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三班差役无论正差副役,都有一个很要紧的差事,除了几位在册有体面的老爷外,其他人都必须要参与,就连那几位老爷想要能坐稳位置,上下都认,也得参与,这差事就是征粮收税。
这征收粮赋可不是小事,小民小户的可以揩油生财,可大族和士绅就只能讨价还价,最后能收上多少,一方面看怎么谈,一方面看谁能打,士绅还有官吏们认可的特权,对上大族和聚落,那就要看谁拳头大了。
若是内地村落,固然有宗族,但宗族不敢对抗官府,不少也都是一团散沙,可这大同边镇不同,很多村落是百户所或者是军户余丁的衍生。
他们尽管是小民小户人,没什么宗族维系,却有些军中的习惯流传,对上千户和指挥老爷的骑兵家丁还畏惧几分,对待官府差役那真不含糊了,就算和卫所军户没什么源流的其他民户,那也是身在边镇的边民,勇敢好斗,有人带头真敢去打的,不然平日里争地争水会被百户所和军户村寨欺压到死。
在这种状况下,官府想要在他们这样的地方收粮收税,就得靠着三班差役的刀棍说话,有时候长矛弓箭也要拿上去,死伤是年年都有。
所以每到秋粮时节,全城的三班差役都被动员起来,不管是管事的还是听差的,都得拿上家什出城,一个个村子寨子的走过去,该唬就唬,该打就打,把粮食收起来。
二蛋没有特别瘦,也没有特别壮实,平时话也不多,不惹事,就是大家惯常以为的老实人,但别说是老实人,只要你是三班内的,残疾人也得一起出去征粮。
虽说是拉开旗鼓紧张戒备,可大多数时间是彼此叫骂恐吓,再加上一些私底下的交易,用不上真拿着家什乱打互殴,只是几个军户余丁为主的村落年年要打,虽说不会残疾和出人命,可不打就是不会交。
差役们能拉出来的过两百号青壮,器械齐全还有几张弓,军户村落则远远不如,可没曾想这一年联合起来,变成了两百对三百的局面,差役们一下子气势就弱了许多,原本要加两成,现在还要少收三成。
断人财路是大仇,可真要动手火并又打不过,差役们一下子就犯了难,军户村落气焰高涨,少不得要占点口舌上的便宜,有人不光是官话骂,还用了蒙古话说了几句。
大同边镇蒙古人不少,很多还是世代为大明尽忠的土著达官兵,说蒙古话并不稀奇,说蒙古话的也未必是达官兵,谁都学会几句。
谁也没想到的是,一直不怎么出声的徐二蛋却爆发了,挥着手中的木棍冲进了对方人群,他倒没什么高强武技,那两下把式属于三班差役都要练的,把式简单,可架不住真发狠了打。
这等聚众恐吓互斗,大部分人都是花架子凑热闹,真打起来也不愿意闹出死伤大事,公差何必结大仇,徐二蛋这一动,居然是无人能挡,连续打翻了对方前排的几个青壮,有人想要闪避,有人向来对打,当时乱成一团,官差们的士气也被徐二蛋带了起来,呐喊着一起冲过去。
此战官差大胜,胜得酣畅淋漓,百姓伤十一人,流血三人,官差伤五人,两人淤青,官差一方很是扬眉吐气,顺带威慑其他村寨缴纳税赋,大伙都知道官差今年敢下狠手,而且出了狠人。
打得好,咱们衙门里这样敢冲在前面,有担当的年轻人就该重用这次的勇猛让六房的大老爷们都知道了徐二蛋,吏房和户房的经承都是发了话褒扬,三班班头也是觉得脸上有光。
吏役们的首领们都是这个态度,那徐二蛋立刻红火起来,从给人看门听差的小角色变成了三班里负责守备城门押送粮税的副役头目,这几个差事可都是大有油水的。
这徐二蛋这一次崭露头角后,不知道从何而来的那股凶性也被激发了出来,凡是之后的火并斗殴都是冲锋在前,受伤流血丝毫不怕,或许小时候遇到的灭门惨祸耗尽了他的坏运气,在这之后不管怎么冲打,身边同伴甚至闹出死伤,他最多也就是闹出个淤青来。
就这么一年年过来,徐二蛋马上就是四十岁了,在县内也是有体面的官差之一,虽然依旧没进正册正编,但手里的好处也不比大伙差多少,名字也由户房经承周贵改为了二丹,是个体面人的名字,可能直呼其名的人也不多了,都喊他徐二爷。
