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他费不少精力,将遗留问题和亟待解决的事情弄了个七七八八,但是呢,毕竟大明军制还在改革的过程中,伴随着改革的进行,不断有新问题产生。

    军改也算是关键时期,毕竟光是京城,现在的军队就分为三股势力,正好互相兼顾。

    况且,已经发生过一次哗变,在解决之后,对军队的掌控力可以说空前。

    因此,兵科的事情也是很重要。

    孙传庭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在问题还没产生之前,防微杜渐。

    为此,他和手下的官员在细化流程标准,争取将很多新出现的事情约定到条条框框里,如此一来,不管将来是谁在做,都能有规定去执行,而不是和以前一样,两眼一摸黑,什么事情都要从头开始。

    “此事你放心,肯定会找一个靠谱之人,来帮你完成后续工作,不可能让一个不像话的人,来毁掉你的心血。”方从哲安慰着他。

    “爷爷倒是有个人选,不知你觉得如何”方书安说着。

    说些虚无缥缈的条件,不如直接说人选是怎样的,那样更加直接。

    “不,不,还以阁老为准。”

    虽然他与方书安关系极好,并且看方书安的意思,也有征求他的意见在其中。

    此事人家能说,但是孙传庭可不能大大咧咧的接下,那成什么事情了

    虽然说有些部门主官在确定下一任人选的时候,会询问上一任,但是那也不过是征求一下意见,可不是非要按照意见怎样。

    孙传庭可不是那样护着自己圈子的人,可不想让老方误会,自己是要圈定什么势力范围。

    “你还别说啊,此人还真是与你有莫大的关系。”方书安神神秘秘的说着。

    “使不得啊,使不得,书安,我不是这个意思。”孙传庭赶忙摆着双手,示意自己并非那般意思。

    那成什么事了!




484 邮递员系统
    方书安叹息一声,偷税漏税,听上去似乎是商人们的事情,但是,其实更多是在士绅们身上。

    别的不说,因为举人可以免除田赋,因此不知道多少田地都挂在读书人名下,如此一来,本来应该收上来的田赋,便打了不知道多少折扣。

    这还不算,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相比之下,其他的情况都在各地上演。

    所以说,最开始,他们就面临这十分严峻的问题。

    想要突破,还必须从法律上进行解释,如此一来,才能进行操作。

    毕竟,虽然说是名义上挂在读书人的名下,但是事情做的找不到什么毛病,里里外外都合乎规矩,想要执行的话,还要好生琢磨一番。

    打破已有的藩篱,必须要用全新的架构来执行。

    方书安的最终目的,自然是想像后世一样,直接取消农业税。

    但是那需要的发展历程太过遥远,至少要让工业产值占据大明的绝对优势的时候,才敢进行。

    现在,莫说是免除农税,只要是能将农税降低到一定税率,都是十分成功的改革。

    监税司的主官和几个副手确立,基层的办事员也有了着落。

    剩下的就是确定辅助的人手。

    虽然说,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是文武双全的好手,但是又让他们查账,又让他们动手打架的话,很显然不合适。

    好在,大明有现成的特工组织可以利用!

    此事,还是需要得到泰昌的首肯,才敢公布出来。

    毕竟,事情公布出去,基本上就是天下震动的一个事情。

    武英殿,泰昌很喜欢在此奏对。

    暖阁因为是嘉靖皇帝和万历喜欢在的地方,总给人一种不利政事的感觉。

    至于三大殿就更惨了,自从万历中遭灾之后,现在还没有修建完成。

    监税司可是泰昌十分关注的大事,因此他珍而重之的要在最终朝堂讨论之前,进行几次讨论。

    为此,破天荒的还将朱由校唤来,一起旁听。

    因为,税收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怎么也要让朱由校知道,此事要一直坚持下去。

    参与讨论之人并不多,泰昌、方从哲、方书安、孙传庭。

    知道朱由校能参加,老方几个人心里都是由衷的高兴。

    此前泰昌对朱由校的态度,让朝野很是无奈,因为有着朱常洛事情在前,而他成为泰昌以后,对朱由校的身份也没有及时的确立。

    再加上,朱由校有着与其父亲有类似的情况。

    他们的母亲都不是得宠的妃嫔,母亲那一方,都使不上力气。

    要不然,也不至于到现在都没有确定身份。

    不过,事情比较好的一方面就是,泰昌毕竟自己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他知道不能再因为此事掀起风浪。

