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让他们继续目中无人,就是迟早会有人来收拾。

    越是想要他们摔得重,现在就要抬得越高……

    如此道理,两个胥吏难道不明白?

    两人吃了一脚,效率突然高了起来,可能就是不打不中用?

    “大人有些奇怪啊。”王京乐看了看四周,回来说到。

    “说说。”洪承畴一边看着地上燃烧的痕迹,一边说到。

    “您看看顺天府圈起来这一块,十分有意思。”

    王京乐指着地面的痕迹,向远方延伸,如果画一条延长线的话,便发现事情不简单。

    再从另一个区域划过去,画出一块地方,能看出比较清楚的界限。

    齐大力和洪承畴跟着过去,都看出来异样。

    他们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棉花库房烧的一干二净。而其他库房,看上去也烧了,过火面积却很是敷衍,给人的感觉只是意思意思,甚至于有些潦草。

    “大人,事情蹊跷了,您看,几个棉花库房中间,隔着防火墙,现在又不是大风天气,火苗想要过去,根本不不可能。”齐大力看出来些端倪说到。

    “对,挨着棉花库那么近的麻库,半点问题都没有,真是稀奇。麻虽然没有棉花烧的快,但是它本身油脂含量高,更容易持续燃烧才是。”王京乐试着分析。

    棉麻都是容易过火的东西,又都是纺织品的主要原料。

    相比之下,此处并非是棉麻加工的主要产地,但是么,此处的仓库确实北方最大的棉麻储备库。

    如果这里的棉花有异样,肯定会影响……

    洪承畴正在思考着,突然察觉出不对劲。

    “谁!”他喊道。

    就听见边上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有人在跑!

    齐大力迅疾弹了出去,追上前。

    “你也过去。”洪承畴命令王京乐道。

    后者听命之后跟过去。

    没有多久,他还在勘察现场,两人前后脚回来了,只不过双双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看上去便是没有完成任务。

    “那厮非是普通人,我的脚力算是快的,根本追不上他。”齐大力掏出水壶,喝上一口水后,擦着嘴说道。

    “绝对是高手,大力的脚程,六扇门那几个高手都不见得能甩掉。今日追那人,却让他们溜的无影踪。”王京乐叹口气,十分无奈。

    他们两个联手,很久没有让敌人逃走过了。

    “可有其他发现?”洪承畴并不纠结,能发现有人跟踪,就说明事情不简单。

    越是高手,越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这让他十分兴奋,已有一阵子没有见过让人有兴趣的案件了。

    此次从普通的刁民闹事到仓库失火,居然能挖出背后有人,那就很有意思。

    “大人,看来有人在耍弄奸计啊。”齐大力难得深入进行思考。

    “你也知道动脑子了,那是好事。说说吧,还有什么发现?”洪承畴敲敲齐大力的脑壳问道。

    “啊,对了,我发现此物。”齐大力突然想起什么,掏出一个东西。

    “你啊你,不说是不都都忘了,下次记得长点脑子。”王京乐看见他才想起,也拿巴掌打他的脑子。

    “老王,不能打了,再打我下次更傻。”

    齐大力这么一说,王京乐乐了,“你好知道,自己注意点。”

    两人开着玩笑,洪承畴看着眼前的东西,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此人不是个探子,也不是长期做如此事情之人。”

    “那他是否故意丢下的?”王京乐问道。

    “不会,虽不值钱,但是磨的黝黑发亮,定然不是普通东西,有可能是信物之类。若是普通探子,自不会将信物带在身上。”

    “信物?”王京乐接过那个东西,仔细的看看,别说,真的像是荷包之类的东西。

    但是,上边的图案和文字,出卖了它。

    “看样子,是西域人啊。”他笑道。

    “也不见得,有些蒙古人,也用类似的文字和符号。”洪承畴拿到那个物件,便看出了来源。

    根据上边图案的风格,应当不是喀尔喀或者科尔沁的东西,极有可能是西北或者西域那边过来的人物。

    “他们来干什么?”齐大力有些纳闷,那些西域人或者西北人,很少犯事,都是在做买卖。

    平日里,要比喀尔喀和科尔沁诸部低调多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我听说过,西域那边有些地方适合产棉花。但是他们产量又不大,如果是他们放火烧的,虽然暂时能拉高价格,但是最大的受益人,明显不是他们。”

