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蜀山灵蛇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若小安

    伯昌也知道自己整的动静有点大,说不得会引来不少正邪两道的高人,便发动遁光向西而去。至于三才杀阵阵图,他心中也顾不得了。其实就算伯昌不死心,他也没能力回到地脉之中取出阵图。伯昌心中也有侥幸,觉得应该也没人有能力在那么重的阴煞之气中通过,更不要说要进入地脉找到三才杀阵阵图。有能力的的人没那个胆子,有胆子的大概也没有能力。最多是正道中人过来度化亡灵,杀灭魔头,或者邪道中人过来收集阴煞之气炼宝。不过这些人应该都是会在气机平稳之后才会行动,不然就是自己找死。伯昌心里还暗戳戳的想要正邪两道中人打起来,拼个你死我活,到时候他们就顾不得自己的三才杀阵阵图了。

    伯昌原以为只要地脉中的阴煞之气减少之后,这些气机就会平复,可他忘了这是在什么时候这是蜀山世界三千杀劫的前夕,在天世界之中的劫气在慢慢汇集,在人又有峨眉为首的正教中人谋划灭绝旁门左道。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兴隆山汇聚三才杀机,已经成为一处正邪各派争锋的战场,暗藏的杀机比慈云寺斗剑的魏家场更甚。魏家场是辟邪村外小山下的一片广场,距离慈云寺只数十里路。彼时在明末大乱之后,魏家场已成一片瓦砾荒丘,无一户人家,俱是些无主孤坟,白骨嶙嶙,天阴鬼哭,阴煞之气腾腾。因此人烟稀少,离城又远,又僻静,往往终日不见一个路人走过。斗剑时慈云寺一方伤亡惨重,峨眉也吃了大亏。峨眉一方差点被绿袍全灭,醉道人的飞剑被废,吴元智被斩、顽石大师不但失了得力法宝自己也身受重伤慈云寺一方除了几个大佬逃脱外,剩下的人基本全灭,被峨眉视为大患的绿袍被路过的李静虚顺手腰斩,也是倒霉透顶




第二十章金天观
    “嗯,现在兴隆山气机大变,估计短时间清静不了,金龙池此时也不宜回去了。不如我先在兰州城找个地方住下来吧,看看情况再说。”伯昌暗自思忖到,便在兰州城外降下了遁光。

    伯昌变成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踏进了兰州城,开始在城中游玩起来。可发现现在的兰州与其说是一座城市,还不如说是一座军事要寨。百姓没有多少,军士却四处可见,说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也不为过。出现了伯昌这个新面孔,自然被一遍又一遍的被军士查问。刚开始他们发现伯昌居然没有路引,差点将伯昌当奸细逮了起来。伯昌才发现没有路引问题很大,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伯昌虽然是道士打扮,可他既没有朝廷发放的度牒,也没用朝廷认可的三山符箓。这一切的一切明明白白告诉这些军士伯昌是个假道士,而且还是傻得冒泡的假道士。伯昌虽然知道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可还是有点烦不胜烦,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脱身而出。

    伯昌无奈之下只想先找个客栈住下,再补办一些身份证明,然后找机会游览整个兰州城。可他发现自己有点傻得天真,就算是客栈,也不愿意接待他这类来历不明的陌生人,就怕担了干系,更何况他已经被那些军士盯上了。伯昌也不可能和乞丐一样找间破庙过夜,只能找庙去挂单。伯昌找了半天却发现兰州佛寺众多,道教宫观缺少。伯昌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最出名的还是不久前新建的金天观。

    金天观在兰州市华林山麓,俗称雷坛。原为唐代所建云峰寺,宋代改建为九阳观,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夏,第一代肃庄王朱瑛将肃王府由甘州迁驻兰州后,见此地有仙人舞袖之形,于是便于次年在此开始营建道观,因竣工于秋,又因为观址位于原兰州城之西,以五行论,便取西方“庚辛金”之意,遂命名日“金天观”。金天观以唐代槐树、壁画、牡丹而闻名。人们形容这里宫殿高大巍峨,回廊连贯,汉柏唐槐,古木参天。金天观里原有36株唐槐,称为“三十六部雷将”。