徐二爷也有了自己的徒弟,也有带着的副役和快手,很多事也不用亲手去做了,他的沉默和阴沉也逐渐消失,变成了个市侩热络的人物,甚至听到别人说蒙古话的时候,也不会激动暴怒,大家都是这样的人,很是正常。
但天际烽烟升起,一次次虚惊一场的时候,徐二丹就开始焦躁起来,外人都能看得出徐二丹休息的很不好,连带着白日里也无精打采,时常去城头上张望,很多发财捞钱的常例差事都顾不上了。
轮到他在城门设卡检查的时候,旁人都把这个当成捞点油水的机会,可徐二丹却做得格外认真,有一点含糊和疑点也不行,惹得其他差役都很不高兴,甚至有人念叨,怎么不让徐二丹碰到朱达,肯定要吃个大亏,只是他们两人没有碰上。
随着局势一点点紧迫起来,徐二丹也跟着焦躁,他偷偷在城内穷苦人住的区域买了一处院落,自己和大儿子把原本就有的地窖扩建修缮,并放进了必须的物资,在城门封闭那天,就让家人改头换面的搬了进去,虽说城池不大,可愣是没有人能认出来,就连他衙门里的同僚都只知道徐家全家上下去了城外探亲。
把这些都安排好后,徐二丹就开始主动要求上城轮值,他想得很清楚,人在城内很容易误判,不管反应慢一步还是虚惊一场,都很容易闹成祸事,但在城头观察,得到确定的消息再迅速行动,才是最有效率也是最安全的,至于其他人,谁还顾得上。
说起来,在怀仁城下出现的浩荡大军,是徐二丹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蒙古兵马,小时候那次遭遇是应州之战的三年前,在那次入侵滋扰之后,鞑虏就被大明官军一点点的逼向北地,怀仁县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太平下来的。
自从看到蒙古大军之后,徐二丹的焦躁一下子烟消云散,他整个人又是变得阴沉起来,就和他十几岁时候的状态一样,他把自己那把已经生锈的朴刀打磨得雪亮。
城头值守是个苦差事,供应再好也不如在家里舒服,朱家家丁年轻差人都还有股心气,所以尽心尽责,被征发来的青壮被严格督促,也不敢有丝毫放松,但在衙门里沉浮多年的老油子们,就是能混就混了,至于李家商队的护卫,虚应故事而已。
这些老油子的本性大家都是了解,安排防务的时候也把他们放在二线甚至三线的位置上,填补空位传递消息点检看守物资等等,反正除了打杂也指望不了太多。
但没什么用处也要使唤的意图差役们都猜的差不离,这朱家小子要控制住全城,就不能让城内能抱起团来,城内说话管用能拉起人来,还有心思折腾闹事的,无非就是士绅和吏役们,多少有些武力的就是差役们,当然要把这些五十岁以下的拉到城头随时盯着。
想明白这个就知道,只要不乱来闹事,偷懒怠工根本没有人严管,而且都是老滑头,面子上也能蒙混的过去。
结果有聚起来赌钱的,有偷偷喝酒的,还有寻个避风存货的所在睡懒觉的,前面两种都被朱达狠狠收拾,很是吃了皮肉之苦,后面这等就被训斥两句算完,大家也就明白分寸尺度何在了。
日夜上城值守,他们就寻个人少的地方闲扯聊天,也还带着酒壶,可就是喝一两口不敢过量,大家整日里聊的口沫横飞,从吃喝嫖赌到江湖草莽,再到官场士林,无所不谈,倒是难得的闲暇时光。
放在以往,徐二丹也会兴高采烈的参与其中,可现在就算拽他也拽不动,他整日里提着刀和那些青壮一样巡城和值守,被同僚们当做脑子坏了。
在城头呆了几天之后,差役们开始传言城外要解围撤军,说是朱老爷已经轻松下来了,大家也不用这么紧张,等着撤围就好了,凭空还多了不少怨言出来,说是反正都要撤围,还把大伙操练的这么狠,这小老爷未免太不近人情,将来在这怀仁县做主,难道就不依靠大家做事吗?
