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一同退下来的不少老臣则一个个自发将方书安给学院老师准备的独栋小院子占了不少。
给钱
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都是为教师们准备的,现在一时紧张,将宋应星急得直抱怨。
他听完不仅不怒,而且笑得诡异。
要知道那些老东西堪称当世大儒,博学见识方书安自愧差了不知道多少。
只不过他们只称之为小道,并不重视。
他对宋应星道,“长庚莫急,房子若不够,我们再修就是,没什么打紧,既然进了我技工学院,要想一份力都不出那是不可能的。虽然名义上说是白住,我看看他们是真的好意思一毛不拔么。”
李尽忠看着方书安似笑非笑的表情,浑身一哆嗦,这小子一算计别人,就是这副表情,他太熟悉了。
不过么,要是说起来,其实方书安做的一点都不过分,不说其他。
那些官员们,哪一个不是大风大浪经历过,年轻时候,什么样的华丽建筑没有见识过,如今能安然退居二线,想法当然和以前不同,服饰华美、食物精致,早就不是他们的追求。
比较京城的巍峨大气,技工学院风景秀丽,并且有重兵防守,安全也不是问题,综合考虑,是个绝佳养老地方。
平日里能和过去的老伙伴老对手们笑谈当年事,闲来无事再调教几个后生,岂不美哉
因为有开学典礼的存在,同时因为诸多致仕官员来此,所以方从哲这几日来的也频繁些,平日里,他每月来两次。
即便是趋势正隆如老方,拜见太上皇万历离开时,看见眼前一排排整齐校舍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也发出留恋的叹息。
但也仅此而已,现在朱常洛正在酝酿着施行自己的政策,不少事情需要商议;而且,方书安还不足以执掌方家,无论朝中还是方家,都需要方从哲继续为他保驾护航。
虽说,朝廷现在依旧缺少不得他,但独霸内阁已经不现实。
朱常洛提拔的几个官员补充进入内阁也只是时间问题,虽说首辅依旧会是他,并且具有决议权。
但是只要有次辅的存在,事情不能如同此前一般,只要他自己决定即可,很多时候,好需要考虑其他几名内阁成员的想法,权柄被削是必然。
但是,因为政策的成功性,相当一段时间内,朱常洛舍不得更换首辅。
毕竟,老方做的足够成功。
如今,就算老对头东林那帮人也不得不承认,方从哲这一年多以来,政绩斐然
先是,辽东之战独排众议用熊廷弼,让所有等着看笑话的一帮人掉了一地下巴。
熊廷弼赶到辽东后,整个局面完全翻转,即便是此前被说成是近乎于无敌的建奴,愣是被打的投降,即便是有些残余势力,现在还被熊大追着不知道在极北之地哪个山旮旯里舔舐伤口。
随着丰收的日子临近,好事更是传来,今年辽东的收成,已经足够支撑来年军民的开支。
恐怖,粮食产量实在是过于恐怖,尽管朝廷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也没有想到,辽东能在一年的时间实现自给自足。
当然,事情和熊廷弼有关,他在当地推行军垦,训练和种田两不耽误,并且在农忙时候派遣士兵去帮着农户,想不丰收都难。
再者,便是推行国债,国债之初,人们都以为是敛财之事,不过是披着一张羊皮。
谁知道,国债运作一年多以来,带来的改变愣是惊呆的户部合不拢嘴。
付完息钱以后,国债带来的收益超过了一成半
放在后世,相当于净收益率超过15
那是什么概念,毛收益少说也在20以上
比一般的信托投资都要高
如此一来,更加令户部看重国债,开始为其制定更加合理的规则。
当然,就这还只是表面看上去的收益,还没有计算国债间接带来的影响。不但是取得辽东之战胜利的保证,同时因为后期收购方书安各种产业的股份,带来的上下游收益也都不是小数目。