    毕竟,大明已经经不起折腾。

    再者说,泰昌还没有即位之前,方书安他们已经利用计谋,将朱常洛最为宠爱的李选侍干掉。

    没有了李选侍从中作梗,朱由校遇到的阻力瞬间降低。

    所以,今天他能来听政,已经是极大的进步。

    看来,在走向储君的路上,朱由校的阻力已经越来越小。

    方从哲等人已经拿出来最基本的方案,要在内阁议事之前,怎么也要和泰昌达成一致,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此事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你们的主意很好,但是,如何能保证,黎民百姓不会沸反盈天”

    泰昌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自然是不希望监税司会带来百姓们的反弹。

    “陛下,此事面向的是谁,大家心中有数。但是您说的是,我们的政令是好政令,但是谁敢保证,不会被有些士绅曲解,最后当地官员们胡乱执行,反倒将脏水泼在朝廷头上,那样其心可诛之人,不是没有过。”

    在



485 扫盲教材
    了解方书安套路的朱由校,并没有在问,而是笑呵呵看着他。

    “殿下,您这样看着我是什么意思……”

    “你定然是知道的,快点,将你的主意说出来,别像是捡豆子一样,一个个蹦。”朱由校说到。

    眼见两人说的有趣,泰昌和老方都在捻着胡须微笑。

    两人这样的态度,正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现象。

    皇帝是孤家寡人,但是孤家寡人也需要一个知己。

    毫无疑问,现在朱由校和方书安的交流方式,就是极佳的状态。

    泰昌看起来,甚至是有些羡慕,因为他的成长历程上,就不曾有过这样的朋友。

    “好吧,那我就一次说清楚。关于邮政系统,他们的经费并不从财政里出。”

    “不从财政里出”泰昌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不成,不能再给百姓们增加负担!”

    钱既然是不从财政里拿,那肯定就是摊派到百姓身上,这样的事情,泰昌是不允许发生的。

    “邮政系统,自负盈亏!”

    自负盈亏

    简直是痴人说梦啊,发发邸报而已,怎么可能做到自负盈亏

    “只是靠着发行邸报,自然是不行,还是要靠其他的事情,比如说,包裹和信件。”

    信件是什么东西,他们自然是知道的,那么包裹是什么鬼,难道是说让邮递员送包袱么

    “信件我们知道是何意,那么包裹呢”

    “包裹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意思就是,各种寄过去的东西,都是装在一个个东西里面,看上去就像是包裹一样,所以叫做包裹。信件和包裹,都不是免费的,会根据对应的重量和距离进行收费,如此一来,他们靠着寄送信件和包裹的费用,就能养活自己。”

    “人们以往带去信件,大多是通过乡党或者商队,这两者大部分时候,都不收费,现在搞一个收费的东西,有几个人会同意”

    孙传庭在基层呆过,自然知晓目前存在的情况。

    从他的观点来说,一件事情从免费到收费,很难实现,尤其是基层老百姓并没有多少钱的情况下。

    “那要看如何理解了。”

    方书安解释道,“此前的邮件,丢失率极高,尤其是通过别人捎带的方式,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否帮你带到,或者人是否丢失。反正是一去如泥牛入海,再无回音。咱们这个邮政系统,至少是双向,起码还会给你一个回执。此外,邮件只是小头,包裹才是大头。现在商队很多小东西,也是靠自己派专人送去。等到将来邮政系统成熟,小件包裹,比如票据、文书、小件货,他们都会找到邮政系统来发送,那样的东西,才是大头。”

    方书安不指望现在的物流行业像后世那样发达,毕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电商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实现大规模的快递单子。

    但是么,邮政又是刚需的存在,除了日常交流的信件,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商业,依然会产生大量的票据和业务量,那些才是邮政系统活下去的根本。

