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三千年传承的邯郸,是广平府的下属地区,而后世的石家庄、邢台、保定等城市,都还没有形成规模。
此时,运河沿线才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从扬州、徐州、霸州,运河沿线无不如此。
但是,大运河沿线那些地方,同时产煤铁矿的地方,还真不多。
反观后世京广线沿线,特别是在河北境内,因为沿着太行山和平原过度地带,形成了不少地层褶皱和隆起。
如此一来,很多在地层里边埋藏的矿层,都露了出来,所以有几个城市都是同时有煤铁矿。
例如后世隶属于石家庄的井陉矿区、邯郸的峰峰矿区、邢台的冀中能源。
所以说,直接按照后世的邯钢和石钢来建立煤钢联合体,是最简便的事情。
如此一来,也
503 谷贱伤农
但是么,抚顺煤钢不在乎,他们赚钱,比大部分官办工厂来的都容易。
江宁织造不消说,虽说是利润率最高的官办机构,但是他们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煤钢不一样,即便也算是劳动力密集行业,但是因为有各种新设备、或者是新技术的出现,所以生产效率提高的十分明显。
再者,织造的原料蚕丝、桑叶,每一个行业都产生大量的人工。
而煤钢,主要来源是从地里挖出来,直接成本比之丝绸要低上很多。
所以要比挣钱的效率的话,现在大明还真没有能和抚顺煤钢相比的。
也正是如此,他们才财大气粗的提出来联合培养的方案。
换做是别人,不需要那么多技术,怎么可能舍得花大价钱请学院培养
自己找老师傅,一对一的传帮带就是。
“只要限定好联合培养学生的去向就行。”
方书安想了想,后世有成熟的经验,他只需要拿来用即可。
“举例说,首先,联合培养的学生们,无法拿到学院的正是毕业证;其次,抚顺煤钢在选择人员的时候,要签订一份契约,规定五年内不得流动。就这还不算,哪怕是五年过后,他们想要离开或者怎样,则需要将自己当初在学院学习的费用都补上,那样的话,才允许流通。”
规定年限禁止流动,辞职的话补充上培训费用,这都是很多大企业用的手段。
用在大明的话,就更是令人惊叹了。
老方像是看着小怪物一样,看着自己的孙子。
他十分肯定,这孙子是刚刚看见的奏折。
就是这样,他仍然能够很快的做出反应,并且想出如此完美的解决方案。
这孙子,简直是上天赐给大明的宝贝!
“好,好,有你这两个方法,户部、工部和抚顺煤钢,一定乐意见到!”老方是由衷的称赞。
学院的毕业生,现在是炙手可热。
如果不加约定的话,说不定真的会呆两年之后,便找到更好的位置,或者更赚钱的位置。
而这些可不是派他们去学习的初衷。
所以说,方书安提出来的方案,看出来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是还有些冷淡。
但是真正的好东西,就是耐存放。
方书安提出来的方法,同样能作为联合培养的有效方案,长久的应用下去。
毕竟这些模式,是真的经过许久完善修改后的最佳方案。
“那你就拟出来个章程,让工部按照执行就是。”
对于方书安的方案,老方很是赞同,既然自己孙子有如此完美的方案,让他去草拟就是。
“爷爷,那孙儿先去准备文稿”
方书安说完,便要起身去书房。
“慢着,还有事情要说。”
还有事情
这下,方书安是真的觉得他爷爷有些不对劲。
什么时候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找他
“家里的内奸,找到了,不止一个,而是三个。”
内奸
方书安此反应过来,也就是老方中毒的原因了。
他明白之后,迅速起身将门窗都关上,确认四周无人之后,才小心翼翼的坐过来。
“很肯定么”
“基本上是跑不掉,说来也多亏要设计新政,尤其是有段时日,爷爷我身体抱恙,于是便有大量的奏章送过来。”