    洪承畴对于大明的棉花来源,还是比较清楚。

    如今,松江地区是大明第一大棉花产地,西北那里虽然也有人,但是规模要小上很多。

    即便是将这几个重要库房的货烧掉,便宜的还不是他们。

    现场调查完毕,几人获得不少信息。

    回去的路上,他们刚好路过一堆人在堵着户宅子,骂个不休。

    “老哥,怎么回事?”王京乐知趣的前去打听。

    老者一回头,看见是个捕快,当即说到,“哎吆,是官爷。好教您知道,这是个御史,听闻上书说了,必须要用金丝楠木造大殿,据说,就是他怂恿的那些人去库房闹事。这下倒好,人们知道是他带头干的,都来了,泼大粪的泼大粪,泼生漆的泼生漆,我看啊,他们是别想好。这人啊,好好做人不行吗?非要收别人的黑心钱,把几百万两国库银子都花出去,真是不要脸!”

    老汉边说边骂,王京乐感觉他的唾沫星子都要喷到身上。

    将情况和洪承畴一说,洪并不想管,带着人走了。

    此事乃是治安问题,说到天是顺天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必须要他们出面的重案大案,再者说,他们也是有些不忿。

    那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真是不要脸,几百万两的银子啊。也不知道收了多少好处,要给那些人站队。

    现在倒好邸报发出去之后,百姓们都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下,那些人们都知道自己被卑鄙小人利用,于是都反过来找麻烦。

    此事,再正常不过了,既然想要利用裹挟民意,就要接受他的反噬。

    洪承畴在忙着破案,张田余等人也没闲着。

    朝廷除了在邸报中公布金丝楠的前因后果之后,还允许民间使用和销售。

    此事对于木材和家居行业来说,是了不得的事情。

    以前,不是没有人用,不过因为皇家限制,人们即便是用他加工,也要遮遮掩掩,不敢明说。

    所以嘛,那个时候,金丝楠木虽然贵重,在民间却卖不上价。现在,能光明正大的使用,价格体系自然不能和原来一样,至少也要堂而皇之的摆出来。

    若是论贵重产品的销售,满大明没有人能比得上张田余和林月华,甚至于自信点,放眼天下,无人出其右。

    “此次金丝楠木放开,将是极大利好,不过几位老板一定要注意,千万不敢超出尺寸,到时候有人找麻烦,影响很大。”

    朝廷虽然放开民间使用和销售,但是规定尺寸,不能使用超过尺寸的大料。

    “既然是放开使用,那索性就面开房,为何还要遮遮掩掩?”有个家具掌柜说到。

    “我觉的还好啊,这也算是一次进步,以前都是直接禁止掉一个颜色,现在至少让我们使用,知足吧。

    方才说话之人听他一说,想了想便坐下。

    说起来也是,有些颜色和图案,到现在都是皇家使用。

    金丝楠木能开开口子,已经是重大的改善,不能再强求更多。

    “现在就等着看看,西南的报价是多少了,如果合适,我们这就采购。对于商人来说,卖给谁都是挣钱,卖给皇家他们拿得不一定多,只要合理,我就拿下。”

    “那是,秦老板,他们不给你,还能给谁。北派雕工,天下就是你家,黄花梨的东西,经过你们家,能高一倍,就这还抢着买,那是真本事。”

    。

    (iishu)是,,,,!




564 规划西北
    【】(iishu),

    “嗨,你们也别这么说,谁家里还没几个人物。我弄不好啊,要碰壁,到时候哥几个记得顶上。”