    伯昌在金天观挂单后,先向知客道人打问如何补录度牒和受箓,问清楚之后才觉得有点为难。金天观虽名为宫观,可实际上是肃王府的避暑之地,可以说是肃王的家庙。伯昌要是落籍在观中,度牒拿到手十分容易,若道教知识考核过关,还可以被受箓。但是金天观作为肃王府的家庙,观里的道士可以说属于肃王府的家臣,甚至是奴婢。若是道士能力出众,可升职为供奉。伯昌现在只不过是需要一个藏身之地,兴隆山事情有了眉目,便会离开,怎么可能将自己绑到肃王府的船上,也就对这些不怎么热心了,开始慢慢游览起了金天观。

    伯昌首先观看的还是他最感兴趣的金阙玄元太上老君应化图。金天观回廊中的金阙玄元太上老君应化图,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子八十二化图。这组道教壁画规模宏大,绘制精美,共八十一幅,东廊北面起向南,自第一化至四十一化止;西廊自北向南,从第四十二化至八十一化止,,是关于老子历世降生显化的神话故事连环画,属于“道教史迹图”。这些壁画是建文年间时候画的,画面占据整个墙壁,全面展示了老子一生的事迹,是真正的一个道教圣迹图,可以和孔子圣迹图,佛教的佛陀故事相比。伯昌细细观摩,发现此图之中居然有灵光暗藏,顿时大吃一惊。伯昌将元神投入其中,想要感悟老子的道德教化之道。可惜的是伯昌虽然在其中一眼千年,可元神被弹出之后什么也不记得了。伯昌也不纠结,发现自己再无机缘之后,目标转向其他地方。

    伯昌其后拜访的是雷祖大殿,毕竟诸多道术以雷法为尊。雷祖大殿东西两廊有雷祖壁画四十副,如雷祖巡游图,回宫图皆为雷祖法像,蓝脸披发,执鞭骑麒麟,十二帅神随从,甚是威严。其壁画体势颇有唐宋风格,形态逼真,副副有寓意。雷祖大殿周围分布有36棵古唐槐,代表36位雷部总神护法雷坛。伯昌刚刚散发神识感悟其中气机,古槐中的雷霆精气就瞬间逆流而来,打的伯昌全身冒烟,全身酸麻的动都动不了。引路的知客道人见了,吓得拔腿就跑,赶紧呼喊雷祖大殿的主持道士。



第二十一章出丑
    伯昌的狼狈模样被闻声而来的金天观的道士当成了西洋景,一时之间观里的道士雷祖大殿人声鼎沸,直到雷祖大殿的主持道士来了之后,众多道士才慢慢离开。但是大家对伯昌也是议论纷纷,都猜测他会突然被雷击原因。毕竟大晴天,又没有打雷闪电,哪来的闪电难不成真的是雷祖显灵,要劈死伯昌

    “你说那个人是不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惹得雷祖发怒”一个一脸八卦的道人问旁边的人。

    “我觉得不是,若是雷祖出手,他哪还会有命在早被神雷打成了灰灰。”一个年龄大一点的道人反驳道。

    跟在两个道人后面的一个娃娃脸的小道童说“师兄,我听说龙虎山天师府有一门叫五雷正法的道术,可以以人力御使天雷。我觉得他应该是修炼雷法走火入魔了”

    另一个小道童一脸向往的附和道“对啊对啊我听观主说过,我们武当山总坛之中就有人修行雷法可惜的是我们没机会学习”

    八卦道人听了两个小道童的话,赞同的点点头,又问旁边的道人“哎,你们说我们能不能得观主看重,被推荐到武当山总坛中去”

