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嘴里咬住刀背的士卒,轻手轻脚的陆续跳上堡墙,他们是从堡垒后方摸上来,防守并不严密,只有堡楼内有声音传来,有人影在窗户纸上晃动,似乎是在赌钱。
在堡楼外,几名清军靠着墙,正打着瞌睡,魏军士卒取出嘴里咬着的战刀,轻手轻脚的摸到清军身边,为首的掌旅一挥手,魏军士卒同时动手,一手捂着清兵的嘴巴,双腿骑在身上,刀子飞快的在脖子上一拉,鲜血飙射,然后迅速对准心脏连捅几刀,没有一点多余的动作。
清军士卒被捂着嘴巴,眼睛瞪圆,脸上惊恐万分,但喉头只能发出咕咕的冒血声,很快就无声无息的死去。
杀死东面堡墙外的清兵,魏军掌旅一挥手,一部黑影便涌下关墙,去开堡门,剩下几人则持刀站在堡楼两侧。
这时掌旅做了个手势,猛然一脚将门踹开,里面的清军微微一愣,几只弩箭就从外面射进来,将正对门口的清军射翻,紧接着十多名魏军就蜂拥而入,战刀砍杀,惨叫声立时划破夜空。
几乎是同一瞬间,堡门被打开,穿着黑色衣甲的魏军,鱼贯涌入堡垒,堡内瞬间杀声四起,火光冲天。
在浮桥西岸,驻立在浮桥边上的黄秉忠,注视着东岸堡垒,忽然看见一枚响箭射向天空,猛然炸开,顿时大喜,快,修复浮桥,大军过河!
岸边抗着厚木板的魏军士卒,顿时冲上浮桥,一边铺设,一边向前。
桥头堡的杀声,同时也惊动了蒲津关内的清军,关门打开,一千清军骑兵,打着火炬,从关内奔出,疾驰着冲向桥头堡。
骑兵行至半道,官道上忽然轰轰轰的一连串巨响,橘红的火焰一闪,腾起一团白烟,骑兵便被炸包掀翻,道路上人嚎马嘶一片,清军骑兵瞬间混乱。
杀!埋伏两侧的魏军瞬间大喊一声,火铳齐发,然后抄起兵器,就从两侧冲出,杀向惊惶失措的清军。
这时关墙下,易道三也一声怒吼,夺取关门!
埋伏城下的士卒便开始冲锋,士卒趁着清军还没完成布防,用木杆撑着,用飞钩抓住城墙,飞快的攀爬上城,同涌上关墙的清军搏杀。
一瞬间,整个蒲津渡两岸,火光冲天,爆炸连连,清军被魏军杀了一个错手不急,只能被动抵抗。
桥头堡上,十多名八旗兵,还有百来名绿营兵死守西堡墙,也就是面对这浮桥的一面堡墙。
这时在堡墙下正对浮桥的炮阵上,清军红夷大炮轰鸣,轰的一声响,炮弹直瞄准浮桥,一枚铁弹一连砸死十多名魏军,在桥上打出一条血肉模糊的直线。
桥上的魏军,被炮阵和弓箭压制,死伤惨重,冲不过来。
第730章河东危机上
清军在桥头筑造了一座堡垒,堡墙下面是一段用沙袋垒起的矮墙,上面摆着六门红夷大炮,还有几门佛郎机,士卒们在垒起的沙袋后,放铳射箭,火力压制着桥头。
闪烁的炮焰,在夜空中忽明忽暗,浮桥两侧水柱炸开,河水高高溅起,落下来如瓢泼大雨一般。
这时桥头堡的三面堡墙,都已经沦陷,只剩下临近浮桥的西堡墙,还在清军手中。
守卫堡垒的三百多名清军,还剩下一半,守住西堡墙和桥头的炮阵。
炮阵上的清军,阻击强攻浮桥的魏军,西堡墙则防备从背后偷袭的选锋精锐。
守堡的八旗素质确实很高,面对突然袭击和两面夹击,却并没有立即崩溃,而是还在坚守待援。
首堡的佐领很清楚,只要挡住浮桥上的魏军,不让魏军主力过河,偷袭的魏军就难以成事。
挡住他们,给老子射!身穿白甲的佐领,挥刀怒吼。
清军火炮轰鸣,一炮过去,砸碎魏军手中的盾牌,魏军士卒倒了一片,顶着盾牌的刀盾手,冲下桥头,被火铳和整天雷放到,桥头被尸体铺满。
白甲佐领脸上狞笑,嘴里不是发出野兽般的怒吼,杀光蛮子!杀光他们!
