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都是些穷苦人,给他们有什么用难道说,饭都吃不饱的人,还有钱来送信”
房可壮说的话不错,倒也不是说他看不起穷苦人家,尽管那是现在的事实,但是,他的眼界也就被限制在了当下,对于未来的发展,根本看不到。
因为没有见证过工业革命的人,你就是打死他也想象不到,大生产会带来怎样的流通。
“你只能看见眼前,不怪你,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般说吧,现在由于工坊的建立,已经有不少人远离家乡,在工厂做活。
他们和家里的书信往来,十分巨大。除此之外,由于各种耐储运的产品不断生产出来,有些人会买东西给远方的朋友以及家人,让他们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同样的,也会有家里人想要送出来各种各样的土特产,这些都是运力,没有经历过,你又怎么知道不成
还有现在商户经营的票据,你知道是怎样一个数量么光是每日经销要汇总的单子,都不是小数目。
如果按照以往,都是每个商家自己派人去送,每家送自己的东西,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将来交给邮政处理,能更好的利用,而不是浪费人力做这些事情。”
方书安一口气说了很多,他家名下商队有多少票据往来,是清楚的很,此前每个月汇总一次,后来就索性十天一次。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在怀念后世的顺丰,有了专业的快递公司,送票据单据之类,要方便太多。
“你说的天花乱坠,那钱财何来谁敢保证,你说的这些都能挣钱,而不是亏钱即便是今年户部的情况有所盈余,也不是随随便便拿来浪费。”
方书安早就在这等着他。
“你是没听见内容吧,要不是聋了,那再仔细去听一遍。”
“你,呔!你敢藐视本官!”房可壮有些气急败坏了,大家都是文明人,朝堂争执,很是正常,哪里知道这厮一言不合就开始人身攻击
你是聋子,你全家才是聋子!
“你张开你那耳朵听听,都说不需要户部出银子,由几大商家联合出资,并且谁愿意认筹,不作任何限制,难道是你没听见还是说,只要是朝廷的政策,你就要杠一杠,难道你是杠精转世”
杠精,那是什么东西
房可壮不知道这厮都是哪里蹦出来的词汇,但是他清楚,那些肯定不是什么好词儿!
再说他刚才是真的没有听到这个细节,光在那里想着,应该用什么样的场合开头,于是赶忙去问了问身边之人。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瞬间脸如死灰,谁特么能想到,这厮敢这样干!
摆明要赔钱的事情,他们也要干!
是了,一定是方老贼在背后示意,就是要他们干成这件事!
要是靠着往里扔钱,也要让事情做成,那事情就有意思了。
房可壮一时懵了,是不是要继续阻止
如果能办成,自然是方老贼的功绩。
但是在他看来,很有可能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最后仍旧是草草的不了了之。
那样的话,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帮助的事情。
所以,他选择了暂时沉默,事情目前超出他的处理范围,已经算是超纲题了。
如此的话,再说下去恐怕要陷入被动,稍微思考一番,怎么也要和其他人商议,看看此事应当如何进展。
房可壮没了动静,那些蠢蠢欲动之人
488 真的不赚钱?
“难道是他们放弃抵抗”李汝华有些纳闷。
“不可能,东林党人与阁老的恩怨分明,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放弃
别的事情,或许是他们插不上手,但是这事,陛下可是明确让所有人都提出异议,再伺机解决或者暂停施行。
这样的提法,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放手,你们说,如此条件都不上手,难道不是有问题”
李汝华对两派的斗争清楚的很,他可是亲眼见证,双方是如何驱赶对方的官员,并且在夹缝当中生存下来。
“那,李大人您的意思是”朱国祯问道。
“我只担心,这次连他们也不看好。往往最了解自己的,并不是你自己,而是对头。现在连对头都不看好,已经能够说明问题。
你们知道,东林党人大多南直隶一带出身,那里可是有着大明最好的商人,或许是,那些背后的商人,根本就不看好”
“那……”徐光启话说到一半。
“此事啊,我们不反对阁老,但是你们也别把自己陷进去的太深啊,入股到时候真的有什么差池,好歹还能脱身。”
李汝华说着,突然停住,将目光转向徐光启,“徐大人,听闻你还认筹了股份”
“呵呵,少许,少许,想不到李大人您消息如此灵通。”徐光启不好意思的说着。
“多少随你,不影响你居家就是,反正对手都不看好的事情,我是劝你们稍微保持些距离,实在不行,观望一番也不是不可,你们也看见了,户部以前就是这般操作,虽然没有赚到大钱,但是胜在稳健。”
户部都是等到市场成熟以后,再择机进入。
因为方书安有意放低估值,基本上是半卖半送,所以户部拿到手的股份都是经过打折,放在后世,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超低溢价。
因为东林党人的选择了沉默,因此很多蠢蠢欲动之人也都收手,选择观望。
这个节骨眼上,敌人都不敢蹦达,他们更加谨慎了。
本来很多打过招呼要认筹的人,突然没了动静,张田余和几个合作伙伴都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
“书安,原本有五家说要加入,现在可倒好,三家放弃不说,那两家原本说好的份额,也从半成砍掉一半。”
张田余看着账本,他到不是为难,只是想不明白为何,突然间就从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了呢
“他们是想明白了。”
方书安突然冒出句这个。
张田余吓一跳,“咋的,听你的意思,是准备坑人呢”
他只不过说句玩笑话,说知道方书安竟然邪魅一笑。“吆喝,你也看出来了”
张田余这下懵了,“等等,你把话说清楚,到底是几个意思准备要坑谁”
这话说不清楚,他想睡觉都睡不安稳。
“好了,你也不想想,陛下都说,只要谁能想到此事的缺陷,就提出来意见。朝廷会考虑改善或者终止。你可曾想过,如此好的机会,放在平日里,东林党那些人,找都找不到,他们闻着味,还不扑上来”
张田余点点头,这还用说,为了和他们做对,东林党人什么办法想不出来。
尽管是屡战屡败,但还是屡败屡战。
这几年,就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就不下三件。
那时候面对的情况,可比现在要复杂多了,他们仍旧迎难而上。
等到没有什么难度的时候,竟然选择放弃,无论跟谁说,都说不清楚。
“书安你要不跟我交个底”张田余也有些吃不准,商业习惯让他也想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也不用乱想,这样吧,将其他人都召集过来,我来与你们说原因。”方书安笑呵呵的说着。
只不过,张田余总觉得有些奇怪,他似乎能感觉到,在那笑容背后,似乎在隐藏着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毕竟是涉及到重大事件,所以人
489 毕懋康找上门
看见人们的表现以及提出的问题,方书安还算满意,他原本以为,说出来时间之后,会有很多人有想法,现在看来,至少他们是都愿意共同坚持。
“好,既然大家齐心,那我就有什么说什么,方才我说了,咱们有可能五年到十年不见得能赚钱。但是,那说的是邮政快递,并不是说咱们自己会亏本。”
嗯
方书安这一番话,人们都傻了,这话到底是何意
五年不赚钱,众人却不亏钱,难道钱还能变出来
还是说,方公子因为最近压力大,脑子有些坏掉
他并没有给众人太多胡思乱想的机会,而是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短则三年,长则五年,便能见分晓。到时候,届时邮政快递还在亏钱,也不要紧,我们可以高价卖给户部,并且他们还会上赶着买!”
