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泰昌拿着一本奏章,狠狠的扔到林如楚站的面前。

    工部尚书一般很少参加内阁会议,他不是内阁成员,即便是在六部当中,位置也就比礼部好一点点。

    这次不同,因为有修建三大殿的事情,并且涉及到金丝楠木引起的反应,必须要将他喊来,还有别的高官,算是内阁扩大会议。

    林如楚那个冤枉啊,此事虽然涉及到工部,虽然涉及到下边的人,但是他是一点都不清楚。

    “陛下,此事当中定有蹊跷,请容臣去调查。”表面如此说,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此事定然是他那些下属从中捣乱。

    金丝楠木涉及到几百万两的大生意,那些人要是不从中牟利,天底下没有一个人相信。

    为了要让朝廷改变想法,那些人只有出此下策。看上去是比较完美的行为,有基层官员的抱怨,有百姓们的沸反盈天,还有御史们的讨伐。

    只要泰昌稍微动摇一点,就有可能成功。

    可惜啊,御史究竟是御史,他只能做普通的御史,却无法经历带节奏的过程。

    不过,也有可能,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被利用,却还心安理得。在他们的眼里,为民请命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事情,只要有机会努力向上爬才是正道。

    凡是正经点的御史,谁看不出来,背后是有人在弄鬼。

    只有不正经的御史,才想着办法,要混水摸鱼。

    相差十倍的价钱,即便是御史再傻,只要他没有私心,也知道该支持谁。

    “凡就三大殿上书的御史,只要是说金丝楠好的,一律记录在册,五年之内,不得升迁!”

    泰昌震怒,直接下达旨意。

    按理说,不能这样堵住御史们的嘴,最起码内阁肯定不会通过。

    但是这次不同,吏部赵焕应诺之后,没有一个人反对。

    不管是方从哲、李汝华,还是徐光启,都认为就应该这样干。

    不过,身为左都御史的李鋕还是站出来说到,“陛下,御史干的就是上书谏言的事情,因言获罪,不应当啊。”

    泰昌还没说话,方从哲站出来回答,“李大人,此事可不能怪陛下之令。那些人是否心怀鬼胎,你一清二楚。改用水泥之后,能省下六七百万两白银,那些钱干什么不好,为何要浪费在金丝楠木上?此番陛下没有追究你失察之罪,已经是意外之恩。还不赶快谢过陛下,难道等着要再去追查吗?”

    李鋕同样是浙党的成员,此刻他其实很为难。

    身为左都御史,不为御史们说话,那肯定不行,当官的不给属下说话,以后谁还跟着当官的人混?

    但是他明知道背后有什么不可言明的交易,却又不得不说,那是官场惯性带来的原因。

    至于另一件,则是身为浙党二把手,方从哲提拔他上来的原因,就是要把握好督察院,现在看来,基本上效果有限。已经三番五次,让方从哲成为御史的攻击目标。

    以至于浙党都有些迷,究竟李鋕和方从哲两人,究竟是唱一出什么戏?难道是不让皇帝怀疑他们的关系么?

    兵部尚书崔景荣和礼部尚书何宗彦,两人在一旁小声嘟囔着。

    此时和他俩关系差不多最小,是以他们没有站着很靠前。

    “何大人,现在说来说去,好像仍旧没有解决金丝楠木的事情,那该如何是好?即便是最后真的不用,那些做金丝楠木的百姓和商人们,难道真的要饿死?”崔景荣发现,还没有人真正提出要怎么安置金丝楠木产业。

    “谁说不是呢,原来它们都是只供给皇家,一般人家也不能用,如果不说好的话,还真有可能发生饿死人之事。”

    何宗彦同样有些担心,虽说能省出几百万两,但是那些从事金丝楠木之人,绝对会是致命打击。

    如果真要是发生饿死人的事情,还会遭遇一波民意汹涌。

    “还有这本奏章,说什么,金丝楠木是祖宗的事情,不可轻易更改,更改之后会伤到大明的气运。这人是谁,朕要当面问问他,说祖宗的事情不能更改,那么好,当年太祖爷的律令,贪墨超过六十两白银就要剥皮萱草的事情,要不要恢复?”

    大明的皇帝们啊,都一个共同的法宝,那就是太祖爷留下的剥皮萱草。

    只要是他们想要改革或者是变法遇到困难,被老顽固们阻挡,就会拿出来剥皮萱草的法案。

    不是说祖宗之法不能改变么?那么好,恢复一下那个法律试试?