综合效益,只怕远超出表面能看见的那些。
方书安也只是心里有个大概,具体他也没有精力去计算。
国债其实现在一方面当作国债本身的作用在用,另一方面,也起到推进经济发展的贷款作用。
如果没有国债,那几百万两银子还在各家地窖里沉睡。
方书安将其放出来,促进战争的胜利,带动了辽东经济,并且还不断促进水泥、食品、羊毛布,等多行业的发展。
后世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方书安现在就在使用,虽然看起来只有两三百万两银子出现,但是经过几次杠杆,撬动的投资和消费都是千万级别。
350 黄猛的又一村
所以说,户部税收增加的程度出人意料,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还能这样子这是户部很多人的看法
当然,能够顺利的收上来,也和方书安他们的做法有关。
以前,人们恨不得逃税,但是方书安不一样,他们借机当初户部没有钱来投资,专门要了缴税特权。
说是特权,其实是变相帮着户部将税款集中起来
也就是他旗下各家商户的税收,都直接和户部对接,省去层层扒皮的问题。
需要缴税,直接进入户部库房。
换作是别人,或许真不好解决。
但是对于方家商队来说,他们没有偷税漏税,还主动按照营业额来缴税,已经是税务界的一股清流。
或许别人都在笑他傻,但是知道内情的几个人,则是一直在着事情的进展。
因为,有朝一日,税改的措施,就是施行国税和地税分税制。
当然,现在还只是方书安画的大饼,需要他的监税司面世以后,才有可能展开。
虽说在后市的共和国,已经在两税合一上的路子进行,但是在数字化信息化落后的大明,分开收税,还是有他的必要性。
正是方家以及相关商户税款的缴纳,让户部对未来的税务制度充满了期待。
层层收税的习惯,不知道最后解上来的,才是征收的几分之一
黄猛是几个能跟着来西山之人,实际上,他不来是真没地方去,皇宫里如今要是东李做主,虽然没有名义上的太子妃,但是任谁都知道,东李定然是以后的贵妃。
至于皇后的位子,能不能坐的上还要看机缘。
黄猛此前没少帮着郑贵妃也就是现在的郑太妃干坏事,他若是留在宫里,不知道哪天看不见第二天的太阳,所以死皮赖脸祈求着来了西山。
好在,郑太妃虽然大门不出,但是还需要几个老人帮着照顾起居。
要说黄猛也没有其他人能去攀附,宫里的贵人们他哪个不曾得罪过
尤其是在西山的诸位,现在,太后又起势,黄猛也就安静的不像话,平日里顶多在平台上撒癔症。
要说西山别院的平台,真是一大创意,层层叠叠的院落上,一个平台接着一个平台,刚好形成错落有致的观景平台。
如此一来,十几个院子都有各自的观景台,倒也算是设计的一绝。
郑太妃虽然现在地位大跌,但是依旧还是处在顶端之人,也就是次于太上皇万历和王皇后的院落。
所以,黄猛所在的观景台,位置是真的不错。
此刻,他正在盯着山下远处一处村落出神,因为他发现,每到西山敲钟的时候,总有那么几家的烟囱,都是齐齐的冒起烟来。
无论别家如何,这几家是雷打不动。
这不是,今日依旧如此。
并且,似乎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但是,他现在还看不出来,直觉告诉他,里边一定有什么事情值得。
黄猛不是个能出主意之人,算起来,他更加像是一个执行者。
想的不多,但是肯干,或许是,郑太妃真不到跌落的时候,终于,还是被黄猛发现出端倪。
因为那几个人家的屋顶上边,全都变了颜色。见如此,他突然意识到什么,急忙转身赶去屋内。
经过一系列事情的改变,再也不像此前一样,会大惊小怪。
屋内,郑太妃边上燃着一炉安息香,今日她睡眠不好,需要靠些东西平心静气。