忽然,身后堡墙上一声巨响,亮光一闪,白烟弥漫,几名站在堡墙上放箭的白甲八旗,就被爆炸抛飞,人直接从墙头飞了下来,重重砸在地上。
佐领脸色一变,知道堡墙守不住了,他双目赤红,看向旁边的绿营掌旅,怒喝道:周老四,你去增援堡墙,务必将蛮子挡住,关城的援兵马上就到了!
周老四一脸的惶恐,忙带着十多名属下转身,但就在这时,堡门开始缓慢开起,露出一条缝隙,从缝隙往里看,里面全是打着火炬的魏军。
周老四一阵惊恐,停下向前的步子,又转身退了回去。
这时,蒲津关的守将,早已点燃了烽火,烽烟开始往府城传递,喀喀木被人从床上叫醒,听说蒲津关遭受袭击,惊出一身的冷汗,鞋子都未穿,披着一件单衣,便走出卧房。
蛮子真是狡诈,他刚将魏军烧毁浮桥的事情报告上去,声明关中魏军自顾不暇,蒲津关高枕无忧,魏军就突袭了蒲津关,要是关城失守,他的好日子怕立时就完了。
喀喀木火急火燎的走出屋宅,身后亲兵抱着衣甲,提着靴子追上。
大营中的清兵,也没想到魏军会突袭蒲津关,营地中乱成一团,不少将官还不在营中,不晓得在哪里过夜。
桥头堡的清军,在魏军两面夹击下,坚持不到两刻钟,终于彻底崩溃。
白甲佐领身体扑死在沙袋上,后背中刀而亡,魏军士卒控制炮台,俘虏被押到一边,桥上一队队的魏军士卒小跑着极速通过浮桥。
这时黄秉忠骑马下桥,两名选锋营的掌旅,低头抱拳,都督,堡垒已经被我们拿下。
黄秉忠点了点头,沉声道:前面扫除障碍,为大军引路!
喏!两名掌旅抱拳,然后一招手,列队站于两侧的选锋精锐,便呼啦一下向前。
在关城与堡垒之间的道路上,四个司的魏军士卒,同一千多清军骑兵厮杀。
如果是白天,骑兵自是不惧怕这点魏军,但黑夜中战马无法放肆驰骋,加上从关城到堡垒,是一个长长的坡道,地上还有乱石,便限制了骑兵的战力。
这时堡垒方向的杀声平息,见无数打着火炬的魏军从堡垒内冲出,又见连接两岸的浮桥上,出现一条打着火炬的长龙,西岸如同白昼,便知魏军已经突破堡垒,被伏击的清军,瞬间崩溃。
关城与桥头堡的距离,大概只有三四里,很快源源不断的魏军涌到关下,步军直接扑向关城,运过来的攻城臼炮在城下放好,轰隆的炮响声中,黑色的炮弹被抛射到关墙之后,轰隆一声巨响,关墙都微微摇晃。
魏军无法看到炮击的效果,只能看见关墙后,亮光一闪,仿佛打雷一样。
杀!黄秉忠一声怒吼,身后的魏军士卒,便扛着梯子冲向关墙。
~~~~~~
三更天,北京城中一片漆黑,万籁寂静,只偶然听见梆子声敲响,看见城中巡逻士卒的身影。
北京曾经是大明朝的首都,聚集着大明朝的文武百官,还有勋臣和贵族,靠着江南输血,而繁华无比。
如今大运河不通,没有漕运支撑,北京已经养活不了多少人,再加上富户被李自成消灭一批,满清又消灭一批,北京便开始逐渐衰落,城中商铺歇业,酒楼茶肆倒闭,一片萧索之景。
就在这时,远处一阵马蹄声传来,几名骑兵各骑三匹战马,一路狂奔到永定门外,为首骑兵大喊道:速开城门,有紧急军情揍报。
三更天,北京城内,大多数人早已入睡,可是摄政王府邸却灯火通明。
在书房里,多尔衮脸色有些疲惫的翻阅着军报,心中很不是滋味。