    所以很多时候,那条法令都能将大臣们怼的无话可说。

    剥皮萱草的事情都能改变,那么还有几个事情是不能改变?

    别人在前边吵,他俩在后边小声嘀咕,按理说不容易被发现。

    但是泰昌也正头疼着,看见他们两个,便说道。

    “何大人,崔大人,你们两个在说什么,让大家伙听听。”

    正要继续说话的崔景荣,刚好被点到,只有笑呵呵的回答,“回禀陛下,我与何大人,刚才才讨论一个细节。不过不影响大局,似乎不说也可。”

    方从哲说道,“若是关于三大殿的细节,那边说出来让诸位听听,现在正是各抒己见的时候,怎么能够藏着掖着。”

    “是,阁老发话,那么臣便说说。我们刚才讨论的是金丝楠木产业的问题,此前一直在说,金丝楠木的成本能够大幅压缩。但是好像从来没有提到,如果真的不使用,那么整个产业上边的工人们该当如何安置?”

    这……

    别人一听,还真是,此前一直在说,应该降低花销,可是那些工人们该怎么办?

    金丝楠木因为本身极为贵重,所以一直被限制使用,除了皇家,一般人坚决不允许使用。

    所以,如果三大殿放弃,那么金丝楠木也就没有了市场。

    几万人没有饭吃,还不会别的手艺,真是个难题。

    不过,烦恼的是方从哲和李汝华外之人,他们两个并没有陷入思考当中。

    或许是,阁老已经考虑过?

    崔景荣和何宗彦互相看看,似乎都是有些惊奇。

    “两位大人不知,金丝楠木本身就是上好的木料,与黄花梨和小叶紫檀一样,如果不用来作为柱子,制作家具也是一等一的木料。朝廷如果不选用整根金丝楠木作为柱子,只要允许民间使用,会有更大的楠木使用量发展起来。”

    对于金丝楠木的使用,方书安已经和老方以及李汝华做过探讨。

    那么好的木材,以前只用来做柱子,那是极大的浪费。

    整张黄花梨的桌子,现在的价格已经十分可观。如果是使用更加珍贵的金丝楠木,价格可想而知。

    所以,老方和李汝华才不担心整个行业的饭碗。

    李汝华适时补充道,“两位大人可能不了解,在福建和两广,红木家具是一等一的存在,红木当中,只要有红酸枝、大叶紫檀、小叶紫檀、黄花梨,几种材料的价格依次增加,他们是富裕人家的首选。

    如果金丝楠木能够放开使用,那么这些木料都将闪开,将木料之王的位置拱手让出。皇宫修修补补,每年用的都是大料,当中产生的人工十分有限。如果让它在流通环节,会有更多的从而有人员加入其中。”

    老方简单说了说金丝楠的可能性,李汝华则更加具体的进行了分析。

    两人说完,轮到别人叹气。

    内阁这几个老狐狸,早就将事情研究的透彻,这也就更能说明,那些挡路之人是多么的自不量力!

    只不过,他们讨论的热闹,却和外边联系不到一起。

    正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王安听见太监耳语,便皱着眉到泰昌耳边嘀咕。

    几个官员看见,知道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要不然给王安几个胆子,他也不敢打扰官员们讨论事情。

    泰昌愤怒的拍着桌子,“岂有此理,咱们在此给他们讨论出路,那些人倒好,在下边捣乱!”

    原来,有些金丝楠木从业人员,因为心里慌张,便联系通州码头工人,一起闹事。

    一群人封锁、码头,打出旗号,严惩破坏祖宗风水的贪官!

    罢工和示威,影响不小。

    有几个大的棉花仓库还被烧了,附近的一些仓库也受到牵连。

    “你们看看,背后若是没有人捣乱,朕这皇位给他坐!”

    泰昌很少如此愤怒,竟然说出皇位的事情!

    吓得官员们连忙行礼,“陛下息怒,臣等马上彻查!”

    皇帝都喊出来让出自己座位的口号了,众人可不敢再耽搁。

    “不用那么严重,阁老,只要将两种材料的差价公示出来,印在邸报上,我相信,那些人绝对不敢再蹦跶。”

    “你啊你,还是你这计策厉害,杀人诛心啊!”

    。

    (iishu)是,,,,!




