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孙传庭听到银子就皱眉,工部那边提前拨出去近千万,用来继续工部停滞了几年的工程,并且还规划了数个大工程。

    其他的,更是花钱如流水,国库眨眼睛就干了。




第1437章 诏安
    孙传庭的语气多少有些不善,秦良玉平静点头,道:“怕是可能会蔓延到四川,山西等地。”

    孙传庭倚靠在椅子上,目光一阵闪烁,旋即沉声道:“帅府先不用动,只是出现了几千人的盗匪,算不上民变,还用不着大动干戈,我会命警备部协调处理。”

    孙传庭这几句话,就是将这件事定性为‘盗匪成乱’,而不是‘民乱’。‘民乱’是最严重的谋逆事件,需要军队镇压。‘盗匪’就是属于‘刑事犯罪’,分量骤低,只要内阁出手就行了。

    秦良玉心里担心事态扩大,转头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倒是能明白孙传庭面对的压力,如果闹成民乱,朝野的反对声会再次起伏,对‘新政’凭添阻力。

    “也好。”孙承宗沉吟片刻,道。

    孙承宗既然这样说,秦良玉自然没有意见。

    朱栩不在京城,孙传庭几乎一手遮天,即便是孙承宗,没有足够的理由也不会公开出言反对。

    孙承宗,秦良玉又讨论一阵,便出了内阁,返回帅府。

    路上,秦良玉道:“元帅,我对陕西的事情,有些担忧。”

    孙承宗漫步走着,道:“这些人没有如往常一样进攻富饶的州府,反而在偏远农村疾速流转,膨胀,显然不是一般人,有些想法。那个张献忠是当年军院的弃生,应该学了不少,有这点见识不足为奇。还有一些人给他们支援,多半是冲着‘新政’去的,首辅这么处置,倒也没什么错。”

    秦良玉神色忧虑,道:“这么处置确实没错,但陕西警备厅力量分散,等调集,准备好,只怕张献忠已经不知道发展到什么模样,到了哪里,如果真的让张献忠成势,其他各处怕是会群涌而起,酿出大乱子来……皇上,用不了多久就会到四川……”

    孙承宗听着秦良玉的话,神色渐起凝重,脚步快了几分,道:“这样,你以私人的名义,写封信给熊廷弼,让他密切注意陕川两省的乱事,必要时刻,要他当机立断,出兵铲除张献忠!”

    秦良玉这才点头,道:“好在我们改革的还算及时,军队控制得当,威胁被降到了最低。只要军队稳固,其他的,都算小事。”

    孙承宗却摇了摇头,道:“首辅那边一口气换掉了数百知府,这些人能不能控制局面还难说,那些县官与地方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不好,可能会点火,烧成一片……”

    朝廷的大员都知晓朝廷的改革有些急功近利,不顾及民情,手段太强。主流的想法依旧是‘缓,稳,柔’的改良主义,只要最顶层的那些人,要的才是彻底的改革。

    这种改革心态,并不是这些高官内心自主产生的,而是乾清宫多年的培养,最坚定的意志来自于皇帝。

    秦良玉知晓孙承宗的意思,微微点头,道:“那各地也要准备一下,严阵以待,决不能有燎原之势!”

    孙承宗走入大殿,道“召集各司局的人,开会。”

    “是。”秦良玉应声。

    帅府很快召开了一个半秘密的会议,主要就是针对地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民变。

    孙传庭这边也没闲着,警备总部,兵部等官员被他叫到内阁。

    最后的决定,就是警备部部长陈新甲亲自前往陕西,协调周围四省警备力量,对各省的盗匪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扫灭。

    同时,‘维安’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公文的中,严令维持地方安稳,不得出现大乱子。

    陈新甲奔赴陕西,调令在之前已经下达,陕西省府两级警备力量,警备兵力有三千人,在西安府紧急待命。

    陕西巡抚郑酬庸现在忙的焦头烂额,日夜无眠。

    陕西的情况一直在堪堪稳定,这些年全靠不断移民,朝



第1438章 眺望漠西
    张献忠话音落下,有两个人异口同声,斩钉截铁。

    但其他人却没有说话,张献忠也没有开口。

    做为一个经所过短暂正统教育,知晓朝廷强大,京城富饶的人,张献忠可不想就这么窝囊的在穷山恶水与朝廷周旋一辈子。

    他不说话,下面的人顿时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继续。

    一个大汉,名叫孙可望,他揣摩着张献忠的心思,忽然道:“大王,陈新甲三千精兵已经不远,还携带火器,我们不是对手。其他各处也在逼近,要将我们剿灭在这里。现在,我们要么远遁贵州,要么进入四川。但贵州很穷,数十里无一户人家,养不活我们万人大军。四川关隘多,山路难行,不能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陈新甲没有合围之前,疾速行军北上,只要到了长城附近,我们就能纵横驰骋,无惧官军……”

