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谁找出来的这个法子?

    是寡妇,不,是周蕙,她说这个法子还不妥当,还要琢磨用料,这妮子可是小心,连我都不说的,朱兄弟你放心,我已经安排我家里那口子和几个靠得住的婆姨盯好了,这小周的差事也交卸掉,等鞑子走了再放出来。常凯压低声音说道。

    看着朱达不甚在意的样子,常凯又笑着问道:现在大事在外,的确顾不上这些,可等鞑子一走,这到底能成什么样的好事,老哥我都不敢去想。

    常凯这笑当真是发自内心,任人都能感觉到由内而外的喜悦,朱达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却也不好揭破什么,只是强笑着说道:我还以为是刘月会先琢磨出来,没想到是小周。

    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妇人,过早经受生活的磨难,又在封闭的环境中,有家室有婚姻的人注意力也没办法集中,从逻辑上说,妇人们经验多却没办法专注和创新,反倒是未出闺阁的女孩有更多的点子,那刘月又是个敢出头的性子,在创新上会有更多的可能,只是没想到是周寡妇周蕙,但这种事只和概率有关

    看着常凯的欢欣鼓舞,朱达笑着说了句:现在要紧的还是守城,把人看好,别走漏了风声。

    常凯郑重答应,他也是知道轻重的,笑着聊了几句城下的闲事,告辞下城。

    朱达脸上挂着微笑,若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敷衍和僵硬,当常凯消失在城投之后,朱达也收了脸上的笑容,他转身看向城外,在这个位置依旧能看到城西的田庄,也能看到进进出出的骑兵和大车。

    啪的一声响,距离近的人顺着声音看过去,却看到朱达发红的手掌,想必刚才重重拍了下城墙,自从守城以来,甚至城外那如山如海的鞑子大军来到的时候,朱达都是镇之以静,现在眼看着局面向好,怎么就失态了,可也无人敢问,都心里猜测纷纷,好在如今人人乐观,倒是没有人想得太坏。

    这是自己想出来的法子,是让自己飞跃发展的法子,是改变自己人生,让自己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法子!要做人上人!要在尽量高的高处!要做更多人之上的人上人

    当初仅仅是模糊的印象,谁能想到会真的得出结果,这个结果是无价之宝,是领先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可以给自己带来无比巨大的好处,可这个结果在这个时间,这个局势下出现。

    一切都好似阳光下的气泡,气泡外膜在光照下五彩斑斓,似梦幻般美好,可转瞬即灭,在这个当口出现,有什么用,让自己死前更不甘心吗!




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乱
    朱达本来很镇定,敷衍常凯的时候也周全缜密,可常凯走后,看着蒙古行营,却不由自主的狂怒起来,如果毫无希望,没办法得到,那还没有牵挂,可现在就要抓住,接下来却会被彻底撕碎,这种落差,这种痛苦。

    可以愤怒,可以悲恸,可以绝望,但这些情绪都必须尽快的散去,就算走向终结,也要冷静着去。

    观察战场的小股蒙古骑兵已经离开了,但任谁都能注意到,往来于田庄行营的骑兵队伍频次开始变大,或几骑,或几十骑,南下北上,东来西去,串联着蒙古大军几个方向上的队伍。

    城头并不仅仅是朱达在观察,还有很多人看到这些,蒙古人的粮台行营进出的骑兵变多,让他们以为是蒙古大军撤回草原的时日临近,兴奋和欣喜的气氛还是弥漫开来,鞑子肯定是在布置如何退兵了,要不然这么联系做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家想得也没错,大家只是没想到蒙古大军退回草原之前必须要先打下怀仁县城。

    鞑子比我预想退兵的要快,他们最多看到了太原城就开始回返当周青云过来后,朱达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那鞑子这一次赚不到什么,也就是能熬过夏天。这分析让周青云很是错愕。

    雪灾和严冬会让草原上的牲畜大批死亡,对以此为生的牧民也是灭顶之灾,很多小部落往往会在这样的灾害面前一夜死绝,这就是蒙古部落南下侵袭抢掠的原因之一。

    **是无限的,冲进了比草原富庶百倍千倍的大明内陆,当然不会满足于抢到可以过冬维持的财货物资,都会尽可能的烧杀抢掠,为了财富和女人以及实力的贵人们更会推动着大军做到不能不停止的地步。

    但这一次从冲进到撤回去,很大可能会在一个月内结束,这还要算上行军和作战,用抢掠的时间自然就大大减少,虽说在怀仁县城这边看着一车车财货送进粮台大营这边,数量的确巨大,可比起这支大军的规模来说就算不得什么,杯水车薪这个比喻未必应景,可单纯从数量级对比来说则很恰当。

