皇上登极后,新建的仅有的两个大殿之一……”
孙传庭带着这些人,参观内阁大殿,沿途做讲解员,道:“为了节省钱粮用于抗灾,皇宫里省吃俭用,从未奢侈,更没有大兴土木,连陵墓都被皇上否决……”
船山先生背着手,在大殿里慢慢走着,似乎会意孙传庭的话外之音,道:“先帝与当今皇上,那是尧舜之圣,有众多人证,有传位诏书,即便是那些谋逆不臣之辈也未曾质疑,这件事,是为铁案,朝廷无需争辩,以免落入陷阱。”
“所谓的‘铜臭皇帝’,这是一派胡言!”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气的胡须乱颤,道:“都说圣人爱钱,可曾见过皇上有奢侈之举谣言纷飞,无非还是为了阻挡‘新政’!若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只是东施效颦,何来知新孔圣之后,何来亚圣何来朱子,阳明先生”
“有些事情,要讲清楚,以免世人误会。有些道理,要讲明白,以免遗祸千年。圣人的很多话,遭到了曲解,半解,甚至是恶解。当能宋相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这是何等滑稽,还出自一国丞相之口这对天下读书人是何等的误导,对天下官员又会造成何样的困惑”一位五十多岁的儒雅中年人,神情肃然的说道。
“读书治国,可以从书里学到治国的知识,为国久了也会有新的心得,因此,读书治国是相辅相成,哪里是读书决定如何治国简直是荒唐!‘绝知此事要躬行’,当要书行合一,走万里路,观万海千川,方知天地轮廓,深究其理……”
“读书为做官,这简直是谬论,是对圣人的亵渎!这种说法,要严厉批驳,朝廷对这样的人,不能任用!”
……
一群人随着孙传庭参观着,不断的发表着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令孙传庭等人大为意外,深合‘新政’的需要,就是他们以往在报纸上拼命宣传的东西。
孙传庭等人带着这些大家,走过内阁,得到司礼监同意,开始参观内廷,乾清宫,御膳房,太医院等等。
乾清宫已经好多年没有装修,看上去颇有些‘寒酸’,桌椅板凳,各种装饰也不见奢华。
孙传庭道:“皇上速来喜素,酒肉女色皆很节制,皇后娘娘以及诸位娘娘一样没有什么奢侈,宫里一年的用度,不足天启年间的十分之一,万历年间的二十分之一……”
船山先生看着颇显寒酸的乾清宫,感慨道:“凡成大事,莫不自律,皇上能持之以恒十多年,非常难得了。”
“不错,外面的一些谣言,必须适可而止!”
“谣言虽止于智者,但为了不被误导的民众,朝廷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避居乡野,潜心读书。对于黎民社稷,对于大明社会,未来发展,前途扼要等漠不关心,现在思来,确实是有些自私自利。”
“我们当有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不说国家社稷的大事,
第1430章 孙传庭筹钱
孙传庭心里早有猜测,凑近一点,低声道:“皇上”
船山先生含笑点头,道:“皇上看似在避暑,暗地里一直没闲着。老夫与皇上一起住了三天,受教三天,羞愧异常,这才厚着脸皮出来,希望弥补一二。”
孙传庭心想果然如此,那一丝警惕消散,脸上笑容多了几分,他道:“皇上虽然自认不喜欢四书五经,但比任何人都看的透彻,对其中的一些弊端更是深有体会。学生这些年对皇上的一些言论做过研究,发现虽与儒学格格不入,却深有其理,不能不重视。”
船山先生背过身,望着雪天,感叹道:“皇上说与老夫说了‘务虚’与‘务实’这两个词,很有深意。虚实看似对立,但谁也离不开谁,过分强调一件事就是走了极端,就如同我们,不走出来,是看不到真实世界的。”
孙传庭对于他们这些想法并不在意,有了他们这一次的支持,就足够他对士林的反对声有强力的反击。
船山先生感慨一句,又笑着道:“好了,我该走了。皇上虽然说的有道理,我可不想被他说教第二次。”
孙传庭等人附和一笑,道:“有劳先生。”
船山先生没有再说,上了马车,在一众巡防营士兵护卫下,慢慢的上了官道,向南而行。
孙传庭等他走了,忽然品味过来,转头看向包理游,道:“刚才老先生的意思,是不是说皇上快回来,或者已经回来了”
包理游一怔,迅速反应,思索着道:“年关将近,按理说皇上要回来的。皇上每年都是在慈宁宫过的,可能真的回来了。”
孙传庭面露思忖,道:“年终的包裹,幕僚司写的怎么样了”
包理游道:“六部等各部门的报告已经汇总,幕僚司整合的差不多了,前几日司礼监还催促过。”
孙传庭转身往回走,道:“让他们将草案立刻拿给我,不管是什么样子的,要快。”
包理游连忙抬手,沉色道:“下官明白。”
乾清宫这一次不止为孙传庭解决了眼前的困境,还将孙传庭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首辅位置,更是在寒冬腊月将这些大家请入京,背后付出的心力可想而知。
月底的最后几天,孙传庭召集六部等各部门,彻夜开会,审核着去年的政务,又规划起明年的,一桩桩一件件,忙的是天昏地暗,没有半刻停歇。
孙传庭如今是正式的首辅,手握大权,快刀斩乱麻的将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了结。
比如皇家银行模板被窃案,傅涛以‘管理不当’为由,行政大错记录在案,算是结案。
由此,也为傅昌宗解套,不为外面揪着不放。
内阁新加入了赵晗,沈珣二人,人手,权力都大大增加,增强,效率提升了一倍不止,一道道政令酝酿,将会在明年年假朝休结束后颁布。
没有不透风的强,内阁这边草案还没有确定,风声已经泄露出去。
内阁这次要对整个大明,包括安南,琉球,朝鲜,金边等在内的知府一级官员进行调整,涉及的人数多达五百!