    他话音一落,顿时有人嗤笑,道:“怎么北上,前面有好几个官军的驻地,即便跑出去了,长城附近的榆林关还有骑兵,咱们这不是送死吗”

    “不能北上,我们去贵州,到贵州,就去云南,再去湖广,天高皇帝远,谁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张献忠的这六个人也是派系横纵,孙可望一说,反对声就想起。

    孙可望没有解释什么,表情平静。

    几人争论几句,陡然反应过来。

    北上是不能,穿过贵州,去云南,湖广这不是扯淡吗他们一万人穿省过府,远离陕西跑到千里之外

    脑子坏了的人都不会这么干!

    别说他们不愿意,下面那些人肯定更不愿意背井离乡。

    张献忠面无表情,看着孙可望,道:“你是说,同意朝廷的诏安”

    孙可望道:“那也得看朝廷给的条件。比如大王,起码得是一个副总兵,在京城给一座大宅子,白银万两……”

    其他人不知道是看清了大势,还是知晓了张献忠隐秘的态度,都看着他,不说话。

    张献忠眼神闪烁一番,道:“朝廷能给”

    孙可望淡淡一笑,道:“他们现在那么多事,不会跟我们耗,我敢肯定,朝廷十有**会同意。”

    孙可望话音落下,其余人蠢蠢欲动,表情十分渴望。

    既然张献忠能得到副总兵的高位,他们也少不了一个都尉吧要个大宅子,七千两银子,不过分吧

    张献忠俯瞰着下面,神色不动的道:“大家放心,我有肉吃,定然要分大家一分,好处绝对少不了!”

    孙可望等人连忙站起来,大喜的道:“多谢大王!”

    张献忠微笑,眼神有着期待之色。

    能做官,谁愿意做匪

    孙可望等众人情绪平复一点,又道:“大王,那南方来的那几个商人,我们……”

    张献忠皱眉,他起事没多久,就有人给他送钱送粮,目的只有一个,要他闹得越大越好。

    现在,他们准备接收诏安,这些人,是供出还是继续隐瞒留有他用

    “再说。”张献忠道。

    这个模棱两可的态度,就相当于默认要隐藏那些商人了。

    张献忠这边商量妥当,立刻释放消息,郑酬庸的使者进入寨子,与张献忠密谈。

    双方很快有了结果,使者返回陕西的时候,先见了陈新甲。

    陈新甲见陕西能诏安,不开战,自然再好不过。

    不过五天,从京城的信鸽就飞回陕西,帅府任命张献忠的任命状以及他所属的六个人的都尉的任命,外加应承的银子,大院子房契,地契等一起。

    张献忠等人就此被陈新甲收编,护送着回西安府。

    陈新甲不是进士,只是个秀才,在大明也算是异数,凭借功勋上位。对于这些乱匪,



第1439章 归来
    朱栩在甘肃镇待了几天,视察了军队、要塞以及战略规划。

    这里历经秦良玉,熊廷弼二人,朱栩也指摘不出什么,很高兴的转道去成都。

    四川巡抚卫凉雍等陪着朱栩在四处走动,介绍各种情况,体察民情。

    从城外回来,卫凉雍与朱栩在一个小茶馆歇脚。卫凉雍见四下无人,这才道“皇上,四川的灾情比陕西严重,民乱也比陕西重,虽然最近几年经过林巡抚,秦元帅的多番整治有所恢复,但总体来说,依旧是民不果腹,民心疲惫,士气低迷……”

    四川不止有民乱,还土司作乱,多年前,还发生土司十万大军围困成都的重大叛乱事件。

    朱栩喝着茶,目光看着各处。

    卫凉雍历经浙江参议,贵州参政,陕西参政,资历非常厚实,对四川,陕西,贵州等的情况尤为了解。

    他见朱栩似乎心不在焉,继续道:“皇上,贵州,四川,湖广,陕西等地的聚集的土司已经在移民中被分散在各地,已经没有作乱的危险,四川已经移出去三百多万人口,压力大减,勉强自给自足……”

    朱栩转过头,看向他,突然道“你觉得,制约四川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卫凉雍一怔,迅速反应过来,道:“四川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若是灾情过去,‘新政’得以完成,必然百姓富饶,安居乐业,成为古往今来,最富盛的时期……”

    朱栩看着他,摇头道:“朕说的不是这个,嗯,比如灾情之后,制约四川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卫凉雍满脑子是应对眼前的灾情,对日后还真没怎么考虑,加上自古以来的官府都专注农桑,这里面有什么要刻意上奏的吗