“娘娘”黄猛行礼说到,看见边上两个侍候的宫女,便摇摇头,示意两人离去。
经过变动,郑太妃原来的宫人们,走的走,散的散,这几个剩下的,也就是能伺候人,其他是什么都不要指望了。
等到宫女出去,黄猛才小声说着,“娘娘,奴婢发现,山下北面村庄,有几户人家,总是同时升起炊烟,每次都是同一个时间,实在是太巧合,而且,今日他们一起改了屋顶的颜色,还是明黄色您看”
“黄猛,你说会有什么呢”郑太妃声音苍老不少,不过她将话题抛了回来。
“会有奴婢也不敢说”他只感觉到有蹊跷,但是要想说出个子丑寅卯,那实在是难为黄猛。
“既然想不明白,索性去山下看看。”郑太妃说到。
“奴婢遵命”
难道说,真的与他们有关联黄猛吃不准,但是既然是娘娘下令,他就去走一遭。
如果说在西山别院有什么好处,那就是宫人们出行比以前方便很多。
尤其是小太监们,以前需要靠着腰牌进出,现在只要是有口谕即可。
过去就算是黄猛这一级别的太监,也需要个光明正大的由头才能出门。
现在的西山别院,虽然太上皇的住址和致仕官员们的有分割,但是并不像过去宫禁那般严格。
望山跑死马,虽然西山并不高,但是也需要绕行才能下来,等到他走到村子时,日头已经西斜。
辨认好方位后,他特意绕了一圈,没有选择村口最近的那一户人家,而是选择最远的一个。
他左看右看,并不觉得是个经常有人出入的地方。
而且,整个村子里遇见的人都很少,且多是老人,似乎是见惯他这样的人物,都没有指指点点的兴趣。
至于年轻人,或许是在工坊或者学院帮忙,那两个地方是一直缺少工人。
黄猛左右看看,确认没有人注意自己之后,才伸手悄悄门。
笃笃笃
无人回应
笃笃笃笃
依旧是无人回应,不对啊,难道不是他想的那样
黄焖决定,再敲一次,如果依旧没有人回应,他就再换一家看看。
要是同样,那恐怕就是纯粹的巧合。
哗啦
门闩响起的声音
黄猛内心吓了一跳,因为,此前他根本就没有听见脚步声
如此说来,只能是里边的人刻意在掩饰自己的脚步声
里边真的是有故事啊
院门打开,探出一个颇为不善的面孔,开口便问,“干甚”
黄猛也是见过世面之人,眼前此人,一点不像装庄稼汉,直觉告诉他,此人绝对有秘密
“借一步说话。”
那人一听,伸出头来四处看看,看见没有其他人后,便皱着眉说到,“进来”
到这一步,黄猛更加坚定心里的想法。
“黄公公,我们等了你很久”
。
351 当中有什么蹊跷!
院里冷不丁飘来一个声音,搞的他身形一滞,看这意思,难道是真的在等他
那么,是福是祸
门拴上的声音在背后响起,黄焖暗自掂量,自己不是刚才那人的对手,逃跑的想法也放弃。
即便是要杀人,也不会一句话就动手啊,他只要装作若无其事,看向声音的来源。“阁下怎知道我是谁”
“当然知道了,因为我们等的就是你”
一番话说来,饶是黄猛再假装冷静,后心也是冷汗直流,被小风一吹,彻底打了个激灵。
“院子里寒气重,咱们去屋里说”
几人各怀心思的进屋,分清主次站定,那人便再度问道。
“黄公公可是奉郑贵妃之命前来”
看的出来,他才是管事,那个负责开门的,应该就是个打手之类。
“现在是郑太妃了,是如何不是又如何”黄猛先是纠正对方的称呼,同时打马虎眼。暂时还摸不清底细,只好说的模棱两可。
“你无须紧张和防范,今日见完,我们就消失了,连日来,为引起你们的注意,只怕有人也快盯上我们,咱们长话短说,只要贵妃还要继续当初的想法,咱们就还有机会。
再见面,就不是在此处,以后黄公公也不要前来,此处不日就将暴露。如果郑贵妃要见我们,自然就能见到。”
“自然就能见到”黄猛迟疑的很,他这也是费尽许久才察觉到的,难道下一次还要玩这样的手段
“不是吧,此番我们找你们都如此之久,难道下一次还要打马虎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