这引起的震动可而想而知,太多的人安耐不住,纷纷寻找各种门路,想要探查究竟,为自身谋路。
不说地方那些巡抚,即便是六部的大人们,门槛也被踏破,早就闭门谢客,不敢见人。
孙传庭忙里抽闲,与内阁的阁臣,六部的尚书以及其他部门的头头脑脑挨个谈话,一面灌输
第1431章 两亿五千万白银!
这部分有多少,除了傅涛与朱栩,或许傅昌宗都不清楚。
但张秉文作为傅昌宗多年的左右手,心里应该有个大概。
孙传庭目露严色,道:“我问的是,我到底能动用多少”
张秉文看着孙传庭,肩膀压力大增,默然一阵,道:“皇家银行今年打算置换一千万,发行两千万,总数三千万,债券暂拟定为五百万试水。皇家银行内部能动用的大概在五千万左右,如果皇上内帑首辅能请动,可能也会有不少。”
孙传庭神色放松不少,坐回去,神色若有所思。
这些只是张秉文的说法,具体多少,他还得再问傅涛,然后请示乾清宫。
不过心里是有了大概,孙传庭没有继续为难张秉文,道:“关于税务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户部与税务总局要再商讨,内阁要细则!还有,皇家银行那边,你也沟通一下,一切,都要纳入大明律范围,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张秉文深深的看着孙传庭,道:“是,下官明白。”
孙传庭又交代了一阵子,这才离开户部,转身就前往皇家银行。
皇家银行改名后,越发显得高不可攀,不说有禁卫看护,门禁森严,这里的布置也别具一格,简直如同一个小型要塞,只能远观不能近。
即便是孙传庭,也经过层层检查,在傅涛的陪同下,参观皇家银行,甚至还进了银库,观看了里面金银。
孙传庭到底是首辅,没有多少惊讶之情流出,出来后,笑着道:“我还第一次知道,皇家银行已经有这么多家底了。”
相比于张秉文,对于傅涛,孙传庭客气了很多,不止于傅涛是傅昌宗的儿子,还在于傅涛与朱栩的特殊关系。
傅涛给孙传庭上茶,不动声色警惕的道:“这些都是担保银,从法律上来说,不是我皇家银行的,是那些储户的。”
孙传庭岂会被这样的官话骗到,接过茶,道:“我刚从户部出来,张尚书说,想要银子,还得找傅大公子。”
傅涛对此一笑,坐下来道:“张尚书怕是取笑我了,一般人来,下官或许能有,首辅来,只怕下官拿不出。”
孙传庭哈哈一笑,指着他,道:“别人说这话我信,你说这个我不信。我也不兜圈子,未来三年,我需要至少两万万五千万白银,你能不能想办法筹到”
傅涛一怔,旋即若有所思。
三年,两万五五千万,也就是每年八千万,对于皇家银行来说,着实不是大事情。即便利润不足,挪移贷款额度就是,再不行,就开动钞票机。
问题的关键在于,傅涛不知道该不该开这个口子,如果以后内阁缺钱就找皇家银行,那怎么能成
皇家银行掌控着印钞机,要是无限制的印下去,非天下大乱不可!
傅涛思索良久,道:“根据皇家银行的调查,民间藏银还在十万万以上,目前替换计划还不足五分之一。目前新币普遍被接受,旧币只是在一些乡村,偏僻的县府使用,还需要时间……三年,二万万五千万,如果单纯依靠皇家银行有些困难。下官可以从皇家商贸集团,以及通过各地分支银行借贷,应该不成问题。”
‘借贷’,也就说以国库担保,需要还的。
对于这些,孙传庭不在意,很满意傅涛的态度,不像其他官员那般推三阻四,反而给出了办法。
孙传庭笑着赞许,道:“外界都说傅大公子是财神爷,我看这话一点也不假!”
