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独断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官笙

    曹文诏脸色微僵,越发谨慎的道:“政院系的在朝野普遍受到排挤,不止他。”

    皇家政院的生员,没有经过正统的科举,他们那些前辈都是挤破头进来的,而皇家政院似乎只要按部就班读书,就能得到政院的安排,进入朝廷,被排挤也不意外。

    朱栩这次又没说话,泡在水里一动不动。

    曹文诏知道他孟浪了,不该插手这件事,默默的躬身在那。

    好一阵子,朱栩摆手,道:“不用那么紧张,没多大事情。你回孙阁老,就说兵部未来三年不会降品,让他不要担心。”

    曹文诏这才松口气,道“微臣明白。”

    朱栩再次拿开毛巾,一边拧水一边道:“听说,孙阁老想要致仕了”

    曹文诏不敢大意,道:“都是外面的传言,孙阁老没有表态。”

    朱栩心知肚明,这次是孙承宗刻意放出来,,道:“孙阁老为国操劳一辈子,古稀之年还奔波不断,朕也深感愧疚。这样吧,你告诉孙阁老朕的口信,想要休息就在京休息,事情可以交给秦良玉,但不准致仕,每个月进宫一次教导太子,没有其他要求了。孙阁老有什么想法,你来告诉朕,无有不准。”

    毕自严致仕后,即便有朱栩的保护,想要清算毕自严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对张国维的攻击,实则就是对毕自严的反攻倒算。

    朱栩不允许孙承宗致仕,一个是当初的承诺,另一个也是在保护他。

    在位,不是谁想攻击




第1441章 由不得你
    朝野知道朱栩回来的寥寥无几,依旧热闹着他们的热闹。

    张国维似乎感觉到了危机,连夜将李幼唐,许杰等叫到他家里,商量对策。

    许杰作为顺天巡抚,也是位列朝堂的三品大员,此刻坐在张国维下首,面色凝重。

    李幼唐是毕自严的关门学生,身居商务总局局长,四品大员,都是毕系在朝廷的中坚。

    如果这个时候有烟草的话,这里定然早就烟雾缭绕,看不清彼此肃容,忧虑的脸了。

    好一阵子,许杰开口道“不管首辅的目的是什么,都要阻止他,不然朝局非大乱不可。”

    李幼唐看了他一眼,道:“外面弹劾尚书的奏本已经堆满内阁,周阁老一大早去我那,还有意无意问我……张尚书的事是否属实”

    张国维脸色微变,道:“周阁老还说了什么”

    周应秋与傅昌宗是一条裤子,他们的话,往往代表乾清宫的意思,由不得张国维不紧张。

    李幼唐摇头,道:“没有。”

    张国维不敢放松,道“司礼监有什么消息”

    李幼唐道:“没有,刘公公除了日常事务,其他的不曾多言。”

    张国维皱眉,沉思不语。

    兵部降级,不止意味着他失去权力,前途暗淡,也会对毕系造成重大打击。

    孙首辅这个手段太厉害,有理有据,让人辩驳不得,外加有一群人随风起浪,形成朝野共趋的大势,他们不低头也得弯腰。

    许杰思索半晌,还是道“这件事,还是得看皇上的态度,必要的话,请毕阁老给皇上写封信,兵部不能倒。”

    兵部要是倒了,某种程度来说,毕系也完了。

    李幼唐反对,道:“毕阁老要是写信给皇上,怕是首辅那边会震怒,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出此下策。”

    张国维赞同李幼唐的话,道:“首辅对毕阁老有所警惕是正常的,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怎么阻止首辅对兵部的降级,迫在眉睫,没有多少时间了。”

    从内阁透出的风声,孙传庭可能会在太子册封大典之前有定案,大典后执行。

    李幼唐与许杰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孙传庭大权在握,强势的无可匹敌,如果背后的皇上不说话,谁能阻止孙传庭

    张国维看着两人,猛的站起来,道“我去见傅阁老。”

    张国维说走就走,也不顾及李幼唐与许杰还在。

    许杰与李幼唐站起来,跟着走出偏庁,目送张国维的背影。

    许杰道:“傅阁老只怕未必见他。”

    李幼唐神色如常,道“傅阁老纵然最近天庭,可也未必能阻止首辅,如果是我,我会去找孙阁老陈情。”

    孙阁老,也就是孙承宗了。

    许杰若有所思一会儿,道“孙阁老不关朝政,怕是未必肯插手。”

    李幼唐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心里轻叹一口气。

    当初毕阁老提拔,亲近的人,品性都与他很接近,对一些事情看的不透彻,或者说,对一些事情刻意的回避,不愿意触碰。

    张国维迅速来到傅昌宗府邸,亲自敲门。

    傅昌宗本想避而不见,思索再三,还是将他请到了一个凉亭。

    张国维不等客套,迫不及待的就道:“阁老,不说兵部负责的朝廷事务,单说训练营涉及到数十万士兵,更不用说他们的吃喝用度,贸贸然这么降级,要兵部如何向他们交代一不小心就会出大乱子的!”

