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不过……

    转念一想,酒庄要是被限制卖酒三个月,那真的就完蛋了!

    对于方书安等人的情况,东林党诸人清楚的很。当初为了要维持住粮食的价格,他们吃进去不知道多少粮食。

    并且还是在有些人刻意将南洋粮食运来的情况下,那些商人们组成的联盟,恐怕买进的粮食,已经装满大小仓库!

    如果说那些新出现的酒庄能大卖,或许能减轻不少压力。

    将粮食变成酒,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缠上利润的事情。

    是以当那些人将酒摆出来的时候,东林党诸人觉得他们的似乎又要发一笔财。

    但是啊,现在的意思,似乎,发财是没可能,能否活下去,都还两说。

    “三个月,不可能坚持住三个月,他们收购粮食花了天价,现在看看从何处是能找到救兵!”钱谦益咬着牙说到。

    “救兵那怕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房可壮不相信,现在的局面,还有傻子会将钱扔进他们搞的坑里。

    “看来,此番我们是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等着他们倒下即可。”钱谦益想想,似乎真不需要他们动手。

    “我也是如此认为,最好是让他们撑不住以后,内部再有矛盾,那样就是想成为一块铁板,都是不可能之事。”

    房可壮保持同样的观点,现在能保持局面就是最好的情况。

    如果让他们意识到,外边有人做对的话,没准会让他们再度联合起来,对付别人。

    所以啊,越是没有外部的威胁,他们便越会在内部的困难下,渐渐发展出互相的不信任。

    那样,对于东林党人来说,原本十分困难的事情,便能不费吹灰之力,便将事情解决!

    事实上,房可壮和钱谦益的想法,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而是代表了一类人的看法。

    &nb




526 易卜拉新的决定
    胖子崔大福早就看出了易卜拉新的纠结,而他们要找的,就是这样纠结的人。

    至于原因么,反正他是不清楚,上边让干,就这么干。

    这两年没学会别的,只要是上边让干,就去干,最后基本都沾了便宜。

    那些犹犹豫豫之人,却是各种错过。

    瘦子庞大海在一旁舔一把小火说着,“易老板,要三思而后行啊,别急着做决定。没事,咱们的买卖,不是非要强求您干。要是不方便,直说就行,东西还算不错,找别人家,问题不大,您不要有心理负担。”

    一番话说将下来,像是个不愁卖的买卖。之所以找易卜拉新,是因为关系好,或者是处于某些目的考虑。

    易卜拉新在大明几十年,从他做水手的时候,就跟这些大明商人打交道,不过,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现在还搞不清楚。

    谁知道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脑子,为何大明商人能琢磨出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要说那酒,只要运过去,利润肯定惊人,先不说远在西边威尼斯那些人,就是在奥斯曼都能卖出极好的价钱。

    至于在果阿,那些佛郎机人肯定也喜欢。

    虽然奥斯曼与自己的信仰差不多,但是在奥斯曼,饮酒并不是大问题。

    尽管易卜拉新无法在自己的母国贩卖那些酒,销路却是不差。

    只要自己不喝,应当就没有影响吧。

    至少,这样也不违背教义啊。

    而且,退一步不说,如果自己不接这一单买卖,再被其他商人,尤其是那些闻着味道的佛郎机商人知道。

    如果那样的话,对于自家商队将会是严重的打击,此刻尼德兰商船开始在南洋坐大,再有此前就强横的佛郎机商船队,它们两者不管是谁能拿到这些白酒贸易的订单,都将会对自己的实力有极大提升。