    年纪大一点的那个道人还没回答,就被另一个道人抢着说道“得了吧你我连观主传授的武功都学不好,还想去学法术你没听几位大殿主持说,我们现在学的就是总坛的筑基法门么。若是有人能筑基成功,就会被送到武当山总坛内门学习。可你自己也不撒你觉得你有可能筑基成功么”

    “你还不是一样好歹我比你强,比你机会大”八卦道人憋红了一张脸,却找不到有力的证据。

    “我最起码还有自知之明不像某些人不知所谓老话说得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你觉得怎么样”抢话的道人怪腔怪调的说道。

    “好了这有什么可吵的,只要努力修行,就算不能步入道途,也能延年益寿我要回去做功课了,你们也赶快回去吧”年长的道人打断将要爆发的唇枪舌战,赶人了。

    随着众多道人的离开,雷祖大殿附近开始慢慢安静下来,伯昌也开始恢复过来。雷祖大殿的主持道士让人将伯昌抬到了自己内室中,又为伯昌把脉,却发现伯昌生机旺盛,从脉象看伯昌根本没有受伤的迹象。道士心中一动,对伯昌的来历有数了。

    “咯咯咯”伯昌连续打了三个咯,每一个都喷出一股青烟。

    “不知前辈感觉如何师父需要弟子准备药”主持道士小心翼翼的问道。

    “呃,不必了。我无事。”伯昌回过神之后发现身边有个道士恭恭敬敬的站在床前,一时间尴尬不已,感觉丢入都丢到姥姥家了。

    “前辈玉趾亲临金天观,乃是晚辈们的福气。晚辈们有眼不识真仙人,怠慢了前辈,还请前辈恕罪”主持道士又是行礼,又是请罪,弄得伯昌好不习惯。

    “罢了,你也坐吧我有点事问你”伯昌坐了起来,指着一侧的椅子说道。

    “是”虽说伯昌满脸笑容,可主持道士也只坐了半个屁股。“前辈需不需要洗漱一下”

    “好吧,麻烦你了”伯昌一听,也知道自己现在肯定狼狈不堪,便顺势答应了。

    伯昌安安静静的洗漱完之后,主持道士又端上了水果,给伯昌奉了茶,又恭恭敬敬站在一旁等伯昌发话。

    “坐吧我面前没有那么多规矩,你这么拘谨,弄得我也不舒服”伯昌看着道士站的端端正正的,觉得自己骨头缝里泛起了酸痛。

    “晚辈逾矩了”道士恭恭敬敬的行礼之后坐在了一边。

    “不知道友如何称呼我看道友也有修为在身,不知是传承何处”伯昌喝了一口茶,觉得满口清香。

    “不敢当前辈道友之称弟子魏鼎信,修行的是老观主传下来的法门,据说是源于武当山”道士吓了一跳。

    “武当山难不成是三丰真人的传承”伯昌原来觉得兰州真的没有什么高深的传承,却被魏鼎信的话惊呆了。

    “不是,不是老观主说我根骨不够,难以修炼武当嫡传法门,所以传给我的是武当山上其他道观的传承。”魏鼎信当即否认道。

    “哦金天观不是才兴建不久么,怎么会换了观主”伯昌猜测这个老观主的来历。

    “老观主觉得金天观离世俗太近,不是修道之所,所以离开了”魏鼎信说道老观主满脸佩服。



第二十二章武当
    在魏鼎信的介绍中,老观主乃是金天观第一代主持人,名为孙碧云,是陕西大荔人。他是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的弟子,身兼释道儒三家之长。他还做过北京的宫廷道士,侍奉过永乐皇帝。后来,被肃王朱楧请到兰州主持金天观。当时,为了迎接孙碧云,肃王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望仙桥。开始修建雷坛,请孙碧云主持道场。金天观附近的雷坛河就是因此而得名。