    傅昌宗平静的喝茶,看着张国维,道:“那些弹劾的奏本上说,你在新兵营培植私人,拉拢军院的生员。还打着毕阁老的旗号,拉帮结派,有结党之嫌,这些,你都没有上疏反驳,是默认了”

    张国维眉头紧拧,道:“阁老,非是下官默认,而是清者自清,下官不需要辩驳。现在,下官更担心两部降级,对朝政的影响,还请傅阁老指教。”

    &



第1442章 格局
    张国维一大早就前往内阁,当面与孙传庭说了,要去倭国,视察新兵营的情况。

    倭国现在可以说完全操持在多尔衮手里,新兵营是兵部控制,辖制多尔衮的手段之一。

    作为兵部尚书,在事隔大半年后,前往视察,是正当其时,没有说不过去的。

    孙传庭坐在椅子上,看着眼前的张国维。

    虽然外界屡屡传出毕自严将复起的传闻,但孙传庭完全不放在心上,一来是大势不容毕自严再回来,二来,乾清宫也不会允许。

    外加他权势日渐稳固,根本不担心毕系的反弹。

    眼见张国维火急火燎的要‘逃走’,孙传庭心里也是晒然,神色不动的道:“嗯,想去就去吧,兵部我会找人代理。”

    张国维神情微紧,道“首辅,下官提议,李幼唐调任兵部右侍郎。”

    孙传庭对此不置可否,道:“你走一趟琉球,视察一番,给尚廉提议一番,将王府,巡抚衙门搬到鹿儿岛。”

    倭国事后,萨摩藩原属的鹿儿岛被划给了琉球,琉球的首府首里在琉球群岛中间。

    张国维见孙传庭不回应他的话,没有继续,道:“是,下官会与尚家讨论。”

    “到了倭国,多走走看看,不要被多尔衮蒙蔽了。必要的时候,敲打一下多尔衮,勒紧绳子。虽然是放养,但也就是圈子大了点,不能让他出圈……”孙传庭道。

    张国维只能点头应是,孙传庭肯放他走,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不能奢求更多。

    孙传庭交代一番,便让内阁起草诏令,任命张国维为内阁特使,前往倭国,也就是绥海省。

    张国维当天在兵部交代一番,便快速出京,前往天津,准备坐船出海。

    在张国维离开内阁没多久,包理游就走进来,疑惑道:“首辅,就这么放张国维走了吗”

    孙传庭拿着毛笔,奋笔疾书,随口道:“我本来也没打算立即对兵部进行降品。”

    包理游一怔,猛的醒悟,道:“首辅……这是敲打一些人”

    孙传庭写完,拿起吹了一下,道:“毛笔虽然用的习惯,还是不如城东作坊出的碳笔好用,你拟个命令,除了朝廷,各级衙门正式的公文外,尽量推行碳笔……也不是敲打,声东击西吧。”

    包理游应了声‘是’,继而反应过来。

    孙传庭就是故意制造这个麻烦,让那些人盯着不放,继而没有精力阻碍他们推行的政策。

    包理游赞了声‘首辅高明’,马屁之后,这才道:“各地对今年灾情的评估已经上来了,情况比去年还要严重,粮税可能要跌破七百万了。”

    孙传庭已经看过一些,只是没有具体的分析,他放下笔,道:“让幕僚司进一步分析,拿出报告来给我看。其他方面呢。”

    包理游翻开手里的小本子,道“番薯,玉米的收成比去年增加两成以上,各地基本能自给自足,勉强应对灾情,饿死人的情况会进一步减少。值得关注的是商税,预计比去年上半年要增加三成,全年可能超过五千万,盐,茶叶,瓷器,布匹等依旧是大头,还有就是火器的出口,兵部,外事院那边的数据,单单卖出去的大炮就多达千门,其他的火枪,火药,甲胄,兵器等,更是数量庞大……”