    很明显,面前的这两人,并不知道南洋商船的形势。他们来找自己,也还是因为惯性思维。毕竟几百年来,波斯商人和巴格达商人,一直是南洋的主力商队。

    远在西边的威尼斯商人,过不来。

    而佛郎机商人崛起还不到五十年,尼德兰商人更是二十年都还没有。

    易卜拉新在权衡利弊,对面两人何尝不是在利用心理战术呢

    崔大福和庞大海的双簧,自然也是在营造一种假象,好像真的不缺人买的氛围。

    上头说过,现在南洋上商船队的势力复杂,既有老牌的波斯人,也有新崛起的佛郎机和尼德兰人。

    若是单纯的要卖高价,自然是尼德兰人合适,因为他们首先是纯粹的商人,基本上很少有附加的政治诉求在其中。

    其次的选择是波斯商人,毕竟他们在华夏土地上经营超过四五百年,和奥斯曼算起来也能说是同气连枝。

    最差的选择才是佛郎机人,不论怎么说,他们多多少少都有野心。

    不过从另一个层面选择,尤其是涉及到稳定的问题,还是要说易卜拉新等人。

    毕竟波斯商人枝繁叶茂,实力雄厚,距离他们的大本营也近。

    尼德兰商人虽然纯粹,但是时间短,整体实力要差,能不能维持白酒的运输,还是个问题。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易卜拉新还是作出决定。

    “二位老板,我此番船队还有三成空仓,先将这些装上,到泉州让长老们看一看,如果没有问题,最初不出一个月,就有答复,如何”

    按理说,一个月的时间,不算长。

    但是上头给他俩的时间可没有那么多,所以还是要先拿到确定的方案,要是等一个月再出货,那造成的影响不知道多大。

    “易老板,您的心思我们能明白,但是,真要是等一个月,怕是没那么多时间。东西是不是好东西,您也算是亲眼见过了。

    咱们两个虽然在杭州有些名气,但是在大明还排不上号。要知道,要不是因为国丧,这些酒根本就没可能卖给外地。本来吧,大部分是要拉到北疆,与那些蒙古人交易。可能你们不了解,蒙古人对好酒的渴望,全天下都找不到几个。”

    易卜拉新知道现在面临的情况,这也是他为何要等一个月的原因。“蒙古草原上都是荒无人烟的草地,那里的贵人们才多点人,他们穷困潦倒,可是饮不起!”

    得益于当年蒙古西征,中东和西亚国家,都知道蒙古帝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但是么,今时不同往日,蒙古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横跨万里的大帝国了。

    “易老板你可能有些时日没去过北边,这么说吧,两年来,蒙古自平民以上,兜里的钱猛地就多了起来。

    “他们会有钱难道是牛羊大丰收了”易卜拉新不太相信,那些蒙古人怎么会有发家致富的路子

    “倒是也差不多,尼德兰商人们一舱一舱卖的羊毛布,就跟他们有关。”

    “什么你是说……真的”

    易卜拉新再也坐不住了,羊毛布有多火,他是真的没想到。

    按照波斯的气候,对于羊毛布的需求有限,谁知道那些威尼斯商人和尼德兰商人看见之后,疯了!

    对羊毛布的渴望,直接促成尼德兰商队不远万里越过果阿,越过泉州,直接到杭州来接货。

    要知道,此前他们大多是在果阿以西活动,了不起能到南洋诸岛上去收购香料。

    就算在满刺加和淡马锡落脚的时候都少的多。

    直接到大明,也是在广州和泉州,深入到杭州,还是羊毛布的主要功劳。

    “原来那些羊毛布和草原有着重要的关系,那么看起来蒙古人真是富了。富了好啊,有钱好,省的他们再去打打杀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蒙古人弯弓上马。”

    易卜拉新作为中东人,当然知道蒙古西征的影响有多大。

    要是没有窝阔台的兵马,或许他们现在的国名还叫绿衣大食。

    “易老板,话已至此,您可是想好了啊。过了这村就没这店,要是你们现在不上手,下次再想进来,那可就不是现在,咱们俩给您谈。到时候,不管进了谁的嘴,再想出来可是不易。”

    崔大福说到。

    进嘴的东西,当然没有人愿意撒嘴。

    比如说尼德兰人对于羊毛布的把持,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看好这些厚实的布料。

    谁能想到,会在西边引起强烈的反应

    现在又有酒摆在面前,易卜拉新的国家虽然不会大量消耗,但是他明白,这些好品质的酒,价格还不贵,定然会崛起!

    据他所知,那些盘踞在果阿和马六甲的佛郎机人,最喜欢美酒。

    相比大明提供的纯净白酒,那些都是什么东西,浑不拉几的样子,过滤多少遍都没有办法做到纯净!

    再看看大明的这些白酒,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样的配方。

    每一滴都像是清水一样!