前不久,他收到了济尔哈朗的军报,告诉他鳌拜与索尼已经领军,破边墙,杀入甘肃,肆掠雍凉,展示他的战绩的同时,也给他带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这个消息就是多铎被俘,并且可耻的落在了高义欢手中。
这让多尔衮暴跳如雷,连砸了数个景泰年间的大瓷瓶,才压住心中火气。
本来多尔衮是指望多铎,能策动和硕特蒙古突袭关中,分掉济尔哈朗和豪格这两个政治敌手的功绩,可是却不想多铎居然反到给高义欢送去一份功绩。
多尔衮几乎要气得晕厥过去,他虽然一直很疼爱多铎这个兄弟,而疏远阿济格这个大哥,但此时,他真的希望多铎早点死了算了。
多铎哪怕是战死沙场,多尔衮都觉得脸上有光,现在居然被生俘,让高义欢用来要挟大清,多尔衮只觉得大清的脸面,爱新觉罗氏的脸面,都被他给丢尽了,简直是大清之耻辱。
因为这件事情,多尔衮差点精神衰弱,整个人都身心疲惫了。
这时多尔衮正看着济尔哈朗给北京的奏疏,脸色变得更加阴沉。
忽然外面一个声音传来,王爷,山西有紧急军情送到!
山西?多尔衮微微皱眉,进来!
一名兵部小官,走进来,多尔衮披上一件外袍,站起身来,绕出桌案,问道:军报在哪里?
小官跪下呈上一卷军报,多尔衮拾起军报,打开军报匆匆看了一遍,他顿时如五雷轰顶,军报从手中脱落,腿一软,身子撞在身后的桌子上,奏疏掉了一地,跪着的小官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多尔衮,急声道:王爷,稳住啊!
多尔衮半响无话,等回过神来,将小官推开,阴沉着脸道:去,召集洪承畴等学士,前来议事。
第731章河东危机下
三更天,正是半夜,许多满清的重臣都刚刚睡下,却忽然被家人叫起来,匆匆赶到摄政王的府邸。
半夜叫人,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大堂里的几名大臣,不禁窃窃私语。
大学士冯铨问一旁的范文程道:范大人,摄政王这么急的召见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在汉人中,范文程算是深得满人器重的重臣,他能接触到的事情,远远比一般的汉臣要多一些,所以冯铨等人都看向他。
范文程摇头道: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听说三更时,有一队快马从永定门进城,送来一份加急军报。我想摄政王召见我们,因该与这份军报有关!
从永定门进的城?一旁的洪承畴微微皱眉,那就不是从河套传回的军情了!
堂上众人不禁一阵疑惑,众人都在猜测,是哪里开战了。只是却又有点想不通,前两日山西才传回消息,说魏军烧了蒲津浮桥,说明魏军需要全力应付庄王和肃王的兵马,那魏军便不太可能在东线挑起事端,难道是南面的明朝动手呢?
众人思索猜测一阵,却不得要领,而正在这时,一名侍卫高声道:摄政王到!
堂上的大臣们纷纷双膝跪地,头伏于地,屁股崛起。
多尔衮与阿济格河洛会等几个心腹满洲王公大臣,从侧门走进大堂。
奴才恭迎摄政王!
多尔衮烦躁的摆了摆手,都起来吧!