面对方书安如此强烈的信心,他们都不明白为什么。
此事,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一个铺设好的邮政系统,对于整个大明的作用有多大。
按照方书安的估计,等到朝廷认识到它的作用后,必然又会和原先的法子一样,收归国有,或者要成为最大的股东。
当然,钱还是要出,可以打折但是不能少。
那时候,也就是他说的,虽然邮政系统不赚钱,但是他覆盖整个大明的战略价值,只要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来!
此番与其他时候不一样,虽然人们都对方书安说的话有些怀疑,但是他们并没有十分在意,毕竟整体的花费并不多,按照方书安的算法,他们首期烧进去的一百万两,就能够支撑至少五年。
五年,每年经费也就是二十万,分摊到每家没多少。对于这两年赚了大钱的他们,根本就不是个事。
就这,还是在没有后续收入的情况下。
只要稍微能产生收入,就完全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其实,真要是组建邮政系统并保持运营,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钱,不过是方书安保留了些心思,还有其他的用途在内。
说完事情的大体情况,众人心里有底之后,也就算了。
只要不是方书安斗气弄出来的事情就行。
人们不过刚散,徐光启和另一个不认识的中年人联袂而来。
他刚准备迎上去,发现另一人面色不善,便留个心眼。
“书安,你来,这位是山东大儒,毕懋康!”
毕懋康竟然是老毕他不也算是个技术人物,还是个大儒
方书安心里一惊,这位老哥是个人才,在火器上的造诣,要比宋应星还要厉害。
要不是方书安一直没时间和几乎去山东找他,怎么可能让他等到现在呢
“原来是毕大人,小子方书安,失敬失敬。”方书安态度很是诚恳,一揖到底。
这有些出乎徐光启的预料,因为他知道,方小子是个怎样的滑头。
毕懋康创立了历山书院,要说名气还是有的,但是与方书安的爷爷相比,差上好几个档次。
就是这样,方小子行礼也十分规矩,确实有些不太像他的作风。
“怎么,你认识毕大人”老徐问道。
“不曾见识过,向往已久。”方书安恭谨的回答。
越是这样,老徐越是无奈,这厮,究竟为何会被一个名声并不显之人所折服
这也不能怪徐光启,毕竟他生活在大明,哪里知道毕懋康在火器上做出的贡献。
如果此时能有人给老毕更多的脑洞和建议,说不定他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火器。
不过么,方书安还在这里胡思乱想,老毕有些不耐烦。
“方书安,老夫今日前来,有事情要质问你!”
质问
听着语气,似乎是有什么地方得罪这家伙啊……
但是,方书安也想不起来,自己跟他有什么样的过节
&nb
490 大明的教育问题
“但是,靠你说的这些简化字,真的能让不识字的人,迅速认识汉字”
毕懋康说是来责问,只是因为他看不懂,还以为方书安是在瞎胡闹。
现在看来,人家是有真才实学!
“那么,从小教就是,为何要对那些成年人扫盲”
方书安酝酿了一番,还是没有将心里的话说出来。
在他的眼里,决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根本的就是工业化水平。只要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就一定在不断进步!
只要工业化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必要的代价都是值得!
毕竟,他穿越而来,是一个坚定地道的工业党。想要在现有大明的体系下,一手烂牌要建工业体系,不可能等到那些小孩子们长大。
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不断的进行产业升级有多么艰难。
在渐渐开启工业化的时代,早早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现代制造业,需要的时间要很久,对于华夏来说,实在是太重要!
只有让朝野都接受工业化的这种理念,才能让种花家避免曾经轨迹上的历史重演!
当然,工业化只是条件的一部分,还有其他因素在内。
好在,毕懋康和徐光启都不是坚定的程朱理学道统,这些话还能跟他们说……
“毕大人,我给您讲述下,我曾经做过的一个梦,梦里啊,我大明最终被建奴攻破……”
方书安将原本的历史轨迹,用梦境为借口,阐述出来……
在他的嘴里,建州部在多尔衮带领下南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