其实这也没什么,毕竟是朝廷的事情,知道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啊,坏就坏在,这些人实在是太着急了。她们为了得到折子的内容,竟然是天天到书房去偷看。要不是如此,想要抓全他们,还真是难。
用奏章来诱内奸出来,虽然不是多高明的手段,但是十分有效啊。
也不知道那些内奸是什么想的,之前方家想过好多方法,要将他们挖出来,没想到最后无心插柳柳成荫。
“也就是说,暂时咱们家没有人会下药了”
方书安问道。
&
504 削减产量
“此番与你们在辽东不同,不需要有人屯粮,价格便自己掉下来。江南大丰收、直隶山东大丰收、辽东已经有些地方开始收获,也是大丰收的局面。”
以往这样的话说出来,定然是以为高兴的事情,但是眼下,却会令人无奈。
丰年本来是很好的事情,但此番很是不同。
因为熊廷弼在辽东开辟大量耕地,再遇上丰年,粮食的产量大大超出近几年的水平。
如果没有开拓北大荒的话,只要大明大部分地区丰收,就不会缺少粮食。
毕竟,现在的人口承受极限,就是在标准年景情况下。
那些在丰年还不能养活的人,要么已经背井离乡,要么就想其它办法谋生,没有人会在一个无法生存的地方等死。
现在新开辟北大荒,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但是消耗粮食的人口并没有那么猛烈。
所以说,缺口多年的粮食突然爆满,也是令人措手不及。
任谁也想不到,粮食丰产,会变成一个负担呢
“几处大粮仓手收满了么”方书安问道。
除去各个州府的粮仓以外,朝廷还在几处有大型粮仓,正是为丰年储存,灾年开仓赈灾之用。
粮食丰收就丰收吧,大不了户部可以多存一些,反正这两年经济情况也比较理想,户部的盈余还有些。
多存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若是能存下,那自然是不用愁,让户部敞开收就是。现在的问题是,几个大粮仓都已经收满,按照目前之余量计算,就是同一年发生两个堪比前几年山东灾害的情况,多余的粮食也能应付。”
方从哲不是棒槌,粮食丰收的时候,自然是先将各大仓库装满,如果没装满库,就消耗的差不多,他自然也不会再来找方书安。
听闻几大粮库都已经装满,方书安也有些吃惊。
那粮食丰收的程度,真是超出人的预料。
若是都保持如此状态,大明根本就不可能走上穷途末路。
或许这是小冰河时期,粮食大规模丰收稍有之情形吧。
“粮食竟然多到这个地步”方书安反问到,他没有想到,北大荒现在已经开发到如此程度,竟然能造成大明粮仓爆仓。
“是啊,你要知道,去岁北大荒开拓的良田,几乎相当于半个北直隶,而且,按照今年情况,可能还要在开拓等同于去年的良田。年初的时候,所有人认为,熊廷弼在辽东捡个大便宜。现在看来,谁还敢说那是个便宜,只要不是个祸害,已经是极好的事情!”
老方也是想不到,过去他力挺的开拓良田,现在怎么就成为种粮的累赘了
但是,谷贱伤农的事情,谁都知道。
北大荒的种植难度要小于北直隶、山东等地方,所以他们的生产成本也小。
同样的粮食,北大荒的价格能比北直隶低上不少。
如果还是降价趋势的话,那么首先坚持不下去的就是北直隶的农户和粮商。
若是粮价降到他们的成本线以下,北直隶的农户们极有可能放弃明年的粮食种植!
与此同时,还会伴随着大量的不稳定情况,很有可能导致北直隶和山东的农民揭竿而起!
“朝廷的意思,不会是要停止开拓北大荒吧。”方书安突然想到,朝廷里某些人,指不定真要打北大荒的主意。
虽说现在对于北大荒的需求,不如此前那么强烈,但是有人竟然提出来放弃。
那些人不管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还是因为其他原因,短视仅竟止于此!