    人不可能违背本心做事,草原上的贵人就算是可汗大汗这种顶尖人物,也不敢挡住大家发财,被下面弄死换人上去的先例不要太多,大明不缺姓朱的宗室,草原上也不缺黄金家族的后裔,这次蒙古大军的进退迅疾太反常了。

    开始佯动麻痹,到东西两路的全力突破,然后一路上的周全进军缜密布置,甚至还要算上夏天那次小规模的冲入和试探,一路都很高明,又怎么会反常,他肯定有目的。

    朱达曾经想过很多可能性,几种当时以为是妄想,可现在反倒是相对离谱的几种猜测更接近现实,比如说这次几万大军的行动是一次演练。

    在应州之战后,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也有十几年没打进大明,更不要说小王子达延汗败后草原上如同一盘散沙了好久,那么想要再次组织起来,需要整合需要训练,需要用行动来规范,这次攻入大明就是演习,从准备到突入再到撤回,都是演习。

    借着这个过程把所有力量捏在一起,搞不好还要借此处置立威,比如说要撤退的时候,有人贪图财货,贻误战机,那就是杀鸡儆猴的好目标了。

    如果对方是这样的计划,那退兵只怕比自己想想的还要快,如果是演习和演练,那么设置的就要比正常的行动更紧促。

    也就是说,蒙古大军回师攻打怀仁县城的时间可能还要提前!

    想到这里,朱达却没有失态发怒,他只是禁不住苦笑,命运还真是戏弄人,刚刚验证出毛纺的窍门,就得出了提前攻城的结论,还真是福祸相依

    当然,蒙古大军提前回师攻城是最坏的可能,或许他们会回师但不会攻城,或许不像朱达所想那般是整合草原力量的演习演练,这就是大家为了过冬南下,然后出了乱子不得不撤军,顾不上财货,更顾不上怀仁县,那样的话,大家安然无事,如意大吉

    可设想各种可能发生的局面,必须要先考虑最坏的,世上不如意十之**,没那么多心想事成。

    在最初的冲击过后,朱达也很快平静,因为这些日子的冲击实在太多了,多少会习惯和麻木,当你视死如归之后,很多冲击也就是那么回事。

    个人平静是一回事,其他人是另外一回事,新老难民出身的家丁们还算任劳任怨,跟着训练生活的年轻差人们咬牙强忍,其他被征发上城的城内青壮和轮值差役们则是怨声载道。

    这么多年太平日子过下来,十天严管的枯燥守城很多人都受不了,如果真是有攻城可能,大家为了家人和乡土也就忍下来,也有些许拼的决心,可眼下马上就要撤围而走,谁还愿意继续在城上吃苦,回去喝口热茶水,热炕头睡婆娘,把这个没过的年补上,每个人都是盼得要命。

    眼下鞑子是没走,是要有人盯着城头,可朱达和那些家丁就足够了,大家出钱出粮的供着,他们就该出这份力,话说回来,这次那秦老爷和朱老爷不知道捞了多少钱粮,这次衙门和大户都是流水一般的c出钱出粮,谁知道是不是全用到实处,哪一次没有克扣截留。

    倒是没有人敢自顾自的散摊子,可大伙都觉得局面缓和,那自觉身份足够的就开始求人托人,把自家相熟亲厚的从城上撤下来,城下那些轮值支应的差事很多人直接开始应付起来,甚至还出现了不见人的情况。

    只是朱达向来是不讲情面的,看起来会通情达理的秦举人也是冷着脸,大家所有的请求都是无功而返,各个心中大骂。

    即便个人已经平静冷静,可打发走几个求告打招呼递闲话的胥吏头目之后,朱达也变得焦躁起来,即将赴死,即将烟消云散,本来下定决心,本来已经用冷静压住,可被这些不知所谓的人和行为一激,再也压不住了。

