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如果说真的是有心让太子监国,那么内阁成员暂时肯定没有什么大动作。

    除非引进另外两个人入阁,至少形成一个三个大学士分担问题的局面。

    第二日,是张惟贤的值班的时间,不过由于刚刚有特别任命,因此他和方从哲等人一起。

    “今日朝堂纷纷乱乱,除了两个旨意,还有一些事情请各位大臣做好决定。”

    户部李汝华有些纳闷,今日的英国公,说话行事的劲头,有些过主动啊,此前他都是在一旁当稻草人来着,现在,应当是有事情要说。

    “既然太子监国,已经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那么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将流言处理干净。以老夫看,要讲那些声势造谣之人抓起来,好生教育一番。

    除此之外,还要将福王控制起来”

    如果说昨日太子监国是最大的新闻,那么今日的事情,就是提出来更为令人难以相信的选项,就是要控制住朱常洵。

    方从哲看见这一条,心里便开始冷笑。

    看上去,这位出主意的愿意将事情从小故事变成大风浪。

    现在不过是刚刚监国,就要对付兄弟,传出去的话,只怕万历当天就能将他的旨意改了。

    “公爷,我能问一句,这是何人想出来的主意”

    “谁此时还需要找人做我那些手下就能将事情处理掉。”






242 异样英国公
    


    听张惟贤说完,李汝华眼神飘向方从哲,他的眼里,现在只有疑惑。

    按理说你张惟贤作为勋贵的代表,又是名义上五军都督府的头头,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犯这种错误吧。

    这样的水平,稍微有点能力的中下层官员都能想通其中关键。

    “抓捕造谣之人,不是难事,但是现在去控制福王,未免有些早了。”

    方从哲开口说道,他不能够让这件事情有发展下去的可能,必须要在掌控之下。

    相比之下,福王朱常洵现在可是什么都没做,莫名其妙的就背了黑锅。

    但是,仅仅是因为福王此前有过想法,已经有潜在的动力,现在就要将他拿下么

    那样的话,可就是把一项本来不该有的罪名加在人家头上了。

    但是怎么看,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先不说朱常洛现在只不过监国,哪怕就是他现在继位,也不能直接就拿福王开刀。

    若是那样做,就只能等着后世史书上写一句,兄弟阋墙

    事情,透露着一丝古怪。

    “国公,此事没得商量,万万不可。”方从哲说到。

    “阁老是何意难道您要两头讨好么”张惟贤反问到

    “国公爷,你这话说的就有意思了,我方从哲向来谋求遵从祖制。何时曾表现出来过,要支持福王之意”

    方从哲偏向谁,数十年间未曾变过,哪怕他没有进入中枢的时候,也是坚持立长不离幼的原则。

    “谁知道你表面上是那般,心里又是另外的想法”

    英国公好好的,怎的会暴起发难,不说李汝华,方从哲也想不明白。

    把事情闹大,对他有什么好处

    要说地位,他们家可是从立国之初就有爵位,流传至今早就有两百多年。

    朝中能比得上他家流传久远的,掰着指头也数不出几个。

    要说官职,五军都督府可不能说是小官职了,也就是从于谦以后,兵部实力膨胀,替代了不少他们的权利。现在的五军都督府,更像是一个吉祥物一般的摆设。

    一个清贵官,品级不低,还不管什么事,不正是勋贵们最乐意做的事情么。

    现在弄这么大动静,难道是想重新振兴五军都督府

    但是那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论财

    张国公家虽然不像现在那几个大商贾有钱,但是在勋贵之中也是排的上号的家族,生意可是遍布大明,能超越他们的也就是几个新成立的大商队。

    也就是瞬间功夫,方从哲脑海中便思考了很多。

    但是没有一条是能理通顺的。

    张惟贤没有为福王背书的理由,也没有打倒朱常洛的动机。

    事情,确实不像是表面上去看到的那样。

    但是,原则必然是坚持不能动摇。

    “国公,此事断然不可,殿下不过是刚刚站半只脚上去,甚至另一只脚还没上去,此番要是有大动作,保不齐后果会怎样。”

    张惟贤看着他,半晌不说话,最后才开口,“要不是知道你们此前站在太子一边,我还真怀疑你们和福王有什么勾当此事老夫会坚持的,找机会也会向殿下提起”

    说完,便拂袖而去。

    搞的李汝华和方从哲面面相觑。

    “阁老,国公这是何意难道说真的要”李汝华后半句没有说。

    “不可能,也不能做,无论如何不能让太子殿下刚刚监国,就对兄弟们动手。还有,京营和各地休憩的士兵也要看好,有异动赶紧呈报,以免发生不可挽回之事。”

    张惟贤并不是个胡来的人,但是看他刚才的态度,还真不敢打包票,为安全起见,还是看好各方势力为妙。

    朱常洛到来以后,看见方才还在的英国公没人,便十分纳闷。

    “国公何处去了”

    “国公他”李汝华说了一半,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张大人家中有事,先行去了。”方从哲接过话头,圆了过去。

    “哦”太子应了一声,便将目光落到桌子上摞起的奏章之上。

    这还都是大臣们筛选出来的,若是向他祖宗朱元璋一样,每本奏折都看到,那会累出人命的。

    只不过,即便是选出来的,也有些过于厚实。

    太子拿起最上边一本,掂量了下重量,皱皱眉头。

    他随手往下扒拉扒拉,眉头皱的更加厉害了。

    “诸位卿家写的是书还是奏章”太子抽出来一本,在手里晃晃,看那厚度,足足是一本小册子。

    这倒不能怪某个官员,事实上自从万历不上朝以后,写奏章渐渐的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