这对方书安来说,是不可能放弃的。
现在那些士大夫们,或许是为保粮价,也或许是因为不想面对东北
505 准备大量收购
后来不管是买卖瓷器还是茶叶、亦或者是琉璃制品,交割的财物当中,都有不少粮食。
如果年景一般,粮食要也就要了。现在不行,大明的粮食还消化不掉,他们的粮食全部暂停。兴许,断了外来的粮食,大明自己产的也就是刚够。
“南洋运来的粮食”
方书安有些诧异,他倒是记得曾经和张田余他们说过,要求南洋商队来交割货物的时候,除了用白香料外,还要用粮食交换。
大明现在还没有多余的精力,亲自去南洋种粮食。
在那里,维护种植园的话,需要手上有军队,大多数时候,都是靠着暴力来说话。
没有强硬的后盾,想要维持住种植园的日常经营,现在看起来很难。
不过么,那里都是一年三熟的极好条件,浪费掉实在是可惜。
反正大明也是习惯性缺少粮食,以后需要消耗粮食的地方还有很多,除了日常食用,很多工业原料需要用到粮食。
自产粮食用做吃食,进口粮用作工业化生产,这便是方书安的计划。
也正是如此,那些手里没有什么粮食的商队,便在南洋经营起种植园。
对于他们来说,倒也合适,大明给他们的粮食价格,会比自产的粮食低些。
但是那比直接付银子来的划算。
毕竟南洋粮食的生长周期短,即使品质上会差一些,单位产量大,土地周转率也高。
整体生产成本,要比大明的低上不少,即便是算上交易税收等,到岸价格也会比自产粮食要低一些。
因为他们的口味差,质量也差点,并且经过长途海运,含水量要高、霉变概率也会增加不少。
是以,大部分时候,南洋运来的粮食,都是下层百姓才会购买,或者是加工成其他半成品、成品拿来贩卖。
真正的工业化使用,尚未展开。
“爷爷,这个不能停,现在南洋商人们,好不容易养成种植粮食的习惯,如果他们因为我们的拒收,而放弃种植粮食,以后再让他们拿起来,那可就是困难了。所以啊,此事稍安勿躁,还是要坚持的,我们有办法解决,粮食多余的问题。”
种植园本身就是个附加值比较低的事情,尤其是南洋的种植园,种植香料等热带产物,附加值比粮食高到哪里去。
要不是因为大明非要求交割货物当中有粮食,他们傻掉才会去主动种植粮食。
进口粮食的事情,真的不能停止,毕竟,从方书安的角度来说,里边不仅仅是有粮食安全的有效补充,更有着其他的战略意图在其中。
那些对头们,不明白当中的重要含义,当然了,即使明白,他们也不见的会认同方书安的做法。
毕竟,在更多人的观念里,方家就是靠着方从哲做首辅,才能成为富甲一方的存在。
他们忽略了,方书安为大明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也忽略了,方家商队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
……
张氏会馆,原本之张田余家族经营的一个会馆,专门供张家的生意伙伴以及自己商号和商队的人谈事情。
但是从张家二度崛起之后,便成为他们商业联盟的另一处集会场合。
能公开的事情,或者是有意要公开的事情,一般都在此地进行。
那些需要保密事情,一般会选在张府或者是方家别院来举行。
而此次,正是商议关于粮食的事情。
里边的事情,大家也都明白,但是具体的细节,小成员们就不是很清楚了。
按照他们一些人小范围通气后的猜测,应当是和交易的事情有关。
&
506 大规模酿酒!
“张爷,粮食现在的价,可是一日三变啊,前几日还有交易量,现在,大连锁粮店,都已经不进货了。”
“不进货还算好的,有几个粮商正在闹着退货,据说是因为他们成交价订的早,即便是商号给他们砍了两成,已然是卖一斤,赔一斤。”
“退货都是有良心,有几家直接要求退钱,按照成交价格退钱,要是不退的话,他们就换一家采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