    朱达想要破口大骂,想要现在就出去和蒙古人拼个你死我活,想要大喊大叫,想要狂吼大哭,到最后也只是攥紧拳头。

    可他不能这么失态发泄,尽管城内各种侥幸和心想事成,现在又对他怨声载道,可如果他真乱来,那么全城都会惊动,恐怕不要说破城之后有组织的抵抗,让蒙古人流血,城内骚乱会自己先把自己毁灭掉。

    朱达在那里咬牙攥拳,呼吸渐渐粗重,可末了能做的,只是把朴刀拿起,闷声对身后人说道:我去巡城。

    他巡城是日夜都要做几次的,没人觉得意外,现如今众人的注意力也不是那么集中,能在意到朱达脚步比平常快的没几个。

    怎么了?能问出这个问题的只有周青云,他在另一面城墙上盯着,周青云也是能看出来朱达的反常。

    压不住,压不住,我怕乱了方寸。朱达闷声回答。

    周青云沉默了下,闷声说道:既然你早就定了,那就别乱,忍住。

    我喝点酒,今晚你来盯着城防。朱达长吐一口气,给出这个回答。

    此时城中禁酒,但弄壶酒上来还是简单,可大伙都习惯性的认为规矩在首领身上不适用,尽管朱达向来以身作则

    先吃干粮热汤来个七分饱,再把烫热的半斤烈酒大口喝下去,很快就感觉到了困意,朱达的酒量不止于此,但喝得急所以反应的快,加上这些日子疲惫和紧张以及各种负面情绪在头晕恍惚后释放出来,整个人迅速入睡,当然,朱达没有空腹喝酒,睡觉的地方又足够温暖,所以避免了酒醉后的各种负面情况。

    酒醉容易昏睡,却睡得很浅,乱糟糟的心情下入睡就会做乱糟糟的梦,光怪陆离的各种情景和画面,有的合乎逻辑,有的则是支离破碎,到了最后,朱达梦见蒙古军队用火炮轰开了城墙,端着步枪和刺刀的步兵冲进了城内,朱达手持自动武器和敌人展开了巷战,最后记得手榴弹在身边炸响

    当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和已经醒来的时候,朱达还没睁开眼睛,他浑身大汗,不知道是酒还是火堆的原因,他觉得耳边有野兽吼叫,不知道是老虎还是狼,朱达又觉得这是人喊马嘶,似乎在攻打城池。

    难道自己喝醉了酒,顾不上城防,鞑子正好趁这个时候开始攻城!朱达刚刚才身上出汗,就在想到此事浑身冰凉!

    朱达急忙翻身,翻身摸起身边的朴刀,离开了火堆范围,离开了城墙遮蔽,立刻感受到了冬日寒风,整个人立刻清醒过来,也看清了眼前的场面。

    天刚刚蒙蒙亮,城墙上很安静,家丁们有的在值守,有的则是靠在避风处和火堆旁小声聊天,能看到城内有炊烟升起,一切都是平安无事,如果不是这寒冷凛冽和城外隐约传来的人喊马嘶,这甚至有几分田园牧歌



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后只想睡一觉
    太阳还没出来,城外的蒙古粮台最多也就是开始准备自己的早饭,怎么会这么折腾,朱达抓起城墙上的积雪在脸上胡乱抹了把,让自己清醒起来。

    没有日照的话,天蒙蒙亮时候的能见度很差,朱达只看到对方在扎下的营盘内外热闹非凡,车马进进出出,这是要有什么大行动吗?

    怎么不喊我!朱达语气已经带着严厉。

    老爷,鞑子也就刚忙活了不到一炷香,眼睛尖的说他们没离开营盘太晚,老爷几天不都没怎么好睡,小的想着晚点喊你轮值在这边的是王井,他想得比其他家丁要多些。

    看看天色,蒙古的粮台营盘也就是有天光之后开始忙碌,如果那眼睛尖的家丁看得没差,对方活动范围也不大,应该是在准备什么。

    其实在这个时候,就算家丁们也没太多紧张了,守城到今日,他们只会跟着大气氛越来越松弛,因为朱达和他们封锁了太多消息,家丁们之所以还没有松懈,完全是那如同军法的规矩约束。

    喝酒入睡其实不能缓解太多疲惫,朱达没觉得精神焕发,但城外的新变故还是让他顾不上精神和身体如何,还是聚精会神的盯着城外。

    咱们这位小爷,懂不懂守城不好说,可喜欢看城外风景的劲头是真大。

    这叫立功服人,等鞑子撤走,平头百姓还不得认他的好,我那礼房当差的亲戚已经说了,他这个就是孙权打曹操,虽说没打过胜仗,可好歹去打了,回去就当皇上!

