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唯有小刀儿此时一脸真诚说道:师父不打我的时候,气度不凡。打我的时候,就没有气度了。
小刀儿再出一语,便是何霁月顾不得抬袖遮面,已然忍不住大笑出声。
厅内之人,皆在绞尽脑汁吸引吴伯言的目光,听得徐杰这一桌大笑不止,全都转眼来看。都是一脸疑惑,心中大约都在想,这是哪里来的人,心真是大,吴伯言当面落座,还如此放浪形骸。念及如此,不免也起了一些鄙视之意。
徐杰见得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了,起身拱手说道:打搅诸位雅兴了,见谅,诸位才俊继续作诗!在下当小声而言,再不打搅!
不想吴伯言却连连往这放浪形骸的一桌人看来,然后抬起酒杯左右看了看,独自一饮而尽。
便也听得厅内另外一人站起,口中说道:冯兄此诗一般,且待在下留一首佳作,不负今日西湖之美景。
这人再起身,没有故意装出一个潇洒不羁,倒是颇为中正,一手背负在后,一手持笔,昂首挺胸站在墙壁之前,也不大声吟诵,自顾自在写。
吴伯言听不到吟诵之声,下意识转头去看,看那人墙壁上的大作,看得几眼之后又转头去看夕阳,且不说好坏与否,大概也是并不觉得出奇。
众人见得这人不装潇洒,也不吟诵,还让吴伯言转头去多看了几眼,立马也有人有样学样,不再装作那般潇洒模样,只说:在下也来一首!
却是徐杰隐隐听到头前吴伯言轻声喃喃自语:谢昉那老头酒量着实差得远,却让我独自来观景,着实无趣!
旁人听不到吴伯言自言自语,却是徐杰听得个隐隐约约,便也猜出吴伯言今天本该有同游之人,大概是之前喝醉了,使得吴伯言只有一个人到得此处来。一人来此,景是观了,只是气氛差得远了一些,自然是无趣。
这谢昉是谁?徐杰自然是不知,若是旁人听得这个名字,必然要震惊一番,谢昉就是这杭州的主官郡守,比大江郡守孙思潮还要高半个品级,乃从四品之官。
傍晚夕阳渐落,月色不明,这湖光月色也就差了许多意思,徐杰起身说道:走吧,明日再来,来早一些,租个船只游湖,如此这西湖美景方才算是饱览了。
几人闻言便也起身,随着徐杰往那楼梯而去。
倒是吴伯言见得徐杰等人起身离开,有些奇怪,众人都在争先恐后表现自己,唯独这个儒衫少年先是自顾自与人调笑不止,此时又是起身先走,不免觉得有些奇怪。
第八十四章 西湖一半诗
徐杰往楼梯而去,小厮连忙迎了过来,满脸是笑:公子可是要回?
徐杰点点头:嗯,酒菜不错,明日再来游湖,当到此再吃一顿,随我去把这酒菜钱付了。
小厮听得徐杰明日还要来,更是热情,便是又问道:公子缘何不与他们一样留首诗词在墙上?今日吴夫子在场,可错过不得这般好机会。
徐杰闻言浅笑:今日留了,明日你给刷白了,岂不是徒劳?罢了罢了。。。
小厮面色微窘,随后又是笑意不止:不会不会,公子必然文采不凡,公子明日来就是,诗词一定留在墙上供人瞻仰。
这小厮倒是机灵,且不论徐杰的诗词到底会不会被刷白,只要徐杰明日还来,多留一天倒是无所谓的,揽客之法,这小厮当真熟门熟路。想来揽到订座之客,这小厮也当有点好处。今日生意好是因为吴伯言到此,并不代表明日生意也能这么好,经商总要这些手段。
小厮已然递上了笔,一脸盼望看着徐杰。
徐杰也喝了不少酒,兴致不错,看得小厮模样,浅浅一笑,接过毛笔,口中说道:那便留一首在此!