众人站起身来,悄悄瞟了多尔衮一眼,见多尔衮面如寒霜,心中都暗暗吃惊。
这时多尔衮坐在王位上,阿济格等人在堂前,同汉族大臣一起站好。
今晚把大家找来,是发生了一件大事,几日前,魏军突袭蒲津渡,夺下了渡口和蒲津关,正围攻蒲州城!多尔衮沉声说道:蒲津关一丢,河东门户大开,魏军可直接大举攻打太原。如果魏军占据河东,那京师就直接面临魏军威胁了。
这个消息使得大堂上的众人一片哗然,众人面面相觑,不是说魏军烧了浮桥,在关中自顾不暇吗?怎么才几天,就翻篇呢?
众人脸上都露出震惊的神情,河东丢失,魏军搞不好像李自成东征一样,直接冲到北京。
要知道,清军的兵力,主要分布于两淮河南山西关外,北京因为没有面临直接的军事威胁,只是五万八旗在北京休整,兵力十分的空虚。
这让不少人心中都开始慌乱起来,担心魏军会不会攻下河东,杀道北京来。
对于投清的不少汉官而言,他们其实比满人更加害怕满清失败,比满人更加希望,满清能够灭亡西魏和南明这些汉人的政权。
范文程看见周围的汉臣们脸上露出惊慌的神色,微微皱眉,出来稳定人心道:王爷,鳌拜和索尼破边墙,纵横雍凉之地,魏军好无办法应对,奴才以为,西魏突袭蒲津关,未必是有图谋河东之意,更有可能是向我大清施加压力,想让庄王和肃王收兵!应此,奴才以为这是高义欢围魏救赵之计,王爷不必太在意蒲津关的得失!
范文程的话,确实安定了人心,众臣都冷静了一些,但是蒲津关是河东门户,多尔衮又怎能做到不担心呢?
这时大学士洪承畴行礼道:王爷能否让臣说几句。
洪承畴的能力出众,多尔衮对他还是很看重,也比较信任,洪学士请说!
洪承畴不慌不忙道:王爷,蒲津关地势险要,如果正常攻打,就是十万大军,恐怕也难以攻下。魏军先烧浮桥,然后突然袭击蒲津关得手,必然是经过精密的谋划,而既然是精密的谋划,那就不能不防止西魏还有后手!
多尔衮沉思着点了点头,你继续说!
洪承畴又成为了大堂上的交点,无论是在明,还是在清,他总是那么引人注目,让旁边的冯铨等人有些不舒服。
王爷,臣以为范大人说得有些道理,高义欢确实可能是在行围魏救赵之计,只是如果我们不撤兵,不夺回蒲津关,却难保高义欢不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洪承畴神情严肃起来,我大清入关四年,占据广阔的版图,可是根基依然不太稳固。河东之地不比他处,它离京师太近,可以说直接威胁京师,臣以为绝对不能有失。如果朝廷失去河东,北方必定反叛四起。
多尔衮沉着脸,洪学士的意思是?
洪承畴道:蒲津关必须夺回,朝廷必须保证河东的绝对安全。如果任由魏军占据蒲津关,河东必定人心不稳。这几年朝廷的赋税,全靠河东支撑,百姓早就不满,高义欢肯定会煽动百姓,甚至煽动绿营叛乱。臣以为无论从兵事,还是从赋税和战略上考虑,朝廷都不能冒险,不能赌高义欢不会发兵收取河东,必须要收回蒲津关。
多尔衮眉头紧皱,洪承畴说得有道理,大清对山西搜刮太狠,晋北还有个不安份的姜襄,据细作探查,他与南明和西魏都保持着联系。
有这么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再加上西魏大军进入河东,河东恐怕会出大问题。
一旁的冯铨开口道:洪大人的意思是让庄王和肃王收兵?可是现在庄王和肃王打的很好,已经破了边墙,撤兵岂不是让高义欢有了喘息之机?
洪承畴立时道:这次我大清出兵的目的是袭扰关中,并非占据关中,所以不会对西魏造成致命的威胁。大军现在破关墙,杀入雍凉,是见件好事,但如果没能突入关中,就无法杜绝西魏增兵河东的可能。河东之地对我大清而言,却是赋税重地,我认为不能拿河东之地去冒险。如果庄王和肃王已经杀入关中,那我认为河东无忧,但现在活动依然在雍凉,那还是见好就收,先保河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