    卫凉雍心里飞转,一时间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

    朱栩暗自摇头,眼前的这些大人们还是没有对商品经济有所重视,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发展。

    朱栩也知道,现在说这些有些早,喝口茶,淡淡道:“工部那边在大力的兴修水利,修桥铺路,构筑全国的官道网落,四川道路难行全国首屈一指,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卫凉雍连忙道:“臣已经向朝廷申请了专项资金,对四川的道路进行规划,准备用五年时间,在四川开辟六条主官道通向四周各省,勾连京师,南直隶等地,内部各府也将陆续打通,确保官道通畅……”

    朱栩微微点头,笑着道:“嗯,道路畅通是发展的第一要素,要放在心上。朕从内帑,每年给你们四川巡抚衙门拨付五百万,你们要成立专门的道路部门,用以四川的道路建设发展。”

    卫凉雍神色大喜,站起来抬手道:“臣替四川百姓,拜谢皇上!”

    朱栩压了压手,道:“先别急着谢恩,你们要不折不扣的使用,不能挪用这些银子,全部专款专用,你做好规划上呈给朕看。朕,内阁,工部每年会派出多轮次的监察,这一件事你亲自盯着,要是出差错,朕就拿你问罪!”

    这些卫凉雍自然连连保证,就差拍胸脯了。

    朱栩懒得听他的大话,继续在四川各地走着。

    四川的情形确实很不容易,哪怕有番薯等的推广,还是时不时有人饿死,即便饿不死,也只能堪堪果腹,没有半点剩余。

    在四川待了七八天,朱栩启程前往陕西。

    他这次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陕西巡抚衙门,直接进入了几个州府的农庄,深入了解其中的运作与问题。

    这个农庄,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农庄,更多的是聚集了一群人,划分一些地方,同劳同休,然后由农庄分配每个月的粮食,因为移民造成的人少地多,外加番薯等的集中种植,可以说温饱没有问题,外加劳作间隙,还有各种手工生产做为弥补,可以说,除非是农庄出现**,不然不会有人冒



第1440章 孙承宗要隐退
    朱栩听着曹文诏的话,将毛巾拿下来,在热水了转一圈啊,拧了拧,又蒙在脸上,道“内阁那边怎么说”

    曹文诏看不清朱栩的神色,从他话里也分不清什么,于是有些谨慎的道“傅阁老,周阁老态度不明,靖王,汪阁老明确反对,认为这样动作太大,需要仔细斟酌后再定。赵阁老,沈阁老也是有些迟疑,希望明年再做考虑。”

    朱栩没有说话,心如明镜。

    刑部与汪乔年的大理寺,靖王的督政院联系最多,合作相当紧密。汪乔年,靖王应该是担心孙传庭动完刑部,会对他们出手,限制他们的职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将刑部挡在前面。

    赵晗,沈珣担心的或许这两个部门的‘倒塌’,会对朝政造成重大影响,也有意凸显在内阁的存在,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至于傅昌宗,周应秋,是在等朱栩的态度,没有轻易表态。

    曹文诏见朱栩还是不说话,慢慢躺进水里,没有再多说。

    他对朱栩很了解,哪怕多年没有相处,还是能感觉到,这位恩威深重,心思不可测的皇帝心里自有想法,他言多必失。

    不等曹文诏躺好,朱栩便道:“孙阁老找的你”

    内阁里还有一位特殊人物,就是孙承宗,他的大元帅府与兵部关系最为密切。

    做为次辅,他不能公然反对孙传庭,毕竟以他的资历开口,孙传庭会很被动,造成内阁的撕裂,对立。

    曹文诏没想到还是被看穿了,坐起来,躬身,语气有请罪之意,道:“是,孙阁老与首辅讨论过,但首辅似乎坚持己见,不肯退让。”

    朱栩从毛巾内发出鼻音,只有一个字:嗯。

    这个倒是不出意外,兵部,刑部,在孙传庭眼里,确实有些大材小用,职责匹配不上地位,自然要降低。

    孙承宗看来,兵部暂时还不能动,至少等帅府完成既定改革计划,从兵部手里接过诸多职权,巩固后,才能开始。

    孙承宗找曹文诏来与朱栩说,一来是降低调门,不给外人觉得他在反对孙传庭的印象。二来,也是很直接的告诉朱栩,孙传庭急了,他反对,希望朱栩从中周旋。

    曹文诏见朱栩还是不说话,心里有些忐忑。

    他这次来做这个说客,也是不得以,除孙承宗的面子外,兵部的改革也牵扯到皇家军团,贸贸然降级,皇家军团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朱栩感受着水温,一身疲惫去了大半,长吐一口气,这才道:“听说,曹鼎蛟在吏部颇受排斥”
1...797798799800801...8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