小厮闻言又道:公子是外地人,难得到杭州来一趟,终归要留点笔墨纪念一下,公子请。
这小厮倒是有点情商,徐杰已然拿笔往墙壁走去,后面几人便等在这楼梯之处。
只见徐杰走到墙壁,中间区域已然都写满了,边角还有空地,想得片刻,提笔十个大字:春湖一绿柳垂波映晚云。
写完十个大字,之下落了小款大江徐文远,徐杰把笔往小厮递去,随后直往楼梯之处行去,这十个字,徐杰片刻就创作了出来,自己回头再看一眼,极为满意,当真心情更好,走起路来也轻快不少。
却是身后的小厮接过笔,看得墙上的十个字,急忙追上徐杰,口中急道:公子,您的诗没写完呢?
徐杰闻言调笑道:我的诗,就写得出这十个字。
小厮闻言面色大窘,跟着徐杰下到一楼,到得柜台之边,口中又问道:公子明天可是一定再来?
徐杰似也知道这小厮的意思,点头答道:明日一定来游湖。
掌柜的在算账,小厮话语又道:那小的给公子在二楼留个座吧?明日里价格就便宜了,二两银子酒菜足够了。
小厮终究还是为了生意之事,徐杰倒是无所谓,一边等着柜台里的掌柜算账,一边说道:明天游完湖,傍晚就来,你且留着座便是。
小厮此时方才又笑了出来,那掌柜的当面,便也把订金一并算了进去,徐杰看得一眼,也不当回事,云书桓已然上前来付钱。
此时楼上却传来笑声,听得一人笑道:这外地人附庸风雅不成,倒是也未丢脸,反正也没人认识他。
也有另外之人笑道:哈哈。。。那不是留了名吗?
一个正在墙边写诗之人,倒是更有几分敏捷的才思,看了一眼那落款,随口笑道:大江徐文远,西湖一半诗。风雅附不成,满场无人知!
随口的打油诗,调笑这那刚刚下楼只写出半首诗的外地之人。众人听得这打油诗,便是大笑不止,这大笑之声便也传到了楼下,徐杰闻之,大概也知道是有人在笑自己留在墙上的诗,却也不在意,转身往门外而出。
却是这大江徐文远的名字传到吴伯言耳中,倒是让吴伯言似想起了什么,转头去看那墙边角落的十个大字,随后似乎确定了什么,点头大笑出言:大江徐文远,好诗好诗!正是应了今日之景!
众人听得吴伯言忽然开口说话,皆是一惊,听得吴伯言出言在夸那半首诗,不禁更是惊讶之间,又是不明所以。再看满场众人,皆又转头往墙边角落那十个字去看。
吴伯言却依然转头看向窗外,正看得徐杰一行人走出大门,开口便是大喊:大江徐文远,可否留步与老夫对饮几杯?
徐杰刚刚走出门去,听得有人喊自己,转身回头往上看得一眼,便也看到窗边的吴伯言正看向自己,满脸的笑意。
徐杰疑问一句:吴夫子可是喊在下?
吴伯言点头说道:大江徐文远可不正是你吗?上来再饮如何?
徐杰看了看胖瘦二人,见得二人无所谓的神态,抬头笑道:吴夫子可带够了钱?这望湖楼今日太贵,我等又太能喝,怕吴夫子酒钱不够啊。
吴伯言闻言大笑:你自管上来饮,老夫在这里喝酒,从来不付酒钱。
徐杰闻言也笑,说来也是,吴伯言到这里来,这望湖楼今日不知要赚上几百上千两,哪里还会去收吴伯言的酒钱?便是只怕招待不周,怕这吴伯言下次不来了。
徐杰已然转身又往望湖楼里进去。
徐杰再上二楼,楼上已然议论纷纷。
十个大字:春湖一绿柳垂波映晚云。
已然有人看出了其中机巧,口中读道:春湖一绿柳,垂波映晚云。云晚映波垂,柳绿一湖春。好诗好诗,大江徐文远,此回文诗极佳,今夜当居首也!