    孙碧云本人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名重京师,声震关陇,一时黄冠羽客与内家同道,云集门下,金天观成了武当“内家拳术”的传播点,饮誉江湖,人莫敢欺。所以,在明代多次战火中得以保存下来。孙碧云真人还收了两个越南的高徒,一个叫阮无量,另一个黎真人,两人皆为明洪武甲子年1381进贡朝廷后留在中国了,二人因仰募孙真人道行高深,遂皈依真人门下,做了金天观的第二代主持。孙真人晚年因道观近于市廛,不耐其烦,离开了兰州入少华山,据传后来接到朝廷旨意又去营建武当。

    金天观虽然行的是丛林十方长住规矩,因从孙碧云开始未有方丈在这里开坛放戒,所以它只能算半长住半子孙的道观。金天观修成后肃王朱楧延请武当山玉虚宫道人,张三丰和其高徒孙碧云来主持,张三丰辞而不赴,孙碧云应邀来到兰州,由此产生了许多传奇故事

    魏鼎信所说的武当和伯昌所知的大相径庭,初代祖师当然是张三丰不变,但传承弟子就有点混乱。大多数人知道的张三丰弟子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七侠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但是据魏鼎信所说武当七侠确有其人,名字除殷梨亭外都相符。剩下的这个人根本不叫殷梨亭,而是叫殷利亨。武当七侠中只有张松溪和张翠山是张三丰嫡传弟子,其他只能算是武当门人。至于孙碧云,也是张三丰嫡传弟子,但他常年在外,基本不再武当常驻,所以好多武当门人都不知其人。对于伯昌询问的武当五老,他虽然听老观主提过,却着实不清楚。蜀山中张三丰的嫡传弟子并不是武当七侠,而是包括武当五老在内的七个人。这七个人后来还自相残杀,只剩下两个人中一个还投入了佛门。

    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好多修仙门派都有外围实力,派内更是等级分明。就如峨眉派,长眉祖师弟子众多,座下有东海三仙,罗浮七仙,还有转投佛门的屠龙师太沈绣等。这十几二十多人,说全都是长眉真人的嫡传弟子,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可能。不然的话,他们实力怎么可能差别那么大,而且还有人转投别派。再者,嫡传弟子也不是修行同样的功法。武当山有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其中“宫”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观”次之,“庵”又次之。无论九宫,还是八观,甚至是三十六庵,都有自己的法脉,虽然有些不是张三丰所传。武当派对外虽然称派,但实际上分为教和派两支。武当教是以张三丰所传的武当派为首的武当山各传承组成的联盟,而武当派则是张三丰嫡传。但是这两个分支的界限又不明确,武当弟子根据自己所求在其中转来转去的。

    比如孙碧云,他是张三丰在武当山玉虚宫所收的嫡传弟子,自然归属玉虚宫,是玉虚宫道人。而武当七侠,是是张三丰在武当山紫霄宫所收的弟子,是紫霄宫弟子。而心明神尼秦铭心、灵灵子吕灵元、林莽、郝行健、李琴生等人却是张三丰在天柱峰太和宫收录,本身就有武当山上旧有的法脉传承。

    说到这里,大家想到什么了武当山有教有派,道统又有武脉和法脉之分。孙碧云和武当七侠是武脉弟子,灵灵子他们是法脉弟子。孙碧云和武当七侠是素人拜师,灵灵子他们是带艺投师。孙碧云和武当七侠得了张三丰自己的教统,灵灵子几人被张三丰传授了真武大帝的传承。灵灵子等人拜师之后,因学习了真武大帝的传承而得意不已,自认武当正统,并且还得到了武当弟子们的认可。但是灵灵子几人对于张三丰的武道传承似乎有点不屑一顾,只学习了个皮毛就不再注意了。