和同僚们的轻松放松不同,徐二丹尽管从城外敌军动向上看不出什么,可本能觉得不对劲,这种反应和他能看到的朱达反应相印证,立刻能得出和大家完全相反的结论。
徐二丹一直在设想城破后该怎么办,他也想到过自己的反应,会被吓垮,甚至会被吓得疯掉,但这局面不断迫近就在眼前了,徐二丹却不知所措,他偷偷摸摸回家了两次,让家人去早就安置好的地方预备着,叮嘱只要听到城内喧闹起来就立刻进地窖,不怕错判,就怕来不及,可他却不想躲。
衙门里的混子和油子已经有了判断,自家就算旷工不来,那位小老爷也不会追究,大伙之所以还守规矩,无非是等鞑子走了大家还要在这位朱老爷下面讨生活,现在不弯腰,以后保不齐就有麻烦,徐二丹自然明白这几天是逃跑的最佳时机
徐二丹想想家人,想想自己心底的恐惧,在鞑子小股骑兵开始观阵的时候,第一次跑回了藏身处,但犹豫了半个时辰,和家里交代了几句后又是回到城头,然后又这么折腾了两三次,等最后一次的时候徐二丹恍恍惚惚想清楚了,自家可能不想躲,想去拼,他有些记忆翻腾起来,想到了在鸡窝中听到的哭喊和惨叫,尤其是父母兄姐的。
这次离开藏身处的时候,徐二丹和他家婆娘交待的几句话就像是临终遗言,直接把他婆娘吓哭了。
藏在心底的伤痕和愤怒未必能压下恐惧和绝望,徐二丹回到城头上的时候就后悔了,那些哭喊惨叫带来的愤怒和复仇心思,比不过当年躲藏在鸡窝时候的恐惧。
还是回去,现在领着家人进地窖还来得及,等鞑子走了还能在衙门当差,还能过好日子徐二丹犹豫不决,他想要看看朱达在做什么,通过朱达的反应来判断外面的形势,却没看到人,找人打听才知道这位小老爷居然睡着了。
难道局面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糟,要不然这位小老爷又怎么会不管城防去呼呼大睡,但徐二丹还是更信自己的直觉,已经提心吊胆了这么久,难道是虚惊一场?
可让徐二丹始料未及的,他居然也是眼皮打架,睡意涌上,有些撑不住了,担惊受怕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晚上能睡好,甚至彻夜失眠,到了现在尽管没有结果,尽管没有做决定,可身体和精神已经到了极限,怎么也撑不住了。
衙门里这些油子混子早就找到了能偷懒睡觉的地方,徐二丹也是知道的,真要是死在临头或者虚惊一场,睡一觉也不会耽误什么,尽管现在看更大可能是虚惊一场了,徐二丹哈欠连天走向堆放军资的处所。
入睡很快,但睡得并不好,但还是很快进入了梦中,一些稀奇古怪的画面之后,徐二丹做了那个重复过很多次的噩梦,躲在鸡窝里一动不敢动的那个梦。
听着家人的哭喊和惨叫,鞑子的谈话和嬉笑,还有逐渐安静下来的死寂,噩梦每次都有这些,每次都以鞑子发现了鸡窝为结尾,似乎这次和从前略有不同,这次鞑子甚至还把手伸到了鸡窝里,甚至还拿着刀枪在里面乱戳乱刺,就是想要看看里面有没有人,徐二丹吓坏了,哭喊挣扎,他甚至感觉到刀枪伤害
魔怔了吗?醒醒,醒醒!徐二丹是被同僚推醒的。
第三百零一章 只有一条活路
醒来的徐二丹看到同僚满脸喜色,而他自己全身已经被冷汗湿透,喘着粗气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没事了,鞑子都要回家了,还守什么城,那小子假模假式的装了几天,也是绷不住了,估计也想着晚上回去睡那个小寡妇大闺女
徐二丹揉了揉眼睛,站起身先奔着垛口处向外看去,太阳落山,天色已经黑了,可徐二丹却能感觉到远处的蒙古营盘比起他日来躁动了不少,似乎是蛰伏许久的凶兽就要苏醒活动,可这也就是感觉。
那小子还想做个面子工夫,让守着各处城墙的自家家丁和那些愣头青都到城下集合,他有话要和大家讲,还能讲什么,无非是说几句漂亮话,这当老爷的就是舒服,想怎么折腾都行
这就结束了?徐二丹虽然被冷风吹得清醒不少,可还是有些昏沉,听到同僚的言语也轻松不下来,但还是拎着朴刀向城下走去,城头还有些行李物品,明日再来收拾也来得及,这城内谁还敢偷官差的东西。
就这么撤围了?沿着台阶走下去的时候,徐二丹还不能置信,边走边回头看,直到视线被城墙拦住。
老徐,今晚刘头那边摆酒,喊着兄弟们去聚聚,也叫你了,安排人回家报个平安,咱直接过去
好我先过去听听
那我先过去,你别太晚。
自从朱达入城,灭了吏房经承和杨副班头满门后,县内原有的格局就维持不住了,等秦川中举回返,朱达又练出一批家丁后,谁都知道县内要变天了,怎么让自家别被这变天影响损害,很多人都在琢磨这个。
经承管年和班头副班头这一级的则是合纵连横,拉拢抱团,好在日后维持住如今,只是这过程被蒙古大军的过境打断,现在大家都觉得该恢复了,而且要抓紧加快,明眼人都看得明白,这守城十日,秦川和朱达对怀仁县控制大大加强,再不为自己做点什么,怕是什么都做不得了。
守城的中年官差们下城之后各去各的饭局,少不得还要开赌听曲,而在城下空场处,已经有近三百人聚集,还能看到朱达站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台子上,四周还有火把照明,隐约间还能看到几个穿长衫的。
瞧瞧这样子,是要给大家唱出大戏再解散吗?