再看左右之人,刚才出言调笑之辈,皆是一脸羞愧低头不语。十个字,正反组合回文,便成了诗。
春天西湖边的一颗绿柳,垂柳的枝条荡起了湖面的水波,水波倒映着傍晚的夕阳云彩。那倒映在水里的云彩就似绿柳的枝条一般,云彩映垂下来似乎也让水面起了涟漪荡漾,柳绿时节,一湖好春色。绿也可理解为动词,是这垂柳绿了一湖春色。
徐杰此时正走了上来,听得话语,笑而不语,直奔那独坐的吴伯言而去,徐杰先拱手见礼,吴伯言也站了起来,抬手作请,口中还道:能遇你徐文远,今日不虚此行,陆子游还与老夫说过你,缘分如此,当浮一大白。
徐杰陆路到杭州,吴伯言水道到杭州,两人的速度差了好几天,吴伯言说此语,显然就是徐杰从那桃花林离开之后,吴伯言还去见过陆子游。
徐杰闻言也笑,只道:在下自小就读吴夫子的诗,开合之下,当真有睥睨天下之畅快,夫子请!
众人落座,吴伯言再也不觉得无趣了,提杯不止,口中也夸:这首应景回文诗可有个名字?
徐杰临场而作,自然是没有诗名的,便笑道:吴夫子不若给个诗名如何?
(:每次老祝写些什么,不论是原创还是改编,或者引用,都会有书友批评诟病,所以老祝今日出个大招,来一首原创回文诗,也是不想再被一些书友说了。小说本是娱乐,不必太过认真,人人皆读书,文人本相轻,老祝从来也不认为自己有多高明,一切都是围绕着剧情需要而来,不到之处还请大家谅解。写诗与刀,只希望故事能搏得书友一乐,乐完还请大家不必与老祝太过较真。谢谢大家的谅解!
大招未完,这十个字,还有一解!下一章就出,更佳。)
第八十五章 《水镜》
吴伯言闻言起身,抬杯与徐杰示意一下,一饮而尽之后,笑着看向徐杰,开口读道:
春湖一绿柳垂波,绿柳垂波映晚云。
云晚映波垂柳绿,波垂柳绿一湖春。
徐杰闻言心情更好,那十个字春湖一绿柳垂波映晚云,其实不仅能成五言诗一首,更能成七言回文诗一首,七言反倒意境更佳,意思更明,当然其中的技巧之高明也就更加显露无疑。只是这七言诗在场无人看出,唯有吴伯言看出来了其中奥秘。
其实这十个字的奥秘被人看出来了,徐杰方才开心,高山流水有知音,便是这种感觉。
此时吴伯言读出了这首七言,满场已然禁声,皆是又往那墙上看去,许多人也在口中默念着,如此已然成了绝技一般。水波映景,便也不知是景在水中,还是水在景中,不知是绿柳垂波,还是波垂绿柳。这便是人看水波倒映之感。
吴伯言想得片刻,开口道:诗名《水镜如何?
徐杰默念一声,笑道:多谢吴夫子赐名,水镜甚好。
吴伯言又拿酒来饮,口中也道:老夫听你填了一曲《念奴娇极佳,陆兄又说你武艺高强,今日当面得见,英雄出少年!天下出你徐文远,老夫心中甚是欣慰!
徐杰自然是谦虚: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晚辈当不得吴夫子盛赞。
再看左右之人,见得吴伯言如此去夸徐杰,没有一人不再羡慕,羡慕之下,又有人转头去看那墙上的十个字,正反来读,五言七言皆成,又是啧啧称奇。最早的回文诗,其实也在好几百年之前,奈何回文诗这种体裁,并不多见,也鲜少有人多读到,资讯闭塞年代,即便看到这十个字,能立马就想到回文之人,也就更少了。
吴伯言伸手拂了一下掉落在脸上的发丝,正了正头上有些歪的发髻,又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远出口成章,适才听得你与那小厮说明日还要泛舟游湖,老夫同游可否?
徐杰笑脸点头:能有吴夫子伴游,求之不得。
约了明日同游,吴伯言面色微正,再问:不知文远师从何人?