    难怪他们敢于叫自己的东西叫做白酒,并且啊,还有不同品种。

    有入口辛辣但是绝对够劲够香醇的京华醉,有入口绵柔香气悠长令人回味的醉美人,还有入口香甜十分带着果味的醉花阴。

    总之,易卜拉新相信,这几种酒,都能在市场上找到他们的需求人群。

    并且会是爱上就不会放手的那种!

    关于运送美酒,其实不是难题。

    因为自从大航海以来,运输酒水是最先得到解决的问题。

    因为在很多时候,酒水都是作为饮用水替代者的身份出现的。

    说起来,还是因为卫生情况差。

    文艺复兴开始以后,虽然欧洲人都在努力的改善卫生环境,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效果并不明显。

    水污染的情况,十分普遍。

    而民众如果引用生水的话,感染病菌的概率很高。

    &nb



527 一发入魂
    蒙古草原,昼夜温差大,尤其是牧草枯黄以后,九月便开始飞雪。夜里面,不饮上些能发热的烧酒,人都要冻抽抽了。

    此次大明商队带来的烧酒,品质极佳不说,售价还十分亲民,从几文到几十文都有。

    让贵人们去喝几文钱的酒,不现实。同样的,让牧民们喝几十文、上百文的酒,同样不现实。

    闻风而动的蒙古商人们,都涌向了张家口,据说在那里,大明北向的大商户,刘大康在等着他们。

    刘大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挂钩蒙古草原的种种财富。

    算起来,他也是宣府老人了。

    以前吧,也就是做一些小买卖,被晋商压制之下,没有什么大动作。

    但是从晋商在粮食大战中败退以后,北方与蒙古的交易,渐渐转到刘大康的手下。

    他和张田余的沟通极为顺畅,也是晋商一派天生的敌人,做起事来合适且妥当。

    再加上还有些工坊也在宣府,刘老板渐渐成为口内外数一数二的商人。

    当然了,这并不是他机会把握的准,归根到底还是抱住方书安和张田宇两人的大腿。

    在大明,谁不知道,做买卖抓住他两人,只要跟着走,断然没有失败的道理。

    前往张家口的大道上,数骑纵横,掀起一面尘幕。

    巴达礼很着急,因为最近科尔沁的地位越来越不重要了。

    也不是说不重要,因为本来比人家虎墩兔那里就差上一些档次。

    所以就更加要在其他的地方努力,争取迎头赶上,比如说提前一些时间赶到。

    喀尔喀比起科尔沁,和大明的关系要更好。

    要是仅仅喀尔喀也就算了,他们争不过,但是看现在的意思,就连其他一些部族的的贸易额也要追上科尔沁。

    凭什么

    “扑尔盖兄弟,你们来的够早啊。”

    巴达礼赶到张家口约定好的酒楼时候,发现喀尔喀的使者——扑尔盖,已经到了。

    千算万算,还是没想到,巴达礼要到的更早。

    侧面也能说出来,人们对于烧酒的事情,是多么重视。

    “大王子,您来的有些晚啊。”扑尔盖说到。

    “不敢和你们比,你们到底是近,我们要远得多。”巴达礼一边说着,一边找到自己的位置。

    等他看看四周,似乎没有几个其他人,尤其是正在和他们竞争的几个部族,他们的代表似乎都没来。

    “扑尔盖,那几个人怎么不在”他嘴向一边呶呶,指向空出来的位置。“按照习惯,他们到的不是都挺早”

    “大王子,您可能不清楚,此番,来的人并不多,总共也就咱们四家。”扑尔盖小声解释着。

    “只有四家啊,难怪没有他们……”巴达礼学着汉人捋着自己胡子。

    不过这样一个动作,在扑尔盖眼里,更加表现出了巴达礼强作镇定的心理。

    那样捋胡子的动作,都是上年纪的长者才会做出来。巴达礼不过三十岁上下,做起来怎么看都不协调。

    即便是因为他常年在草原奔波,看起来和关内四十余岁之人差不多。

    “难道说,这次的意思,是几家平分,而不是像原来一样,找到多个代理”

    巴达礼想着,突然想起来什么,如果来的人少,那么看来就不是让几个部族合一个,最后分成四五个代理完事。
1...209210211212213...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