傅涛苦笑,道:“下官现在也只是说大话,到底能不能借到,还两可之间。”
孙传庭摆了摆手,道:“你说给我打马虎眼,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对了,皇上可有说,什么时候回京”
傅涛顿时有些后悔了,刚才担心孙传庭催
第1432章 朱栩出海
不管京城如何热闹,朱栩在神龙府也没有闲着。
他参观了神龙府的神圣大教堂,接见了大教堂里的大教主以及诸多红衣主教等教职人员。
明朝与教廷还是有争议的,对于明朝的这座大教堂以及私自任命大主教等在内的教职人员,教廷原本是强烈反对,但在西班牙的压力下,采取了不承认,不否认的态度,显然是留有口子以待将来。
大主教名叫陈治用,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身后是十八名红衣主教,外加任命的各地主教,总共三十多人。
这次采用的是座谈的方式,朱栩在正中央,与这些教徒谈话。
“宗教,超脱尘世,却也离不开尘世,因此,终究有个落脚,有身份,那就是我大明人,中国人……”
“那么,爱国,就应该是先天教义的一部分,不能打着‘上帝爱世人’,‘宗教无国界’之类的旗号,危害国家,伤害百姓。宗教或许无国界,但教徒有出身,有国家,应该有底线……”
“现在,欧洲那边的教廷正在闹分裂,教义的争端正在演变成战争,我们不应当也不能够,对于教义,要综合,要实际,要客观的看,理解,推动不断的发展,要有新的合乎时代的内容,团结教众,造福教徒,不能走欧洲的老路……”
朱栩笑语晏晏,与这些人谈心,说着他的一些想法。
陈治用等人穿着浅红色的长炮,与欧洲的有很大不同,算是中西合璧,微微躬身,认真倾听。
等朱栩说完,陈治用开口道:“陛下说的甚是,教徒也非不吃不喝的貔貅,有所取当有所付,上帝也不会只求不出。教会当知晓爱国,为国家,百姓,教众做出应有的贡献……”
天草四郎在这里已经不少日子,明年打算回九州岛,成为绥海省的主教,宣传教义,传播上帝福音。
他听着朱栩的话,十分赞同,不断的点头。
朱栩说的有理有据,循循善诱。
这些教徒,到底不是欧洲那种环境,数百年熏陶出来的,现在还不如那些人那般疯狂,有很重的儒家影响,在朱栩的声音下,莫能反抗。
在朱栩走之后,这些主教们就开始对教义进行检讨,他们拟定之后,还需要上报内阁下属的宗教管理局进行核准。
朱栩不止在大教堂走动,各大商会,船行,银行,税务等一系列机构,陆陆续续都走了个遍。
朱栩这一圈动作,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用不了多久,神龙府就会大步发展。
待了几天,还不过初五,朱栩就在神龙府登上船,从海路南下,前往福建。
在这三天前,明贵妃兴子已经出宫,在禁卫的护卫下,在河间府登船,沿着运河一路南下。
朱栩坐的船,名叫中山号,是海军的中舰,特点的坚固,载重多,炮火猛,缺点是行动慢,在大战中,简直是活靶子。
朱栩站在船头,他身旁站着熊文灿,唐王以及南方战区大都督,卢象升。
唐王看着远处茫茫海面,笑着道“皇上,琉球,绥海那边,正在与海军,联合舰队进行剿匪,目前海盗已经减少大半,来往商船受到的威胁大大减少……”
朱栩感受着海风,心情格外的好,道:“嗯,海盗一时半会儿估计消除不了,只要持之以恒,会消灭干净的。海贸,是我大明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方向,你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唐王道:“是,臣明白。”
 
第1433章 视察福建
朱栩没有打断,卢象升继续说道“臣已经对两国进行严密的注视,军情处已经渗透多年,一旦有异变,臣等会第一时间知道,上禀皇上。”
朱栩接过一个士兵端过来的茶,抱着茶杯望着远方,道:“嗯,刚刚收拾了倭国,短时间内,朕无力他顾,你们盯好了,必要的时候,要给予敲打。对了,明年太子册封大典,朕要在京城见到暹罗,缅甸的二位国王。”
卢象升一怔,连忙道:“臣遵旨。”
朱栩又回头看了几人一眼,道“太子册封大典应该在明年六月,到时候,你们都来吧,有些事情,还是要群策群力,有什么想法,集体商讨,总比闷在心里,做事做人都不顺畅的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