徐杰闻言第一反应便是不知吴伯言问的是哪一方面,回过神来便也知道吴伯言应该不是问他武艺师从何人,便答:晚辈师从大江郡学政欧阳公。
吴伯言皱眉一想,问道:欧阳正?
徐杰点头答:正是恩师!
吴伯言闻言似有一些思索,随后才道:欧阳公文才智谋,天下皆知。文远能拜欧阳公为师,当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徐杰似乎看出了吴伯言有些话语未说出,便以为吴伯言知道一些内幕,忙问一句:夫子可是知晓晚辈恩师当年之事的一些内幕?
欧阳正不说那些话题,徐杰此时便也想从吴伯言口中知晓一二。
不想吴伯言却是摇摇头说道:内幕之事,老夫也不曾去打听,只是这官场之事,老夫倒是知晓一二,文远若是求仕途,当有几分艰难。
徐杰有些失望,倒不是失望仕途艰难,而是失望吴伯言也不知道事情内幕,只道:仕途于晚辈,倒是不在意,却是当年之事,牵扯到晚辈身边许多人,所以想弄清楚其中细节。
吴伯言显然也只是知道欧阳正不得升迁之事,朝中官员也不敢与之多打交道,至于其中内幕,吴伯言的弟弟吴仲语必然是知晓的,吴伯言却不曾打听过。当初也是事不关己,没必要打听。
吴伯言听得徐杰之语,哈哈一笑:文远有大智慧,仕途非君子之途,远离方才是正道。吃酒吃酒!
话题到此,徐杰提杯同饮,皱起的眉头却是解不开了。
大江徐文远,西湖一半诗,初为人笑柄,后惊为天人,徐文远出,吴伯言邀而同饮。这种故事,本身就具有传奇性,不论谁说出这个故事,都像是茶楼里说书人说出来来的一般传神。
待得吴伯言再饮几番,口中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吟唱完又来夸这大江徐文远,众人哪里还不知那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徐文远,并非真的就是籍籍无名之人,长江水道之边的江宁府,已然就有徐文远的大作在传唱,只是一时之间还没有传到杭州而已。
声名鹊起,形容这大江徐文远却是正好。
二瘦三胖与云书桓小刀儿,倒是没有什么惊奇之感,便是觉得这徐秀才本就该有如此文才,一诗惊众人,大概就是所谓正常的操作,并不值得惊奇。
反倒是何霁月,这个向来对文人士子嗤之以鼻的江湖儿女,此时眼中多是惊奇,也不时去打量这个小了她三岁的少年秀才。
何霁月虽然学武,但也是读书识字之人,只是何霁月这个江湖儿女眼中的文人诗词,皆有一股矫揉造作之感,何霁月每日练武,实在理解不来那些文人字里行间的多愁善感,也就看不起那些矫揉造作。
却是徐杰之诗词,今日何霁月是第一次听到,不论是那之前的《念奴娇,还是今日的炫技之回文诗,皆给何霁月带来一种别样的感觉。还有那众人羡慕的目光,还有这个看起来名头极大的老夫子不吝夸赞的言语,这种氛围之下,眼前这个秀才,似乎带着一种武艺冠绝江湖一般的光环。
文武双全,这种词汇似乎早已不存在于当今,是少女心中一种不切实际的念想。徐杰这个秀才,却做到了。
何霁月看着豪饮的徐杰,就这般坐在徐杰身边,竟然丝毫也不觉得无趣,反而有一种享受,享受着旁人羡慕的目光,享受着老夫子夸赞的言语。兴许这种感觉,叫作与有荣焉!
本就喝过酒再来的吴伯言,酩酊大醉。望湖楼外的车架小厮皆来自杭州郡守衙门,早已等候多时。
徐杰倒是未醉,沿湖一路而走,江南夜景不同别处,即便是路边楼宇里传来的吟唱之音,也显得更加温柔。江南软语,似乎天生就有一种婉约之感。徐杰不禁有一些感想,词有豪放婉约之派别,是否也有话语口音的影响,江南多婉约,中原多豪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