563 蹊跷的火灾
    【】(iishu),

    通州码头刁民聚集还有库房闹事,是皇帝钦点的案子。

    洪承畴不敢怠慢,亲自带人调查。

    最近一段时间,洪承畴和通州码头的缘分不浅,经常有案子涉及到这边。

    他们赶到的时候,场面与传说中完不一样。

    都说这里暴民聚集,并且是火焰连天。可是他们到了以后,就没有看见几个人毛,至于大火,基本上也都灭了,有一些顺天府的衙役们在恢复秩序。

    洪承畴此番带的人不多,不过都是精锐,手下的齐大力和王京乐,是狠厉角色,不少大案要案都出自他们之手。

    此次前来,顺天府负责维持秩序,他们是来调查背后主使。

    “大人,那些暴民们,一个都没看见。”王京乐比较直,一路走来,没有看见半个闹事的百姓。

    “老王,你没看见那些个告示么。陛下说了,不用金丝楠木,省下六百万两白银。此前他们不知道,被人利用,现在知道事实,谁会跟着他们胡闹。我还听说,那些带头的御史们,家里都被人泼了大粪,墙上还用大漆泼洒的乱七八糟,那叫一个惨。”

    “怪得了谁,他么愿意作死,这不是得偿所愿?”

    两人办案能力有,但是废话也多。

    “你们好好查看,莫要放过细节。”洪承畴知道他们的脾性,说到。

    “是,大人。”两人齐声称诺。

    几个人眼看此处没有什么可看的,决定换个地方。

    “暴民们走了,我们是否去过火的库房看看,那里应当会有些线索。”

    找不到闹事之人,先从火灾查起来,应当会快一些。

    他们赶到火场的时候,发现另一些人也在,他们不是顺天府之人,但是吧,也算是老相识,此前见识过。

    这些人到的早,已经在勘察。

    王京乐小心的挪过来,“大人,他们来了,六扇门那帮人。”

    六扇门,本意不过是对三法司衙门的称呼。

    但是在万历年间,先后发生梃击案等案件,万历便组织一些人,专门对重大刑事案件进行调查。

    他们不属于锦衣卫,不属于东厂,和三法司有有着关系,大部分都是刑部大理寺抽调过去之人,并且武艺高超,不少人都有一手绝活。

    于是不知道怎么叫的,便用六扇门代替。

    “我看见了,想不到,这次连他们也都惊动。”齐大力凑近了说到。

    “干好咱们的,陛下震怒的事情,动用他们也是平常。”

    六扇门出现,就是为了帮助万历解决一些疑难杂症,现在他们出面,并不出意外。

    洪承畴没有去找他们,却不影响他们过来。

    “洪大人,你们也来调查?”六扇门小头领,冷削恶冷冰冰的打招呼。

    “冷大人也在,我们奉上官之命,来看看有何线索。”

    “那便祝洪大人早日破案,我等先走了,告辞。”冷削恶打完招呼,带着人便走了。

    六扇门之人向来自视甚高,莫说是刑部十三法司,就是锦衣卫和东厂这样令人闻风丧胆的部门,在六扇门眼里,也不过是办一些别人不方便的案子,只有六扇门专门来办大案要案,尤其是涉及到江湖纷争的事情。

    金丝楠木背后涉及到商会,也涉及到民间一些大的团体,说起来,他们参与也是情理当中。

    齐大力看不惯他们目中无人的样子,啐了一口,“狗眼看人低的东西,他们才六品,跟您差着两级,还真把自己当盘菜。”

    六扇门的冷削恶,官职并不高,也就是正六品。而作为刑部郎中的洪承畴,是正五品官员。

    要不是刑部郎中的地位有些特别,他根本就不可能出来办案,也算是级别不小的官。

    王京乐咂咂嘴,“谁让人家原来都能直接面圣呢?咱们十三司可没有如此待遇,正五品在人家眼里,或许就是小官吧。”

    洪承畴听他们说的阴阳怪气,一人踹了一脚,“就你们话多,给老子干活去,在我面前唧唧歪歪,想干什么?”

    其实王京乐和齐大力潜在的意思,洪承畴知道。

    六扇门的兴起,是万历皇帝搞的事情。

    现在万历和当初的首辅都不在了,六扇门也不是当初的强势,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和他们硬杠。

    不过胥吏就是胥吏,想的不够深远。虽说刑部郎中们升迁的概率不大,但那不代表没有。谁都知道六扇门是个暂时的机构,说不定哪天就会撤销,他洪承畴为何要去做第一个吃包子的人?
1...241242243244245...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