    随便一个事情,写起奏章来,便能洋洋洒洒写上万字,最后还没说多少有用的东西。

    曾经有人写了整整六万字,最后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毕竟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万历都不会看,不过是给刀笔吏和内阁大学士们增加了难度

    但是,朱常洛哪里习惯这个套路

    “阁老,就不能让他们简明扼要的说事情”他翻着第二本奏折,也是写的如同老太太的裹脚布一般。

    “此事也不是不可,只不过圣上未曾说过,所以官员们越写越长,您只要是提出来,那便让群臣们执行就是。”

    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方从哲一口应下。

    事实上,他早就想写一本奏章,就此事进行阐述。

    毕竟,简明扼要的内容,更方便他们整理和进行批改。

    两人交谈完,朱常洛才拿起最上边的一封奏章。

    “哦是辽东熊大人上的,本宫来好生看看。”

    第一本奏章是熊廷弼所上,无论如何,那里现在算是大明最为重要的地方,于是方从哲便将其放在最上。

    熊廷弼当然没有短话长说的习惯,也不是什么要炫耀自己写法的官员。

    他将事情条理分明的列了上去,很方便阅读。

    而且,从方书安那里写东西得到的灵感,在汇报战况和工作时候,熊大也将各种各样的具体方案数据写的清楚,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只是,看见最后一条以后,太子的身体明显颤抖了下。

    “阁老,你看看,可能性到底要多大。”





243 亦臣亦友
    


    熊廷弼的奏折中,最为核心的还是关于土地的问题。

    那可是在农耕时代最为宝贵的东西。

    至于和黄台吉交战的细节,基本上没什么意思。

    今日你杀了我十匹马,明日我就砍倒你二十头牛,总体来说,双方的战争更像是成人版的过家家。

    你来我往的几下,几乎都不能算是挠痒痒,比较起来他们在辽东的战争,这里的只能说是纯天然的友谊赛。

    相比之下,请求收回奴儿干都司的愿望和土地的预测,更加让人感兴趣。

    “熊大人说找到将近一千万亩土地”

    一千万亩土地,虽然相对于大明耕地来说,不是个多大的数目。

    但是一户分上五十亩或者一百亩地,就能安置十万或者二十万户人口,对于解决大明目前面临的危机,会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怎么只有一千万亩”

    方从哲一句话,差点让朱常洛吐血。

    “等等,阁老,你再说一遍,我耳背,未能听清楚。”

    朱常洛正是人生巅峰的时光,可以说是春秋鼎盛,怎么可能耳背,只不过是听到的不敢确认而已。

    “我那孙子说过,整个北大荒开发出来,少说也有一万万亩土地,现在熊廷弼不过才开发出来一成,未来的路子,还很长”

    “一万万亩”

    朱常洛瞪大眼睛,根本不敢相信,北直隶以及山东加起来,才多少土地。

    一个区区北大荒,还能比这两处的耕地更多

    这也就不能怪他没有见过世面了,单就面积而言,华夏东北平原最大,耕地面积也是最大;相比较之下,华北平原和江南都要差上不少。

    现在还没有多少人去过北大荒,自然无法对那里的广阔有多少认识。

    “不说一万万亩,只要有上五千万亩耕地,便能极大的缓解我大明的粮食问题。”

    朱常洛似乎是打进一针鸡血般,似乎能感受到他未来执政之路要好上许多。

    对于这个话题,方从哲笑笑,并没有回答。

    按照他孙子的说法,现在粮食不够吃,固然有灾害的因素在其中,但本质上是中间有人上下其手的太多。

    除去灾年外,粮食其实能达到相对的平衡,但因为有人在中间吃掉太多好处,所以才会造成粮食短缺的现象。

    监税司

    如果那个想法真的能实现,暂时不用移民去辽东,都能保证粮食够吃。

    若是合理开发,会让大明的人口再增加不少,到时候,想想人口和土地都增加,那可是盛世才有的迹象

    “阁老阁老你在想什么”

    直到太子召唤了老方好几声,他才反馈过来。

    “殿下,失敬失敬,方才是想起来家孙说的一些事情,还请恕罪。”

    “你何罪之有,要不是令孙提出来的可能性,熊大人怎么可能发现如此多的耕地。要说啊,是时候该赏赐你们家那个皮猴子一次。”

    要赏

    老方心里一动,随即变冷静下来。

    此前万历健康的时候,关于方书安的战报不是没有,但是最终都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给压了下来。

    中间有什么原因,或者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方从哲猜不明白,也没有去问万历。

    但总归形成的事实便是那般。

    现在太子刚刚监国,就将这件事情打破,究竟是好与不好,还很难说。

    “殿下,方书安我那孙子,确实是做了不少事情,不过念在他还年幼,并不适合多大的封赏,要不,还是再等等算了。”

    他这话一说出来,朱常洛也是有些纳闷,不过随即想明白,方书安立过的功可是不算少,但是到现在仍旧没个像样的封赏。

    中间一定有问题

    难道

    朱常洛脑海中闪过一道光。

    莫非这个年轻人,是父皇专门为自己或者是年幼的朱由校留着的

    若是将事情向这个方向思考,那还真的能说通。

    方书安的表现,屡次出人意料,在他同辈的年轻人当中,绝对的佼佼者,无人能出其右。

    若是现在使用,未免有些年龄过小。

    但是留给自己或者朱由校的话,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1...9293949596...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