    张三丰能得真武大帝的认可,从而得了传承的原因是因为他自己开创了独一无二的武道,他本人也是以武道修炼至金仙飞升天阙。至于为什么武当内乱时,武脉弟子基本毫无损伤,而法脉弟子却凋零殆尽,那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二十三章朱允炆
    伯昌在金天观呆了几个月,发现去兴隆山探查的修士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自然不想等下去。准备根据原计划学先贤西游。原来伯昌打算学老子西出函谷,还问魏鼎信函谷关怎么走。魏鼎信回答说往东,伯昌当时还差点发火。伯昌想既然是“西出函谷”,怎么可能往东走可他回过味来之后,就知道自己犯蠢了。老子西出的函谷关是秦函谷,位于河南省灵宝市。伯昌现在在哪里在先秦还是义渠之地的兰州比函谷关西了不知多少公里

    伯昌在离开之前还遇到一个青年道士,气质儒雅,满身贵气,但是眉目之间又时不时的显露出来愁苦与愤恨之色。伯昌虽与他相谈甚欢,却没打探出他的来历,只以为是肃王府的王公子弟。他独门独院的居住在金天观的偏僻之处,院子虽不华美,却是江南特色。伯昌还从他的屋子里发现了一座朱雀灯,看起来似乎是个古董,但是因为这个朱雀灯是火铜制成,伯昌确定它不是凡物。虽然伯昌对它兴趣满满,可也没有打什么主意。

    伯昌离开那天还准备和魏鼎信和那个青年道士道别,可却怎么都找不到他们,只好怏怏不乐的离开。伯昌原本打算学老子骑牛而行,可想到要过沙漠,便换成了骆驼。当伯昌出了兰州城,走了不多远,就发现魏鼎信和青年道士两个人在路边等他。两人远远望见伯昌,便恭恭敬敬行礼。伯昌心中一动,觉得麻烦来了。

    两人看伯昌有些迟疑不定,快步走到伯昌面前,说道“晚辈见过真人,听闻真人西行,晚辈两人想随侍真人左右。”

    青年道士还从马车上拿出一个包裹递给伯昌“晚辈见真人对这盏油灯有些兴趣,便自作主张为真人带上了”

    伯昌原本没打算带着两人,可青年道士拿出油灯时却迟疑了。伯昌在青年道士拿出油灯的同时,感觉到了油灯对他以后有很大的用处。伯昌打开法眼仔细观察两人气运,顿时被惊得不轻。魏鼎信还好,气运为青色,其中隐隐约约有青竹显现。青年道士的气运却是不一般,居然是紫金色,其中有真龙盘旋,但是紫金气运中掺杂着浓浓的黑色,真龙被这些黑色煞气腐蚀的奄奄一息。伯昌眼睛一痛,双目居然开始流血。

    伯昌一把抓住青年的胳膊,喝问道“你到底是谁”

    魏鼎信一看伯昌这么激动,立刻挡在青年身前,说道“真人,他是吕仲文啊”

    “闭嘴”伯昌一听就是假话,直接将魏鼎信一脚踹了出去。

    “鼎信,真人肯定猜出来了,何必隐瞒”青年阻止扑过来的魏鼎信,又整理了一下衣服,对着伯昌行礼“晚辈朱允炆,见过真人”

    “金天观好一个金天观朱楧在金天观窝藏你,难道不怕朱棣发现么”伯昌在听肃王朱楧居然将家庙命名为“天”时还在奇怪,难不成他不怕朱棣猜忌原来金天观的“天”居然指的是眼前这个“天”

    “真人以为四叔不知道吗”朱允炆表情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看的人心酸不已。

    后世兰州就有传说,孙碧云来兰州还有一个故事明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神秘失踪。传说建文帝逃到兰州,当时肃王正在修建金天观,他便让建文帝躲藏在观内。有人从“金天”二字中获得线索认为,金是西方,天指天下,金天观暗藏天子西去之意。于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年1412年下诏,让武当山著名道士孙碧云来兰州打探消息。民间还有传说,说由于明肃王府和金天观之间暗通地道,因而建文帝的踪迹一直没有暴露。伯昌怎么也没有想到前一个传言居然是真的,而且朱棣对朱允炆所在还心知肚明。
1...3435363738...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