    毕竟在电商还没兴起的时候,不管是国外的全球速递还是国内的顺丰等快递,已经能够活的比较滋润。

    至于电商大爆炸的年代,那只不过是让快递物流行业更加繁荣。

    “要送东西,那些所谓的快递员,至少都要识字吧,你从何处去找合适的人员在向下,识字的可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可不会干送信件这样的事情。”朱



486 改革阻力
    最开始,方书安也没有想到,想要搭建一个监税司系统,却需要如此多的配套。

    按照他的设计,邮政系统、扫盲班、都是以后要单独拿出来去重点做,无论人力还是资源都要重点倾斜。

    谁能想到,不过是一件事情就彻底打乱他的计划。

    没办法,此前都是自己在想,在和老方等人推演过几次之后,发现有些事情真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

    毕竟按照后世共和国的标准,全面推进邮政系统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共和国的邮局系统,此前是邮电局后来是央企,从开始来说,他们并不是财务独立核算。

    所以,这对方书安现在提出来的邮递员的要求,要更高。

    试问,如果说快递员的态度傲慢,收费又贵的情况下,还有谁会去使用

    势必要在搭建之初,就要确定服务为主的标准。

    所以说,扫盲班的开设,与其说是单纯的让快递员们识字,方便收货与派送之外,更多的是借着扫盲班,对邮递员们的服务展开培训和提升。

    “那么,我有个问题,谁来做邮递员呢”

    “殿下的问题很好,我们的想法是,从军营里选择伤残或者某些原因不适合服役的军人,由他们作为邮政系统的主力。伤残不影响到行动,却不方便下去派送的,便作为从驿站往配送点运送,那些方便收件和派送的年轻人,去下边乡村进行派送。”

    “你确定他们会愿意去”

    “请您相信我,他们肯定愿意去。”

    说是当不下去兵的军人,其实只要条件公布,相信所有人都会趋之若鹜。

    目前军改并未涉及到卫所军,尤其是边远地区卫所军的待遇问题。

    现在的边远地区,很多军户都是衣不蔽体,由于上级主官喝兵血,而此前的土地又没有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到了现在,那些籍田根本就不够军户们吃喝所用,所以说大部分人都是在艰难度日。

    这个时候从里边抽调人手,去邮政系统工作,开出的工资足够能养活他们一家,试问,谁不去

    当然你,附赠的读书识字都是额外的福利,虽然有些人会不感冒,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乐意多学一些技能在身上。

    别的不说,识字以后,至少能交给自家那些不成器的小子,让他们开蒙,也会读书识字,将来即便是没有多余的钱去读书,至少也不会是一个纯粹的文盲。

    好歹能去找一些像样的营生糊口。

    方书安的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听的泰昌和朱由校一愣一愣的,里边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什么新鲜东西,绝对不是瓷砖和羊毛布那样的重大创新。

    但是将他们组合在一起,却又是个十分新颖的东西!

    这是什么,或许就是天分吧!

    泰昌自然也有想要提问的问题,但是有朱由校的好处就是,他基本上把自己的问题都提了出来。

    也正是如此,他对自己长子的印象更加深刻,此前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师傅教导,现在看起来,虽然读书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问题都能够和自己想到一块。

    或许这就是老朱家的天分

    无论如何,方书安的计划算是通过了第一层考验,再往后就是内阁议论。

    要做的事情,就是说服徐光启、李汝华还有朱国祯。

    其实,名义上说是要说服内阁,其实就是将消息通知给他们。

    有明一代,首辅比次辅的意见要重要的多,除非是在皇帝坚持次辅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翻转。

    毫无疑问,今次的事情,绝无可能翻转。




487 东林党人的选择
    “那么你为何认为邮政系统无用”

    “有驿站能传讯,还有商队帮着捎带信件,邮政系统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房可壮亲自跳了出来,要开嘴炮。

    “驿站和商队都有他们覆盖不到的地方,在一些稍微偏远的县城,都不一定能达到,更不要说是乡村。邮政系统恰恰要覆盖的就是这些。”
1...194195196197198...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