    不管事情怎样,至少秦老板嘴上说的大气。实际情况也不由得他做更多的想法,其实他很清楚,那些木料商人,不见得会给他。

    毕竟按照过往经历,他并没有和西南木材商人打过交道,此前主要来源在海南,金丝楠他从来没打过交道。

    这次来张田余处,其实也是受到他们商业联盟的启发。

    现在张田余和林家两家为首,联合起来众多商户形成的联盟,能够很好的进行分配和内部竞争。将原本杂乱无序的事情理顺的条理分明。

    两相比较,家居行业没有大商会,没有人居中协调,导致的结果就是以前经常内部打架,弄得十分难堪。

    有先例之后,人们自然而然的便想要抄作业。学着他们组建类似的联盟不就是了,至少能减少内耗。

    选择来张家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们名声在外,而且利害关系不多。

    张田余虽然家具生意不多,但是他现在在京城商人当中的地位,那是相当超然。

    一众商人过来,也是借着他的名气,给整个行业立个规矩。要是他们一窝蜂的扑上去,不知道那抬价成什么样。

    金丝楠木是好东西,确实比黄花梨等木材还有前景,但是都扑上去,原材料大涨将是必然。

    现在好了,大家前后脚过去,至少不会打成狗。

    人走的差不多,张田余准备起身离开,最后一个商人突然说到,“张老板,最近棉花库失火,你们的羊毛布,需求量恐怕要大些。”

    “放心,我们放大供货,天杀的,不知道谁,想起来去烧棉花。”

    有了羊毛布以后,百姓特别是富户对于棉花的需求有所下降。

    但是作为重要的保暖来源,棉花也有他独到的地位,比如说被窝铺盖等等,还是要棉花。

    有些严寒条件下的大衣,还是要填充棉花。

    所以此次失火的影响,还是不小,那里集中了京城或者说是京城周围大宗棉花,等到入冷之前,只怕会有一次涨价。

    ……

    方书安看着各方面汇集来的信息,皱着眉头,这些都是李尽忠汇总而来。

    李尽忠自打新婚之后,很少出门,此番破天荒的也是因为一些小道消息。

    尽管是小道消息,联系起来还是能让人浮想联翩,因此他还是拿了过来,小消息汇总在一起,或许就是真实情况。即便不是部实情,也能认识的七七八八。

    “看来,西北真的有异动了?”

    方书安放下手里的东西,抬头说道。

    “看样子,应当是真的。这下子,你从西北调人的希望可就破灭了。”李尽忠颇为无奈,他知道方书安的计划,是要从西北和西南抽调一些军队,组成新的建筑施工队,为后期的建筑积攒队伍。

    命令都写好了,就差去执行,没有想到接二连三的收到棉花被烧和西北有战事的消息。

    “其实,想来想去,也是正常。以前兀良哈部会和喀尔喀以及科尔沁有联络,想办法从他们手中获取必备的物资。

    如今,两部与大明走的很近,但是兀良哈却迟迟不想靠近我们。不和我们亲近不要紧,但是喀尔喀和科尔沁不傻,他们不想和兀良哈的关系影响自己和大明的关系,于是就断绝往来。

    换做是以往,兀良哈没准就要来硬的。但是现在两部都很强势,兀良哈占不得便宜,只好向西用兵。”

    李尽忠分析着西北的情况,介绍下目前的可能性。

    “兀良哈是因为物资短缺?”方书安问道。

    “据说是的,去年他们储备的粮食不多,很多牛羊冻死,吃不完又没有出路,到今年秋天如果还不想办法,冬天就有人要饿死。”

    冬天一年比一年冷,方书安是知道的。草原上每年都会冻死很多牛羊,往年喀尔喀和科尔沁也不例外。

    自从他们和大明的贸易顺畅以后,每年只留下第二年繁殖的牛羊即可,那样就能很好的集中做保暖工作。吃食有买来粮食以及牛肉干、压缩饼、罐头,所以过冬不再和过去一样难熬。

    兀良哈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只能按照原来的方法,可惜他们没有粮食储备,没有其他的食物,牛羊也没有出处,只能按照此前的模式。

    如此条件下,遭遇白灾,便是致命打击。

    “你说他们攻击西边也就算了,为何还要派人烧毁棉花?”李尽忠问道。

    “你怎么知道那是兀良哈人做的,或许是其他人。他们现在对西边用兵,又要烧毁棉花,那岂不是明着挑衅?”方书安回到。

    “怎么说,按照你的意思有人在里边捣鬼?”李尽忠有些迟疑。

    “我看,很有可能,这是逼着我们跟兀良哈作对!”

    方书安很是怀疑,往西用兵,谁有这样的诉求?

    说完,两个都陷入思考当中,这样做的话。背后那些人有什么好处?

    两人思考的时候,孙传庭来了,彼此交流信息后,他开口说,“兀良哈并非是真的兀良哈。”
1...242243244245246...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