徐二丹觉得无精打采的,也没理会同伴习惯性的冷言冷语,打着哈欠,拎着朴刀向那边走过去。
当靠近人群的时候,看到在外围的年轻人回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又是转头,也不怎么在意,借着已经点起的火把光芒,徐二丹还看到了那几位穿长衫的,居然是秦举人秦老爷和周贵周老爷,这可是县内最顶尖的大老爷了。
按说已经撤围,连城头守城的人手都撤下来了,可在火光映照下的那两位大老爷脸上怎么一点笑模样都没有,非但没有一丝欣喜轻松,反倒是肃然,那脸色可以说是铁青,再看站在当中高处的朱达,也丝毫看不到什么得意,反倒是严肃异常,这和同伴所说的完全不同,尽管不知原因,可徐二丹心还是大跳了几下。
老爷,人都到齐了!
我有话要和大家说!
朱达一抬手,几百人立刻鸦雀无声,只听到火把燃烧的噼啪爆裂声响,和城内传来的欢声笑语
兄弟们,你们信我吗?朱达扬声说道,任谁也没想到起手是这么一句话。
台下的人都是肃然,这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大家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暂时每个人都尽可能的用表情和眼神表态。
没等大家齐声回应,朱达扫视众人,抬高声音说道:明日鞑子就要攻城了!
围着木台的数百人先是骚动,然后一片死寂,接下来又有骚动,绝大部分人脸上都是不能置信的神情,即便是距离朱达近的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后排的人更是忍不住低声询问,有伶俐的偷瞄站在外围的秦举人和周贵,看到他们的表情后,也能猜个差不离,脸色也跟着铁青起来。
你们没听错,明日鞑子就要攻城了!朱达又是强调一句。
好在朱达提前将周围清场,不然这喊出来的鞑子攻城就会让全城溃乱,可这第二句喊出后,再无骚动,死寂无声。
朱达又是环视台下,他想看清每个人,老家丁冷漠诧异愤怒,新家丁惊愕愤怒恐慌,年轻差人们则是恐惧茫然慌乱。
鞑子会全力来攻城,这怀仁城我们守不住,他们攻城,两三个时辰就能进城!
家丁和差人们还没从上一句话反应过来,朱达又说出了更重的打击,居高临下借着火光看过去,有些人已经露出绝望,而在近处的常凯,此刻满脸都是灰败神色,眼神已经是涣散。
鞑子打进这座城池,不会简单掳掠,他们会彻底烧杀,让城内剩不下多少活人,留不下几粒粮食!
为为什么,咱们这小小城池值得费力气吗?
因为鞑子要撤军,要防着身后追兵,就不能让人设置粮台营盘,咱们怀仁就是官军追击东西两路敌军最合适的一处营盘,能征发人力,能储存粮草,怀仁城在,鞑子大军就有后顾之忧
朱达把自己的推导分析全都说了出来,没有骚动,继续死寂无声,就算人再混沌糊涂,也能被朱达的逻辑说服,何况这些日子大家自以为的平安无事本就是自我麻醉,说得再有道理,城外毕竟有实实在在的虎狼大军,有种种迹象,当一厢情愿的以为对方不理怀仁城时候,会自我麻醉,但一旦挑破这层窗纸,那种种迹象就是朱达陈述逻辑的佐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