    每天登城运送物资传递消息的官差们都是年纪大,混成老油子的人物,这些人自觉聪明,自觉对一切事情都看得通透,所以他们对朱达的所作所为很是嗤之以鼻,觉得想要服人何必这么费劲,在这些衙役油子的心里,任何事都是为了好处,没有铜钱银子的事谁也不会去做

    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足够小心,自然不会让朱达和相关人等听到,除了朱达之外,其他人听到这立大功业让自己名副其实的理论也未必能听得懂,估计这二位也不懂其中逻辑,只不过拿别人的话来卖弄罢了。

    前几日朱达还是绕着城走,他在意的不仅是蒙古粮台行营的动向,还要关注北边大同方向的敌人,但今日里他只在西面城头,最多来回走动几十步,其余时间都是盯着那边。

    等太阳出来后,视野更广,看得也更加清楚,坐落在田庄的粮台行营确实在动作,车马和劳力都在忙碌,很多物资在行营外整齐码垛堆放。

    设在田庄那边的营盘规模早就不止是庄园本来的范围,外缘已经扩的很大,原有的房屋应该住着要紧的人物和存放贵重物资,靠近房屋的位置则是帐篷和棚户搭建,再外围则是哨卫帐篷和粮草码垛以及牲畜围栏,范围扩大了好多,在这等天气下也没办法修建栅栏和挖掘地沟,所以每辆大车间隔一段距离围出了个圈子,只是用作界定范围,各条道路纵横其间。

    以城头和田庄的距离,朱达当然不可能看到这么多细节,但大概还是能看得出来,大略上不出差错,也能从用兵扎营的常理上推测出来的。

    现在营地正在向外面腾挪物资,如果不是乱来的话,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准备撤军,一个是为即将到来的人马和物资腾出地方,不管是哪种情形都有一个必然会发生的阶段,那就是打下怀仁城,免除后患。

    攻城一方耗费的力量和付出的死伤要远远大于守城一方,蒙古大军骑兵为主,往往会绕开城池,但会绕开的大同这种雄城,怀仁县对他们来说就和村寨没什么区别,连朱达自己都能想到如何破城。

    在四个方向上都布置千人左右的队伍,用弓箭压制城头,填平某一段的护城河道,正常的云梯攻城就可以,在弓箭压制下,五架云梯就能确保攻城的士兵登上城头,四面城墙任何一面被攻破,都会让其他三面崩溃,等到城门被从城内打开,城外大军冲入,一切结束。

    这里面没有任何取巧的可能,过程就是力量的对比,当敌我差距到达一个程度的时候,就会得出必然的结果。

    很简单的推导就能知道投入并不算很多的力量就能拿下怀仁,拿下怀仁之后可以避免很多风险,那就肯定会打了。

    朱达也设想过另一种可能,蒙古大军依托怀仁县进行围点打援,吸引来救援的大同边军,打一场大会战,不过朱达否了这个可能,如果大同边军有这样的勇气和效率,就不会被蒙古人这么快的冲进来,也不会在冲进来的现在还按兵不动,完全不可能,当然,怀仁城也不具备让双方争夺的价值。

    也亏是没有这种可能,不然几万甚至十万大军围绕着怀仁城厮杀,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官军都不会在意这小小城池,大军胜负未可知,怀仁县会被彻底的毁灭掉。

    自以为有了准备,自以为可以平静对待,但稍有波澜打扰,朱达就没办法平静,他脑中千头万绪,他看着城外胡思乱想,希望能想到一条出路,希望能找到几丝侥幸,哪怕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日近正午的时候,从南边有数百骑的队伍进入了田庄粮台,朱达看到这一幕后心脏猛地抽了下,来了!

    小老爷是不是魔怔了有人喃喃说道,朱达呆在那边已经不动地方,送上来的午饭都没顾的吃。
1...154155156157158...166
猜你喜欢