    孙传庭认真的听着,自然知道这些东西是卖去了哪里。

    传统的大国,比如西班牙,奥斯曼其实买的并不多,倒是海路上的那些国家,对明朝这些先进武器相当热衷,纷纷购买,用来对付国内外的敌人。加上神龙府的世界贸易大会的影



第1443章 霸气
    孙传庭主要的精力,还是集中在吏治上。

    所谓的‘治国先治吏’,只有一支纯净,能干,强力的官吏队伍,才能应对中原王朝数千年的窠臼。

    朝报现在越发有规模,遍布大明,对于‘新政’的宣传越发密集,仿佛大明就只有这一件事。

    坤宁宫。

    傅昌宗,沈珣二人站在皇后张筠身前,恭恭敬敬的汇报关于太子册封大典的诸多事项。

    张筠越发有皇后的仪容,端坐着,微笑道:“既然舅舅都说没问题,本宫也不会多加追问,一切事项就交给舅舅,沈阁老了。”

    傅昌宗,沈珣连忙抬手,道:“臣领懿旨。”

    张筠身前站着还不足三岁的朱慈煓,小家伙手拿着点心,一边吃,一边看着下面的两人。小脸白白净净,大眼睛很是有神。

    张筠一手拉着小家伙,道:“太子册封之后,就会搬去钟粹宫,皇上的意思是,找一些适龄的小孩子陪着,热闹一点,你们看,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

    傅昌宗,沈珣顿时面面相窥,不知如何作答。

    因为皇长子朱慈烨那边已经有一群小孩子了,都是军政两派的高官子弟,现在,难道又要给太子找一批吗

    想到多年后某种可怕的后果,两人心里不寒而栗。

    傅昌宗沉吟片刻,道:“娘娘,这一时半会儿恐怕不容易筛选,还请容臣等慢慢甄别。”

    张筠倒是不急,笑着道:“嗯,有劳舅舅。”

    傅昌宗连称不敢,奏报完事情,出了坤宁宫。傅昌宗,沈珣两人对视一眼,表情各异。

    太子立了,按理说朝廷该放心了,但那位大皇子经过多年的培养,居然给他们一种羽翼渐丰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不好,日后或许会有天大的祸事。

    傅昌宗等回到内阁,孙传庭也顿感棘手。

    以往的皇子们都是被圈禁的,干预不了朝政。偏偏现在完全不同,皇子们已经有涉入朝政的迹象。

    眼下,也只能搁置不问了。

    城东,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里。

    朱栩侧躺在柳如是的大腿上,漫不经心的看着书。

    柳如是一边给他掏着耳朵,一边低声道:“皇上,朝报那边有心由省向府发展,但朝报已经遭遇轮番抵制,还被很多人打砸过,涉入府县,担心会很危险。”

    朱栩随手翻了一页,道:“嗯,其实朝报无需自己发展,也可以借助地方,朝报不止报纸赚钱,广告不是也很赚,让他们跟地方那些大户沟通,合作办报,有地头蛇参与,那就容易多了。”

    柳如是双眼一亮,道:“嗯,臣妾知道了。”

    柳如是的封号是淑女,有资格自称臣妾了。

    朱栩难得的清闲,乐的躲在宫外看书,不理会朝野的纷纷扰扰。

    柳如是歪着头,长发从肩头垂落,俏脸平静如水,岁月静好。

    朱栩在这里待着,静听外面的风风雨雨。

    孙传庭面对的局面越发纷扰,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乱局。

    好处就是,乱中无对手,只要挨个收拾就好。最难的,就是官吏队伍的塑造,尤其是基层;再次之,就是最基本的围绕土地政策的各种改革了。

    孙传庭虽然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局面,丝毫不乱,越来越有节奏的控制着朝廷的方方面面,有条不紊的推进既定的改革计划。

    孙承宗虽然表态有意退隐,但一时半会儿也走不开,依旧照常上班,推动军队的改革计划。

    朱慈煓的册封大典即将到了,礼部准备的典礼在乾清宫已经准备就绪。

    长安街上。

    朱栩拿着折扇,四处乱逛。

    到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进了京,只是没有公开露面,京城的气氛渐渐凝肃。

    “朕其实也不是一个瘟神对吧”朱栩捏着下巴,看着来往的人群,自顾的说道。

    他边上的小永宁傲娇的哼了声,手里拿着一个纱织白帽,一脸嫌弃。

    朱栩砸了砸嘴,有些不满的瞥了她一眼。

    已经是大姑娘的永宁,摆弄着手里的傻帽,哼了声,道:“西夷人的帽子,真是难看。”

    朱栩懒得理她,道“如靖




第1444章 册封
    明朝现在国力强盛,周边被清理的差不多,缅甸,暹罗的使臣被投入天牢,不但没有人说情,反而不少人弹劾,要求对两国发兵惩戒,以示天朝威严。
1...798799800801802...8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